○陳虹巖
山水娛情與劉宋山水文學的新境界
○陳虹巖
南朝梁蕭子顯云:“在乎文章,彌患凡舊。若無新變,不能代雄?!雹賱⑺挝膶W的魅力即在于其新變。山水,是劉宋文學的新題材。東晉時期,文學作品多尚玄理,鐘嶸云:“永嘉時,貴黃、老,尚虛談。于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②東晉末期,殷仲文、謝混的詩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構(gòu)了玄言在文學中的壟斷情形,如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四運雖鱗次”③、謝混《游西池詩》“悟彼蟋蟀唱”④,玄言詩的代表作家孫綽也有《游天臺山賦》,但是由于數(shù)量有限、影響較弱或者不能徹底地擺脫玄言等原因,未成氣候,如蕭子顯云:“仲文玄氣,猶不盡除,謝混情新,得名未盛?!雹葜钡絼⑺纬跗?,山水文學蔚然成風,并且到達一定高度,山水文學才成為一代文學的新變與經(jīng)典。南朝梁劉勰所云:“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雹掬瓕俅_論。山水文學濫觴于前朝,劉宋時期洶涌為洪流,由晉入宋,山光水色更多地是由說理的工具變?yōu)閷徝赖膶ο螅尚栽娭嘘U述玄理的配角,轉(zhuǎn)身為山水文學的主角。從玄理中解脫出來,步入山水文學的新境界。
隱士,通常指隱居于山野之中不參與政事的一類人。還有一類“隱士”,是指朝廷命官,他們身荷政務(wù)、向往嘉遁,有機會結(jié)交權(quán)門,卻不攀附顯貴,這類仕途中人被稱作“朝隱”。如瑯邪王瓚之,《南史》載:“瓚之為五兵尚書,未嘗詣一朝貴。江湛謂何偃曰:‘王瓚之今便是朝隱?!皠⒃?、顏師伯貴要,瓚之竟不候之?!雹叱[嘉遁,是文人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劉宋時期的文人生活于江南勝景之中,山峰水畔亦是其朝隱嘉遁時的好去處。
1.以“隱”為貴
朝隱嘉遁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基于以“隱”為貴的社會觀念。貴尚隱逸的觀念,早已有之,《周易》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⑧隨著老、莊思想的傳播,處于特定政治文化背景之中,文人對于隱逸、山林的向往,會愈為執(zhí)著。魏晉時期推崇隱逸,當時文壇風行為隱士作傳,如嵇康、皇甫謐、虞佐、孫綽、袁淑等均輯錄有隱士傳,其中皇甫謐《高士傳》與嵇康《圣賢高士傳》為碩果僅存,且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劉義慶《世說新語》對嵇康、皇甫謐所著之兩部《高士傳》皆有涉及,如敘:“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賞《高士傳》人及《贊》?!雹釀⑿俗⒋颂幩妗陡呤總鳌窞轱邓?。再如劉孝標以桓公所覽《高士傳》為皇甫謐所作。⑩如此種種,可見魏晉時期文人隱逸之風的盛行。
劉宋時期,朝野普遍推崇隱逸嘉遁這樣一種生存狀態(tài)。范曄《后漢書》專辟一類“逸民列傳”,劉義慶《世說新語》厘分“棲逸”一門,沈約《宋書》著有“隱逸”傳。這些記錄,反映出隱逸已經(jīng)不是一種個人選擇與個別現(xiàn)象,而是具有群體性特征的人生選擇,并且其中投射出劉宋時期文人對隱逸風尚的注意及對朝隱嘉遁現(xiàn)象的認同、欽羨。
劉宋時期不僅著述中注意到“隱逸”這樣一種士人生存狀態(tài),而且社會風評亦推崇那些征而不仕、隱居林下的士人。那些隱逸之士,常常被視作難得的人才,百般羅致。晉末,劉裕《征戴颙等令》云:“前大尉參軍戴颙、辟士韋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進退,并可散騎侍郎,在通直?!?系征戴颙、韋玄,二人不就。元嘉二年(425年),文帝《詔征戴颙、宗炳》云:“新除通直散騎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園,自求衡華,恬靜之操,久而不渝。颙可國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騎侍郎。”?明帝時頒《搜括隱逸詔》:“夫箕、穎之操,振古所貴,沖素之風,哲王攸重。朕屬橫流之會,接難晦之辰,龕暴翦亂,日不暇給。今雖關(guān)、隴猶靄,區(qū)縣澄氛,偃武修文,于是乎在。思崇廉恥,用靜馳薄,固已物色載懷,寢興竚嘆。其有貞棲隱約,息事衡樊,鑿壞遺榮,負約辭聘,志恬江海,行高塵俗者,在所精加搜括,時以名聞。將賁園矜德,茂昭厥禮。群司各舉所知,以時授爵?!?有的隱者,被征召多次,如宗炳,《宋書》載:
炳居喪過禮,為鄉(xiāng)間所稱。刺史殷仲堪、桓玄并辟主簿,舉秀才,不就。高祖誅劉毅,領(lǐng)荊州……辟炳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三十余年?!备咦嫔破鋵Α咦嬲贋樘緟④?,不就……
高祖開府辟召……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禪,征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東宮建,征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應(yīng)……衡陽王義季在荊州,親至炳室,與之歡宴,命為諮議參軍,不起。?
從中,可見由晉至宋,權(quán)臣桓玄、武帝劉裕、文帝劉義隆、衡陽王劉義季等皇族、權(quán)貴多次征召宗炳,所授官職也由主簿、太子中舍人、庶子等步步高升。即便如此,宗炳始終不改隱逸初衷。那些雖然沒有棲居山林,但是克讓為官者,亦為時論所重,比如富于聲望、多次拒絕擢選的羊欣:
義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謂諮議參軍鄭鮮之曰:“羊徽一時美器,世論猶在兄后,恨不識之?!奔窗逍啦加覍④妱⒎抉R,轉(zhuǎn)長史,中軍將軍道憐諮議參軍。出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簡惠著稱。除臨川王義慶輔國長史,廬陵王義真車騎諮議參軍,并不就。太祖重之,以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適性。轉(zhuǎn)在義興,非其好也。頃之,又稱病篤自免歸。除中散大夫。?
羊徽因為雅容止、美言笑,富于才學、聲望,瑯邪王獻之、陳郡謝混見到他,都很看重,而這愈加為他延譽。他做官,憑個人喜好,常常辭職,一辭職,就會轉(zhuǎn)遷,時人高尚其事。
時論亦推崇不結(jié)交權(quán)貴的朝隱之士。比如瑯邪王敬弘、王瓚之、王秀之三代人,都因為不事權(quán)貴,為時所稱。不事權(quán)貴,遠離政治核心,是為朝隱,那么居于高位而“不思進取”,亦是另一種面目的朝隱,比如謝瞻勸告謝晦,秉持以素退為業(yè)的家風,王曇首進言王弘莫忘持贏畏滿的族訓(xùn),這些是王、謝家族的朝隱。朝隱居于廟堂,不刻意結(jié)交權(quán)貴,是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隱士處在林下,不向廟堂折腰,追求的是自適、自在。朝隱、嘉遁,以其個體人格的獨立,為世人所推崇。朝隱、嘉遁者遠離權(quán)謀核心,拉開與俗世的距離,是在尋求著自身的安然。
以“隱”為貴的觀念,使得隱逸者獲得了終南捷徑或者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政治、影響政治,具有一定的政治話語權(quán)。高祖劉裕征辟戴颙不就,復(fù)征時云:“前太尉參軍戴颙、辟士韋玄,重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所謂“以弘止退”,就是以隱為貴。隱者憑借征辟,可在朝為官,或者藉由權(quán)要的賞遇,參與了政治,具有一定的政治話語權(quán)。如周續(xù)之:“高祖之北討,世子居守,迎續(xù)之館于安樂寺,延入講《禮》,月余,復(fù)還山……高祖北伐,還鎮(zhèn)彭城,遣使迎之,禮賜甚厚。每稱之曰:‘心無偏吝,真高士也?!瘜?fù)南還。高祖踐祚,復(fù)召之,乃盡室俱下。上為開館東郭外,招集生徒。”?周續(xù)之沒有應(yīng)征辟,沒有由隱而顯、由出世而入世,不過,他開壇講學,與朝臣往來,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政事。又如宗炳,史載:“衡陽王義季在荊州,親至炳室,與之歡宴?!?雖不受征辟,但帝王、皇族、權(quán)要對其的禮遇,亦為其增譽。這些是以“隱”為貴觀念的表現(xiàn),亦是以“隱”為貴觀念得以不斷強化的催化劑。
無論是朝隱還是嘉遁,其背后既有儒家窮達觀念的沾溉,也有佛道思想的影響。李生龍說:“文人因受老莊影響,而追求隱逸,隱逸則多居山林,這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熱愛山水的感情??梢哉f,山水詩的興起,不是因為老莊的興起,反而恰好是因為老莊的盛行?!?老莊思想,在中國文人的思想體系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劉宋時期也不例外。時人喜讀老莊之書,如沈演之“家世為將,而演之折節(jié)好學,讀《老子》日百遍,以義理業(yè)尚知名”?。愛好玄談,如張敷“好玄言,善屬文……與南陽宗少文談《系》《象》”?。并且,亦有文人注疏莊子、老子的記述,如何偃“素好談玄,注《莊子》《消遙篇》傳于世”?。不僅如此,彼時的文人依然有服食五石散以延年養(yǎng)生的習慣,如鮑照《鮑照行藥至城東橋》一文,即為服食五石散后所寫。鮑照還有一篇《謝賜藥啟》,云:“臣衛(wèi)躬不謹,養(yǎng)命無術(shù),情淪五難,妙謝尤法。飆落先傷,衰疴早及,遐撫近臨,猥委存恤。病同山岳,蒙靈藥之賜;惠非河間,謬仙使之屈。恩逾脯糗,惠重帷席,荷對銜慚,伏抱衿渥?!?此時,鮑照為中書舍人,丁福林云:“中書舍人為天子近臣,故其病重而孝武帝賜藥,因有此謝啟也?!?從中可見,在劉宋人看來,道家藥物兼具治病與保養(yǎng)的功效。顏延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上表:“本猶賴服食,比倦悸遠晚,年疾所催,顧景引日。”?顏延之所謂服食,亦是五石散。隱居與服食常常同時進行,如南郡枝江劉凝之隱居不仕,史載:“性好山水,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隱居衡山之陽。登高嶺,絕人跡,為小屋居之,采藥服食,妻子皆從其志。”?服食藥物,安于山林,隱逸棲息的同時流露出道家思想的影響。同時,佛教的傳播,此時正是盛時。社會上風行修建寺廟、塑立佛像,如《韓謙造像記》:
元嘉十四年歲在丁丑朔五月一日,弟子韓謙敬造佛像。愿令亡父母、姨子兄弟,值遇諸佛,常與三寶共會。?又如《□熊造像記》:
元嘉二十五年太歲□子,始康□晉封縣□熊造一□亮佛相□光,坐高二尺,一石佛?!醺改覆⑿苌砑皟鹤悠穑笩o亮壽佛國生。七月二十三日立。?(空格處原文不詳)
再如《元徽五年造像記》:
元徽五年正月朔日造。?從這幾篇造像記來看,塑造佛像一事在劉宋時期是比較流行的,人們塑造佛像的初衷,既是為自身福祿的祈求,也是出于對逝去親人升天的祈愿,從中反映出佛教思想的傳播與盛行。其時,皇族對佛理佛法,亦頗為趨奉,如“宋世子鑄丈六銅像于瓦官寺”?,記敘了瓦官寺鑄造佛像一事,又如明帝有《招集舊僧令》云:
先帝建中興及新安諸寺,所以長世垂范,弘宣盛化。頃遇昏虐,法像殘毀。師徒奔迸,甚以矜懷。妙訓(xùn)淵謨,有扶名教??烧屑f僧,普各還本,并使材官,隨宜修復(fù)。?
文中所反映的是文帝時廣建寺廟的情形。佛教的盛行,使得沙門成為文士們?nèi)粘=挥蔚膶ο笾?,如謝靈運“平居服膺佛教,好為方外游,謁慧遠于廬山,招曇隆游嶀嵊,與慧琳、法綱等論頓悟、漸悟,共慧嚴、慧觀等改治《大涅槃經(jīng)》”?。寺廟、佛像,多位于山腰澤畔,文人和僧侶們可以一邊談?wù)摲鹄砦牧x,一邊欣賞自然風景。宗炳與身處廬山的名僧釋慧遠交往,《宋書·宗炳傳》載:“妙善琴書,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轍忘歸。征西長史王敬弘每從之,未嘗不彌日也。乃下入廬山,就釋慧遠考尋文義。”?佛道儒之間,又是相容的,如雁門周續(xù)之的學習經(jīng)歷“豫章太守范寧于郡立學,招集生徒,遠方至者甚眾,續(xù)之年十二,詣寧受業(yè)。居學數(shù)年,通《五經(jīng)》并《緯》《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既而閑居讀《老》《易》,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周續(xù)之授業(yè)之際習學儒家經(jīng)典,閑暇之時向往老莊思想,又在佛學時尚之風中,追逐佛法教義,這種儒、道、釋的兼容現(xiàn)象,在劉宋時期的文人思想構(gòu)成中,是比較典型的。偕游賞會之外,一些愛好佛教、又有財力的士族,會給寺廟捐助香火,修建寺廟,雕塑佛像。范泰永初元年(420年),就建了祗洹寺,后來元嘉致仕,復(fù)建精舍,并且寫佛像贊,謝靈運言:“范侯遠送像贊,命余同作。神道希微,愿言所屬,輒總?cè)?,期之道場?!?這就是范泰《佛像贊》及靈運《和范光祿祗洹像贊》。文人探討佛理佛法,為佛像、為佛門中人作文的現(xiàn)象,成為一種風尚,如“辨宗論”的相關(guān)論說,如謝靈運作《無量壽佛頌》《維摩經(jīng)十譬贊》《佛影銘》《廬山慧遠法師誄》《曇隆法師誄》,鮑照著《佛影頌》,張辮寫《廬山招堤寺釋僧瑜贊》,張暢撰《若耶山法師誄》等。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之下,劉宋時期,清談雖然還是士人的標簽之一,但是如魏晉士人之間的熱烈的玄談,已經(jīng)不再風行。在文學層面上,文人雖然不再寫玄言詩了,但是作為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老莊思想,對文學的意義一直存在,向往隱逸,鐘情清凈無為,愛好自然山水,都可以視為老莊思想的另一種表現(xiàn)。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玄言詩和山水文學,是同源的,莊、老并未告退,只是換成了山水的模樣。
2.以“游”為樂
江南多風景,《世說新語》載:“顧長康從會稽還,人聞山川之美,顧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王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yīng)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山川之美,給居處其中的文人,留下美的感受。山水,是最好的避世之所。謝靈運所謂“會稽既豐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從《宋書·隱逸傳》來看,隱逸者所選之隱居之所,多為風景勝地,比如,瑯邪臨沂王弘之“始寧沃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巖筑室”?。又如,南郡枝江劉凝之“性好山水,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隱居衡山之陽”?。凡此,反映出風景對于朝隱嘉遁者的吸引力。
風景不拘于一時一地,樂游山水者,不止于一時一地的近游,有時要去遠足。比如謝靈運、謝惠連等“山澤四友”鑿山開路,肆意登臨;比如孔淳之樂不思歸,窮其幽峻;比如劉凝之攜妻挈子,泛舟江湖。與仕路之艱相比,山水之樂,更為文人向往。在山水之間,可以放逐心情,享受自在。文人愜意暢游于自然風光,如范泰“遂輕舟游東陽,任心行至,不觀朝廷”?。范泰在山清水秀之中,隨性而游,不理凡塵。山水令人沉浸其中,以致樂不思蜀。如孔熙先的父親孔淳之:“居會稽剡縣,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窮其幽峻,或旬日忘歸。嘗游山,遇沙門釋法宗,因留共止,遂停三載。”?山水,讓置身其間的人忘卻俗擾,流連忘返。
登山臨水之樂,需要有好的身體才能享受,士人在身體不允許的情形下,依然想辦法留存山水的美好。戴颙喜歡游歷桐廬,但因路途遙遠,不利養(yǎng)病,就搬到了吳下,于時,士人們就幫他營造有風景的漂亮的房子,史載:“桐廬僻遠,難以養(yǎng)疾,乃出居吳下。吳下士人共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開澗,少時繁密,有若自然。乃述莊周大旨,著《逍遙論》,注《禮記中庸篇》。三吳將守及郡內(nèi)衣冠要其同游野澤,堪行便往,不為矯介,眾論以此多之?!?戴颙養(yǎng)病時,還在著述《逍遙論》,可見老莊哲學并沒有因為佛學之盛而消弭。戴颙的居所,可以欣賞到風景之美,這依靠的是吳下士子的合力。一些有藝術(shù)才能的士子會把風景引入畫圖,以備觀覽,如宗炳:“好山水,愛遠游,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jié)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對山水之美的鐘愛、描摹,促進了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多數(shù)文人,并無宗炳一樣的丹青圣手,其游覽之后,沒有圖畫山水,而是發(fā)而為詩、發(fā)而為文,以文字來為風景繪形寫照,于是山水文學熱鬧了劉宋的文壇。
時人樂游山水,有的選擇穴居巖棲、倚傍山水建立屋舍,如王弘之“依巖筑室”?、翟法賜“立屋于廬山頂”?、沈道虔居石山精廬。多數(shù)人,還是愿意去遠游,當然,暢游風景,需要以一定財力為支撐,資產(chǎn)豐厚的望族有優(yōu)越之處,于此,謝靈運堪為典型,史載:
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動踰旬朔,民間聽訟,不復(fù)關(guān)懷。所至轍為詩詠,以致其意焉。
靈運父祖,并葬始寧縣,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會稽,修營別業(yè),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與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縱放為娛,有終焉之志。
……穿池植援,種竹樹堇,驅(qū)課公役,無復(fù)期度。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經(jīng)旬不歸……
靈運既東還,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
靈運因祖父之資,生業(yè)甚厚。奴僮既眾,義故門生數(shù)百,鑿山浚湖,功役無疑。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千里,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逕,直至臨海,從者數(shù)百人……在會稽亦多徒眾,驚動縣邑。?
有祖父謝玄的強大家業(yè)為憑藉,謝靈運的山水之賞可謂排場、豪華、奢侈。居則營造園林、別業(yè),游則呼朋引伴、訪幽探勝、伐木開路、遍歷諸地,其肆意縱放情狀,甚至驚動州府,被誤認作山賊。對于那些家境清貧,欲享游玩之樂的文人來說,山水是文人求官的理由,或者說,做官,是樂游山水的途徑,風景勝地往往成為官員向往的治所,如瑯邪臨沂王弘之“晉安帝隆安中,為瑯邪王中軍參軍,遷司徒主簿。家貧,而性好山水,求為烏程令”?。王弘之因烏程山水之美,而去其地任職,可見山光水色對文人的吸引力。
樂山好水之尚,推動了私人園林的興建之風,以山水引入園囿,亦是好山樂水審美觀念的反映。晉宋時期,權(quán)貴勢要擁有經(jīng)濟上的特權(quán),他們在營建家園時,有條件把自然山水劃為自家庭院。泰始五年(469年),彭城劉勔:“勔以世路糾紛,有懷止足,求東陽郡。上以勔啟遍示朝臣,自尚書仆射袁粲以下,莫不稱賞,咸謂宜許……勔經(jīng)始鐘嶺之南,以為棲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中士愛素者,多往游之?!?劉勔棲息東陽郡,系請求明帝的許可之后,其時眾多名門勢要修筑園林,卻實為恃強凌侵。如會稽山陰孔季恭的弟弟孔靈符,大明初,為丹陽尹,欲侵占湖田“山陰縣土境褊狎,民多田少,靈符表徙無貲之家與余姚、鄞、三縣界,墾起湖田”?。“靈符自丹陽出為會稽太守,尋加豫章王子尚撫軍長史。靈符家本豐,產(chǎn)業(yè)甚廣,又于永興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陸地二百六十五頃,含帶二山,又有果園九處?!笨嘴`符家的園林,有山、有水,還有多處果園,資產(chǎn)相當豐厚。再如張茂度,張茂度因為與謝晦有舊,謝晦事發(fā)后,擔心連坐,辭官歸里,史載:“頃之,解職還家。征為都官尚書,加散騎常侍,固辭以疾。就拜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茂度內(nèi)足于財,自絕人事,經(jīng)始本縣之華山以為居止,優(yōu)游野澤,如此者七年。”茂度為吳郡張氏子弟,江南望族,財力較為雄厚,若不是如此,恐怕也不可能自絕人事的優(yōu)游七載。故而,優(yōu)游山水,還要有經(jīng)濟實力來作支撐。
不過,對山水的喜愛與對利益的趨奉亦導(dǎo)致名門望族對山林水澤的侵占、壟斷,這對細民來說卻是災(zāi)難,所以晉宋時期,曾多次對此侵占現(xiàn)象予以糾正。義熙九年(413年),劉裕上《土斷表》,要求繼續(xù)執(zhí)行桓玄的土斷之法,《土斷表》云:
……自永嘉播越,爰托淮、海,朝有匡復(fù)之算,民懷思本之心,經(jīng)略之圖,日不暇給。是以寧民綏治,猶有未遑。及至大司馬桓溫,以民無定本,傷治為深,庚戌土斷,以一其業(yè),于時財阜國豐,實由于此。自茲迄今,彌歷年載,畫一之制,漸用頹弛。雜居流寓,閭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純,民瘼所以猶在……請準庚戌土斷之科,庶子本所弘,稍與事著。
劉?!锻翑啾怼分螅终棘F(xiàn)象,有所減輕,如《宋書》載:“先是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專,小民薪采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孝武帝時期,又頒布《禁占川澤詔》:
前詔江海田池與民共利,歷歲未久,浸以弛替,名山大川,往往占固,有司嚴加檢糾,申明舊制。
大明初年,孝武二子劉子尚亦曾言此:“山湖之禁,雖有舊科,民俗相因,替而不奉,熂山封水,保為家利。自頃以來,頹弛日甚,富強者兼嶺而占,貧弱者薪蘇無托,至漁采之地,亦又如茲。斯實害治之深弊,為政所宜棄絕,損益舊條,更申恒制。”從劉宋時期屢次針對占領(lǐng)山澤現(xiàn)象頒布禁令來看,豪門對山林的侵占,的確屢禁而不止。名門望族,是劉宋政權(quán)的基礎(chǔ),同時,由于姻戚關(guān)系的聯(lián)絡(luò),名門皇族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因而,雖然屢有禁令,但是難以終止。事實上,一方面,皇族在禁止,一方面,又某種程度地縱容,比如,劉勔向明帝企求東陽,謝靈運向文帝求取會稽回踵湖,都獲得了允可。因而,表面上來看,林澤壟斷現(xiàn)象已成痼疾,難以一朝痊愈,深層來看,或者是皇族并未真正抵制,才導(dǎo)致積重難返。
要之,無論是廣袤的自然山川,還是清幽的自家園林,文人流連徜徉,物我兩忘。所謂“清輝能娛人,游子憺忘歸”,政治紛爭,仕路蹭蹬,生命無常,在自然的神工鬼斧中,都可以遠離、消弭。山光水色,澡雪了精神,愉悅了情懷。
劉勰云:“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鉆貌草木之中。吟詠所發(fā),志惟深遠;體物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故能瞻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也?!碧拼醪g云:“詩有天然物色,以五彩比之而不及。由是言之,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如天然?!眲③?、王昌齡都對山水描寫中的真象、天然贊不絕口,可謂知昧之言。劉宋山水文人,善于細致、準確地描繪大自然,所謂“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文人們?nèi)绠嫾以诶L制工筆畫一樣,追求山水的形似,盡力呈現(xiàn)出物色天然的本來境界。
務(wù)求形似,是劉宋山水文人的審美追求,好的作品,亦能使接受者在欣賞中有瞻言見貌的審美感受。如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這首詩描摹的是謝靈運故鄉(xiāng)始寧祖居的風景。石壁精舍,是謝靈運回到始寧后新建的書房。謝靈運曰:“又枕海巫湖三面悉高山,枕水,渚山溪澗,凡有五處。南第一古,今在所謂石壁精舍?!睆脑娭锌矗髡呤窃谑诰岷臀缀g攬勝。詩中對山川景致觀察細微,僅是太陽在一天中的變化,就或直接或間接地寫到了數(shù)次,如“清暉、日尚早、陽已微、暝色、云霞”等等,可謂極盡天然物色,而這些又不是為了巧似而作的堆積,太陽光芒的耀目或暗淡,指向著時光的流逝,暗示著山色娛人、游子樂不思蜀。其中,“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句,寫到山色微茫中重疊晃動的荷葉、菱蔓、蒲葦、稗草,生動形象,研究者肖馳評價說,從些句子中“仿佛呼吸到了江南盛夏傍晚湖沼溫濕的空氣”。的確,這首《石壁精舍》讀來讓人如臨其境,感同身受。
追求巧似,是對山水的模仿,作者寫作時系寓目轍書,讀者接受時,仿佛歷歷在目,特別是當多人同寫一處風景時,就如同用多個鏡頭在拍攝一樣,給人的感受,更加地立體、直觀。如華林園賦,今存有孝武帝劉駿、江夏王劉義恭及何尚之三位的賦作,具列如下:
密眄林梁,側(cè)眺池籞。起北阜而置懸河,沿西原而殿清暑。編茅樹基,采椽成宇。轉(zhuǎn)流環(huán)堂,浮清浹室。辟西檽而鑒斜月,高東軒而忘初日……婉祥鱗于石沼,儀瑞羽于林術(shù)。浮觴無居,展樂有時。
列喬梧以蔽日,樹長楊以結(jié)陰。醴泉涌于椒室,迅波經(jīng)于蘭庭。業(yè)芳芝以爭馥,合百草以競馨。
逞綿亙之虹梁,列雕刻之華榱,綱戶翠錢,青軒丹墀。若乃奧室曲房,深沉冥密,始如易循。終焉難悉。動微物而風生,踐椒途而芳溢。觸遇成宴,暫游累日,卻倚危石。前臨濬谷,終始蕭森,激清引濁,涌泉灌于階所。遠風生于楹曲……
這三篇賦,所詠者為華林園的風景。華林園,是文帝時期依附自然風景興建的,耗費頗巨。園中有山、有水,樹木品類眾多,據(jù)劉義恭有《謝敕賜華林園櫻桃啟》《謝賜賚華林園柿啟》及上述三篇華林園賦可知,園中既有枝葉繁密體態(tài)高大用來遮陰的樹種,也有虬曲有致的果木,還有馨香妍麗的花草,風景宜人。不過,這三篇賦,由于止于追求形似,作品與讀者之間,始終有隔的感覺。不如謝靈運《石壁精舍》這樣的詩作。
劉宋山水文學,是把山水作為審美的對象,而不是像玄言詩那樣,山水只是闡釋玄理的附庸。當然,純粹的寫景,固然使接受者領(lǐng)略到山川豐饒、風光無限,然而缺少情的勾連,總是缺乏些共鳴,平添些空落;僅有景致,沒有思致的文字,也是這樣,總是少些靈性,難余思索與回味。白居易評價謝靈運山水詩:“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通。壯志郁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大必籠天海,細不遺草樹。豈惟玩景物,亦欲攄心素?!彼^“壯志郁不用”“泄為山水詩”,系指出山水詩是謝靈運紓解郁結(jié)的出口。白居易指出謝靈運在寫作山水詩時,不僅追求巨細畢現(xiàn),而且還能做到寫景抒情的結(jié)合。通觀劉宋山水文學,僅僅鋪排景致者,確有之,多數(shù)作品,還是兼具繪景、說理、言情的結(jié)合,能給接受者心有戚戚之感,而山水文學景、情、理的表現(xiàn),又常常以先繪景、再說理或言情的順序呈現(xiàn)。有時詩句又是情景交融的,比如謝靈運“孤客傷逝端,徒旅苦奔峭”。丁福林認為這兩句詩“既是眼前景物的具體描繪,又是詩人心情的寫照”。的確,移情入景,難以卒分。
那些純粹寫景的作品,會用一些巧妙的詞語來使句子生動起來,比如王叔之《游羅浮山詩》:“菴藹靈岳,開景神封。綿界盤址,中天舉峰。孤樓側(cè)挺,層岫回重。風云秀體,卉木媚容。”王叔之,是一位處士,瑯邪人,所詠羅浮山,屬廣州。全詩四言,寫山峰、樹、菴、花,云、風,全詩八句,鋪排者,皆為景致,沒有一般山水詩抒情、說理的后綴,不過,其卉木媚容句中的“媚”字,很有神韻,仿佛眼前立一巧笑嫣然、明眸善睞女子一般,頗能傳神動人。又如謝靈運:“羈雌戀舊侶,迷鳥懷故林。”用“羈”“戀”“迷”“懷”這些靈動的詞語,賦予鳥獸以情懷,既是在描摹眼前雀躍山林舊巢的飛鳥、逐對奔逐的小獸,又是在抒發(fā)詩人自身對故園的懷戀,對親人的渴望。
“巧似”是劉宋山水文學的特點,不過,不同的文人,作品的風貌也各有不同,《詩品》評論謝詩“故尚巧似”,顏詩“尚巧似”,鮑照“善制形狀寫物之詞”,這個巧似,即說明其能做到工筆山水,同時還能以情懷感染讀者。不過,雖然同為巧似,三位大家,又有不同,謝靈運的巧似,是“出水芙蓉”,顏延之的“巧似”屬“雕繢滿眼”,而鮑照的山水,常常是主體眼中的風景。無論如何,劉宋時期,山水成為了審美的對象,為劉宋山水文學帶來了新境界。
(作者單位: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①⑤[梁]蕭子顯《南齊書》[M]卷五十二,四庫全書本。
②[梁]鐘嶸《詩品集注》[M],曹旭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頁。
③④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Z],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933頁,第934頁。
⑦[唐]李延壽《南史》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版,第652頁。
⑧[魏]王弼《周易注》卷二[M],四庫全書本。
⑨⑩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473頁,第521頁。
?[南朝宋]劉彧《搜括隱逸詔》[A],[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Z],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482頁。
?????[南朝宋]沈約《宋書》六[M],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662頁,第1685頁,第1609頁,第1620頁,第1753-1775頁。
?李生龍《道家對其對文學的影響》[M],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版,第298-299頁。
?[南朝宋]鮑照《鮑明遠集》卷九[M],四庫全書本。
?丁福林《鮑照年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頁。
?[南朝宋]沈約《宋書》七[M],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版,第1903頁。
???韓理洲等《全三國兩晉南朝文補遺》[Z],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1頁,第231-232頁,第232頁。
?[南朝宋]劉彧《招集舊僧令》,[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Z],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489頁。
?郝立權(quán)《謝康樂年譜》[A],黃世中《謝靈運研究從書》[Z],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頁。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M],[梁]劉孝標注,王根林校點,《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92頁,第7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