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會虹
一節(jié)好的音樂欣賞課,不僅要能激發(fā)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和神奇。如何才能獲得更好的音樂享受?我們說,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無論是城市的還是鄉(xiāng)村的。而我作為一個農村的小學音樂教師,不但自己要學好音樂知識,還要研究怎樣教學生感興趣,去喜歡上音樂課,這實在是件很難的事情??稍匐y,農村的孩子一樣也有享受音樂的權利,怎樣教會他們從音樂中感受到美呢?就要從最基本的小學音樂課抓起,讓孩子喜歡音樂、愛上音樂,并從音樂中發(fā)現美、感受美。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志和興趣呢?在傳統的欣賞課教學中老師只是照著教材“講講”(簡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播放音樂磁帶“聽聽”(單純地聽音樂)而已,學生也只能說是大概地聽了聽音樂,并不能理解音樂所要表達和表現什么,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有些甚至是什么都沒聽出來,所以也就對音樂欣賞課失去了興趣。那怎樣才能上好音樂欣賞課呢?
一、有效利用資源上好音樂欣賞課
作曲家可以通過音樂的模擬、隱喻、暗示或其他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同時給聽賞者以引導,激發(fā)聽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這種聯想和想象是以音樂的音響和個人經驗為中介的,是不確定的,并且因人而異。小學生畢竟太小,沒有太多的耐心和聽賞欲望,如果不是老師特別要求,沒有幾個孩子能夠坐在那里靜靜地聆聽整首樂曲?,F在的教學條件相比較以前好了太多,以前上課除了一架簡陋的腳踏風琴和一臺老式錄音機,可以說什么都沒有了。而現在隨著條件的改善,資源的不斷更新,我們可利用的資源有很多很多。
首先,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讓聲音和圖片相結合。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動態(tài)的事物比靜態(tài)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讓他們把課堂當作樂園,和他們玩在一起,這樣他們對于知識的接受就簡單容易多了。另外老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也非常重要,只有有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談得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視覺感和音樂審美感。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去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如《勞動最光榮》《鈴兒響叮當》等這些歌曲,教師課前可以找些與之相關的視頻與音響資料在教學中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能讓學生開闊視野,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
其次,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創(chuàng)設較有趣味性或啟發(fā)性、探索性的教學情境,這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便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實踐證明只有在孩子熟悉的氛圍里,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尋找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哉n前預設和教學方法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形式不僅要多樣,而且要易學、易懂,這樣在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時,才能有效地讓課堂教學因子都能碰撞出智慧與激情的火花,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教師要盡可能地花點心思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話題來導入新課,可以說別出心裁的導入是整節(jié)課成功的一半,比如我們經常用的談話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教師設計的有效導入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激發(fā)因素,不但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語言或肢體互動,自然而然地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融入了課堂教學中。例如我在教學《三只小豬》時,從與學生的談話過渡到故事,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故事來導入,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就能大概地了解到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了,這對于后面的音樂分析是有幫助的。那樂曲是怎樣用音樂來表現這些故事情節(jié)的呢?帶著問題然后再逐步聆聽,細細地理解音樂形象。初聽時用線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時再次感受他們理解的音樂形象,這樣印象就會更加深刻,再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豐富形象。最后可以跟隨音樂用肢體動作或是圖畫把它反映出來,這個形象是自由的、不拘一格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表達,不要求一致,把孩子局限在一個點上。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小游戲,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在欣賞《公雞母雞》這個音樂作品時,我采用的方法是先把音樂主題旋律用課件顯示出來,帶領學生先學會演唱、并熟記,再請他們感受音樂主題所表現的風格和特點。這樣分步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表達的內容。在理解了音樂的基礎上,去感受音樂的風格特點,就容易多了,學生也能接受。聽完之后,他們表示對公雞母雞的叫聲,印象比較深刻,他們說好似聽到了一群公雞母雞在玩耍時快樂的樣子,這就是樂曲所要表達的關鍵所在了,既然學生都感受到了,那么這節(jié)欣賞課也算基本完成目的了。作為在農村出生長大的孩子來說,模仿公雞母雞的叫聲和走路的樣子應該不成問題,因為他們天天與生活中的雞打交道,所以大家隨著音樂一起模仿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表演,把他們平常在生活中看到的公雞母雞歡樂的樣子表現出來后,這就是他們心目中的音樂形象了。因此,以“玩”為教學載體,寓教于樂,讓學生在音樂的奇妙中去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尤為重要。
總之,小學音樂課的欣賞教學,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特點積極引導,尋求好的教學途徑,讓學生愛上音樂欣賞課。
參考文獻:
[1]李彤.淺談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J].學周刊,2016(12).
[2]張月美.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之我見[J].成功(教育),2012(2).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