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教授 主任醫(yī)師 羅發(fā)瑞
養(yǎng)生保健
漫話動脈粥樣硬化癥
○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教授 主任醫(yī)師 羅發(fā)瑞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內各組織器官都將逐漸老化,功能隨之減退,動脈血管也必然硬化。醫(yī)學上一般將動脈硬化分為三型:一種是動脈粥樣硬化——多侵犯大的或中型動脈,是動脈硬化中最重要的一型,因其發(fā)生于冠狀動脈、腎動脈等,常導致心腦血管疾?。ㄈ绻谛牟?、腦卒中等)的發(fā)生,最有臨床意義;一種是動脈中層鈣化型——老年人常見,多發(fā)生于較大動脈,常見為主動脈中膜退化和鈣化,由于不影響血流,故臨床意義相對不大;還有一種是小動脈硬化——僅發(fā)生于小動脈血管,呈彌漫性增生,內膜透明變性,有不定型物質(也含脂類)沉積于血管腔,使其狹窄導致腎、腦等的損害,此型多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有鑒于動脈粥樣硬化這一型對中老年人身體保健而言至關重要,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故應予以高度重視,本文重點介紹如下。
本病從其發(fā)生到出現癥狀,需經漫長的過程 (多年),故常于人的老年期才出現病態(tài)而被重視。其病因復雜,涉及多種因素及不同環(huán)節(jié),至今尚不十分明了??傮w而言,與體內脂類代謝紊亂及動脈壁的功能障礙(受神經內分泌體液調節(jié)的影響)相關。下述情況都可能是致病因素:
1.年齡和性別。40歲以上中老年人常見,男性多發(fā)于女性,但女性絕經后,由于雌激素缺乏,高密度脂類減少,發(fā)病幾率上升。
2.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易導致體重增加和高脂血癥,吸煙、飲食多鹽、高糖等,均易致此病。
3.高血壓、糖尿病等易損害血管內皮及功能,易致脂質沉著,肥胖癥者也易患此病。
4.其他。如從事腦力勞動者及其他(緊張勞動者多見),或某些微量元素 (如鋁、鈷的含量增多或鉻的減少)、抗原、抗體復合物或維生素C的缺乏及遺傳因素等,均可能與此病有關。
本病的病灶多見于大動脈的分叉部位,早期多呈血管內膜中有脂質沉著,含脂類的細胞還可形成泡沫細胞病灶,有黃色點狀或線條狀的平坦或隆起的粥狀斑塊形成,還可引起血管腔不同程度的狹窄。斑塊還可破裂形成血栓,斑塊也可鈣化。
下列各動脈均屬于本病可侵犯的血管,其臨床表現的癥狀則取決于受累血管血流所支配的臟器和該血管病變的嚴重程度,分別列舉如下:
1.主動脈粥樣硬化癥。此血管的管腔最大,病變發(fā)生最早,由于血管腔大,血流不太受影響,一般無明顯癥狀,但也可能由于動脈的彈性降低,對血壓的緩沖作用減弱,老年人收縮壓增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增大多與此有關。診斷此癥時,醫(yī)生可在主動脈區(qū)可聽到及第二音亢進,可有金屬音或收縮期雜音,X射線及心臟彩超檢查可見主動脈迂曲過長,管腔擴大有鈣化等病變,嚴重者還可并發(fā)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而聽診出現舒張期雜音。
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癥??梢鸸谛牟?,表現為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等,臨床檢查可由心電圖、心臟多普勒彩超及冠脈雙源CTA、冠脈造影等檢查來確診。
3.腦動脈粥樣硬化癥。多發(fā)生于頸動脈、椎動脈或彌漫性腦小動脈,可能引起腦缺血、腦血栓、腦梗塞,甚至腦萎縮等。臨床表現有眩暈、頭痛、昏厥和一過性意識障礙、黑矇、失語等,嚴重者還可致血管性癡呆、偏癱等。上述病情可通過頸動脈多普勒超聲、腦部CT及核磁共振血管顯影、經顱多普勒、腦血流圖等來診斷。值得提出的是,近年來,超聲檢查技術的進展和國民對頸動脈斑塊的逐漸關注,大家對此病較為重視。由于大腦供血主要來自頸動脈(85%),且統(tǒng)計表明,46歲以上人群中45%左右均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還可查出頸動脈狹窄的程度 (血管腔狹窄<30%為輕度,30%~70%為中度,>70%則為重度狹窄),以及顯示是否是易脫落的斑塊 (如斑塊的脂核比例>40%,或纖維帽的厚度<0.7mm則易致破裂),對指導我們防治此癥意義重大。
4.腎動脈粥樣硬化癥??梢鹉I性高血壓、腎動脈狹窄(腎區(qū)可有收縮期雜音),或腎功能不全,夜尿多,蛋白尿及血肌酐、尿素氮增高等。
5.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癥。輕者可致消化功能減低和餐后腹脹、腹痛等,嚴重者可發(fā)生腸系膜血栓或腸壞死便血。
6.四肢動脈粥樣硬化癥。多見于下肢,可引起間歇性跛行,或血栓形成管腔閉塞足背動脈搏動消失,還可致足趾端的干性壞疽。
1.要避免和控制易患因子,飲食要以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鹽、素食為主,以葷素搭配為原則,忌煙限酒,適當鍛煉以維持體重,防止肥胖。
2.積極防治三高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有“三高”者要堅持治療,務必控制達標。
3.對血脂水平增高或頸血管有明顯增多的粥狀斑塊尤其不穩(wěn)定的軟型者,要堅持內服降血脂的他丁類藥物(如辛伐他丁、阿托伐他丁、瑞舒伐他汀等)。
4.防止心腦血管栓塞,平時可加服抗血小板聚集藥,如腸溶阿司匹林75~100毫克/天(有胃潰瘍病或出血性癥狀者忌用),還有噻氯匹定0.25克/天或氯吡格雷75毫克/天,遵醫(yī)囑服用。
5.冠心病心絞痛者如冠脈造影、冠脈狹窄程度達70%以上者,可考慮安裝冠脈支架或行搭橋手術,頸動脈高度狹窄導致腦缺血重者應考慮安裝頸動脈支架,以利腦供血。
總之,積極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癥,對其早期的斑塊可消退或縮小,對晚期病灶,以及預防斑塊潰爛和阻止血栓形成也是有利的,但對已形成的結締組織和鈣化灶,則療效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