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媛
[摘 要] 教學需要反思,只有在反思中,教師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在反思中,教師才能成為一個教學的藝術家。恰當處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這一關系,是語文新課改反思環(huán)節(ji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 鍵 詞] 教學反思;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5-0146-01
美國教育家杜威在20世紀初,對教學反思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認為反思能將盲目的行動轉化為“智慧的行動”;我國著名學者熊川武也強調了反思的重要性。
我個人認為,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經驗進行審視與重新認識,從而產生更為合理的教學思路和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對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進行了反思。
《林黛玉進賈府》課文上完了,從教學上,我已經完成了本單元教學重點、難點的學習。而且應該說,還是比較成功的幾節(jié)課。但我總覺得,我需要講的遠遠不止這些。
教學時,我并沒有局限于課本內容。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有聲有色地給學生介紹了小說前五回的內容。給他們講《石頭記》,講神瑛侍者和絳珠草;講“賈寶玉”與“甄寶玉”;講“京陵十二釵”“京陵十二副釵”“京陵十二又副釵”等,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通過“點評式讀書法”的介紹和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
比如,賞析林黛玉。賈寶玉初次見黛玉,因“似曾相識”、更因“心有靈犀”,黛玉在寶玉的眼中就顯得生動而感人?!八契痉酋尽薄八葡卜窍病薄傲I煙眉”“兩靨之愁”等很好地體現(xiàn)了她的“多愁”;而“心較比干多一竅”則體現(xiàn)了她的善感;“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病如西子勝三分”表現(xiàn)了她的體弱多病……她走出了書本,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但如果僅局限于書本,林黛玉給學生的印象就只是一個“有病呻吟”的富家千金。因此,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補充了許多課堂內所沒有的東西——林黛玉的才華,如林黛玉的《葬花吟》,使學生感受到林黛玉的“氣質超凡脫俗,容顏美貌多情”,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從“看熱鬧”的層次提升到審美鑒賞的層面。
這樣的教學處理,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閱讀習慣,使學生能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鑒別能力。
但我覺得不夠的是,在課堂上教師講得過多,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得不夠,如果長此以往會使學生養(yǎng)成惰性。于是我做了這樣的教學設想:首先,按照單元學習的目的,將本文的學習重點、難點確定為從小說的主題、表現(xiàn)手法、語言這些角度入手加強對小說的鑒賞;圍繞這些重點、難點設計一些需要學生把握的問題,如,(1)從曹雪芹的生平探討《紅樓夢》寫作目的、小說主題等;(2)認真閱讀小說前五章內容,特別是第五回,細讀寶玉在太虛幻境的所見所聞,以理解整部小說作者獨具匠心的結構安排;(3)小說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提示:重點是外觀、布局、陳設、器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主要為寶黛二人);(4)查找相關資料,比較對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等寫作手法上的不同(提示: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學習人物的表現(xiàn)手法;(5)分組完成作業(yè):“我眼中的黛玉”“我眼中的寶玉”及“我眼中的熙鳳”,加強對人物的理解,進一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人物的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上的特點,讓學生在審美中獲得精神愉悅;(6)用小說中人物表現(xiàn)的方法,仿寫一個熟悉的人。
兩節(jié)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需要改進之處:(1)應該給學生介紹一些讀書方法和鑒賞方法,使學生有章可循。(2)教學前對教學方案還沒有達到深思熟慮的程度,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沒有完全估計到。(3)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體現(xiàn)得還不夠,對學生還應作適當的引導,讓他們多角度去解讀《紅樓夢》。(4)作業(yè)的布置應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權利。
恰當處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這一對關系,是語文新課改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我認為,“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該有機統(tǒng)一。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反思,只有反思,教師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在反思中,教師才能成為一個教學的藝術家。
我相信,通過本人不懈地反思,一定能找到一種更趨合理的教學方法。
我也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能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美的讀書人。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王宏安.教學反思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教育,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