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華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jīng)成為當前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學生物教學也不例外。受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影響,當前中學生物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生物教學質量。因此,在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構建和諧高效課堂,已經(jīng)成為中學生物教育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中學教育;生物;高效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六大基礎學科之一,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求實學風都具有非凡意義。在當前的中學教育發(fā)展形勢下,深入分析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總結出導致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據(jù)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對提升中學生物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學生物教學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分析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系統(tǒng)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功能、行為、發(fā)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等的科學,是中學教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在中學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科學的理念與方法指引,中學生物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在中學教育實踐中,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灌輸式教育貫穿于教育全過程,中學生物教學也不例外。由于課程改革進行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中學生物老師并未完全意識到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對于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也尚未完全擺脫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這種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有效調(diào)動,這是造成中學生物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學生物教學實踐中,老師一般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方面,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未給予足夠關注,因此,由于考試一般都偏重于理論知識,所以老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也將絕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理論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方面。生物學科,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與現(xiàn)實生活具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但實踐教學成為多數(shù)生物教師普遍忽視的問題,這也是影響中學生物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在中學生物教學實踐中,老師不僅應該注重學生生物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習過程與方法,并且對“生本理念”給予足夠的關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一般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很少有教師會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中學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存在欠缺,很可能就會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一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成為制約生物課堂教育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構建中學生物高效課堂的有效模式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其中蘊含著令人敬畏的生命奧秘。在開展中學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中學生物教師不能忽視生物學科的內(nèi)在特征,要構建多維度的科學教育體系,切實提升中學生物課堂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應該轉變中學生物教師的教學觀念。在中學生物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積極接受和學習全新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把素質教育作為生物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成長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過程中,老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也應該有所轉變。傳統(tǒng)中學生物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課堂主導者地位,采用這種方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素質教育形式的發(fā)展,生物教師應該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對策,逐漸弱化自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向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轉變。
舉例來說,在準備《細胞的分類和分化》一課的時候,教師就不能簡單地只做歸納知識點的準備工作,而是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PPT展示,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觀察洋蔥、動物細胞等的圖片,提升生物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轉變傳統(tǒng)課堂教育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當前的中學生物教學實踐中,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單一陳舊,課堂十分枯燥乏味,無法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要想有效提升中學生物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老師應該在更新教學觀念的基礎上,敢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約束,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逐漸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學習和符合成長其特點的全新教學路徑,這就需要老師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學??梢远ㄆ诨蛘卟欢ㄆ陂_展教師培訓工作,從而提升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使教學素質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老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并且尊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摒棄傳統(tǒng)的一刀切式的教學形式,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均衡發(fā)展,從而有效提升中學生物教學的整體質量。舉例來說,在學習“合理膳食”一課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合理設問的方式,提出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以提升中學生物教學效率。
3.開展合作學習,構建生物思維體系
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生物學習方式,在中學生物教學實踐中,如果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在應用合作學習方式之前,首先要進行的是科學合理的分組,這也是保證合作學習效果的關鍵步驟。在分組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進行一次或者幾次小測驗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測驗的內(nèi)容由老師來決定,主要針對學生的基礎水平進行測試。試題應該注重基礎性,適當穿插一些具有難度的題目,這樣可以起到篩選優(yōu)秀學生的作用。接下來,老師就可以根據(jù)幾次測驗的成績,對學生的基礎水平進行綜合評估,也可以結合學生平時在生物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測試,進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均衡各組的實力,把優(yōu)秀學生和基礎一般的學生進行穿插,這樣的分組更加科學,也能為合作學習的應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可解決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提升中學生物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采用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暴露出諸多缺陷,這些缺陷也成為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障礙。因此,為了提升中學生物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生物教師應該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大膽創(chuàng)新,構建和諧高效課堂,從而不斷提升中學生物教學的整體質量,以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榮華.信息技術與中學生物課程集散式整合途徑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117-121.
[2]許秀海.探討新課改背景下中學生物的有效教學策略[J].時代教育,2016(6):200-201.
[3]李曉玲.論中學生物高效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6(34):59.
[4]張艷莉.中學生物課堂采用有效提問的策略[J].未來英才,2014(1):76-77.
[5]張玉珍.中學生物有效的課堂教學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173-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