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耀珍
【摘要】探索在“導學案教學”基礎之上,運用新技術和資源包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新模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使“導學案教學” 與“翻轉課堂”互補共生。運用視頻播放、模型構建、動畫演示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樹立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科學理解生命的本質,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關鍵詞】導學案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172-01
一、教材分析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4章第3節(jié)的內容。通過前兩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明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且與膜的結構有關,本節(jié)教學旨在引導學生探討能透過膜的物質進行跨膜運輸的方式是否一樣。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兩部分內容,此外還介紹了胞吞和胞吐。筆者嘗試通過設置問題、引領學生自主預習、結合動畫演示,使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形象直觀;同時通過設計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進而讓學生比較歸納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這三種方式的異同,并形成表格,夯實基礎。同時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是主動運輸,筆者嘗試通過人物角色扮演,使難點形象,生動;通過構建物理模型、數學模型和概念模型,進一步強化主動運輸特點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概述小分子、離子和大分子進出細胞膜的方式。
(二)能力目標:通過問題引領下的課本閱讀、動畫演示,學生能準確說出小分子、離子和大分子進出細胞膜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比較歸納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這三種方式的異同,形成表格,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嘗試建構相關的物理模型、數學模型和概念模型,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樹立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科學理解生命的本質,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三、課前安排
以導學案為載體,利用學校已搭建的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內含豐富的微課程資源、動畫等資源),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任務單”的引領下,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安排學習進度。
四、課堂教學
(一)視頻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有關清華大學顏寧教授做客“開講啦”的教學視頻,由“葡萄糖轉運蛋白”導入新課,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創(chuàng)造一種融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生活動
活動一:小組合作,利用提供的磁扣,紙板,小黑板等制作物理模型,模擬細胞膜控制物質(O2、葡萄糖、K+)進出細胞。體會三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異同,感受細胞膜上載體蛋白具有的的兩大特性(特異性和飽和性)。
活動二:通過構建物理模型,探究物質跨膜運輸三種方式的影響因素。
用斜面的高度差代表跨膜物質在細胞膜兩側的濃度差
小球代表需要跨膜運輸的物質
箭頭的方向代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向
運輸工具(不同的小車)代表載體蛋白(具有特異性和飽和性)
代表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
【高】【低】 代表跨膜運輸物質在細胞膜兩側的濃度
活動三:通過給“氧氣、水、乙醇、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質”找家的游戲,引入胞吞胞吐。通過白細胞吞噬病菌的動畫來體會胞吞。
(三)課堂反饋:設置經典習題來考察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目標上的達成情況,同時通過學習小組成員的互評進一步促進學生情感交流。
五、課后安排
利用學校已搭建的自主學習資源平臺為學生提供重難點微課、習題微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有選擇的觀看,查缺補漏,鞏固提高。
六、教學反思
“導學案教學”和“翻轉課堂”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和任務更明確;學生學習效率大大提高。課題研究讓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大膽嘗試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