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
?
從墓葬看粟特人史射勿之華化
□馬秀英
粟特人史射勿是效命于北周至隋朝的一位武將。從他的墓葬之墓志銘、形制、隨葬品等可以清晰地顯示出史射勿及其后裔之華化。史氏墓葬中的原生與華化交融現(xiàn)象,折射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東西文化的交流。
粟特;史射勿;華化
20世紀(jì)90年代,寧夏固原南郊出土了粟特人史氏家族墓葬群,史射勿墓葬就是其中之一。羅豐《胡漢之間——“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和《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對其墓志和墓葬分別做了考釋與介紹。除此,其他相關(guān)研究對史射勿姓名等做了考述。正基于此,筆者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之上,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與其墓志銘、形制、隨葬品等來探討史射勿華化的軌跡。
《史射勿墓志》①歷數(shù)了他的家世,其曾祖、祖父、父親姓名分別為史妙尼、史波波匿、史認(rèn)愁,粟特語音譯為mio nay、pure pure neark、Rien jeog[1]427。從《史志》看,曾祖與祖父在粟特國擔(dān)任過薩寶,執(zhí)掌宗教之職[1]433。射勿初入仕在北周保定四年(564)。該家族東遷的時間在北魏末年。[2]75該家族為何遷徙呢?從相關(guān)記載看,其父時,口厭噠侵占了故國,所以該家族東遷入河西走廊至平?jīng)銎礁呖h[3]213(今寧夏固原)。由此,掀起了該家族入華之序幕。
姓名是個體的代表符號。史射勿,字槃陁,射勿是祆教的神名,槃陁則意為仆人。②史射勿名、字進一步可復(fù)原為Zrwmβntk[4]202,意為祆教祖爾萬神之奴仆。姓名中宗教色彩頗為濃厚,這與其先輩執(zhí)掌宗教之職有直接關(guān)系。換言之,史射勿出身于祆教世家,其墓葬中有粟特色彩的陪葬品。
墓葬出土薩珊銀幣呈圓形,連珠紋構(gòu)成的邊框,邊有兩圓形穿孔,框中為薩珊卑路斯王帶王冠的側(cè)面肖像,冠頂有雙翼,頂上為新月托圓球。其中印刻的銘文字跡不清。連珠紋是薩珊波斯和粟特地區(qū)祆教藝術(shù)中的典型紋樣。[5]169“雙翼”造型似與《阿維斯陀》中“席穆爾格”(Simurgh)有關(guān),古伊朗神話中預(yù)言未來之鳥[6]458。別列尼茨基和馬爾夏克的《粟特繪畫》提出,粟特藝術(shù)中出現(xiàn)神的動物象征,有翼獸的概念象征著好運(farn)[5]16。此可為森莫夫之化身或變體?!靶略峦幸粓A球”或為祆教日月崇拜。銀幣中央為拜火教祭壇,下部為兩級方座,上有一柱系帶,壇上火焰呈三角形,兩側(cè)左為新月,右為五星,壇左右兩祭司,拱手而立。而在莫拉-庫爾干(Molla-Kurgan)所處納骨甕(Ossuary)圖像中,火壇上部呈三級檐,也有日、月、七星。[5]39-40二者意象有共通性。在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學(xué)著作《班達希申》(《創(chuàng)世記》)中記創(chuàng)世者奧哈爾瑪茲德所造的星辰、月亮、太陽等的緣起與作用都與美好相關(guān),都有其特定的含義[6]155。日、月、星有其宗教意涵。該幣發(fā)現(xiàn)時位于墓主頭部,可能含在口中,而兩側(cè)穿孔或為生前飾物[1]165??诤y幣的葬俗來自中亞古老宗教[1]49或源于秦漢口含幣(五銖錢)之習(xí)俗[7],但葬俗儀式更表達和實踐信仰行為,此具祆教特色的銀幣和“口含幣”葬俗都為祆教信仰存留的憑證。
除薩珊銀幣外,金屬飾品占多數(shù),如金戒指、金帶扣、方形金跨、環(huán)形金飾、鎦金飾件、鎦金桃形飾、條形鑲石銅飾等。金崇拜源于西亞及附近地區(qū),黃金制品是西方古代文明的象征。[8]粟特大本營有重金屬錢幣之習(xí)俗,如康國“以六月一日為歲首,至此日,王及人庶并服新衣,剪發(fā)須。在國城東林下七日馬射,至欲罷日,置一金錢于帖上,射中者則得一日為王”[9]5256。其中桃形飾讓人聯(lián)想到莫高窟409窟回鶻王妃桃形鳳冠[5]261-262,凸顯異域色彩。此外,西安北周粟特人史君墓[10]、安伽墓[11]等都可見此類金屬飾品。壁畫同為隨葬品,墓葬壁畫中有武士穿不開禁的貫頭衫?!段簳凡ㄋ箛鴹l載“丈夫……貫頭衫,二廂近下開之”[12]2271,顯為波斯裝。其余壁畫內(nèi)容多為史射勿生前傳記,茲后結(jié)合《史志》所反映的事跡,再對壁畫做一分析。
《史志》記“公諱射勿,字槃陀”。從以上分析來看,姓名、字號為粟特祆教內(nèi)涵。而從其外在結(jié)構(gòu)來看,顯然照搬中原模式[13]394-396。而這帶有華化的模式實為他入華的一個外在反映?!妒分尽饭蠢粘鏊谌A的整個人生軌跡。
史射勿與中原王朝初次互動在北周時期,隨晉蕩公宇文護、平高公侯伏龍恩、郯國公王軌、申國公李穆參與河?xùn)|、玉璧、軹關(guān)等要地的爭奪,后從上柱國齊王憲掩討稽胡。天和二年(567),首獲“都督”稱號,進入禁衛(wèi)武官系統(tǒng),由普通隨從作戰(zhàn)人員晉升為統(tǒng)帥之人。后至隋篡周,在開皇十九年間,隨奇章公李孝軌、史萬歲、姚辯、安豐公竇榮定、越國公楊素等參與了平突之役。后隨文帝、煬帝駕輦并、揚二州。
史射勿先對宇文氏家族統(tǒng)一鞏固北周政權(quán)、擴大疆域發(fā)揮積極作用,后對隋的南北統(tǒng)一發(fā)揮重要作用,以建功立業(yè)之模式融入隋政權(quán)。他在周隋的歷史進程中完成武功入仕。據(jù)志文可勾畫出其官銜升遷路線:都督→帥都督→大都督→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將軍→右領(lǐng)軍。他流入漢地官僚體系,顯現(xiàn)對華之認(rèn)同。
《史志》記“世子訶耽、次長樂、次安樂;次大興、次胡郎、次道樂、次拒達”及其子“并有孝性”。漢文化孝道理念已深入史家,并被后代踐行。再從史射勿家世的墓志銘中勾勒出其世系名目(圖1),可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圖1 史射勿家族世系圖[1]476
由樹形圖不難看出,這一家族隨入華時間愈久,從史射勿為伊始至后輩之名華化特色愈為濃厚。史氏家族墓葬群或為粟特人善聚族而遷之表現(xiàn),但與中原“祖塋”傳統(tǒng)不謀而合。
墓葬壁畫以圖像之力為其生前傳記,墓道、過洞、天井、墓室等處均有繪制,雖有漫漶不清處,但仍見執(zhí)刀武士、執(zhí)笏板侍從、五侍女、蓮花等圖。兩壁雙手握長刀武士形象承襲自北周,不知武士為何人,但《史志》記史射勿“超悍蓋世,勇力絕人”,由而可聯(lián)想到他率領(lǐng)武士馳騁沙場、英武豪氣之形象,此為武功之記。因中世以后只有八座尚書有執(zhí)笏[14]236的資格,可見該執(zhí)笏板侍從之地位。侍女們著齊紅色條裙,梳高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15]1223,為典型中原裝束?!妒分尽酚洝叭蕢鬯哪?604),蒙賜粟一千石,甲第一區(qū),并奴婢綾絹,前后委積”,此壁畫侍從和侍女或為該年所賜,同為侍候衛(wèi)護者,或為史射勿晚年生活的寫照。洞券頂上方有蓮花圖,系當(dāng)時佛教與社會生活之關(guān)系,壁畫不免受佛教藝術(shù)的陶染,表達凈土觀念。[16]283-290壁畫男性多穿紅色交領(lǐng)寬袖袍,腳穿黑靴。壁畫以紅為基調(diào),可見墓主人喜暖色調(diào)和表現(xiàn)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壁畫整體反映史射勿生前所享有的政治地位,或許畫中世界亦為死后真實世界,讓死者靈魂進入其中,在冥間可過與生時無異的情緒與道德生活。而與北周安伽墓[11]、隋代虞弘墓[17]等粟特人墓相比,并無宴飲、射獵、樂舞、商貿(mào)等圖景,也無牛靈、有翼獸、娜娜女神等祆教性的標(biāo)志符號,更無“犬視”、“納骨甕”等意涵宗教色彩的喪葬儀禮。這也反證射勿華化之深。
從《史志》記錄和墓葬壁畫都揭示史射勿之華化,而喪葬習(xí)俗亦為群體文化之表征,茲有幾點喪葬模仿漢俗而足證其華化。
第一,葬法和葬地之選擇。信祆教之粟特人采用“棄尸于山”的野葬?!吨軙ぎ愑騻飨隆凡ㄋ箛鴹l:“死者多棄尸于山,一月治服。城外有人別居,唯知喪葬之事,號為不凈人。若入城市,搖鈴自別。”[18]920榮新江論述在華粟特人葬俗時寫道:“據(jù)祆教經(jīng)典和粟特地區(qū)的考古發(fā)現(xiàn),信仰祆教的粟特人死后,尸體被專知喪事的人運到專門暴尸的高臺(dakhma)上,讓狗和飛禽來把肉吃掉,然后再把骨頭放在骨甕(Ossuary)中,埋入地下?!盵19]但史射勿土葬形式,受漢地“入土為安”的影響。
第二,墓葬樣式。北朝至唐墓葬的典型樣式為天井、過洞的長斜坡墓道、石門的甬道等[20]269-273。史射勿墓葬由封土、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和墓室構(gòu)成,符合漢地形制。北周粟特人安伽墓、史君墓、康業(yè)墓等亦為此制。但史射勿墓葬似為土棺床,有棺木痕跡。北周安伽墓石棺床[11],隋代虞弘墓石棺床[17],Miho北周石棺床[21]241-249均采石棺床。人的呼吸停止后,尸魔會帶污染附身于體。尸體置于石上,可使善良的土地受到完全的保護。[22]159-160石棺不免受漢地石葬具之影響,卻與祆教“入葬必須與泥土隔絕”之教義相暗合。史射勿與同時代粟特人相比,中土化程度更深。墓葬坐北朝南更符合中原“北為陰,南為陽”之風(fēng)水觀。
第三,墓志形制和紋飾。志蓋盝頂,上刻篆書。志石由青石制成,呈正方形,此為隋唐主體形態(tài)。[23]其四周十二生肖像與華夏之情結(jié)[24]113-152,為時間或方位之用,含厭勝辟邪之意。以朱雀、下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構(gòu)成四剎紋飾。魏晉南北朝的四神有護衛(wèi)墓主羽化升仙之思想傾向。[25]193此志石間有山巒和云紋似有此境,亦有去災(zāi)避兇之意[26]121。生肖和四神同對環(huán)境之忌避,祛魅逐邪,護佑亡靈,漢地風(fēng)水觀之產(chǎn)物??赡苡柘榍萑皤F的保護與幫助,使射勿生活于極樂世界中。志石四邊有忍冬紋帶,遭遇冷凍不凋,比喻人靈魂不滅,輪回永生。要之,墓志的形制和紋飾多為漢地辟邪文化之產(chǎn)物。
第四,墓志銘。《史志》屬“前志后銘”[27]445,志長銘短的典型體式。明代王行《墓銘舉例》中提到墓志銘書法:“大要十有三事焉。曰諱,曰字,曰姓氏,曰鄉(xiāng)邑,曰族出,曰行治,曰履歷,曰卒日,曰壽年,曰妻,曰子,曰葬日,曰葬地,其他雖序次或有先后,要不越此十余事而已。此正例也?!薄妒分尽肺刺帷捌淦蕖蓖?,其墓志程式大抵如此。銘文的四言鋪設(shè),注重遣詞及講究韻律的對仗工整,受當(dāng)時文學(xué)潮流之浸染。
第五,漢地特色隨葬品的出土。青瓷四系罐和白瓷缽顯為漢地符號。出土的瑞獸銅鏡為圓紐座,亦多見于其他漢地墓葬中,有百邪遠(yuǎn)人之意。[28]1761鳥形骨器可能為隨身攜帶,穿掛于衣服部位,有好運護身符之意及護尸辟邪之用。前文所述金銀隨葬品或有漢地“厚葬”之意,以期亡靈保持陰間的福祿和來生的好運,“事死如事生”的兩世輪回觀。
第六,喪禮之華化。粟特大本營流行“剺面割耳”[29]25的悼亡儀式,以剪發(fā)、割面、截耳等方式表現(xiàn)送別之悲傷。此俗未見于史家之中,在志文結(jié)束處“嗚呼哀哉”顯現(xiàn)對史射勿離別痛惜之情,再如銘文“何年何歲,松槚方摧”,以松槚二樹之四季常青不凋,以示對死者之懷念,更為寄托悲痛哀思之情??梢娛飞湮鸺昂蟠臐h化程度之深。
最后,受漢地卜筮擇葬日之儀的影響。祆教中認(rèn)為死亡降臨后,靈魂坐于軀體之一端共歷三天三夜,第四天即要出葬,只有三天的停尸時間,如因偶然事故致死,可稍延長停尸時間[30]101。史射勿卒日為大業(yè)五年(609)三月廿四日,最后葬日為大業(yè)六年(610)太歲庚午正月癸亥朔廿二日甲申,可見停尸時間長達十個多月。可能因“卜宅兆”、“卜葬日”[9]2307-2310進程決定,以占卜確定葬地、葬日后方可埋葬。史射勿的葬儀可能受中原制度之約束,亦為民間葬俗或儒家禮制之影響。
史射勿順從中原之葬俗,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之禮制,莫重于祭”的思想,更印證他及其后裔之華化。
粟特人史射勿先世信仰祆教,其宗教色彩的姓名、祆教色彩的銀幣、“口含幣”的葬儀、粟特性的明器,都為粟特記憶的保留。但墓葬曾有盜擾,少量祆教的遺存無法圈定其祆教信仰?!妒分尽酚浰诒敝茈S主帥出征各類攻防戰(zhàn),隋時又參與平突之役,更有請纓之舉,表明“效君”意識更為強烈。透過其人生履歷,行為意識很明顯,對當(dāng)朝的歸順和依附,由普通武士成為皇家幸臣,華化漸深。墓葬壁畫更為生前傳記,少有粟特身份的再強調(diào),墓葬更效中原之葬俗及禮制,可見其華化程度之深。史射勿是與中原“涵化互動”[31]中完成華化。平高雖為史氏家族的聚族區(qū),但仍處于中華文化的包圍圈中。相對地位之不對等,而互動過程也非對應(yīng)。祖上之蔭對其無多大影響,他對未來有危機感和發(fā)展愿望。墓葬多反映與中原文化趨同現(xiàn)象,仍留少量粟特遺存。史射勿之華化,離不開中原政權(quán)及儒家文化的包容性,由此他也拉近與朝廷的關(guān)系,為粟特文化的保留發(fā)展贏得空間,使家族得到再興,為后輩仕途之路創(chuàng)造條件。
史射勿墓志銘之撰寫及安葬均為后人操作。墓葬反映了史射勿及其后代之思想。其后代華化之姓名,反映他們意識形態(tài)之中土化,茲擇后代之事跡如下。
《史訶耽墓志》記:“朝議郎史訶耽,久直中書,勤勞可錄,可游擊將軍、直中書省翻譯如故?!盵1]483-484
《史鐵棒墓志》記:“貞觀廿三年,授右勛衛(wèi)?!盵1]486
《史道洛墓志》記:“起家任左親衛(wèi)”、“庶輔佐君子”。[1]490
由上可見后代效力于當(dāng)朝及融于中原之情景,不難理解史射勿墓葬整體顯現(xiàn)的儒家正統(tǒng)觀。但畢竟作為粟特后裔,他們在華化的過程中也保留了一絲原有文化特點。如“口含幣”葬俗、金屬隨葬品亦發(fā)現(xiàn)于史訶耽墓[32]59史鐵棒墓[32]82等后輩墓葬中。此粟特文化符號也豐富了中華文化,最終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換言之,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形成中的“多元一體”[33]3之特色,也在史射勿墓葬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注釋:
①《大隋正議大夫右領(lǐng)軍驃騎將軍故史府君之墓志》,亦稱《史射勿墓志》,后簡稱《史志》,錄文參考羅新、葉煒著《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中華書局,2005年,第567頁;釋文見羅豐《胡漢之間——“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424—439頁。
②榮新江《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商人與貿(mào)易網(wǎng)絡(luò)》,為三聯(lián)·哈佛燕京學(xué)術(shù)叢書二十年系列講座2014年秋季會上的講演稿。
[1]羅豐.胡漢之間——“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2]榮新江.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
[3]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M].香港:商務(wù)印書館,1982.
[4]林梅村.漢唐西域與中國文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姜伯勤.中國祆教藝術(shù)史研究[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
[6]魏慶征.古代伊朗神話[M].山西:北岳文藝出版社,1999.
[7]王維坤.關(guān)于西安發(fā)現(xiàn)的北周粟特人墓和罽賓人墓之我見[J].碑林集刊,2013.
[8]易華.金玉之路與歐亞世界體系形成[J].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16(4).
[9]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0]西安市文物保護研究所.西安北周涼州薩保史君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2005(3).
[11]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發(fā)現(xiàn)的北周安伽墓[J].文物,2001(1).
[12]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3]陳海濤,劉惠琴.來自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唐代入華粟特人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
[14]魏徵.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15]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0.
[16]張慶捷,李書吉.4—6世紀(jì)的北中國與歐亞大陸[C].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6.
[1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簡報[J].文物,2001(1).
[18]令狐德棻.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19]榮新江.隋及唐初并州的薩保府與粟特聚落[J].文物,2001(4).
[20]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文物局編.吐魯番學(xué)研究——第二屆吐魯番學(xué)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21]姜伯勤.藝術(shù)史研究[C].廣州:中山大學(xué)出版社,2001.
[22]瑪麗·博伊斯.伊朗瑣羅亞斯德教村落[M].張小貴,殷小平,譯.北京:中華書局,2005.
[23]李永明.中國古代墓志銘的源流[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3(1).
[24]吳裕成.生肖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5]王小盾.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6]鄭小江.中國辟邪文化[M].北京:當(dāng)代世界出版社,2008.
[27]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0.
[28]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9]蔡洪生.九姓胡與突厥文化[M].北京:中華書局,1998.
[30]林悟殊.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M].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
[31]羅康隆.族際關(guān)系論[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8.
[32]羅豐.固原南郊隋唐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33]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學(xué)院出版社,1989.
(責(zé)任編輯 仇王軍)
The Sinicization of Sogdian Shi Shewu from his Tomb
Ma Xiuying
The Sogdians Shi Shewu is a military commander on the North Zhou and Sui Dynasty. The tomb ,epitaph and funerary Rite can help us more deeply understanging Shi Shewu and his descents melt into the Central Plains step by step. The phenomenon of original and Sinicization in Shi's tomb reflects the exchang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during the Wei, Jin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Migrate Sogdians;Shi Shewu Tomb; Sinicization
馬秀英(1994—),女,新疆伊犁人,新疆師范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中國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西域史。
新疆師范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中世紀(jì)粟特人本土化研究”(編號:XSY201601019)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