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瓊
陰道炎癥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由于其發(fā)病率高,有的甚至反復多次發(fā)作,大多數女性朋友都碰到過,而且對女性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那么大家是否對陰道炎有了足夠的認識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最常碰到的幾種陰道炎吧!
病原體:陰道毛滴蟲。
生存環(huán)境:適宜在溫度25~40℃、pH5.2~6.6的潮濕環(huán)境中生長,在pH 5以下或7.5以上環(huán)境中則不生長。所以在月經前后陰道pH發(fā)生變化,月經后接近中性,隱藏在腺體及陰道皺襞中的滴蟲常得以繁殖,引起炎癥發(fā)作。
它不僅寄生于陰道,還常侵入尿道,甚至是膀胱、腎盂以及男性的包皮皺褶、尿道或前列腺中。
傳播方式:
以性接觸為主要傳播方式。
也可經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便器、衣物等間接傳播。
臨床表現:
外陰瘙癢,間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
分泌物增多,特點為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有臭味。
婦科檢查可見陰道黏膜充血,嚴重者有散在出血點,甚至宮頸有出血斑點,形成“草莓樣”宮頸。
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頻、尿痛,有時可見血尿。
陰道毛滴蟲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礙乳酸生成,影響精子在陰道內存活,可致不孕。
治療方法:
全身用藥: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可大劑量單次用藥,也可小劑量連用一周。
性伴侶應同時治療,治愈前避免無保護性交。
注意事項:
該病再感染率很高,可對患有滴蟲性陰道炎的性活躍女性在最初感染3個月后重新篩查。
為避免重復感染,內褲及毛巾應煮沸5~10分鐘以消滅病原體。
病原體:假絲酵母菌。
生存環(huán)境:適宜在pH4.0~4.7的酸性環(huán)境中生長,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小時即死亡;但對干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抵抗力較強。
誘發(fā)因素:應用廣譜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
傳播方式:
主要為內源性傳播,該致病菌除寄生在陰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腸道,一旦條件適宜,可引起感染。這三個部位的假絲酵母菌可互相傳染。
少部分患者可通過性交傳播。
極少數通過接觸感染的衣物間接傳播。
臨床表現:
外陰瘙癢、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
部分患者陰道分泌物增多,特點為白色稠厚呈凝乳狀或豆腐渣樣。
婦科檢查可見外陰紅斑、水腫,常伴有抓痕,嚴重者可見皮膚皸裂、表皮脫落。
治療方法:
消除誘因:積極治療糖尿病,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等。
根據情況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真菌藥。常用藥物有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等。
無須對性伴侶常規(guī)治療,有癥狀的男性應同時治療。
注意事項:
若癥狀持續(xù)存在或在診斷后2個月內復發(fā)者,需再次復診。對復發(fā)性疾病在治療結束后7~14日、1個月、3個月和6個月各隨訪1次。
該病為由陰道內乳桿菌減少、加德納菌及厭氧菌增加所致的內源性混合感染。
促使陰道菌群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可能有:頻繁性交、多個性伴侶或陰道灌洗使陰道堿化。
臨床表現:
10%~40%患者無臨床癥狀。
有癥狀者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有魚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
婦科檢查陰道無炎癥改變。
治療方法:
原則為選用抗厭氧菌藥物,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等??煽诜蚓植坑盟?。
無須對性伴侶常規(guī)治療。
注意事項:
治療后無癥狀者無需常規(guī)隨訪。
細菌性陰道病與不良妊娠結局(胎膜早破、早產、產后子宮內膜炎等)有關,對妊娠合并細菌性陰道病者要隨訪治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