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霞(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外語經(jīng)貿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20)
項目學習對學習者英語能力發(fā)展影響的實證研究
董建霞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外語經(jīng)貿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20)
教學實驗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教學班級中的學生相比,PBL班級中的學生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具體表現(xiàn)為有更強的聽力、閱讀、翻譯和寫作能力,因此,PBL模式能夠促進學生應用能力提高。
大學英語;項目學習;英語能力
項目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簡稱PBL)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學習方法。在項目學習中,教師是導演和教學活動的促進者和支持者;學生是主角,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任務、分配角色和執(zhí)行任務,展示項目成果,參與項目實踐全過程。項目學習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真實和有意義的語言溝通,學習和建構新知識。
根據(jù)Stoller對項目學習的描述,項目學習是基于產品導向的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語言和學科內容,訓練綜合技能,以有形的產品展示項目[1]。項目學習意在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學科內容的同時鍛煉語言技能[2]。在PBL的語言學習框架中,學生通過內容的學習,提升學習興趣和動機,在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從而提升語言應用能力。Jordan認為項目學習使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進行有意義的活動,有助于解決培養(yǎng)學生技能方面的問題[3]。
本研究通過依托項目學習,擬就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中PBL模式中對學生應用能力發(fā)展情況進行考察。
(一)研究設計
本實驗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考察PBL模式對學生英語應用力發(fā)展的影響。研究工具采用測試、問卷和訪談,測試用卷選用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試卷來測量學生英語能力發(fā)展情況,調查問卷在高艷編制的問卷基礎上修改而成[4]。此外本研究還采用對比教學的思路,實驗組采用PBL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期望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來確定PBL對學生英語能力發(fā)展的影響。
(二)研究對象
參加本項實驗研究的是某職業(yè)學院文科專業(yè)兩個英語教學班和理科專業(yè)兩個英語教學班的學生。其中實驗組為一個文科班和一個理科班,另兩個班為控制組。實驗組學生以宿舍為單位組成項目小組,完成項目作業(yè)。
受試的年齡、英語學習時間、學生層次相似、具有可比性。要求所有受試參加前測、后測,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
因少數(shù)受試未能參加某次考試,或在某項測試中空白題過多;或沒有參加問卷調查或者問卷調查中全部選擇同一選項,被判定為無效受試,對數(shù)據(jù)對齊刪減后,得到實驗組92人、控制組92人有效受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三)實驗程序
(1)編制項目學習教案。對受試班級的任課教師進行培訓,讓其了解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解答在實驗開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2)向實驗組學生講解項目學習的步驟及要求。讓學生以宿舍為單位組建學習小組,小組成員6-8人。(3)實施項目。參與實驗的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向學生布置本單元的項目任務。學生們依據(jù)任務清單,分工合作,在單元學習結束時展示學習成果。
(四)數(shù)據(jù)收集及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開展6個項目教學實踐。在項目學習開始前及結束后對選定的受試分別進行英語能力測試。測試由兩位老師共同實施,兩次能力檢測和問卷調查均在上午舉行,問卷調查在實驗結束后進行。
英語能力測試評分嚴格按照標準答案為受試評分。前測和后測全部結束后統(tǒng)一閱卷。作文由同一位老師批閱,翻譯由另外一位教師批閱。其他客觀題由課題組成員集體閱卷,共同完成。運用SPSS13.0對試卷和問卷調查分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考察項目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發(fā)展的預測程度及預測方向。
(一)能力測試檢測結果
本研究對學生進行了兩次英語能力測試。由于本實驗為組間設計,即考查不同組學生前后兩次測驗的變化,因此以獨立T檢驗來觀察測試數(shù)據(jù)。
表1 實驗組和控制組英語能力T檢驗結果(*p< .05)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實驗開始時,兩組學生的英語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t= 0.413,p>.05)。此外,在聽力、詞匯、閱讀以及寫作和翻譯五個分項能力中,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也無明顯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聽力能力(t=1.062,p>.05)、詞匯(t=-.373,p=>.05)、閱讀(t=.41,p=>.05)、翻譯(t=1.01,p>.05)和寫作(t=-.086,p>.05)。因此在實驗開始時兩組學生的英語能力基本持平。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后,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的總體英語能力都有了提高。實驗組學生能力總分65.26分,控制組60.81分,實驗組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較之控制組有顯著性提高(t= 1.454,p< .05),特別是聽力(t= 2.229,p< .05)、閱讀(t= 2.229,p< .05)、翻譯(t= 2.229,p< .05)和寫作(t= 1.979,p< .05)方面的提高明顯高于控制組。在實驗結束時,盡管兩組學生的詞匯能力(t= .078,p>.05)都有所提升,但沒有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
(二)調查結果
實驗組學生完成全部項目后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92份。問卷由17個題項組成,采用李克特等級量表(5=非常同意,4=同意,3=沒意見,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對受試的答題進行賦分,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
首先對問卷進行高分組與低分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各題項的顯著水平均為0.000,說明17個變量都具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問卷中的17個問題具有較好的區(qū)別度??偭勘淼慕Y構效度分析顯示,KMO值0.913,Bartlett 球體檢測顯著水平為0.000,說明本例數(shù)據(jù)適合因子分析。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α系數(shù)為0.911,說明本量表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問卷調查PBL模式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學習動機、綜合能力的影響,見表2。
表2 英語能力變量
在對9個變量的答案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后,可以看出項目學習模式對學生英語水平和英語能力提升有影響。具體來看,PBL模式對“獲得課堂外的知識和能力”、“英語應用能力”、“詞匯能力”、“翻譯能力”及“口語能力”這些因素影響較大,變量均值在3.8分以上。
本研究中實驗組課程教學中需要完成六個項目。PBL模式教學活動的第一步,任課教師告知學生單元學習目的,分解任務,明確項目任務步驟。第二步,教師有針對性講解完成任務過程中用到的英語詞匯和句型;第三步,學生在課余時間準備項目;第四步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展示項目成果;第五步,項目評估。在觀察到的PBL模式中,學生確定主題,任務分工、查找資料、討論、制作PPT、撰寫演講稿、陳述、角色扮演等,這些活動促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接觸英語、使用英語、學習英語,用英語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應用能力。
能力檢測和問卷調查結果均證實PBL模式促進了學生總體英語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生們認為PBL模式可以讓自己獲得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和能力,詞匯能力提升較為明顯,其次是翻譯能力和口語能力。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根據(jù)要求確定主題,選取材料。在選材的過程中,學生們閱讀英語材料,挑選合適的材料作為項目任務的素材。在閱讀過程中接觸到大量的課外詞匯,因此學生們感覺自己的詞匯能力和翻譯能力有較大程度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試卷檢測結果顯示學生的寫作、閱讀能力提高較大,而在問卷調查中學生認為詞匯能力提高也比較明顯。這可能是因為試卷對學生詞匯能力的檢測方式與學生自己認為的詞匯能力標準不同。
在對學生訪談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自己的英語總體能力和單項英語能力的自評也印證了上述討論結果。實驗組學生認為他們的英語水平和能力有較大程度的提高。此類作業(yè),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詞匯量,學生在不斷的翻譯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記得一些句型或單詞??刂平M學生認為英語學習沒啥意思,不能激發(fā)自己學習興趣,英語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沒有太大提升。
本研究證明,PBL模式通過讓學生參與任務設計和展示學習成果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試卷檢測和問卷調查的結果互為證實,通過小組合作和項目展示,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擴大了閱讀量,加強了詞匯學習和翻譯訓練,增加了口語訓練機會,從而提升了英語應用能力。因此PBL模式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1]Stoller F L.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Connecticu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6:19-40
[2]GUO Yan.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Connecticu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6:143-155.
[3]Jordan R 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高艷.項目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界,2010(6):42-48.
An Empierical Study of PBL’s Impact on the English Practical Abilities Development of EFL Learners
DONG Jian-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Trade,Guangdong Polytechnic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lasting for one academic semester, we find that learners in the PBL classroom perform better in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compared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regular college English class, which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listening, reading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abiliti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PBL improves EFL learners English practical abilities.
college English; PBL; English practical ability
H319.1
A
1007-5348(2017)08-0094-03
(責任編輯:廖銘德)
2017-06-21
廣東省教育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項目教學學習模式對學習者英語應用能力發(fā)展的影響研究”(2014GDG14)
董建霞(1970-),女,河南南陽人,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經(jīng)貿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