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寶
【摘要】近來,教育部正式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人文底蘊排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底蘊,說到底其實就是人文素質。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是離不開人文教育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好三種人文底蘊,才能更好地落實與執(zhí)行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書香文化 “互聯(lián)網+”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71-01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fā)展為人才的內在精神品格。從狹義來說指人文(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起始于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如果我們的教師都能明其義,懂其理,從用心傳承傳統(tǒng)文化、用情傳播書香文化、用力傳遞“互聯(lián)網+”文化這三方面去浸潤學生的言行,耳濡目染,培育出的學生心智必將是豁達的;情感必將是純凈的;意志必將是經得起磨礪的,這樣的人將是一個大寫的人、舒展的人,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的典范,也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中人文底蘊之關鍵。
一、傳承傳統(tǒng)文化:慧潤文化之魂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藝,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哲學宗教,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底蘊,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強化學生人文底蘊的一種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能傳承傳統(tǒng)文化,還要帶領學生從三個方面去找尋,慧潤文化之魂。
1.熏陶傳統(tǒng)文化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儒家文化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tài),主要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lián)、燈謎等等。由此可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是一個包含著諸多類分的綜合概念。作為教師雖不能全懂,但一定要懂其一二,精其一項,如詩詞、戲劇、音樂等,方能引導學生進入其多彩世界,了解其文化底蘊,使其深入其境,深刻體會其魅力,方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人文底蘊的目的。
2.強化“禮”文化
“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真實教誨,以禮待人才能以理服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尤其是今天我們所面對的獨生子女占主體的教育對象,這些方面常被忽視或遺忘,如果要想學生具備較好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八禮八儀”的教育不僅不能忘,還要求教師時常加以強化,注重落實,方能引導學生成為文雅之人。
3.注重“孝”文化
孝的本質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不僅要求我們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關愛他人的生命,從而擴展為對上孝敬、對下孝慈、對親友孝悌、對國家孝忠,將“親其親、長其長”的家人之孝升華為“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大愛。但當今學生們心中的價值觀、親情觀淡化,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堅定地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打開視野,有容乃大,回首孝文化,肅清其附著的污泥濁水,找出其相通之普遍價值,教育學生發(fā)掘其內涵:愛鄉(xiāng)方愛國,盡孝常盡忠?!吧硇薅蠹引R,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如此,方能讓學生的心田有愛才有情,有情才具德。
二、傳播書香文化:雅潤育人之情
一個民族多讀書,才構建了提高民族素質的根本。一個人多讀書,才有了提高個人素質的根本。教師的文化素質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在什么時候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還要多方引導學生共浸書香、傳播書香,真正愛書、讀書、用書,雅潤育人之情。
1.以身作則
身教勝于言教。一個愛看書的老師,一定能讓班里的學生愛讀書。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走路、進班都帶著一本書,時常和學生談起讀書的樂趣和內容,用行動來引領學生。其次,表揚班里喜愛閱讀、寫作進步較大的同學,在班級里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fā)其他學生的閱讀興趣。
2、樂于交流
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以后,為了穩(wěn)定和保持這種興趣,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反饋信息,老師要經常問一問學生近段時間讀的是什么書、鼓勵他們與同學交換書、讓他們向同學介紹一本好書,這些做法可有效激發(fā)全體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老師可以把課外閱讀作為與學生個別交流談話做為班會課的話題,讓學生感受老師對課外閱讀的關注,幫助他們對讀書保持長久的興趣。
3.用心激勵
當學生發(fā)言、習作、日記中用到一些課外學到的好詞佳句時,老師要及時表揚。這樣做,既可以表揚先進,樹立典型,又可以激勵其他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也能提高全班同學的讀書積極性,可謂一舉三得。
4.巧借東風
老師是促進學生讀書的有心人,學校開展讀書節(jié)時所舉行的各種活動,是引導學生讀書的最好契機。此外,電視、電影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如前一段時間學生們流行看偶像劇《終極三國》,這部電視劇中人物的名字全部取自于《三國演義》,老師可借機引導學生《三國演義》的這個人是什么樣的呢,來帶動學生讀名著《三國演義》。只要老師做一個有心人,可以借許許多多的東風來引導學生讀書。
三、傳遞“互聯(lián)網+”文化德潤為人之師
今天,“互聯(lián)網+”已被人類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生們對新事物,新知識的追求,使得網絡文化迅速進入校園,融合為一種新的校園網絡文化。因此,教師對“互聯(lián)網+”文化的正確引導與運用,不僅會讓學生們面對強烈的文化沖突和融合之際,還能較好面對社會的各種應變,真正達到提升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
1.正確使用網絡,提升學習能力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傳播文明,開啟民智,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促進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但網絡中的“花花世界”也使一些缺乏自控能力的學生們深陷其中,玩物喪志。因此需要教師精通網絡的運用,并且能通過網絡知識講座、網絡典型案例分析、熱門話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正確認識和對待網絡,端正上網動機,教會學生用一雙慧眼,把網絡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引導他們多上網學習,在網上查閱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拓展知識視野。如通過網絡撰寫博客,日記等等,提高自己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而不是利用高科技瀏覽一些無聊的東西,聊些無聊的話題,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迷失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從而達到讓學生會學、愛學、能學的教育目地,積淀較好的知識素養(yǎng)。
2.運用網絡優(yōu)勢,搭建心靈驛站
交互性強是互聯(lián)網絡媒體的最大的優(yōu)勢,有了網絡,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物理距離就沒有了。教師若能組織學生開展雙向交流的“家校溝通”、“心靈驛站”等活動,實現(xiàn)相互間的無障礙互動,不僅能及時解決學生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能促進學生高效、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學習與成長。因此,讓教師傳遞好“互聯(lián)網+”文化,把網絡文化滲透好,利用好,管理好,其傳遞責任與教育功能可謂舉足輕重。
我們深知,人文厚度決定著一個人的幸福高度;也懂得,人文底蘊的熏陶需要長時間的磨礪,更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多方攜手共進,才能結出碩果。但為了今后學生們的幸福高度,我們除了面對,已沒有退路,更沒有理由選擇敷衍,唯有不忘初心,盡心盡責,用時間與耐心努力去培養(yǎng)學生們的人文底蘊,為早日落實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中國夢而做好教育者的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