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樹立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正確科學的價值觀,深入分析研究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時予以心理疏導和指引,可以有效推動思想政治教學和研究的進展。本文將探究心理引導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希望通過合理的心理引導方式能夠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優(yōu)化高校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心理引導因素;作用探究
心理輔導可以從根本上追蹤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與心理動態(tài),心理引導因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精神條件。高校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積極的思想引導與微妙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改善他們在生活學習當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更夠更加具有心理針對性與明確的導向性,進而能夠有利于指引學生較好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與綜合發(fā)展。
一、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面臨的現(xiàn)狀
1.當今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突出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育普遍設有較高的目標層次定位,而教育工作者很容易忽略許多低層次的教學目標,重點體現(xiàn)為注重政治教育的社會化作用,進而希望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然而卻忽視了學生心理變化與真正的心理需求。當代高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征重點體現(xiàn)為情感豐富,逆反心理較強,心理需求復雜化以及自我意識尚未成熟與完善幾個方面,這些會造成他們在應對社會各行業(yè)對其反映的時候,較差的適應與應變能力。鑒于當代高校學生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心理問題,于是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與嚴峻的挑戰(zhàn)。
2.心理引導因素分析未能順應教育形勢
隨著心理引導因素逐漸深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應用研究當中,其效果顯著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前瞻預測性與教育意義。根據分析國外的相關研究經驗能夠得出,心理因素的引導分析對于改善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控制自我情感與行為方面成效卓著。通過有效將心理引導因素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體系,既可以彌補目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又能有利于教育工作者重新梳理和科學認識該領域中的具體內容,進而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為德育事業(yè)奉獻力量。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導因素的功能
心理引導因素是促進高校思政教育任務擴展的必由之路。作為高校專業(yè)的思政教學人員,應根據時代形勢,設計科學化和人性化的教育引導方案,為高校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活動用來研究與消除其心理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推進思政教育任務的整體改革進程。此外,心理引導能夠在輔助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時,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工作觀念。通過將適當?shù)男睦硪龑ж灤┎⑷谌氲剿颊n堂教學模式當中,就能夠保證教師的工作重點會適度轉移至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層面上,有利于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傾聽其意見或建議,有助于提升思政教學當中高校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在積極引導學生的心理方向當中,應保證其在明確各種新思潮的基礎上,正確樹立起良好的三觀與人生態(tài)度。
由于當今高校學生在校園的象牙塔保護下,仍然承受著過重的心理壓力,在步入社會后的人際交往中還會出現(xiàn)一些未預料的摩擦,甚至會造成很多嚴重的惡性事件。所以社會各界都應密切關注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有關院校的領導與老師必須在全面引導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盡力為學生營造和諧與穩(wěn)定的學習交流氛圍,為思政教育活動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科學的保障環(huán)境。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導因素的具體應用方向
1.服務于高校學生的心理引導工作,追蹤其思想變化狀況
心理引導因素能夠有效強化與改善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推動其身心健康成長和發(fā)展,進而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當代合格人才。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心理引導服務當中,應注意親和力、保密性與自我中心的原則。首先心理引導教師要善于利用熱情的態(tài)度來創(chuàng)造愉悅的談話交流環(huán)境,這樣能夠逐漸卸下學生的心理防線,幫助其在求助時敢于暢所欲言;其次學生求助過程中談論的內容大多是其難以向周圍人訴說的話題,這就要求心理引導教師需要將問題視為自己的隱私,禁止向外泄露;再次在心理引導當中,教師不必發(fā)出引導式的提問,而應當傾聽求助的學生自己陳述,作為一個耐心認真的傾聽人,才可以為求助學生營造安全感,并能深入探究其深埋心底的心理困境。
2.運用心理引導因素豐富思政教育的課堂內容
高校心理教師和輔導員都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極研究心理學背景知識,進而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的活動任務中做到有理有據。平時可通過閱讀心理學書籍充實和武裝頭腦,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現(xiàn)實當中的思政教學,通過充分學習心理知識擴充自己的心理學眼界與知識面。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學生的自我探究環(huán)節(jié),通過心理引導因素指引學生深入剖析和準確了解自己,精確定位自己的人生角色,培養(yǎng)其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敞開心扉,積極構建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人際溝通關系,借助他人思想觀念的滲透,逐漸轉變學生固有的想法與觀點。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是其過于脆弱的心理暗示造成的,導致較差的抗壓能力,無法接受挫折與磨難,因而抗壓能力訓練是有必要的,即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引導,幫助其提前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憑借強大坦然的心態(tài)來勇敢面對人生失意。應當使學生清楚人生的常態(tài)是苦難,但所有的挫折和困難都可以促進學生快速成長,并能鍛煉學生堅韌不拔的寶貴意志品質,讓學生在磨練意志的過程中獲益匪淺。
四、結語
心理引導因素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它有助于長久擴充思政教育任務的活動渠道,加速不同階段教學活動的輔導進程。相關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究與注重靈活運用心理引導的模式,尊重高校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要,讓學生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蝕,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考驗與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楊楊.論高校思政教育發(fā)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129-132.
[2]羅文江.高校思政教育發(fā)展中心理引導因素的作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08:63.
[3]張云.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吳昊(1989—),女,河南信陽人,信陽農林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師,碩士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