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過去
都留下了痕跡?
哪怕是
一次最微妙的心動
一聲最輕渺的嘆息
?手指翻過書頁
不覺間記住輪回
在每一個巷口與你相會
我在塵世?飄搖?你在凡間?悲喜
在無限的時間里
生命一次一次鮮花綻放
在無垠的天空
繁星點點我看見了你的信息
啊,所有的過去?在那兒
都留下了痕跡……?
——?《所有的過去,都留下了痕跡》
上小學四年級左右的時候,不知為什么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寫小說,也許是因為聽了住在我們市委大院的大哥哥,神秘地說他和朋友們正在折騰寫小說,還發(fā)到期刊上去了;或是從我們街道對門的安徽日報社大院同學處,看到許多各類照片,那些報社記者走南闖北,紀實記錄國內和國外發(fā)生事件的黑白的照片。爸爸媽媽從小就一直給我們買給我們訂各類兒童雜志和報紙之類讀物,但我現在記得更清楚的,是我翻看的那些照片,那些我在任何當時的讀物里從未看見過的讓我駭然的照片。除了普通報紙上也看得見的類似的照片外,一些照片記錄國內人們瘋狂的打斗場面,國外人們大批群體暴亂的場面,摩托車掀翻了,火從另一些車身熊熊燃燒,被打傷的人血流滿面的驚恐的臉部特寫……
當時,一張一張翻看這些照片時,我感到不可思議,感到心靈震撼,感到無窮的好奇。望著這些滿地滿桌子散落的照片,我在想:這可是真的發(fā)生的事情?。∪绻皇沁@些照片,我那時永遠無法從平平靜靜的南方小城,會想到外邊有這些讓我完全不了解的生活。我想我大概是從那時起,開始有意識地強烈知道,我特別想走出去,走四面八方,走到這些照片記錄的地方,用我自己的眼睛, 看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認識所有這些人,看他們怎么生活。
小學時的那篇小說,是寫漁民的生活,一個父親和女兒的故事。寫到吱吱響的漁船,天才亮時的魚肚白,女孩從船上跳下來時矯捷歡快的樣子,她的兩條小辮子……我實際上是在課堂上寫下小說的第一句話的,現在望回去,我仍然可以清晰看見我坐著的那張褐色的課桌,從那個角度,我可以看見我挺喜歡的一個小男生白面文靜的臉,我的班主任程老師微微有些發(fā)沙的聲音。
小說沒有寫完,因為寫了幾段后,我發(fā)現我不了解許多事,而我那時的想象力,又不可能法力無邊讓我想象創(chuàng)作出這些內容。我第一次深切體會到,光讀書沒有用;沒有生活,這支筆顯得太貧乏無力了。我聽見一個聲音:小女孩,時間不到,等一等。
然后我上了中學,上了大學,來到美國,一住就是二十多年。這期間我戀愛,結婚,生子,工作,旅游,娛樂……一句話,我踏踏實實地生活。因為有興趣,我不停地讀書,不停地走了許多地方,看了許多景觀、事件,結識了許多有趣的人物…… 我在一步一步完成我從十來歲起開始的,我的如此強烈的好奇和愿望: 走出去,生活,看這個世界。從17歲花樣少女粉色的年齡,到27歲文青女生一枚,我一生中最美麗、最浪漫、最純情的十年,是從1981 到1991 在清華大學的十年。
1981年才入學時,清華新高考制度下第一批招收的77級學生還在學校。許多77級、78級學生,不是像我們一樣是直接從高中上來的應屆畢業(yè)生,相反的,他們有些上過山,有些下過鄉(xiāng),有些當過兵,有些進過工廠。而這批成熟一些學生的校園文藝作品,同時又促進提高了清華校園文學的整體創(chuàng)作水平。
第一次被清華校園文學震了一下,是77級師兄曾新群的一出話劇, 在校園里引起很大轟動,這一下子打開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熱情。當時感覺是全校上下,滿是文藝創(chuàng)作細胞。宿舍樓道里的,是每個班級或系級的墻報,上面各類詩歌文字山花爛漫,比目皆是。
感謝學校,當時專門有一幢小樓,供學生會團委和學校各個學生社團使用。說來我們文學社隸屬于文藝部,我之后參加的學生通訊社、文學評論社則隸屬于宣傳部。學生領導階層中我有一搭沒一搭打過交道,記得住名字的有林炎志 ,陳希,宋軍,李軍,陶海心,童媛春,蕭鵬,郭毅可,王為東,趙剛,錢中華, 趙堅,程巖, 李兵……
似乎所有的大學,都有一個文學社,年輕人荷爾蒙高,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熱情澎湃,所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文學社的成立是必然的。許多新生經過一年半載的校園適應期后,便開始琢磨著發(fā)揮各人業(yè)余愛好,興趣特長,在各級學生會各個學生團體,添彩發(fā)光。1982年和1983年,我做文學社社長時,正是校園歌曲沸騰,校園新詩潮涌的年代。高年級學生們仍在書寫一些復雜的感情,歷史的回味,我們這撥后來者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有無窮的情懷,作不絕的抒發(fā),寫家鄉(xiāng),寫愛情,寫離別,寫憧憬,寫失落,寫感悟……
記得當時我挺喜歡79級女生張紅的詩,到她宿舍,讀她用娟秀的小字,寫在筆記本上的小詩。她的詩,講究一種詩的視覺美感,有白描的風格,同時再加上一些讓人回味無窮的獨特的想象和擬人化描寫。而80級女生王云的詩,則有一種孤獨的美感。你似乎可以感覺到一個女孩,仰著頭望著星空,想尋找到某種默契,找到可以交流的途徑。
78級學生卞海洋畢業(yè)不久后的不幸逝世,使他成為我印象最深的高年級詩人,他俊朗的面孔和清秀的詩句,使他的猝然離世,更加讓人痛心。
因為文學社,我或結識,或聽說、欣賞了校內其他大批文人墨客:白碩,賈海東,湯偉,韓景陽,曹自學,舒亞俐,唐棣,胡天羽,孫路,陳紅,孟雋娥,李興堤,孔元,劉力,傅剛,李毅,熊山卉,木然,王瑋,何凡,霍小虎,齊大峰,饒江平,湯云柯,李莉,梅子,謝曉澤,曾朝陽,張雪峰,劉芳……文學社是一群興趣相投者的朋友圈,大家一起參加詩文競選,一起挑選競選作品,編排出版文學社的期刊,沉醉聆聽優(yōu)美的詩詞朗誦,創(chuàng)作互寄彼此的小詩,作為獨特的精致禮物……
清華校內當時濃厚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氣,不僅僅是清華自身人文環(huán)境的產物,同時也是當時中國社會整體改革開放,人心向上,如同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的大環(huán)境縮影。我們與北大文學社、人大文學社相約清華園,探討詩歌的藝術,交流辦文學期刊的經驗,可以感受到在其他高校同樣風起云涌的校園新詩文學創(chuàng)造熱情。
這股清新的校園文學之風,在我卸甲文學社轉向其他社團后,依然勁吹。后來的幾屆文學社社長,王瑋、高云虹、袁媛等,繼續(xù)走著我們曾經走過的路,領導著,創(chuàng)作著,延續(xù)著清華學子不變的創(chuàng)作熱情,豐富的情感噴發(fā)風氣。
我后來又陸陸續(xù)續(xù)讀過并極為欣賞許多新文學社成員或新人才的作品,這里只記下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李朱,霍夫,陳忠,墨城,張書明,沙舟,宇文耐爾,劉乃宸,小莫,江水,湯鴻冰, 藍文,楚云,阿沛,周榕,宋穎,唐城,蘭蓀,蕭河,袁嬡,姜濤,亞飛, 多格,扎西,羅邵, 劉煜,小可,顏濤,穆青,徐晨亮,徐晉如,易林,靜谷,黨慶曼,剡子,白流,向祚鐵,吳虹飛,張衛(wèi)民,劉錚,王憲增,阮非, 傅瑯,剪剪, 安西, 陳國軍,啞啞, 鴕鴕……
十幾年前,我忽然有一個沖動,想寫一個以清華人為主角的長篇小說。于是我開始積累素材,想起什么情節(jié),或讀到什么有關想借此發(fā)揮的內容,就拿一張小紙張,記下內容,然后把這些小紙張,一張一張放進一個衣柜里藍色的鞋盒子里。這樣陸陸續(xù)續(xù)堅持了許多年,直到八年多前我們搬家到現在的房子,一陣忙亂之后安頓下來時,我卻怎么也找不到我的鞋盒子了,我的裝著那么多年各種思緒小紙張的藍色鞋盒子。
我不會忘記,這沒起飛就折斷的翅膀,這又一次夭折的小說名字,叫作《清華女生》。
因為我和妹妹都在美國上學、生活,我的父母親長年當空中飛人,從我安徽合肥的老家飛來,來美國看望我們,在我和妹妹家輪流住一段,看護他們的女兒們,看護他們的外孫外孫女們,給我們帶來老家的氣息老家的甜蜜。
幾年前他們決定,放棄美國綠卡,他們老了,他們只想待在中國。
如同對世界上許多事情,我理解,但我感到無可奈何。我于是開始經常大篇大段,發(fā)英文電郵給我的留在家鄉(xiāng)的姐姐,講述我在美國這兒家里發(fā)生的故事,我孩子們成長的故事,單位里鄰居間發(fā)生的故事……我把等著和父母親到這兒來時聊天時身邊發(fā)生的故事,寫成電郵,然后我就等著姐姐給我發(fā)電郵回來,說她到我們爸爸媽媽的家里了,一五一十?(估計還添油加醋)地翻譯我寫的內容,講給我爸爸媽媽聽;說他們很喜歡我告訴他們的這些真實的小故事,他們很高興。
我于是想象著他們的笑容,我感到一種內心的平靜,一種由衷的喜悅。一個遙遠的聲音傳過來,對我說: 你已經有了一些真正的生活,也許你可以寫一些真正的文字了。
我于是在生活在工作在讀書之余,在靈感到來的時候坐下來,安安靜靜地捕捉我的記憶,我的思緒,我的感悟,我的文字。于是,有了新散文集《生命樹》。
我想以后的日子,我會一直有一搭沒一搭地寫詩,寫散文,寫評論,寫故事。我不強求出彩,不追求數量或期限,我只讓一切自然發(fā)生。
我會這兒一刷,那兒一筆,在秋天下寫意。我會寫到我燦爛的唱著歌的四月春天,我尚未著墨的熱烈難忘的夏天,一些已經歷經的孤寂殘冷的冬天......
一層一層剝落,一層一層認知,一層一層,寫到我被歲月,被愛情,被福緣,被生活層層包裹著的我的溫柔心底。是的,那個初心,一直唱同一首歌,一直等同一個情,一直做同一夢,一直亙古不變的初心。是的,那個同樣的初愿,那個被上蒼小心呵護著的初愿。我站在10歲時我的身旁,我站在20歲時我的身旁,我站在30歲時我的身旁,我站在40歲時我的身旁,我聽見同一個聲音,我等待它告訴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感恩生活!
我該在哪一場梧桐細雨下等你?
我該吹怎樣一只綠野簫曲
你才回歸?
只在和你一起時
才會有真正的托付
我付你一生
加上前世和未來三段情愫
所有的江湖不復存在
如果你如約而至
我們的約會叫作彼此屬于
邂逅是必然相遇便一如初時
你是紫蝶
只棲在夢的邊緣
倘若我瘦成黃花開在歲月之外
親愛的,你可知
這一切,都是為了等你回來
——《等你回來》
(作者簡介:古麗蓉,自1981年起在清華大學學習10年,在校期間曾任文學社社長。1991年赴美,1993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學位,現任職于美國農業(yè)部。其散文詩歌在國內外多家媒體發(fā)表,并著有詩集《?再見雨季》,散文集《生命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