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志+郭威+劉明標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CT及MRI診斷價值。 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70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例作為觀察對象,分析和探討CT及MRI檢查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表現及陽性率。 結果 50例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經MRI檢查發(fā)現Ⅰ期30例、Ⅱ期18例、Ⅲ期2例,MRI檢查診斷的陽性率為 96.00%。CT 檢查發(fā)現Ⅰ、Ⅱ、Ⅲ期分別為 17例、19例、14例,檢查診斷陽性率為 72.00%。MRI 檢查診斷的陽性率顯著高于CT 檢查診斷的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CT、MRI均為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重要的檢查方法,MRI較CT診斷準確率更高。
[關鍵詞]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CT;MRI;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45.2;R681.8;R816.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22-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and MRI in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Methods 50 cases(70 hips)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chosen as observation objects. The performance and positive rat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There were 30 cases of stageⅠ, 18 cases of stageⅡ and 2 cases of stage Ⅲ by MRI examination among 50 cases of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The positive rate of MRI examination was 96.00%. CT examination found that there were 17 cases of stageⅠ, 19 cases of stageⅡ and 14 cases of stage Ⅲ, 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72.00%. The positive rate of MRI exa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T and MRI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diagnose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Key words]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CT; MRI; Diagnostic value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增多,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會引起不可逆的髖關節(jié)畸形及功能障礙,致殘率較高[1]。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對防止缺血壞死的進一步發(fā)展、改善疼痛、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3]。X線平片、CT、MRI等均為股骨頭缺血壞死常用的檢查方法[4]。其中,CT、MRI均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早期診斷的常用檢查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對比分析二者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70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例作為觀察對象,排除髖關節(jié)骨折、中晚期壞死及無法配合檢查患者;均進行 CT 與 MRI 檢查,其中男 30 例,女20例,年齡26~78歲,平均(42.1±11.6)歲。發(fā)病部位:左側28髖,右側32髖,雙側10髖。病程1~12年,平均(6.8±1.2)年;長期服用激素20例,長期飲酒12例,骨質疏松10例,外傷4例,其他不明原因4例。
1.2 儀器與方法
CT掃描采用德國 SIEMENS 公司SOMATOM 64排螺旋CT機。窗寬2 000 Hu,窗位350 Hu。層厚、層距均為 5 mm。掃描切面為橫斷面,矩陣設定為 520×520。
MRI 檢查采用德國 SIEMENS 公司Verio3.0 T高場超導型MR機。患者取仰臥位,選擇常規(guī)SE序列,使用體線圈行常規(guī)橫斷面SE序列T1WI(TR/TE 440/16 ms),FSE 序列 T2WI(TR/TE 4000/90 ms),冠狀位T2WI(TR/TE 4000/90 ms)+抑脂(TR/TE 3200/38 ms),層厚3 mm,層距1 mm,矩陣256×160,NEX 4.0 FOV 380×380。股骨頭缺血壞死分期標準參考ARCO法分期標準[5]。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有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endprint
2結果
50例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經MRI檢查發(fā)現Ⅰ期30例、Ⅱ期18例、Ⅲ期2例,MRI檢查診斷的陽性率為96.00%。 CT 檢查發(fā)現Ⅰ、Ⅱ、Ⅲ期分別為 17例、19例、14例,檢查診斷陽性率為72.00%。MRI 檢查診斷的陽性率顯著高于CT檢查診斷的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檢查顯示:Ⅰ期:股骨頭中央呈“星征”變形或部分骨小梁呈叢狀融合。Ⅱ期:部分表現為股骨頭外形正常,骨小梁變形較前更為明顯,皮質下骨質疏松囊變,周圍無硬化緣?;蚩梢姽前鍤ず穸炔痪虺霈F中斷。部分表現為股骨頭局部微變形,皮質出現中斷,頭內散在囊狀低密度,髖臼邊緣見骨質增生,但較輕。50例患者經MRI確診為ANFH,其中早期病變36例。Ⅰ期主要表現為斑點狀或條帶狀異常信號,T1WI 股骨頭負重區(qū)線樣低信號,T2WI 高信號;脂肪抑制后呈高信號。Ⅱ期病變主要表現為中心壞死區(qū)周圍可見線樣征。靶征或雙線征5例,關節(jié)內積液3例,有明顯關節(jié)間隙狹窄、關節(jié)面模糊6例,伴股骨頭明顯變形。見圖1、2。
3討論
股骨頭缺血壞死是發(fā)生于股骨骨骺-干骺端的血液供應受阻中斷而產生的無菌性缺血壞死[6]。股骨頭壞死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發(fā)現與長期酗酒、長期服用激素過量及外傷等密切相關[7]。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股骨頭血運受阻,進行性髖關節(jié)疼痛及活動受限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導致髖關節(jié)畸形和功能障礙,因此早期診斷對臨床及時救治有重要意義。
ANFH 臨床診斷主要采用影像學檢查與臨床癥狀相結合,但由于早期病變無特異性,因此早期確診難度較大[8]。過去ANFH診斷主要依靠X線片,由于其分辨率不高,對病變的早期診斷存在不少困難,CT的出現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而MRI的應用更是一個革命性的飛躍[9]。
X線片是目前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操作簡便、費用低,能夠較全面地反映股骨頭形態(tài)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但由于密度分辨率較低,對于早期病變難以顯示[10-11]。CT檢查從橫斷面觀察死骨的大小、吸收帶和新生骨帶,克服了影像的重疊,能顯示囊變、關節(jié)軟骨下殼狀骨折片、股骨頭塌陷的部位和死骨裂解的情況及周圍骨增生和軟組織變化[12]。本研究結果顯示,CT檢查顯示:Ⅰ期:股骨頭中央呈“星征”變形或部分骨小梁呈叢狀融合。Ⅱ期:部分表現為股骨頭外形正常,骨小梁變形較前更為明顯,皮質下骨質疏松囊變,周圍無硬化緣。
磁共振是新型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類疾病的診斷。其利用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經射頻脈沖而生成信號。經探測器檢測后錄入計算機處理轉換后成像,最終對疾病進行診斷[13-15]。
MRI 在定位和定性診斷方面比CT更準確,軟組織分辨力比CT高,能直接反映病變初期血竇擴張的骨髓水腫的形態(tài)變化,尤其是對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Ⅰ期檢查較為明顯。因此,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CT診斷中,股骨頭骨質疏松、星芒狀結構消失是診斷依據,而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MRI診斷中,“線樣征”是其特征性征象[16-22]。
本組資料顯示,50例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經MRI檢查發(fā)現Ⅰ期30例、Ⅱ期18例、Ⅲ期2例,MRI檢查診斷的陽性率為96.00%。CT檢查發(fā)現Ⅰ、Ⅱ、Ⅲ期分別為 17例、19例、14例,檢查診斷陽性率為72.00%。MRI檢查診斷的陽性率顯著高于CT檢查診斷的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鄭力文等[20]報道的觀點相符。
綜上所述,CT、MRI均為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重要的檢查方法,MRI較CT診斷準確率更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易大勇,劉芳.46例成人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早期MRI和CT診斷對照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0,20(9):1402-1405.
[2] 譚焱.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MRI診斷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22):114-115.
[3] 謝忠偉,袁友紅.MRI在成人股骨頭缺血壞死早期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8):1317-1318.
[4] 圣文,宋承東. MRI在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診斷中的價值[J].西部醫(yī)學,2011,23(8):1574-1576.
[5] 王永存,馬獻武. X射線與CT影像在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學裝備,2015,12(11):108-109.
[6] 王開宴. 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的X線、CT、MRI影像學診斷價值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4):850-851.
[7] 高志霖,龍艷.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CT及MRI診斷價值[J].影像技術,2015,2:18-19.
[8] 王文兵.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核磁共振診斷的比較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6):102-103,114.
[9] 李中華,楊艷,石新霞,等.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螺旋CT與MRI診斷價值對比[J].河北醫(yī)藥,2013,35(4):581-582.
[10] 張敏,杜炯,黃學菁,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CT/MRI特征性表現比較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124-127.
[11] 蔣燕,嚴婭. CT診斷早期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臨床價值及征象分析[J]. 中國CT和MRI雜志,2014,13(7):96-98.
[12] 白來運. CT和MRI檢查在股骨頭壞死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 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4):7576.
[13] 龍長江. 成人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早期診斷及影像學表現[J]. 吉林醫(yī)學,2011,32(32):6859-6860.
[14] 熊昆.CT與核磁共振技術在股骨頭壞死診治中的比較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9(1):192-193.
[15] 辛克武. CT診斷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價值[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14):101-102.
[16] 邱英良,王忠智,覃德睦,等.股骨頭缺血壞死的MR、CT、X線平片臨床診斷對照探究[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3,11(3):31.
[17] 任勇,母其文,陳世孝,等.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診斷中的運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8):1454-1456.
[18] 張曉波.CT與MRI在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中的作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8):2512.
[19] 李雅欣,將盤強.MRI診斷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Meta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0):143-146.
[20] 鄭力文,陳榮華,陳永華.CT與MRI在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11):90-91.
[21] 馮文芬. CT和磁共振成像在成人股骨頭壞死中的診斷價值比較[J]. 當代醫(yī)學,2016,(26):25-26.
[22] 武樂,劉春玉,劉軍敏.DR、CT與MRI在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診斷中的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23):73-74.
(收稿日期:2017-0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