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平
名家說
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學習與養(yǎng)成
江 平
江平簡介
江平,男,浙江溫嶺市人。1955年1月生于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qū)。1982年1月畢業(yè)于浙江師范學院。曾任教溫嶺中學、金華師范學校與杭州師范學校。2000年隨校并入杭州師范大學。在繼續(xù)教育學院與經(jīng)亨頤學院專職培訓中小學語文教師,兼涉中小學校長、書記及各處室主任培訓。現(xiàn)已退休。
小學生學習語文素養(yǎng)具體所指,可以理解并概括為字、詞、句、段、篇的學習、理解與掌握。而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則離不開聽、說、讀、寫、書的學習、運用及形成。以下就從知識與能力這兩大方面來說。
(一)字、詞的學習與運用。魯迅先生曾云:人生識字糊涂始。這說的是過去文言文時代,塾師教生童識字時,塾師教得不怎么樣,生童們糊里糊涂地認了字,之后才漸漸地懂得字義了。當今我們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在小學低段學習語文時,同樣遇到較多的生字。這些生字的類型,有獨體字、合體字(即形聲字、會意字等),而較多的是形聲字。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形聲字一部分表音、一部分釋義的特點,就可舉一反三。在要求學生辨析生字時,需提示注意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包圍或半包圍結(jié)構(gòu),還需強調(diào)上中下與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幾個部件,要在書寫時緊湊些,各自謙讓些。教師及時地提醒要點,有助于學生寫好漢字或詞語。這就達到了“人生識字主動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境界了。
至于詞語的學習,每課大多有生字或新詞,教師要重視新詞的書寫及講解。要求學生書寫新詞,并明白這個新詞在文中的含義。意在使學生會寫會用。學識字時要組詞,學習新詞也得造個句子。這一類組詞造句,就在課堂中實施,使學生學以致用,積累詞語。為使學生積累并豐富自己的詞匯,教師不僅要指導好學生書寫新詞,還要指導學生運用新詞,同時還可為新詞找找同義詞或等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此外,學習新詞自然要書寫并掌握。剛學的新詞可以通過抄詞、填詞、補詞或換詞語等方式練習,促使學生盡快懂詞義、能運用。另外,新聞媒體,無論“紙媒”還是“網(wǎng)媒”,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新詞”或“熱詞”,教師在語文課中,可以適當?shù)刈餍┙榻B與說明,使學生及時了解與掌握這些“新詞”與“熱詞”,及時融入當下的社會生活。
(二)句子的學習與運用。就一段句式說,有陳述句、祈使句、感嘆句和疑問句;從習作角度說,有敘述句、描寫句、說明句和設(shè)問句;從修辭角度說,有比喻句、排比句和擬人句等。這些句式,往往在小學語文課文學習過程中隨堂教學,隨文講解。安排學生嘗試口頭說話,執(zhí)筆練習,才能逐漸掌握與運用。特別要提醒的是:小學語文課中常常有句式的練習,即“造句”。一種造句是遣詞造句,另一種造句是從句式的角度要求造句。這一點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往往疏忽了練習,在此特別提醒。
(三)段落的學習與運用。段落有自然段與意義段之別。自然段好理解,即自然成為一個段落的文字。北方好些地方稱之“小段”。意義段是由一個自然段或者幾個自然段合起來的,表述的是同樣一件事情發(fā)生或發(fā)展的幾個階段或表達的是同樣一種意思、情感或含義,故叫意義段,北方一般稱之“大段”。這樣的話,教學時如此點撥提醒,意義段就容易顯示出來,并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解并掌握了??梢娊虒W過程中得提醒學生要注意重點段。表述重點段意義的形式一般來說是一個自然段,或者是一句話,或者是一個詞語。如果哪位學生能快速并及時發(fā)現(xiàn)該段、該句或該詞語對全文來說,意義非凡,那就離找到重點段不遠了。
(四)篇章的學習與運用。篇章是小學分段語文學習的重點。其學習與了解,在明確意義段之后,一般有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這篇課文是如何開頭與怎樣結(jié)尾;二是各自然段之間的照應,即過渡與銜接;三是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哪一段或哪幾段;四是此篇課文的內(nèi)容與主題;五是此篇課文的文體及其寫作的主要方法。篇章教學就是通過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當然也可能有課外讀物)的學習與練習,使學生在五、六年級時形成對一篇文章的文體認知,以及對篇章結(jié)構(gòu)的把握、主要段落的理解等。好在“人教社版”教材是以一個個主題來選編課文的,又是按主題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課文編為一個單元的。這樣的話,無論教師備課還是學生學習,都較為簡便、容易。當然,在教學中可能有些教師是圍繞單元主題,一篇篇課文依次學習;但也有些教師可能會將這個單元看作教學的整體,因而在組織某篇課文學習時,可能側(cè)重于某一方面,或側(cè)重單元主題,或側(cè)重于習作方式或方法。為此殊途同歸,且又能發(fā)揮每位教師的特長,我覺得兩者皆可,由任課教師自己確定為宜。
(一)聽與說的學習與運用。聽有聽讀、聽講、聽發(fā)言和聽錄音等;說有說字形、說詞義、說句意、說節(jié)或段意等。聽與說,這兩項是互相對應的。你說,他或他們在聽;他說,你和你們或其他人也在聽。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課,同學們都在聽,還必須要仔細聽,盡量做到字字、句句入耳,邊聽邊理解。這對仿著讀,讀好課文大有幫助。如是教師要問學生問題,請他(她)解答,學生首先要仔細聽清問題或任務,想好回答的要點,認真地解答問題。這個過程就是聽話與說話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的言語交流。這樣的聽與說,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二)讀,這里指閱讀的學習與運用。閱讀是每個人一生中不間斷地長見識、開眼界的開心事。小學語文課程中閱讀的占比較多。課堂上閱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小學階段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教師范讀,并組織學生朗讀、默讀、速讀、自由讀,還有男女生分讀、同桌齊讀、小組教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課文中若有人物之間的交流,教師也會采用對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閱讀。這些閱讀方式都得要求學生認真學會,并用于自己的閱讀實踐中。閱讀一篇課文,就是對這篇課文內(nèi)容及其情感的了解與理解的過程。因而閱讀時你得使自己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中去才會有感覺、有感悟。古人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感嘆。畢竟語文教材中的篇目有限,課堂上的閱讀量不大。要使自己大開眼界、增長見識,學生更要合理利用時間找愛看的書來讀,找有趣的雜志來讀,找喜歡看的報紙來讀,找電子媒體里的有趣故事等來讀。尤其是三、四年級時如閱讀一本書時,書中的好詞佳句、很有意義的段落,也可摘抄下來,遇到習作時說不定還能派上用場。可見,閱讀不僅僅是長見識,開眼界,它對每位小學生幫助更大的是積累言語、豐富情感、學會表達、寫好習作。
(三)寫,這里指寫習作的學習與運用。小學生從學寫生字、新詞,抄詞語,填寫詞語,補詞語,到學寫造句、學寫片段和學寫習作等都是與“寫”有關(guān)。寫是小學生的書面認識、書面表達。如果說寫字或抄寫須堂堂正正地寫對字,那么學寫片段、學寫習作就得大大方方地表述自己真真切切的情感或認識。習作時小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小學生的情感表達,也是小學生的書面表達。好些優(yōu)秀教師和特級教師嘗試并實踐的日記作文、生活作文、點子作文、童話作文及生活作文等,以及周記、讀后感等方式,都可以學習并嘗試。但凡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與水平的方式、方法,都是好方式、好方法,都值得學習與借鑒。
(四)書,指書寫的學習與運用。小學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學寫生字時,課內(nèi)示范是不可或缺且至關(guān)重要的。首先,教師要做好“鏡面示范”,即當堂楷書示范。其次,教師得指導小學生進行“書空”(在空中一格子內(nèi)書寫筆畫或漢字)的練習。要求學生跟著老師“書空”,并注意教師的筆畫與筆順,跟著“書空”。接著,教師在黑板上的格子內(nèi)書寫某個“生字”,邊寫邊提醒學生看清這個生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為上下、左中右、半包圍等),以及特殊的筆畫和筆順等。教師范寫時口中念念有詞,筆筆交代清楚。這樣全班學生即一覽無余,句句入耳。他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會運用到課內(nèi)和課外的書寫中。第三,對學生的寫字指導,教師需因人而異。先得看學生書寫的“原形字”,再針對“原形字”的書寫特點,幫助選擇字體相近的名家字帖進行書寫練習。假如學生的“原形字”是方方正正的字體,教師可以當今書法家任政的正楷、行楷分別指導中、高段學生學練;如學生的“原形字”是扁方的,教師可以“趙體”或當代的趙樸初、龐中華的字帖指導;如學生的“原形字”是長方的,教師可以“歐體”或當今書法大師啟功教授的字帖指導他們學寫。當然了,教師也可以“顏體”或“柳體”分別指導中、高段的學生練寫。指導學生選擇與自己的“原形字”相近的名家書帖來練習書寫,并要求學生持之以恒地練寫,既關(guān)注個性及喜好,又是規(guī)范指導,自然得法,效果自然明顯。
以上從小學語文學習與應用的角度介紹了字、詞、句、段、篇知識性教學的方面,以及聽、說、讀、寫、書實踐性學習的方面。希望對指導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學習與養(yǎng)成有所幫助或啟發(fā)。同時也就此文對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同行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個交流。
責任編輯:惠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