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同義+任英杰
初中階段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本文從初中生的特點入手反思目前初中教育的現狀,并從德育的實效性,改革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特長三個方面進行了思考與實踐探究。
初中教育的點滴思考
初中生的特點 初中是一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的初級階段,人生觀初見,價值觀初創(chuàng)。所以要足夠重視初中的德育。初中是人接受新知識的旺盛期,所以初中階段給學生提供的知識面要寬廣。初中是一個人的生理發(fā)育的高峰期,所以初中階段必須給人的成長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養(yǎng)分。初中是一個人的心理的糾結期,身體快速成長,但是心理發(fā)育緩慢,這種矛盾時常表現為叛逆,需要初中教師用心去教育。綜上所述,教師要以豐富的知識指導他們,為其成長提供一個好的環(huán)境。
反思初中教育的現狀 從現狀來看,教育的功利主義盛行,導致了“升學第一、育人第二”,導致了一些教育方向的扭曲。教育應該具有先導性,教育是為未來培養(yǎng)人的。德育為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認可,可是行為欠缺,特別是實效性沒有大的突破。初中的升學壓力過重,從而使工作的重心沒有放到學生全面發(fā)展上。
初中教育的局部實踐探究
對德育的實效性開展的思考與實踐 德育的實效性意味著對德育的理解不要表面化,要抓德育的根本。此外,德育的實效性在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針對目前的社會現狀,要重點在責任感和誠信兩個方面下功夫。責任的培養(yǎng)要寓于日常教學中,教育學生從對自己負責到對親人負責,到對周邊人、物,對集體、以至對國家負責,對自然界負責,對生命負責。在誠信教育方面,山東省萊州市南十里中學從細微入手,設立誠信作業(yè),學生進入校門,從完成一次誠信作業(yè)開始,到逐漸不用老師檢查,全班學生都能獨立認真完成作業(yè)。
德育的實效性來自于過程的體驗性。德育需知,德育需行,德育還需情,離開了情感體驗是沒有辦法形成道德意志的。因此要避免說教太多,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體驗,才能實現德育的實效性。德育的實效性來自于談話的可接受性。要教育學生先滿足學生,不斷滿足,不斷提高,先滿足后提高,形成一條成長的軌跡??傊?,德育的實效性來源于合適,抓住根本,內容要合適,過程要合適,方法要合適。
變課堂為學堂,增加思維訓練的含量 學校自2010年春季初步確立“兩導一促”(即“6563”模式)課堂教學模式,所謂“兩導”即:學案導學,以研導思;所謂“一促”是指以評促學。改革的思路是:改課堂為學堂,變被動學習為學生主動學,增加課堂上思維訓練的含量。該模式有六大環(huán)節(jié),即:學案導學,完成預習(學)——小組交流,引發(fā)思維(議)——組間展示,點撥講解(研)——分層鞏固,拓展提升(練)—— 當堂檢測,知識反饋(測)——整理小結,學后反思(思)。六環(huán)節(jié)教學中,突出導學案的作用,通過導學案將學生自學落到實處,體現自主學習;突出思維的訓練,在“議”“研”等課堂多邊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發(fā)散性,靈活性。
在課改的不斷實施中,實現了師生和諧同步發(fā)展,達到了三個改變,兩個形成。三個改變:一是新教學模式真正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使每一位教師真正體現了“教”的最高層次不只是教會教懂,而是讓學生會學會講,教會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和本領,即“會學”。二是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每一節(jié)課,學生經歷了自主學習——發(fā)現問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三是課堂常規(guī)的轉變,在課堂上,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單方面的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而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
兩個形成,首先是學生學習習慣和各種能力的形成,學案導學促動并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小組合作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和組織能力。班級展示激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去發(fā)現去認識和思考,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逐步提高。其次是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通過突出思維培養(yǎng),學生在走向深度學習,在不少課堂上,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等多種方式,形成個性化思考。
開好活動課,為學生一生幸福成長奠基 我校自2010年開始實施大課間活動走班制,公布“選課”菜單。每學期下發(fā)“校本課程調查表”,全面了解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確定走班人數,學生根據“選課”菜單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名。通過個人報名 ——級部匯總——全校匯總,確定每門校本課程的參與人數,超過十人即可組織,學校保證場地和器材。發(fā)揮教師特長,每學期檢查兩次備課情況,活動記錄,每學期測驗一次學生滿意率,將結果計入考核檔案,并與績效工資發(fā)放掛鉤。到目前為止,全校共開設了16門活動課,涵蓋了全校所有學生。校本課程“選課走班”活動的開展,使不同層次上的學生得到了個性上的發(fā)展,同時課程的開發(fā)也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搭建了平臺。
杜威希望學校成為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的一個特殊環(huán)境,教師要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依上述要求成長起來的教師可以做一個合格的指導者。從舊的教育模式走上新的教育軌道,需要轉變理念、落實行動。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學生才會幸福地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州市南十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