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華
作文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一直是我們教學中的難題。我曾做過調查,孩子們不喜歡寫作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不知道寫什么好,看見作文題腦子里空空的。2.不知道怎么寫,不知道用什么語言寫。3.每次講評作文,都會受到批評;每次考試作文都會扣很多分,沒興趣寫了。4.考試時就背上幾篇不同文體的好作文,開頭結尾“穿靴”“戴帽”,中心段調整一下,“以不變應萬變”,太枯燥。這些難題怎么解決呢?我總結了以下方法。
一、充實生活積累習作素材——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彩的生活,讓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素材,解決先天不足的問題。春天來了,讓孩子們到野外尋找春天,每人帶一束最燦爛的野花來學校;秋天來了,讓孩子們撿一片最美的落葉來欣賞。母親節(jié)來臨,倡議為母親送上一份小禮物。課堂上,組織學生辯論、演講比賽,讓他們在針鋒相對中增長見識;各種游戲的加入,使作文課堂變得興趣盎然……這樣,作文怎么會無話可寫?
學生生活充實了,還要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養(yǎng)成隨時積累的好習慣,這樣他們才能從生活中挖掘和捕捉生動的瞬間。我讓學生用“素材積累本”積累習作素材,引導學生每天注意觀察生活,晚上用幾分鐘時間,在素材本上三言兩語地記錄下一天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只要平時留心觀察生活,隨時記錄下內心的感受,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娛樂天地(玩兒中寫)、香甜美味(吃中寫)、心兒插翅(夢中寫)、談天說地(聊中寫)、開心游戲(樂中寫)、心靈手巧(干中寫)、生活感悟(思中寫)、卡拉OK(唱中寫)……
二、廣泛閱讀積累習作語言,學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解決“怎樣寫”的問題
有了素材,還要有語言的積淀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我讓學生隨時把課內外讀到的書中的優(yōu)秀片段積累下來,為自己寫作文備磚備瓦。為什么積累片段呢?因為孤立地看某個詞無所謂精彩,還原到語境中才能看出好與差。例如“驕傲”一詞,語境不同,詞語的意思就不同了,語言的準確是第一位的,不是越華麗越好。為了讓學生將積累活動轉化為自覺的習慣,我采取各種措施來激勵學生積累。我在黑板的一邊開辟了一塊“美文錄”,讓學生將自己積累的好句、好段抄在“美文錄”上,供大家賞析、背誦。孩子們的積累得到同學們的認可和贊許,孩子們更想選出佳句,就會更廣泛地閱讀,無形中又促進了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
文無定法,有規(guī)可循——開門見山、中心上山、步步登山、下山點題,縱看思路一條線,橫看語言成畫面。“開門見山”這個“山”是指文章一開篇,用很簡練的語言,就點明文章要寫的主要內容?!爸行纳仙健敝高M入中心段,就直接進入要寫的主要內容,不兜圈子。“步步登山”指的是在寫主要內容時要把過程的發(fā)展變化寫具體?!跋律近c題”點的是你在這件事中引發(fā)出的“真情實感”,而絕不能是與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大話、空話。學生心中有“法”,寫起文章來自然就自如得多了。
三、指導學生評改提高修改能力——解決“寫得好”的問題
文章最難的就是“落筆便佳”,成名作家尚不能一字不改,盡得風流,更何況剛剛開始學寫作的小學生。因此,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的方法,就十分必要了。
(一)提前培訓,掌握評改方法
修改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把握不準尺度,胡亂修改,效果會適得其反。我們要進行提前培訓,讓學生初步了解評改作文的步驟與要求。
1.評改標準
制訂翔實并有操作性的評改標準。如“內容是否具體,中心是否明確;語言是否簡練、流暢,表達是否恰當、有創(chuàng)意;結構是否完整,條理是否清晰;卷面是否整潔,字跡是否工整”等。學生心中有了尺度,評改作文就有章可循了。
2.評改內容
(1)第一遍學生快速瀏覽作文,尋找精彩詞句,在下面畫上波浪線,在句前畫上三角。
(2)第二遍精讀,檢查語句,看是否有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和病句,用學過的修改符號修改。
(3)第三遍看文章題目是否與內容相匹配,是否與中心相關聯,是否有文采,選材是否新穎。
(4)眉批:三言兩語即可,多從正面肯定,全篇不少于兩三處。如新穎的題目、優(yōu)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
(5)總評:評卷面是否整潔,書寫是否工整;語句是否通順,語言是否簡練;中心是否明確,段落是否分明;觀點是否正確,文風是否端正。根據文體可側重兩三個方面。
3.習作等級
(1)從書寫和內容這兩個方面評出等級。
(2)特別優(yōu)秀的可以加星。
(二)互相評改,交流取長補短
一直以來修改的主體是老師,這使學生失去了提高作文水平和養(yǎng)成修改作文習慣的機會。實際上,教師完全可以將作文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互相批改去發(fā)現作文中的優(yōu)缺點,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大家的共同交流中取長補短,實現寫作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積極自改,提升習作水平
作文是學生的勞動成果,“改”也讓他自己去完善,在改中提高。我讓學生大聲讀自己的作文,寫的什么念什么,多了字多念,少了字少念,沒有標點不念。學生就能發(fā)現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了。讀完自己的習作,再讀眉批和總批,看看他人的建議,之后拿起筆進行刪、增、理、換,修改后再讀,再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在作文修改的過程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自己作文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往哪個方向修改,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才能使作文越改越好。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解決所有作文難題的關鍵
(一)語文教師必須立足學生的終生成長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六年級的學生畢業(yè)考試成績很好,作文幾乎是滿分,可我跟這個孩子的家長談起她的孩子時,她卻說不會感激孩子的語文老師,我有些奇怪,就問她為什么。這名家長說:“孩子就會寫四篇作文,一篇寫人的,一篇寫事的,一篇寫景的,一篇寫物的。老師把孩子寫的作文精批細改,然后讓孩子背,甚至連標點符號也要背過?!?一篇作文靠“熟背”可以拿到高分,真正失去的是孩子實實在在的表達能力,更悲哀的是,對孩子人性的扭曲。由此,作為教師不得不深思,教作文同時要教做人何等重要??!教師要轉變觀念,不要為考試而作文,必須立足學生的終生成長。
(二)語文教師自身需要文化積淀
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積淀,就要閱讀,可以配合教材內容,從名家名篇走進原著。如教材中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就讀 《安徒生童話》;有《凡卡》就讀《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我教語文,我就是語文。語文老師是一本厚重的書,出口能成章,下筆能成文,寫一手漂亮的字,拿到一篇文章解讀得很深刻。教師只有經過學習、實踐、反思、積累的過程,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才能螺旋式提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作文是工具,使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作文包括內容、章法、語言三部分。內容來自于生活;章法、語言來自于閱讀,這三部分是有機的整體,誰也離不開誰。只要解決了“寫什么”“怎樣寫”“寫得好”的問題,學生就擁有了豐富的習作素材和豐厚的語言積累,就會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就能自由地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說真話、實話,表真情實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作者簡介: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