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王子璠
[摘要]甘肅古浪地處絲綢之路要沖,歷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集區(qū)。陜西西安發(fā)現(xiàn)的安伽墓,進一步印證了原來居住在烏茲別克斯坦的粟特族,沿絲綢之路經(jīng)商、傳教,并長期在古浪定居生活。安姓粟特人為東西方貿(mào)易、人文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是早期的絲綢之路開拓者、商貿(mào)擔當者、民族融合踐行者和文化傳播者。研究安伽及粟特民族歷史,對于推動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安伽;粟特人;絲綢之路;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K8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7)22-0029-02
2000年5月,陜西省考古所在西安附近的一個建筑工地清理發(fā)掘了一座北周時期的大型古墓葬,出土墓志銘顯示,墓主人名叫安伽,字大伽,姑臧昌松人,即今武威市古浪縣人。生于公元517年,卒于周靜帝大象元年(579),享年62歲,生前任同州(今陜西大荔縣)薩保。
據(jù)發(fā)掘報告,安伽的家族屬粟特族,原居住在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的撒馬爾罕,即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粟特族信仰祆教(拜火教),擅長貿(mào)易和游牧。大約在漢唐時期,粟特人組成商貿(mào)團隊,沿絲綢之路進入新疆、甘肅、陜西、寧夏、河南、河北等地。墓志銘中說安伽是昌松縣人,可見安伽家族早在公元5世紀中期前就定居在古浪,而且和當?shù)貪h族聯(lián)姻,曾經(jīng)在古浪長期生活或集聚。
安伽墓的發(fā)現(xiàn),有力地佐證了安姓粟特人,不遠千里,從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遷移到中國,為絲綢之路的繁榮和中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他們是早期絲綢之路商貿(mào)擔當者,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傳播者。目前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zhàn)略,通過發(fā)展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經(jīng)貿(mào)文化交流,受到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普遍認同和呼應。了解安姓及粟特人的歷史,對于弘揚絲路文化、建設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提升古浪歷史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安伽墓出土的主要文物
安伽墓,總長大約35米,屬大型單式墓葬,有5個天井、5個過洞、2層封門,過道之后有 3.6米見方的磚砌墓室。這種長斜坡墓道、多天井、多過洞的磚室墓,是北周貴族常用的墓葬形制,顯示了安伽顯赫的貴族身份。發(fā)掘過程中沒有發(fā)現(xiàn)墓葬有盜擾現(xiàn)象,保存相對完好。出土文物雖少,但非常精美和獨特。出土的文物主要是墓志一合、石門一套、圍屏石榻一具。
(一)墓志
安伽墓甬道內(nèi)出土石墓志一合。墓志蓋上刻篆書:“大周同州薩保安君之墓志記。”志文為:“君諱伽,字大伽,姑臧昌松人。其先黃帝之苗裔,分族因居命氏,世濟門風,代增家慶。父突建,冠軍將軍,眉州刺史,幼擅家聲,長標望實,履仁蹈義,忠君信友。母杜氏,昌松縣君,婉茲四德,弘此三從,肅穆閨闈,師儀鄉(xiāng)邑。君誕之宿祉,蔚其早令,不同流俗,不雜囂塵,績宣朝野,見推里闬。遂除同州薩保。君政撫閑合,遠邇祗恩,德盛位隆,于義斯在。俄除大都督。董茲戎政,肅是軍容,志效雞鳴,身期馬革。而芒芒天道,杳杳神祇,福善之言,一何無驗?周大象元年五月,遘疾終于家,春秋六十二。其年歲次己亥十月己未朔, 厝于長安之東,距城七里。但陵谷易徙,居諸難徙,佳城有斁,鐫勒□無虧(墓詞略)?!?/p>
這300多字的銘文,雖然不是很好懂,但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信息。一是安伽(517~579)在北周任同州薩保、大都督,既管理地方政務,也兼管粟特族的商務和宗教(薩保),后期還統(tǒng)領過軍隊,曾經(jīng)定居在古浪。二是安伽的父親安突建曾任過眉州刺史。母親姓杜,漢族,被封為昌松縣君。三是安伽的父母早期生活在古浪,也許安伽也出生在古浪,具有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和才干,在地方上很有威望,得到朝廷的賞識,被封為同州薩保,死后葬在長安郊區(qū)。
(二)石門
在安伽墓入口處,有一座石門。門框為長方形,門額呈半圓形,門楣及門框刻有大回旋的葡萄卷枝。半圓形的門額高大氣派,上面繪刻有精美的一大兩小3個拜火祭祀圣壇圖像。正中是一個大型的三駝圣火壇。三只駱駝頭部向外,三尾相接,駝峰上蓮座上放置一大圓盤,圓盤中有壘成井字形的燃料,冒著熊熊烈焰。圣壇的右上側有彈撥箜篌的天人,左上側有手持琵琶的天人,身側祥云繚繞,飄帶飛揚。圣壇左右側各有一位人首鷹足的神祇。神祇前方各有一六足祭案,上置備類金銀器。在門額左右下方,還有兩個小型拜火圣壇,主持祭祀跪拜的是一男一女,應該分別為安伽和他的妻子。這幅圖像雕刻在門額這一顯要的位置上,證實了墓主安伽的薩保身份,也是北周時期祆教在中原流行的物證。
(三)圍屏石榻
圍屏石榻,外形極像今天使用的帶靠背的沙發(fā)床。由屏風、榻面、榻腿組成,共計繪有56幅浮雕彩繪畫像。其中可辨認的畫面有宴飲、出行、樂舞、射獵等場景,畫面上的人和神大多數(shù)屬中亞類型。這些具有濃厚襖教和粟特色彩的石刻,彌補了學界研究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伊朗、中亞宗教題材奇缺的缺憾,是繼1999年太原晉源區(qū)王郭村虞弘墓(曾任涼州刺史,粟特人)之后,在祆教圖像方面的又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為關注中西文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實物材料。
二、安伽為粟特薩保
墓志顯示,安伽為姑臧昌松人。姑臧即今天的武威,南北朝時期這里是粟特胡人的聚居地。唐《元和姓纂》記載,姑臧涼州安氏,出自安國,漢代居涼州,后魏安難陀和他的孫子盤娑羅,世代為涼州薩寶。到唐朝時,又被稱為“昭武九姓”之一??芍操ぷ嫦蕊@然是原居住于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的安國粟特胡人。兩河之間大約即今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土庫曼等地區(qū)。安伽曾任薩寶,薩寶的確切含義是“伊蘭系胡戶聚居點上的一種政教兼理的著客大首領”。薩寶除管理入華貿(mào)易的粟胡外特商,還是拜火教的首領,管理著襖教事務。
祆教是世界上歷史較為悠久的宗教之一,又稱為拜火教、火襖教。公元前6世紀在波斯東部創(chuàng)立,一度成為波斯帝國的國教。該教認為火是善神的兒子,禮拜圣火是教徒的首要義務,所以安伽墓中出現(xiàn)三個拜火壇,屏風圖案中有胡人祭祀的場景,充分顯示安伽的薩保和粟特身份。endprint
三、粟特商隊
據(jù)《漢書·西域傳》,早在西漢成帝年間(前32~前7)粟特商隊已在中亞撒馬爾罕至長安的絲綢之路上頻繁從事商業(yè)活動。到了北朝、隋代、唐代,隨著突厥統(tǒng)一漠北以西直至波斯的廣大地區(qū),東西貿(mào)易進一步繁榮,這時粟特在國際化貿(mào)易中地位更加突出。粟特人是絲綢之路上的貿(mào)易擔當者,史載,康國栗特“善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國,利所在無不至”。他們從小就跟著父母做生意,只要有利,再遠的地方都要跑去做生意。不辭勞苦,沿絲綢之路東西往返,由之形成了許多栗特聚落。在龜茲、于田、敦煌、酒泉、張掖,尤其在武威,都是粟特部落的聚集地和商貿(mào)地。
粟特人以善經(jīng)商聞名,多豪商大賈,操東伊朗語,早就創(chuàng)立粟特文。粟特人在中國的主要活動有:
一是商貿(mào)活動。粟特人從中原購買絲綢到西域,又從西域運進體積小、價值高的珍寶,如美玉、瑪瑙、珍珠等,幾乎覆蓋了一切重要市場領域,控制了絲路貿(mào)易的命脈。粟特人商業(yè)成功的奧秘,除了精通業(yè)務,善于籌算,不畏艱險,諳熟各種語言以外,還具有許多經(jīng)商的手段。商隊一般都要兩三百人一起走的。
二是投附一定的政治勢力,取得一定政治地位,從而有利于商業(yè)活動的開展。例如粟特人馬涅亞克曾代表突厥,奉使波斯、東羅馬,西魏酒泉胡安諾盤陀曾奉使突厥,唐代著名粟特商人康艷典、石萬年、康拂耽延、何伏帝延等,皆擁有城主稱號,曹令忠官拜北庭大都護、康感官拜涼州刺史、康進德為安西大都護府果毅。憑借官員身份或投依官府,進行商業(yè)活動,自然是得心應手。
三是用宗教活動掩護商業(yè)活動。粟特人的宗教信仰相當復雜,襖教、佛教、摩尼教皆擁有其信徒,例如華嚴宗大師釋法藏就是康國人,曾與玄奘同參譯事?;佞X皈依摩尼教亦賴粟特人之力。而“摩尼至京師,歲往來東西市,商賈頗與囊橐為奸”??梢娺@些具有宗教人士身份的粟特人也在經(jīng)商牟利。有意思的是,唐玄奘西天取經(jīng),一路上跟隨粟特商隊,特別是他回程的時候,還被粟特商人選為商團的薩保,就是大商主(商隊首領)。
四是培植壯大自身實力。粟特人充分利用隋、唐王朝推行胡漢有別、各依其俗的政策,發(fā)展自身勢力。這一政策對漢人推行重農(nóng)抑商,嚴禁漢人從事國際貿(mào)易,從而為粟特人創(chuàng)造了獨霸絲路貿(mào)易財源的有利條件。粟特人寧肯附籍或客籍,多不肯甘為編戶,就是利用蕃、漢有別的空隙,由之成為巨富。
四、武威的安姓胡人
武威安姓是典型的粟特移民之一,據(jù)目前已有史料和出土墓志證實的安姓粟特人,就有安難陀、安令節(jié)、安神儼、安元壽、安伽、安興貴、安修仁、安忠敬、安重璋等諸多歷史名人。他們長期在武威定居,或是部落商隊首領,管理宗教事務,還有的政教合一,在地方上很有實力。比如隋末的安興貴、安修仁兄弟在中原內(nèi)亂時,幫助李軌占據(jù)涼州。唐王朝建立后,又積極響應唐王朝,率領涼州的胡人部落,推翻了李軌的割據(jù)政權,將李軌活捉并送給唐王朝,將涼州納入唐王朝的版圖,武威安姓由此在唐王朝獲得顯赫的地位。安興貴的兒子安元壽幫助唐王朝平定突厥,死后陪葬昭陵。其后人安重璋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也建立赫赫戰(zhàn)功,被唐王朝賜姓李,改名為李抱玉。安元光被唐肅宗賜姓為李國珍。
從相關史料看,唐朝時,武威仍然是昭武九姓胡人的重要聚集地,武威的安姓、康姓、石姓、米姓、虞姓基本都是粟特胡人。出土的相關墓志和史料,成為研究武威姓氏來源的重要的史料。唐朝后期,戰(zhàn)亂頻繁,吐蕃強盛,安姓粟特從此很少出現(xiàn)在武威的史料當中,也許遷移,也許已融入其他民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