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星
摘要:在信息傳播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實現(xiàn)高校教育理念革新和學科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結合“微時代”信息傳播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向多元化發(fā)展的教學模式。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特點和多種微型信息傳媒工具的技術應用優(yōu)勢,探討“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多元化的可行性路徑。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8008803
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為社會中各群體、各組織以及個人之間的相互性信息交流建立了多種方式和多種途徑。以數(shù)字信息傳播技術為依托的網絡信息傳播平臺,是人們在社會工作活動與生活活動和學習活動中重要的信息交互平臺。隨著多媒體技術在高校各學科內教學活動的廣泛應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時代”背景下,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特點與微媒體的技術應用特點,實現(xiàn)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創(chuàng)新,進而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發(fā)揮了更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 微時代的內涵和特征
信息化時代將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用互聯(lián)網編織在了一起,人們在網絡上的交流互動逐漸成為了人們重要的社交途徑以及工作的新方式。在這樣的信息傳播背景下,微信、微博、QQ等微型信息傳播工具因為其更高的使用自由度和更廣的使用受眾面,成為了主要信息交流互動工具,開啟了人們交流互動的“微時代”?!拔r代”的信息傳遞工具即微媒體,在傳播上具有信息內容豐富、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溝通互動性強的顯著優(yōu)勢,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具有極其廣泛的使用范圍[1]。從網絡傳播信息的角度講,“微時代”具有以下明顯特征。
首先是信息傳播的內容大眾化特點,其面向的受眾群體大多數(shù)普通人群,同時也為所有使用微媒體的受眾群體以及個人提供信息交流互動的機會,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在法律規(guī)范以內任意地使用文字、語言、圖片、視頻等方式,表達想要表達的信息內容?!拔r代”第二個顯著特征是信息傳播的便捷性,互聯(lián)網的功能早已成為人們社會活動和生活活動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微時代”將互聯(lián)網的功能更加的具體化,擺脫了以前只能在電腦前進行互聯(lián)網操作的局限性。第三點特征是“微時代”能夠最大化地方便人們的交流互動行為。現(xiàn)代信息傳播活動不再是以信息源為中心單向地向受眾輸出,由于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為信息傳播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支持,“微時代”的人們不但實現(xiàn)了信息傳遞的相互化,而且實現(xiàn)了群體組織精準劃分的功能,為特點相近的人群或特殊需要的人群有針對性地建立互動途徑。
二、微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積極作用
(一)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隨著網絡傳播技術在大學生群體的發(fā)展和深入,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和范圍得到發(fā)展。網絡平臺豐富的資源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被大學生任意索取,特別是微信、微博、QQ等微型媒體在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廣范圍應用,使信息媒體資源的流通,全方位地覆蓋了大學生群體全部生活與學習時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結合網絡平臺的信息資源與內容在傳播上的優(yōu)勢,從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編制,再通過微媒體工具向大學生群體傳輸,提升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發(fā)展內容的質量和豐富性,拓寬了思想政治內容的形式和傳播途徑,實現(xiàn)了與大學生群體之間內容與需求的有效鏈接。
(二)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微媒體傳播工具是網絡信息傳播平臺中重要的交流互動工具。如微博、微信等微傳媒工具具有極強的實效性,在網絡暢通的前提下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和內容形式的束縛,以及可以建立群體劃分和一對一私向溝通。微媒體這些優(yōu)質特點奠定了它在網絡信息傳播中的重要性和網絡受眾面的寬泛程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利用微媒體傳媒工具的優(yōu)勢,可以將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在大學生需要的任何時間對其傳遞,并可以主動性地向大學生開展單向與多項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通過微媒體的有效交流互動功能,及時接受學生向教師輔導員的反饋和向學生即時性的教育傳輸。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教育內容的傳播形式、傳播時間、反饋渠道等方面的綜合性效率大幅度提高,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學生群體之間高效開展。
(三)延伸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
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形式是教師輔導員面對面向大學生進行輔導。這種傳統(tǒng)形式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時候處于被動聽教的地位,很難真正實現(xiàn)教師與大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互動。從而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與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不能向教師反饋,教學效果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存在這個教學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微媒體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使用能夠有效解決這個教學問題,將教師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形式從傳統(tǒng)的面對面形式延伸到了網絡媒體的交流互動平臺中,通過這種網絡溝通互動的形式,大學生能夠更加從容自在地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網絡溝通形式的豐富性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自主與教師交流的積極性,從而使教學活動真正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互相傳遞轉換的良性交互方式[2]。
三、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多元化的構建途徑隨著網絡信息交流互動平臺微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了巨大挑戰(zhàn)的同時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創(chuàng)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從教學理念上創(chuàng)新、轉變教育視角。在保留并發(fā)揚原有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基礎上,積極地發(fā)展微時代媒體的多元化載體功能,從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加切實、更加有效地指引大學生的思想健康成長。
(一) 課堂教學載體的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高校教育教學規(guī)劃中將教學內容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傳遞教育。課堂教學載體是高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在多種學科教育中廣泛使用。課堂教學載體也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體系中的基本構成部分,也是重要構成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積極融合微時代媒體傳播信息的技術優(yōu)勢將課堂教學載體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大學生群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1提升教師對于微媒體技術操作方面和模式運行方面的能力。在微媒體中如微博、微信、QQ、MSN、INS等信息傳播工具在信息獲取與輸出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范圍和代表性。教師需要對這些微媒體的基本使用原理和運營模式進行技術方面的了解。利用好微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yōu)勢功能,挖掘網絡信息資源,積極豐富教學內容的知識相關和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從而達到用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自主性的教學目標。學校管理機構應開展相關的教師素質提升活動,來對教師學習掌握微媒體知識進行幫助性培訓。
2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內容。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內容感到乏味,難以提升學習興趣是高校大學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教師應利用微媒體積極地了解外界時事動態(tài)與實際生活中相關信息資源,用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內容。在理論知識的重點內容上銜接相關時事熱點事件,用實例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形象化。并善加利用圖片、影音視頻等多種信息化方式對理論知識進行呈現(xiàn),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內容生動化、形象化并與大學生群體實際生活緊密銜接,從而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產生主動了解的動機。從而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大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學習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
3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單項的灌輸式教學內容傳遞,大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是扮演被動接受的角色。這種教學方式遏制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主動性互動行為,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應結合微媒體的信息采集技術,豐富相關教學內容的知識延伸性和教學內容的展現(xiàn)形式,在觸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前提下,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互動,并有效利用微媒體的信息傳遞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對于內心想法的表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使用微媒體工具的圖片、影音傳播功能向教師傳遞所要表達的信息,最終營造教師與大學生之間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交流互動的良性化、積極化的課堂氣氛。
(二) 傳媒載體的創(chuàng)新
在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報紙、刊物、廣播、文件等形式的傳媒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和教育。利用傳媒載體進行教育內容傳遞的過程不但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而且也在空間和時間上實現(xiàn)了更多途徑的傳播。將微時代的信息傳播技術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媒載體中,實現(xiàn)傳媒載體方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夠更充分地完成傳媒載體的傳播任務。
1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微時代的信息廣泛傳播,在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中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大眾媒體以信息形式多樣化、全面化、豐富化的內容傳播主導著并吸引著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增強自身革新意識,清晰客觀地分析網絡思想動態(tài),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網絡思想的競爭中,為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和意識形態(tài)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和幫助。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操作中,通過學校主題網站和公眾號等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宣傳與教育,用科學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面對社會問題。正確引導輿論方向,通過微信與微博的及時溝通,一對一地有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輔導,并在網站或群體消息欄中對熱點時事進行引導性的評論。全方面地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用微媒體的途徑對大學生群體進行覆蓋。
2建立網絡輿情高校干預系統(tǒng)和干預機制。高校網絡輿情中體現(xiàn)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和意識形態(tài)的動態(tài)。對學校教學氛圍和師生生活氛圍的和諧穩(wěn)定有著重要的觀察作用。在網絡信息傳播平臺中,社會上很多負面信息散發(fā)著對大學生思想產生不良影響的內容,使正在思想意識成長階段的大學生產生迷茫和低落情緒,不僅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而且影響著社會發(fā)展的和諧氣氛。首先高校應建立并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網絡輿情干預系統(tǒng),加強高校在網絡輿情方面的管理與控制,利用微媒體社交的普遍性和即時性,積極進行輿情預防和輿情及時處理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強對于大學生媒體素養(yǎng)的思想教育和網絡行為的規(guī)范,并從政治科學思想的高度對大學生進行指引。
(三) 實踐活動載體的創(chuàng)新
1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教育方式,也是重要的教育內容傳遞載體[3]。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多是學校組織實施的校園內部活動和與社會銜接的黨政單位組織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微時代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主要活動空間已經從實際空間轉入到網絡空間,網絡空間不僅大量地吸引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也是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引導的主陣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發(fā)展到網絡空間不僅是在網絡思想上的宣傳與教育,更是對大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有效教學載體。積極利用微媒體的內容傳播形式豐富的特點,在網絡上組建微討論、微關愛以及微型討論會、微型時事評論會等網絡實踐活動。利用時間的靈活性和空間的自由性觸發(fā)大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性,完成教學內容在實踐中鍛煉的教學目標。
2積極開展網絡“微教育”活動。微時代的微媒體有著傳播及時性和自由性的特點,能夠最大化地發(fā)揮教師和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作用,利用交流互動的良性發(fā)展形勢,積極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實踐活動相結合,并將這種實踐活動的優(yōu)勢長期延續(xù)下去,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實踐活動效果的最大化發(fā)揮。“微教育”是指在以微媒體為載體的長期發(fā)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將學生的長期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穩(wěn)定、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的思想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作用,“微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教學項目。
四、結束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是我國高校各學科中最為重要的工作。在教育領域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根基作用。高校整體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長期的實踐教學活動中,總結和發(fā)展了一定的優(yōu)秀教學經驗和教學理論。在優(yōu)秀教學傳統(tǒng)的基礎上積極結合信息化多媒體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全方位與時代結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有效利用微時代背景下的微媒體信息傳播優(yōu)勢,與大學生群體建立緊密而良性的互動關系,發(fā)揮良性而有效的互動關系優(yōu)勢,積極地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狀態(tài)進行引導教育。
參考文獻:
[1]余佳瑩.“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J].人民論壇,2014(32):31—34.
[2]吳媛媛.“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載體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2):19—23.
[3]冷冰冰.“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載體模式構建[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3):24—27.
A Study on the Carrier Diversif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croera
XU Xiaox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all areas of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 innovation of subject teaching mod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era”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xploration of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actively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of various microinformation media too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diversif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era”.
Key words:micro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rier; diversification
(責任編輯:陳樹)2017年8月第36卷第8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ug.2017Vol.36 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