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長璟
【摘 要】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是中西方同時代的戲劇家,《牡丹亭》和《哈姆雷特》是他們的代表作品;這兩部作品中都塑造了作為重要因素出現(xiàn)的鬼魂形象,杜麗娘是東方的靈魂,老哈姆雷特是西方的靈魂,二者必然有著很多不相同的特點;從二者的不同點來看中西方文化之差異和對中西文化的比較。
【關鍵詞】《牡丹亭》;《哈姆雷特》;鬼魂;中西文化
中圖分類號:I10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40-01
中國戲劇的產(chǎn)生與巫術祭祀不無關系,西方戲劇的產(chǎn)生和宗教祭祀也有相當大的淵源。靈魂也經(jīng)常地出現(xiàn)在中西方的戲劇作品之中,最能代表的便是湯顯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兩部作品都出現(xiàn)了靈魂形象,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
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是一個被時代摧殘的女子。正是因為杜麗娘追求自由、愛情所以才會和那個時代格格不入,所以杜麗娘注定是要被毀滅的。這也是她“由生到死”的原因。杜麗娘勇于追求愛情,并且對愛情矢志不渝。死后她的鬼魂離開身體,飽受摧殘和折磨,還是要和柳夢梅相會相交。后來又經(jīng)過波折,得到皇帝的調(diào)停,使得天倫相聚、愛情美滿。杜麗娘化為靈魂后又復生,追求到了自己的愛情,又和父母相認,實現(xiàn)了“大團圓”的完美結局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曾是個賢明的國王,他的肉身雖然已經(jīng)中毒而腐爛、變形,但是因為擔負著仇恨和不公平的命運,所以他的鬼魂并沒有隨著他的尸體而毀滅,并擔負起報仇雪恥的重任。
杜麗娘和老哈姆雷特都是因為生前的愿望沒有得到實現(xiàn)或者生前還有未完成之事,所以二人死后才能夠變成鬼魂繼續(xù)存在于人世間。杜麗娘經(jīng)過坎坷折磨并通過努力死而復生,得到愛情;老哈姆雷特也通過努力報了自己的仇恨??梢哉f杜麗娘和老哈姆雷特生前的愿望都得以實現(xiàn),生前未完成的事情也得以完成。
二
雖然杜麗娘和老哈姆雷特都有著變成鬼魂的形象,而二者又有很大的區(qū)別。
杜麗娘和老哈姆雷特的身份就截然不同。杜麗娘是一個大家閨秀,是一個有著陰柔美又有著剛毅性格的女性。杜麗娘時刻追逐著自己的幸福,在游園時唱道:“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這便是一個姑娘春心萌動,開始想要追求幸福的最好證據(jù)。而老哈姆雷特則是一個英明勇武的國王形象。雖然在開始的時候他的魂并沒有說話,但是通過他人對于其外表和神情的描述“與逝去的國王很像?!被衾駥λ淖穯枺粌H沒有給予回答反而昂然離去,“他所穿的盔甲,是征討野心勃勃的挪威國王時的戰(zhàn)袍;他臉上的憤怒之情和在談判無果之后一舉乘雪車將波蘭人大敗于冰上之時相似?!蓖ㄟ^描寫,一個曾經(jīng)叱咤風云、勇猛無敵的國王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來了。
杜麗娘鬼魂的出現(xiàn)和老哈姆雷特鬼魂出現(xiàn)的目的不是完全一樣的。杜麗娘的鬼魂是為了追求幸福,杜麗娘死后,杜麗娘的鬼魂便偷偷跑到柳夢梅的客房中與他幽會,兩個人享受著愛情的滋味。在客房中二人便建立起了真正的愛情,杜麗娘會唱道:“清風明月知無價!”這便是二人幸福的最好見證。老哈姆雷特鬼魂的出現(xiàn)卻是為了復仇,在第四場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與哈姆雷特接觸,讓他遠離守夜人。最后一場的魂的復仇,把描寫的重點從外在形象延伸至內(nèi)心世界,使其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在哈姆雷特讓霍拉旭等人永遠不要向他人提起曾經(jīng)見到先王的鬼魂與自己準備裝瘋賣傻之事的時候,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四次在暗中呼吁發(fā)誓,說明了老哈姆雷特的鬼魂既迫切希望復仇,但又唯恐泄密造成復仇失敗的復雜心情。
雖然說二人都完成了生前的心愿,但是他們的結局卻不一樣。杜麗娘得到重生,得到了柳夢梅的愛情,相認了父母,可以說是“大團圓”的結局。而老哈姆雷特最后雖然已經(jīng)報了仇,卻以哈姆雷特的死作為結局,可以說是個“悲劇”的結局。
三
從杜麗娘和老哈姆雷特兩個鬼魂的特點上,不難看出中西文化存在的一些比較和差異。中國戲劇中的鬼魂描寫更偏向于浪漫主義的手法,因為杜麗娘變成鬼魂與柳夢梅私會本身便是無稽之談,更有甚者死而復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墒钦沁@種不可能的事情,這種浪漫的傳奇手法,使得《牡丹亭》變得獨一無二,稱為一部奇書。而在《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鬼魂的出現(xiàn)更像是托夢,而并沒有太多違背常理的事情發(fā)生,向較之于《牡丹亭》,《哈姆雷特》的確是偏向于現(xiàn)實主義。
一般傳統(tǒng)的學界都認為,中國的文學偏重于現(xiàn)實主義,無論是主導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詩歌還是散文,都是多現(xiàn)實而少虛構;認為西方的文學多浪漫主義。這也許也是解釋我國的戲?。ㄌ摌嬑膶W)為什么晚出和不發(fā)達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現(xiàn)在反觀同時代的中西兩部作品,中國的浪漫主義要更濃重一些,這也許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地方,也不能對文學史上的東西一概而論。
再有,《牡丹亭》的結局是“大團圓”的結局,而《哈姆雷特》卻是個“悲劇”的結局。這也許便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審美需求的體現(xiàn)——喜歡“大團圓”結局而接受不了“悲劇”的結局。而西方的文化觀念里向來就有悲劇。這也是中西方文化審美的一種差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