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全
【摘要】對于兩個集合的并集的冪集,有性質(zhì)P(A)∪P(B)?哿P(A∪B)成立。本文給出該性質(zhì)中取得“=”的充分必要條件,以及當不取“=”時并集合的冪集的一個表達公式。
【關鍵詞】并集 冪集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49-02
命題1 P(A)∪P(B)=P(A∪B)的充分必要條件是A、B具有子集關系(即A?哿B或B?哿A)
證明:充分性:當A、B具有子集關系時,不妨設A?哿B,則P(A)?哿P(B)。所以
P(A)∪P(B)=P(B)。又由A?哿B得A∪B=B,則P(A∪B)=P(B)。所以
P(A)∪P(B)=P(A∪B)成立。必要性:假設A、B不具有子集關系,易見此時A、B均非空,且A中至少有一個元素不在B中,以及B中也至少有一個元素不在A中。設a∈A,a?埸B,b∈B,b?埸A。則A={a,…},B={b,…},易見a≠b。
記A∪B={a,b…}。因為{a,b}?哿A∪B={a,b…},所以{a,b}∈P(A∪B)。因為
P(A)∪P(B)=P(A∪B),故也有{a,b}∈P(A)∪P(B)。所以
{a,b}∈P(A),或{a,b}∈P(B),即{a,b}?哿A,或{a,b}?哿B。所以b∈A={a,…}或
a∈B={b,…},這與b?埸A,a?埸B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因此A、B具有子集關系。
命題2:設C=A∪B,A、B不具有子集關系,
M={z|存在A-B的非空子集z1和B-A的非空子集z2,使z=z1∪z2},
N={z|存在A-B的非空子集z1和B-A的非空子集z2,以及A∩B的非空子集z3,使z=z1∪z2∪z3}則:P(A)∪P(B)∪M∪N=P(C)
證明 易見P(A),P(B),M,N都是P(C)的子集,所以
[P(A)∪P(B)∪M∪N]?哿P(C)?,F(xiàn)在證P(C)?哿[P(A)∪P(B)∪M∪N]也成立。因A、B不具有子集關系,故易見此時A、B、A-B,B-A均非空。取?坌z∈P(C),則z?哿C。當z=?覫時,z∈P(A),z∈P(B)。所以z∈[P(A)∪P(B)∪M∪N]。當z≠?覫時,取?坌x∈z,這里z?哿C=A∪B=(A-B)∪(B-A)∪(A∩B)。所以x∈A-B或x∈B-A或x∈A∩B。下面對x所屬的范圍分類討論。
I:當A∩B≠?覫時,此時易見N≠?覫。
①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A-B
②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B-A
③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A∩B
④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A-B和B-A這兩部分,即是說僅取自于(A-B)∪(B-A),且z中既有A-B的元素,也有B-A的元素
⑤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A-B和A∩B這兩部分,即是說僅取自于(A-B)∪(A∩B),且z中既有A-B的元素,也有A∩B的元素
⑥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B-A和A∩B這兩部分,即是說僅取自于(B-A)∪(A∩B),且z中既有B-A的元素,也有A∩B的元素
⑦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A-B和B-A以及A∩B這三部分,即是說僅取自于(A-B)∪(B-A)∪(A∩B),且z中既有B-A的元素,也有A-B的元素,還有A∩B的元素
II:當A∩B=?覫時,此時易見N=?覫。
①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A-B
②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B-A
③A∪B的非空子集z中的元素x僅取自于A-B和B-A這兩部分,即是說僅取自于(A-B)∪(B-A),且z中既有A-B的元素,也有B-A的元素
對于I的①有z?哿A-B?哿A,所以z∈P(A),
對于I的②有z?哿B-A?哿B,所以z∈P(B),
對于I的③有z?哿A∩B?哿A,所以z∈P(A),
對于I的④有:
z∈M={z|存在A-B的非空子集z1和B-A的非空子集z2,使z=z1∪z2},
對于I的⑤有z?哿(A-B)∪(A∩B)=A,所以z∈P(A),
對于I的⑥有z?哿(B-A)∪(A∩B)=M,所以z∈P(B),
對于I的⑦有:
z∈N={z|存在A-B的非空子集z1和B-A的非空子集z2,以及A∩B的非空子集z3,使z=z1∪z2∪z3},
對于II的①有z?哿A-B?哿A,所以z∈P(A),
對于II的②有z?哿B-A?哿B,所以z∈P(B),
對于II的③有
z∈M={z|存在A-B的非空子集z1和B-A的非空子集z2,使z=z1∪z2},
綜上,無論上述哪種情形,都有z∈P(A)或z∈P(B)或z∈M或z∈N成立。所以 z∈[P(A)∪P(B)∪M∪N]。這樣P(C)?哿P(A)∪P(B)∪M∪N也成立。
所以P(A)∪P(B)∪M∪N=P(C)。
結(jié)論:
本文揭示了A,B,A∪B三者的冪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通過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加深了對集合冪集運算的了解。今后以此為基礎,可進一步地研究集合的廣義并、廣義交與集合的冪集運算的關系,從而得到一些更為豐富的相關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戴牧民.公理集合論導引[M].科學出版社,2011
[2]董延闿.基礎集合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3]集合論初步(p.w.齊納 r.l.約翰遜)[M].科學出版社,19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