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林
摘 要:書法是中國國粹之一,距今已經(jīng)傳承了三千多年,是我國民族藝術(shù)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小學是寫字的啟蒙時期,也是練習書法的黃金時期。小學書法課的開設(shè),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和專注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shù)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書法教學;實踐途徑;學習興趣
俗話說:字如其人。書寫就是我們的另一張名片。書法作為一門有著濃郁的東方色彩的民族藝術(shù),自古以來,上至文人騷客下至普通百姓都以書寫之美為傲。在新課程的實施后,國家教育部門不僅僅只關(guān)注于學生的成績,更致力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培養(yǎng)與發(fā)展,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shù)素養(yǎng)。
一、挖掘書法自身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書法作為我國傳承了數(shù)千年的文化瑰寶,其自身魅力價值不用多說,作為教師,就需要向?qū)W生充分展示書法魅力之所在,讓學生愛上這門藝術(sh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嘗試了以下兩種做法,均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1.講述有趣的書法故事
對于小學生來說,講故事是最符合他們口味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孩子都是喜歡聽故事的,所以,在書法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娓娓道來,將學生逐漸引入教學情景之中。數(shù)千年的書法歷史之中,膾炙人口的書法故事不勝枚舉,只要教師能合理地加以利用,它不僅能成為教師的教學資源,也能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例如,在教學生使用正確的寫字姿勢時,可以講述一個關(guān)于柳公權(quán)“心正則筆正”的小事例;當學生覺得辛苦想放棄時,可以借助王羲之勤學苦練,寫完了十八口大缸的水,最終成為書法大家的小故事激勵學生。如此不僅能激發(fā)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書法文化,增長見識。
2.巧用名家真跡墨香
我國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無一不是筆酣墨飽,鸞飄鳳泊,充滿了藝術(shù)的美感,本身就極具吸引力。王羲之的《蘭亭序》,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顏真卿的楷書被贊曰“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則“遒勁舒和,神采飛動”。
柳公權(quán)的書法“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趙孟頫被贊“書法精絕,集諸家之成,詣二王門閥,要其用功處,全在臨摹之多耳”。向?qū)W生展示這些名家大作,激發(fā)學生對書法的熱愛和憧憬之情,讓學生將對大家的崇敬化為書寫的興趣。除了名家真跡之外,如若能恰當?shù)厥褂脷v代書法家留下的一些著作,信札里的精言妙句,更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用多種教授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是課堂學習中主要的引領(lǐng)人物和主導人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照貓畫虎,按部就班,不僅枯燥乏味,而且消磨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很可能使學生對學習書法感到厭倦,所以,課堂上教師應該開動腦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實現(xiàn)由“苦學”到“樂學”的轉(zhuǎn)變。具體的實施方法,筆者認為可以參照以下四種。
1.采用做小游戲的方法,讓學生“邊玩邊學”
席勒說過“兒童游戲中常常寓有深刻的思想。”在班級里開展豐富有益的游戲活動,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動,寓教于樂也是最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最生動、最高效的一種教學方式。
2.舉行班級競爭活動
孩子們的好勝心比較強,相互競爭能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在競爭過程中,也能使他們更好地團結(jié)合作,互相幫助,增加團隊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教師可以將班級成員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每周選出一篇最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在班級內(nèi)進行投票,勝出的小組成員可以獲得小禮品。如此便能充分調(diào)動起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就能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享受書法創(chuàng)造帶來的成就感。
3.將書法和生活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
書法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必須合理引導學生不局限于課堂之上,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練習書法并不是只有在書法課上才能進行的,而要滲透到學生日常點點滴滴的生活之中。
4.關(guān)心鼓勵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以往的教學,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不關(guān)心學生的吸收情況,做了很多無用功,被動式學習,學生學得苦哈哈,老師教得也很無奈。書法教學的藝術(shù)啟迪性較強,與傳統(tǒng)的科目有很大的差異,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尊重鼓勵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懂得傾聽學生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進度。每個同學的接受能力不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學生產(chǎn)生畏難心理時,要及時鼓勵疏導,對于某些學習進度稍稍落后的同學,更要耐心細致,不能急功近利。
書法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是經(jīng)歷代代傳承留下來的一筆珍貴的財富。尤其在以識字作為主要學習任務的小學階段,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學習書法,既促進了書寫水平的提高,又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快樂地投入到書法的學習之中。
參考文獻:
[1]張文奇.小學書法教育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7(8).
[2]顧郁艷.淺談當今小學書法教學[J].亞太教育,2015(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