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英
摘 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促使學生將一個個文字與詞語轉化為成篇的文章并且表達自己的心情,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作文教學中采用層遞式教學方法,能夠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展開教學,按部就班地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突破,而不至于對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針對小學語文作文層遞式教學模式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層遞式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是一種分層遞進的教學模式,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下,教師往往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作文技巧與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學生本體對作文的感知,即為什么要學習作文?為什么要用文字表達情感?加之學生在作文初期本身就缺乏系統(tǒng)的認知,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此時教師的不恰當引導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更會使學生逐漸產生畏難情緒,不愿意學習作文,并為日后學習留下隱患。
一、層遞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層遞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發(fā)展目標所做出判斷與規(guī)劃的一種系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在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窠臼,全面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進一步突破,其在運用中具有如下優(yōu)勢:其一,層遞式教學模式能夠實現(xiàn)按部就班的教學,不是一次性將知識交給學生之后再進行的訓練,而是要從學生的能力入手進行培養(yǎng);其二,層遞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消除對所學知識的陌生感,從最基本的字詞運用入手,到情感的抒發(fā)以及篇章的組構,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三,在層遞式教學組織模式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一定的章法,而不是隨意為之,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作文寫作也可以像其他內容一樣有章可循。
二、層遞式教學的步驟分析
1.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
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之初,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興趣的培養(yǎng),至少使學生在開始的時候是保持著積極性參與進來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嘗試讓學生編一小段故事,可以從看圖開始,給學生幾幅有趣的圖片,使學生根據(jù)這些圖片編寫一些小故事。例如,一只小貓叼著魚,那么就可以想為什么要叼著魚?魚是哪來的?等,然后讓學生進行故事的續(xù)講,以這種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小學階段學生本身就有著較強的想象力,在層遞式教學下能夠很好地將這些想象力激發(fā)出來;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貒L試一些練習,為學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圖片和主題等,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與學習。
2.培養(yǎng)學生的字詞運用能力
眾所周知,寫作是文字的藝術,因此在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能力的開始,要先培養(yǎng)學生運用字詞表達自我的能力,這是作文層遞式教學組織的開始步驟,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關注詞語的運用、準確性等,全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學生進行練習,如要求學生以“關心”造句,有些學生會說:“老師關心我們”,也有些學生會說:“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我們”,雖然是同樣的內容,卻能表達出不同的效果,而且明顯的第二個句子的表達更為豐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引導學生從第一種狀態(tài)過渡到第二種狀態(tài)。在教學中教師嘗試將口語帶入其中,每位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我們經常要說的話,但是要寫在紙上卻寫不出來,從口語入手引導學生運用字詞表達,進而將句子提取出來,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逐漸豐富自己的文章。
3.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寫作中最忌諱的就是言之無物,許多學生的作品寫得假而空,就是對生活觀察不足造成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必然是要走出課堂的,但是課堂有限的45分鐘時間也不能浪費,可以將生活場景帶進課堂,使學生能夠在課堂窺見其一角之后在生活中進一步觀察。在某節(jié)課,筆者曾帶入一盆花與一幅畫,讓學生觀察分別都有什么特點,學生會說畫得像,也有人會說畫中的更美,教師就讓學生嘗試用語言去將花兒描繪得更美;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筆者會根據(jù)四季的發(fā)展,引導學生對某個季節(jié)進行討論,如秋去東來,問學生喜歡秋天還是喜歡冬天,有什么話要對冬天說等。有時還會適當?shù)芈?lián)系以往學習的課文,對學生做出啟示。
4.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能在寫作中發(fā)揮想象力,就能將原本平淡無奇的內容表達得更為出彩,也能將自己的心事賦予文章中。在完成對學生生活觀察、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后,教師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培養(yǎng)就是要調動學生對眼前事物的聯(lián)想。其實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受外界影響小、想象力豐富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形狀,讓學生想象什么,可以從學生的文章中截取充滿想象的句子,甚至引導學生嘗試科幻文的寫作等。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不是通過機械的訓練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激發(fā)出這樣的潛能。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運用層遞式教學方法,能夠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將作文“拆解”開來,了解其內部構造,是對當前作文教學的突破,能夠為學生未來作文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推進學生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符晶晶.層遞式教學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6,18(7):28.
[2]姜小玉.基于層遞式教學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9(7):22.
注:本文系2016年度夢想課程課題《寓夢想課程理念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研究成果。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