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要:三島由紀夫的長篇小說《金閣寺》取材于“火燒金閣寺”這一事件。小說描寫了天生口吃的主人公溝口到金閣寺出家以后,最終將金閣付諸一炬的故事。而小說中另一個男性出場人物柏木對主人公溝口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本文通過分析柏木這個人物的形象特點,探尋他對主人公溝口最終火燒金閣寺產(chǎn)生的影響。
關鍵詞:影響;殘疾;黑暗;形象
一、從柏木的登場分析他的特點
從溝口的視角來看,柏木這個人物在小說后來的章節(jié)里逐漸超越鶴川,在小說中占據(jù)了主要地位。而且他這種對在和溝口的關系親密程度似乎從他一登場開始,就體現(xiàn)了出來。以下是二人在大學剛見面時候的描寫:
大學預科一年所修的課程有修身、國語、漢文、華語、英語、歷史、佛典、邏輯、數(shù)學、體操等十個課目。邏輯課從開始就使我感到苦惱。有一天,上完這節(jié)課,午休時我?guī)е鴥扇齻€問題,試圖求教于一個我所期待的同學。
這同學經(jīng)常離群,獨自在后院花壇旁吃盒飯。這種習慣仿佛是一種儀式,其難看的食相也是相當孤僻的,所以誰也不接近他。他也不與同學交談,仿佛在拒絕友誼。
我知道他名叫柏木。柏木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那雙嚴重的X型的腿,走路實在艱難??偸窍裨谀酀糁行凶撸恢荒_好不容易從泥濘中撥出,另一只腳又深深地陷了進去。每邁一步,全身躍動,他的行走就是一種夸張的舞蹈,完全失去了常態(tài)。
入學當初,我就注意柏木并不是沒有緣由的。他的殘廢使我放心了。他的X型的腿從一開始就意味著對我所處的條件的共鳴。
從他們剛開始見面時的場景可以看出,溝口與柏木首先在生理上就有共同點:溝口天生口吃,一直為此而自卑苦惱:同時上了大學以后,僅有的朋友鶴川也與其他很多同學成為了朋友,這人只有鶴川一個朋友的溝口感到更加孤獨了。而柏木因為天生X型腿,所以也與其他同學在生理上有差別,也很孤獨,這就讓溝口感到同病相憐,產(chǎn)生了與柏木的共鳴。所以從一開始的登場來看,柏木的出現(xiàn)使得文章情節(jié)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因為相比鶴川,身體有殘疾的柏木更加適合口吃的溝口,為以后兩個人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的做鋪墊。
二、從小說結局來看柏木的形象
在這部小說里,柏木這個人其實是充滿了野心的,因為他并不屈服于內翻足的這種命運,甚至試圖把自己從被疏遠的人變成主動疏遠他人的人。在小說中,柏木的很多言行都對溝口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柏木當著溝口的面借受傷騙取女孩子的同情,不斷地對溝口灌輸自己的美學價值觀,而溝口無疑也受到了柏木的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于是在后來,他開始不斷地對自己提出疑問。例如最終在燒掉金閣寺前,他還在思考柏木的言行:
柏木所說的事或許是真的,他說,改變世界的,不是行動而是認識,并且是一味模仿行動到了極限的認識。我的認識就是屬于這種類型的,并且是一種使行動真的變成無效的認識。如此看來,我長期以來的精心準備,豈不是完全為了“無需行動也行”的這種最后的認識嗎?
請看看吧,如今,對我來說,行動只不過是一種剩余的物資。這是從人生中擠出來的,是從我的意志中溢出來的,就像另一種冰涼的鐵制機械似地放在我的面前,等待著啟動。這種行動和我,簡直毫無關系。至此,我還是我。從此以后,我就不是我了……我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變成非我呢?
我依靠在松樹上。這濡濕了的冰涼的樹身,吸引了我。這種感覺,這種冰涼,使我感到它就是我。世界以其本來的形態(tài)停止下來,也失去了欲望,我心滿意足了。
因此從溝口在燒掉金閣寺前都在思考柏木的那些言語這一點來看,柏木的言行已經(jīng)深深地影響了柏木,最終對于溝口來說,在他心里的那個虛幻的金閣寺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動搖,一直被自己認為是世間最美之物的金閣寺,也不過僅僅是自己思想過剩的殘渣罷了。于是溝口就開始痛恨金閣寺,因為是金閣寺讓他變得這樣軟弱,所以他要親手毀掉這個金閣寺。
最終從溝口火燒金閣寺這一結果來看,他一步步受到了柏木的影響,逐漸墮落,開始懷疑自己,所以柏木這個人物形象完全不同于鶴川。因為鶴川讓溝口感到了光明的存在,而柏木逐漸把溝口引向了黑暗的深淵,所以在小說中,如果說鶴川代表光明,那么柏木就代表著黑暗,這兩個人物在小說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甚至也許柏木的作用更加重要。
參考文獻:
[1]三島由紀夫著,唐月梅譯.金閣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12.
[2]潘立峰.論金閣寺的美學思想[J].理論與創(chuàng)造,2011,3.
[3]劉鹿穎.幻想與幻滅——探尋金閣寺中溝口的心理軌跡[J].安徽文學,20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