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鴛
“一遍兩遍三四遍,五六七八九十遍,還請老師再講一遍?!薄懊菜茣?,考試沒幾分。”……這是“浙江技術選考聯(lián)盟”群中很多信息技術教師發(fā)出的聲音。他們?yōu)槭裁磿羞@些抱怨呢?學生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學生知識結構沒有理清楚,操作原理理解得不夠透徹。
在浙江省高考“七選三”的背景下,信息技術作為選考的科目之一,考試的方式由原來的上機考試變?yōu)楣P試,所以教學策略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本文提出的高中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的三種組織策略是信息技術選考教學的一種新嘗試,它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聯(lián)想,進行知識的轉移提升,然后做出新的比較,有了新的發(fā)現后,再做出更好的歸納總結,綜合出新的學習成果。具體的組織策略主要有以下三點。
● 支架性策略:以任務驅動實驗進程
任務驅動法教學是教師利用一個個典型的軟件操作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提高利用軟件處理問題的能力。上機操作實驗是信息技術課在任務驅動法教學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教學實驗,可以理解為“主題式任務驅動+實驗分析報告”的形式。任務驅動法教學和上機操作實驗的場所都是機房,不同的是上機操作實驗除了完成具體的任務之外,還需要有實驗名稱、實驗要求、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實驗報告和實驗評價。
以Excel為例,它是浙江省高中信息技術選考學科的必考模塊,占的分值也比較多。很多學生在完成上機操作任務時覺得并不難,甚至操作也很熟練,但是失分率較高,特別是在非選擇題中存在很多書寫錯誤(如圖1)。這就是傳統(tǒng)的任務驅動法教學所帶來的弊端:學生能夠完成任務,但是不知道怎么書寫。如果在任務驅動的基礎上,學生能寫出實驗結果、實驗發(fā)現和實驗報告,那么他們書寫的正確率肯定會大大提高。
例如,在由陶增樂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中,第49頁的“水、電、煤氣等費用的統(tǒng)計”實驗要求掌握Excel電子表格軟件中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教材中提供了詳細的題目描述和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操作步驟是以分任務的形式描述的,大概分為輸入原始數據,計算水、電、煤氣的費用,求出每月小計,進行數據匯總,制作折線圖等幾個任務。
學生在做上機操作實驗時需要完成這些實踐任務,以任務來驅動實驗進程。在整個進程中,除了完成傳統(tǒng)的操作任務,即實驗名稱、實驗要求、實驗步驟之外,教師還可設計兩張表格,要求學生寫出實驗結果和實驗發(fā)現(如表1)和實驗報告(如表2),這樣訓練后,能避免上頁圖1中出現的各種書寫錯誤。
● 替代性策略:多種模擬提高實驗效率
教學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下,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方法和形式。有效的教學并不是只依賴于一種或者幾種策略,有時候替代性策略的選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上機操作實驗的場所是在機房,但是在選考的背景下,我們很多課是可以在教室里上的,也就是可以用一些替代性策略來完成上機操作實驗。
1.教室里演示替代
浙江省信息技術學科的選考、學考都采用筆試的形式,學生需要脫離上機操作的環(huán)境,特別是少不了在復習階段做模擬試卷或選考練習卷,所以很多課就沒有必要在機房上,某些與界面或者操作關聯(lián)性較強,但學生又沒弄明白的題目可以直接利用教室里的教師機來進行演示,以便引起學生對自己之前操作經驗的回憶,進而加深對題目的理解和知識的鞏固。
例1:在“.psd”圖片文件中,引起圖層對應的內容不可見的情況有哪些?
情況1:被某個圖層擋??;情況2:不可視,通俗地說是不長眼睛;情況3:不透明度為0%。
例2:Flash中如果將某一圖層設置成不可視,那么在播放動畫時相應圖層的動畫內容是不是可見?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上述兩個例題中的問題只需要利用教室里的計算機演示一遍,學生就能馬上理解了。
2.虛擬仿真的模擬演示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模擬演示實驗是化學、物理甚至體育等學科教學中常用的實驗。這種模擬演示實驗同樣適用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是信息技術教學中突破重難點的關鍵實驗之一。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虛擬仿真動畫模擬演示,不僅可以將實驗現象放大或將實驗過程放慢,還可以用模擬演示實驗觀看一些錯誤的操作或者因為一些錯誤造成的影響。對于算法而言,可以通過虛擬仿真動畫模擬演示實驗演示整個算法的執(zhí)行過程,進而幫助學生理解算法。
枚舉算法是指按問題本身的性質,一一列舉出該問題所有可能的解,并在逐一列舉的過程中,檢驗每個可能的解是不是問題真正的解。如果是,我們采納這個解;如果不是,就拋棄它。在列舉的過程中,既不能遺漏,也不應重復。
從定義來看,枚舉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一列舉,逐個驗證”,如何讓學生理解列舉和驗證的過程呢?我們可以采用虛擬仿真動畫模擬演示的方法。
例2:輸出50個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半徑的取值規(guī)律為:最里層為20,次里層為40,再往外一層為60,接著為80、100…,程序如下:
Dim I as integer,j as long
For i=1 to 50 step 1
Circle(2500,2500),20*i
For j=1 to 10000000 step 1
Next j
Next i
在這個例題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動畫的虛擬仿真演示,使學生理解了循環(huán)變量的初值、終值和步長的改變對程序執(zhí)行速度和圓的個數的影響。
● 自我導向策略:學生自主實驗
所謂學生自主實驗,就是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主上機,同時寫出解決問題的實驗報告。
由于學生手中的資料一般是紙質稿,所以他們可以通過答案詳解搞清楚一些錯題,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統(tǒng)一講解弄明白一些錯題,但對于一些不常見的錯誤或者因人而異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安排幾次學生自主實驗的機會,讓學生針對一些平時自己認為比較難理解的問題親自上機驗證,通過上機驗證寫明錯誤原因、實驗結果和實驗效果,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寫出更詳細的上機實驗報告。
例1:自主實驗驗證Flash中刪除幀、清除幀、清除關鍵幀、轉換為關鍵幀、轉換為空白關鍵幀的作用,比較它們的異同。
此例中的問題雖然不是個別學生的問題,但是因為這些操作容易混淆,所以可以采用自主實驗的方式觀察實驗效果。
自主實驗還是非選擇題錯題分析的必備實驗。由于浙江省選考、學考中非選擇題的綜合性、操作性都很強,所以對于學生存在的普遍性錯誤,教師可以采用替代性策略進行演示說明;而對于非普遍性錯誤,教師可以根據題目提供非選擇題的實驗素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答題情況有選擇地進行實驗測試。
除了提供有針對性的素材,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手中現有的素材做局部上機實驗驗證的習慣。所謂局部驗證是指只有非選擇題的某一個小問題需要測試,而有些測試的素材不需要有太強的針對性,任意類似的素材都可以。
例2:如果對圖表的數據區(qū)域進行排序,請問排序后,圖2會不會發(fā)生變化? (選填:會 / 不會)。
此例中,學生如果需要驗證“會”還是“不會”,并不需要有針對性的素材,而是任意找一張Excel數據表就可以進行自主上機實驗。
自我導向策略中除了強化信息技術課堂自主實驗之外,還可以開發(fā)實用的家庭式小實驗。這種小實驗以微視頻、微演示、微實踐為主,不僅方便學生下載和操作,還能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對激發(fā)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總之,信息技術實驗教學法是在浙江省高考“七選三”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選考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支架性策略、替代性策略、自我導向策略”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積極探究的氛圍中掌握基本知識、操作技能和操作原理,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唐章輝.高中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9):130-131.
[2]陶增樂.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用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