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康
劉禹錫筆下的詩意瑤山及民族學價值
黃世康
唐元和十年(815),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成為連州主政官。連州作為劉禹錫人生中的重要“驛站”,為他以后成為文學大家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
當年,劉禹錫從京城長安來蠻荒化外之地的連州已感驚惶,到連州后,對于連州城西方向的瑤山瑤族,心里更是充滿了神秘感。為廣泛接觸瑤族民眾,劉禹錫在認真治理政事的同時,注意觀察了解民情民風,對居住在這里的瑤族同胞給予極大關(guān)注,深入到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中。山水奇美的瑤山以及異域風情般的瑤族人民使劉禹錫詩興大發(fā),文采飛揚。他寫的《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莫徭歌》、《蠻子歌》等三首瑤族題材的詩歌是較早描寫瑤族在粵北的文字,展示了一千年前粵北瑤山風情畫卷,使人們能感受神秘瑤山的獨特詩意,更是其為融民族穩(wěn)定團結(jié)和社會繁榮作出的特別貢獻。
1.《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
海天殺氣薄,蠻軍部伍囂。
林紅葉盡變,原黑草初燒。
圍合繁鉦息,禽興大旆搖。
張羅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鷹屢奮迅,驚麏時跼跳。
瘴云四面起,臘雪半空銷。
箭頭馀鵠血,鞍傍見雉翹。
日暮還城邑,金笳發(fā)麗譙。
“莫徭”,即今天的瑤族古稱?!端鍟さ乩碇尽罚骸伴L沙郡又雜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為名。其男子但著白布裈衫,更無巾褲;其女子青布衫、班布裙,通無鞋屩?;榧抻描F鈷莽為聘財。武陵、巴陵、零陵、桂陽、澧陽、衡山、熙平皆同焉。”隋代連州稱熙平,因此,連州瑤族不遲于隋代。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體現(xiàn)民族平等、團結(jié)和友愛,稱“徭族”為瑤族。
劉禹錫把鏡頭對準嶺南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莫徭族,將他們與眾不同、此前也鮮為人知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風貌再現(xiàn)在字里行間。從詩題可看出,《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記錄了當?shù)噩幾宥占w狩獵的盛況,勇猛爪牙的獵者,驚慌失措的禽獸,寫得栩栩如生,而氣氛之熱烈,情狀之緊張,扣人心弦。
大旗飄展,獵犬飛奔,煙霧滾滾,笳鉦聲聲,鷹驚麏跳,瑤族人不僅經(jīng)驗豐富,而且獵技嫻熟,配合默契。當合圍完成,他們不再鳴金擊鼓,改以搖動旌旗的方式來調(diào)度部伍,顯示出桴鼓相應的協(xié)同能力。而他們使用的狩獵工具,除羅網(wǎng)、弓箭外,還有訓練有素的獵犬、獵鷹。所以,矯捷的飛禽走獸一一喋血獵場,成為瑤人的囊中之物。整個狩獵過程,策劃周密,步伐協(xié)調(diào),井然有序,詩人不能不由衷地為之贊嘆,高歌。
2.《莫徭歌》
莫徭自生長,名字無符籍。
市易雜鮫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種開山脊。
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與漢族相比,莫徭民眾的生活環(huán)境相對比較閉塞,生活條件也相對艱苦。長期以來,“不占名籍”的唐代瑤民被認為化外之人,不入戶籍,而他們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過著自生自長、自給自足的半農(nóng)耕、半漁獵生活。閉塞卻不失自由,艱苦卻未絕歡樂。詩人用近距離的特寫畫面,用粗線條的筆法勾勒,為勤勞、樸素、勇敢的瑤民作生活實錄,落筆于他們的生活習俗,包括起居、婚姻等。每一筆畫,都滲透著他對瑤民兄弟姐妹的關(guān)切之情。
3.《蠻子歌》
蠻語鉤辀音,蠻衣斑斕布。
熏貍掘沙鼠,時節(jié)祠盤瓠。
忽逢乘馬客,恍若驚麏顧。
腰斧上高山,意行無舊路。
劉禹錫的《蠻子歌》作于何地,研究者多有異議,有朗州(今湖南常德)、連州兩說。陳聽環(huán)、譚力行《劉禹錫連州詩文箋注》認為:“祠盤瓠是瑤族傳統(tǒng)習俗,《蠻子歌》是吟瑤之作《莫徭歌》之姐妹篇,作于同一時期”,故均系諸連州。連州本地學者黃山長專門撰《〈蠻子歌〉作連州辨》認為,《蠻子歌》描述的“蠻語鉤辀音(外人難懂的瑤語)、蠻衣斑斕布(鑲花邊的瑤族服飾)、熏貍掘沙鼠(以獵野獸為生計)、時節(jié)祠盤瓠(十月十六祭盤王)、腰斧上高山(上山時腰系竹簍,攜刀斧)”等習俗,與今本地瑤人之習俗,似乎沒有什么區(qū)別?!靶U衣斑斕布”與隋書謂莫徭“其女子青布衫,斑布裙”高度耦合。《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詩言“蠻軍部伍囂”、“驚麏時跼跳”,《蠻子歌》則言“蠻語鉤辀音,蠻衣斑斕布”、“恍若驚麏顧”,兩詩均用了“蠻”、“驚麏”等詞,應可作為兩詩同時所作的佐證之一。
高志忠《劉禹錫詩編年校注》謂,劉禹錫詩記親眼所見事與史合,將《蠻子歌》系諸朗州。陶敏、陶紅雨《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以詩中有“時節(jié)祠盤瓠”句,引《后漢書》載“盤瓠之后居長沙、武陵”為據(jù),《新唐書》又言“朗州,武陵郡”,得“蠻子指朗州附近居住的少數(shù)民族”之結(jié)論,判《蠻子歌》為朗州作。翟蛻園《劉禹錫集箋證》說此詩暗諷州縣官員暴戾,為寫實之作,附會《詩話總龜》引前人黃常明所說,將《蠻子歌》斷為朗州所作。卞孝萱《劉禹錫年譜》列《蠻子歌》屬朗州作。
《蠻子歌》不但寫了瑤民風習,還反映出瑤民的社會地位?!把偩蛏呈蟆薄ⅰ把细呱健钡染?,看似白描,卻將瑤族人民真實的生產(chǎn)生活躍然紙上,這也正好反映了古連陽排瑤“刀耕火種、椎髻跣足”的習俗?!昂龇瓿笋R客,恍若驚麏顧”,寫出了瑤人對漢官的恐懼。末句“意行無舊路”,既寫出瑤族人民做事率性而為的一面,又含蓄地反映出他們的“拓荒”精神。
1.瑤族習俗的珍貴文獻
劉禹錫《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莫徭歌》、《蠻子歌》等詩歌不僅具有豐富的民俗學價值,在詩文中保存了較為完整的關(guān)于連州風物、習俗、語言、文化等方面的文獻材料。尤為珍貴的是其中對瑤族的真實記載,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可信的民族史研究資料,具有很高的民族學價值。這是劉禹錫留給后人的一筆民族學遺產(chǎn)。
瑤家十月十六節(jié)慶(黃世康攝)
瑤家沙腰妹(黃世康攝)
劉禹錫深入瑤民生活,把他們的日常生活各個側(cè)面的細節(jié)描寫得生動逼真,展示了一千多年前居住在粵北山區(qū)的瑤族人民的居住、耕作、語言、祭祀、衣飾、婚姻、市易等帶有濃厚原始色彩的生活習俗。由于封建社會中大漢族主義的偏見,歷史上能注意描寫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大詩人寥若晨星,像劉禹錫這樣描述具體、視野開闊的詩作就更于珍稀。然而,說到寫瑤族的詩歌,在唐代,劉禹錫不是最早的。唐代詩人杜甫(712-770)早有描寫瑤族生活習俗的詩作,其《歲晏行》云:
瑤族長鼓舞展演(黃世康攝)
歲云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
漁父天寒網(wǎng)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
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nóng)。
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軸茅茨空。
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
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
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
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
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
年終時候遍地颯颯北風,瀟湘洞庭在白皚皚的飛雪中。天寒凍結(jié)了漁父的魚網(wǎng),瑤人射雁拉響桑弓。去年米貴軍糧缺乏,今年米賤卻嚴重地傷農(nóng)。騎著大馬的達官貴人吃厭酒肉,百姓窮得織機、茅屋都掃空。楚人喜歡魚蝦不愿吃鳥肉,你們不要白白殺害南飛的孤鴻。何況聽說處處賣兒賣女,來償還租庸。過去用錢嚴禁私人熔鑄,今天竟允許鉛錫中摻和青銅??棠嗟腻X模最容易取得,但不應讓好錢壞錢長時欺蒙!各地城頭都在吹起號角,這樣哀怨的曲調(diào)幾時才能告終?
唐詩人常建(698-756)在《空靈山應田叟》也有記載:
湖南無村落,山舍多黃茆。
淳樸如太古,其人居鳥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獻嘲。
泊舟問溪口,言語皆啞咬。
土俗不尚農(nóng),豈暇論肥磽。
莫徭射禽獸,浮客烹魚鮫。
余亦罘罝人,獲麋今尚苞。
敬君中國來,愿以充其庖。
日入聞虎斗,空山滿咆哮。
懷人雖共安,異域終難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為肴。
曳策背落日,江風鳴梢梢。
杜甫、常建在詩中展現(xiàn)的是分布在湖南的瑤族,生活在湘南地區(qū)的瑤族人民以搭棚建巢居住,狩獵為生。而顧況《酬漳州張九使君》描寫的是分布在福建漳州的瑤族,以穴居為主,捕魚為生:
故人窮越徼,狂生起悲愁。
山海萬里別,草木十年秋。
鞭馬廣陵橋,出祖張漳州。
促膝墮簪珥,辟幌戛琳球。
短題自茲簡,華篇詎能酬。
無階承明庭,高步相追游。
南方榮桂枝,凌冬舍溫裘。
猿吟郡齋中,龍靜檀欒流。
薜鹿莫徭洞,網(wǎng)魚盧亭洲。
心安處處安,處處思遐陬。
《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莫徭歌》、《蠻子歌》等詩既沒有劉禹錫的詠史詩那般深沉含蓄,也沒有他的民歌體詩的那種清新活潑,沒有太多的意象,沒有太深的喻意,而是顯得樸素、自然和明朗,可謂“通俗易懂”。在中唐,瑤族還是個有神秘色彩的民族,不為漢族所了解。單就這點而言,劉禹錫功不可沒。同時期的王建(約767-約830)《送流人》也表達了瑤族的民風淳樸,他們性情溫和,熱情好客,與中原族群和睦相處:
見說長沙去,無親亦共愁。
陰云鬼門夜,寒雨瘴江秋。
水國山魈引,蠻鄉(xiāng)洞主留。
漸看歸處遠,垂白住炎州。
2.瑤漢一家的和睦“代言”
中唐時期,由于國力衰弱,國庫空虛,朝廷誅求無度,各級地方官員更是竭澤而漁,乃至民不聊生,紛思揭竿而起,嶺南少數(shù)民族亦多次群起反抗。據(jù)史書記載,廣德年間(763-764),“溪洞夷”及“西南夷”曾攻陷與連州毗鄰的道州。貞元年間(785-804),“黃洞蠻”的叛亂不僅延續(xù)多年,而且波及多州。元和三年(808),“溪洞夷”再度因不堪重壓而哨聚山林,對抗官府。黔州觀察使竇群鎮(zhèn)壓不力,遭到朝廷貶黜。這些慘痛的歷史教訓,成為劉禹錫治州的重要鑒戒,促使他擬定了對瑤族關(guān)愛有加的治郡方略,而他也受到了瑤人的真誠擁戴。
《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莫徭歌》、《蠻子歌》等詩歌的詠唱,劉禹錫親自為瑤族和漢族應是和睦的一家人“代言”:以贊賞的筆調(diào)對瑤民的追蹤與攝錄,一片贊美聲。雖然詩中也以“蠻軍”來稱呼瑤人的狩獵隊伍,卻不帶有任何輕蔑與歧視的意味,只是采用當時的習慣稱謂,透出幾分親切感。也正是有劉禹錫這樣的地方主政者以及有一批為民族和平、團結(jié)和友愛付出努力的詩人的歌詠,對于瑤族文學而言,這三首詩的文學價值、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罕有的。
3.詩意體驗的“被政治化”
南宋嚴羽曾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因為遷謫是人生處在最低潮的時期,詩人對現(xiàn)實人生,對痛苦的遭遇體驗得最切最深,無須矯飾作態(tài),劉禹錫的詩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劉禹錫被貶連州,他唱響的《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莫徭歌》、《蠻子歌》等詩不但為中國文學之林增添了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也使后人看到了一幅千年之遠的真實、生動和清新的瑤山畫卷。
有研究者指出,“少數(shù)民族詩歌創(chuàng)作的價值趨向是不盡一樣的。從本民族的宗教、歷史和文化出發(fā),關(guān)注的是靈魂的苦難和它的意義。它追求的是對草原、高山、寨子、河流、星星等自然現(xiàn)象的生命本體的闡發(fā)……在某種程度上,詩歌的‘社會主義特征’壓倒了與這些詩人有著血緣關(guān)系的‘少數(shù)民族特征’”。劉禹錫的三首瑤族詩歌,融入了邊疆穩(wěn)定、民族團結(jié)、社會繁榮的時代主題,不但是此情此景的情感表現(xiàn),而且也是民族國家的想象情感。在這一過程中,風景體驗被政治化。唐時瑤族享受中央朝廷施行的免征賦稅瑤役的特殊政策,同時瑤族族群分散,人口相對稀少,力量薄弱,性情溫馴,瑤族所居住的地域相對比較安定祥和,基本上沒有與唐王朝發(fā)生過戰(zhàn)爭沖突,使得當時連州井然有序的發(fā)展,連州人民過著祥和安定的生活。這是劉禹錫風景體驗的期盼,也是連州漢族人民和瑤族人民的祈愿。
注釋:
[1]劉禹錫著,瞿蛻園箋證:《劉禹錫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
[3]胡仔纂集,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4]司馬光編著,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6。
[5]翁方綱:《石洲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6]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
[7]歐陽修著,李逸安點?!稓W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
[8]郭慶藩撰,王孝魚點?!肚f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1。
[9]《劉禹錫詩文選注》,江蘇人民出版社。
[10]周顯才:《檀山詩豪劉禹錫》。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1]卞敏:《劉禹錫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2]黃山長:《劉禹錫嶺南文脈探源》。
[13]陳聽環(huán)、譚力行:《劉禹錫連州詩文箋注》。
[14]譚力行主編《連州歷代詩選》。
(作者單位:清遠連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