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
摘要:通過對氮及其氧化物同課異構中問題設計的反思,發(fā)現問題設計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情景材料的設計、問題側重點的關注、問題形式的設計,這導致了課堂教學效果相差甚遠。進而得出:體現生活情境性、注重問題具身性、依托實驗設疑性等問題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問題設計;高階思維;教學細節(jié);教學效果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7-0051-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4
問題是激發(fā)學習者思維的源泉,是維系學習者持續(xù)不斷思考的動力。課堂教學中,問題是進行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最有效手段,是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教學設計的核心[1]。氮元素是高中化學必修1中繼氯、硫學習之后又一重要的非金屬元素,是對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重要運用?!暗捌溲趸锏男再|”的內容在整個必修1中既要前面的知識鋪墊,又是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這對學生一個學期的化學學習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高質量、高水平問題是發(fā)展學習者高階思維的關鍵[2]。怎樣才能圍繞本節(jié)課教什么、應怎樣教、教學目標如何更好達成而設計出獨具特色的問題鏈?恰好有兩位老師對本節(jié)課進行“同課異構”,筆者對比分析了兩位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展示研究過程中值得思考的課堂細節(jié)——問題設計,以供商榷。
一、 實錄兩位教師課堂教學片斷
根據兩位教師課堂活動設計的順序,分別截取“新課導入”“師生互動”“實驗活動”“引領總結”四個教學片斷[3]。
1. 教師1的課堂教學片段
片段1:新課導入
學生自學蘇教版必修1中96和97頁相關內容,提出問題(1)組成蛋白質的主要元素是什么?(2)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有哪些?(3)火箭推進劑成分有哪些?
學生思考討論。
片段2:實驗活動
學生觀看實驗視頻:N2與O2反應、NO2與H2O反應
學生討論視頻中的實驗現象。
片段3:師生互動
教師提問:從上述實驗可比較得出NO和NO2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度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的很好,都是非常標準的答案。
教師提問:氮元素有哪些化合價,對應的氧化物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并寫出板書。
教師提問:能否寫出實驗視頻中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的方程式?
請學生上黑板書寫這一方程式。
教師提問:如何判斷產物有硝酸生成?怎樣求出此硝酸的濃度?教師提示視頻中試管的三分之一體積,并進一步得出歧化反應的概念。學生記錄。
教師追問:如何才能讓溶液充滿整個試管?通入何種氣體,且需要此氣體的量是多少?引導學生運用氧化還原反應書寫、配平方程式。
教師進一步追問:如果開始試管中都是NO氣體,通入多少氧氣可以使試管中充滿溶液?(用方程式說明)
教師圖片展示:酸雨的危害。提問:通常用堿處理氮氧化物等污染性氣體,寫出NaOH分別與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氣體反應的兩個方程式?學生練習,教師再次從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配平方程式,并引出“歸中反應”概念。
片段4:引領總結
從三個方面:氣體共存、氣體溶解于水是否發(fā)生氧化還原、環(huán)境污染等設計問題,鞏固本節(jié)課內容。
2. 教師2的課堂教學片段
片段1:新課導入
教師提問:大家說說我們生活當中有哪些物質含有氮元素,或者是學習過的?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學生1:N2、化肥中的氨肥;學生2:蛋白質;學生3:有一種作為麻醉劑的笑氣,一氧化二氮;學生4:硝酸,等等。學生積極參與。展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難點,明確學習任務。
片段2:師生互動
教師提問:問題1.氮元素有用嗎?
教師補充:PPT展示,肽鍵、血紅蛋白、葉綠素結構式,可以看出氮是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有葉綠素才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總之一句話:氮是生命的基礎。另外在尖端的航天航空方面,氮元素組成的物質作為燃料。
教師提問:氮元素常見的價態(tài)有哪些,對應有哪些物質?學生回答,老師補充并寫板書。
教師提問:問題2.氮氣有用嗎?學生1:金屬焊接時作保護氣;(教師補充:說明氮氣化學性質穩(wěn)定。)學生2:冷卻超導材料(教師評價:很有研究價值);學生3:制硝酸(教師評價:很好,學以致用)。教師總結:所以化學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就是和氮氣緊緊連在了一起!
片段3:實驗活動
教師提問:問題3.如何用實驗證明氮氣、氮氧化物的重要性質?教師展示實驗視頻:(1)液態(tài)氮氣降低電阻,燈泡變亮;(2)懸浮物品;(3)活的金魚在液氮中凍僵再放入水中又活了; (4)氮氣和氧氣放電反應。教師及時講解視頻中關鍵點。
教師演示實驗1: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試管中的紅棕色變無色),用針管向該試管注入空氣,無色又變?yōu)榧t棕色,取試管中溶液,檢驗為酸性。學生寫出相關方程式。
教師演示實驗2:現有一試管二氧化氮:(1)將其倒置于盛水的燒杯中,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2)如果想使試管充滿液體,怎么辦?(3)如果試管內是NO, 怎么使試管充滿液體?
片段4:師生互動
挖掘實驗價值:根據實驗2,能否從方程式角度予以解釋?NO2與H2O反應生成HNO3和NO,NO與O2反應生成NO2,NO2又與H2O反應生成HNO3和NO,NO再與O2反應生成NO2,這進入“死循環(huán)”,如何走出“死循環(huán)”?分析3NO2+H2O■2HNO3+NO,2NO+O2■2NO2這兩個方程式,“消去”NO,用疊加方程式方法得出相關方程式。
教師提問:問題4.NO、NO2有用嗎?
圖片:199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伊格納羅對一氧化氮通血路的研究;二氧化氮在化學反應和火箭燃料中作氧化劑,在生產中作催化劑。
問題5. 比較NO、 NO2有哪些重要性質?從三個方面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收集方法完成表格。思考:如何除去NO中的NO2?學生演示實驗:NO2使?jié)駶橩I-淀粉試紙變藍。學生基本都能很好完成。
問題6. NO、NO2有什么危害?展示表格:不同濃度的NO2(ppm)對人體的危害。展示圖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對環(huán)境的污染。形成硝酸型酸雨、形成光化學煙霧:NO2+O2 →O3,O3+CxHy→有毒煙霧、破壞臭氧層O3 →O2,NO作為催化劑。
問題7.如何產生NO、NO2的?人們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和減少NOx對環(huán)境的污染?學生1:化石燃料燃燒的廢氣、使用清潔能源(教師評價:思路很清晰,從源頭遏制);學生2:汽車尾氣,汽車安裝尾氣轉化裝置;學生3:硝酸工廠、氮肥廠、金屬的冶煉廠的廢氣,用尾氣處理,通入NaOH溶液。教師追問并寫板書:NO+NO2+ NaOH■ ?,教師提示分析價態(tài),得出產物為正三價,根據前面價態(tài)與對應的物質得出亞硝酸鈉,進而鞏固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配平。教師繼續(xù)提問:如果單一氣體NO2,用NaOH溶液處理,產物有哪些?教師補充“歸中”“歧化”概念。
片段5:引領總結
教師提問:
1.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請用箭頭標出常見含氮物質的轉化關系?
2. 你的疑問有哪些?
鞏固練習1:某校八年級(上)語文期中考試試題中涉及到的化學方程式有哪些?
鞏固練習2:圖片氮的循環(huán),氮的固定
課后作業(yè):學生調查研究“硝酸型酸雨的危害”。
二、 兩位教師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比較
問題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把教學中其它各個要素進行銜接和控制,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1. 共同之處
(1)教學內容中穿插問題,能更好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都做到以問題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思考。
(2)用教學手段設置問題,在實驗中都積極設置一些問題,配合實驗步驟的進行,起到對關鍵現象、結論的提示、總結作用。
(3)在問題設計方式中都運用到遞進追問式,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并進行了適度的拓展延伸。
2. 問題設置的差異
(1)情景材料的設置不同
在新課導入時,教師1直接讓學生預習本節(jié)課內容的時間略長,這使后面很多問題的設置顯得空洞,以及問題的回答顯得單一,整節(jié)課有時變成一種驗證性的課堂,減少了課堂生成性知識的產生;用視頻實驗為情景材料,學生竟然“能聞到視頻中氣體的味道?”而教師2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設問,既為本節(jié)課的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又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被充分調動和激發(fā);教師運用“真實”實驗為情景材料,設計問題有效突破本節(jié)課重難點,并且克服了教師1課堂上關于此內容空洞講解時出現的“課堂較為沉悶,部分學生學習感到吃力”現象。
(2)課堂問題關注的重點不同
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1注重學科知識的學習,所設計的一切問題都是為了解決學科知識中存在的認知困難,為“求知”而單純地“教知”,不是鮮活的生命體之間的對話,學生的惟命是從,教師的絕對權威,不利于知識生成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教師2注重知識存在的情境,關注知識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強調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問題預設時,能夠切身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并在課堂中及時“調試”學生的思維熱情,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觀點和想法,實現不同個體的不同認知習慣和認知方式,達到了學生思維的升格和知識的意義增值。
(3)歸納總結時問題設計形式不同
同樣是對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考查,但教師1純粹從“知識考知識”角度設計問題,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學生易滋生乏味心理。教師2則通過化合價圖式、自主提問、創(chuàng)設語文試題中存在的化學知識情境、調查研究等方式,既有學生本人自主回顧又有自行討論本節(jié)課所學過的三維目標;對知識歸納總結時,所設計問題角度新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尋找化學知識,課堂氣氛活躍,所以教師能夠全方位分析考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三、 兩節(jié)課教學效果評價
1. 過程與方法的融合相去甚遠
兩個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驗方法的運用也導致教學效果差異較大。兩位教師都有實驗,但教師1可能由于NO和NO2都有毒,所有實驗都采用視頻化,讓學生感覺本節(jié)課知識離自己“很遙遠”。而教師2連續(xù)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很親近,便于在整個實驗過程圍繞問題進行積極思考,更容易體會到實驗的真實性、親切感,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復雜問題的解決,并提供了有效的思維建模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縝密性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如學習疊加方程式時,用死循環(huán)設置“思考囚籠”,師生探討后,學生頓悟后自主走出“囚籠”。
2. 情感和態(tài)度的體驗迥然差異
知識的掌握不能僅僅依靠記憶、練習等簡單粗暴的“原始手段”,甚至還停留在“把學生當作空的容器,直接傾倒即可”的淺層次理解中,一味地夯實單調乏味的學科知識,為考試不擇手段,這樣掌握的知識純粹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久便會成為朽木或枯竭,遺忘速度很快,學生學得很累,教師教得很累。學生易滋生厭學情緒,興趣更是無從談起。從教師2的問題設計中不難發(fā)現,始終堅守“淺”入“深”出的原則,“淺”可以讓學生人人有話說,讓每位學生感受到知識不是離自己很遙遠,近在身邊,學會很有價值,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很輕松;“深”是學生自發(fā)的鐘情于化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回答問題,講述自己的觀點,還有教師2的恰合時宜的點評,更是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同時通過教師2課堂學生的回答,如一氧化二氮可作為麻醉劑,聽課老師也覺得學生的視野是寬廣的,學生是一個個有儲備信息的“活體”,不是任人擺布的產品。
3. 知識與能力的生成云泥之別
下面以教師2的問題設計為例,進行全面、細致分析(見表1)。
教師2整個課堂設計以6個問題為問題主干,再配以細節(jié)性的分問題為輔助。這些問題的特點:(1)從點成線、線到面的覆蓋,如從學生所熟知的氮氣用途提問、再擴充其它用途最后到氮氣可以得到氮氧化物,中間穿插氮氣的穩(wěn)定性和化學鍵特點,這樣的設計問題思路使學生對氮氣有了徹底的全面的了解和學習。(2)知識點由淺入深的水到渠成,如演示實驗2: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從方程式知可以反應,到溶液充滿試管的設問,以及學生思考回答,最終上升到理論上的氧化還原反應分析,并探討孕育出疊加方程式的方法,最后再到NO的類比分析;實驗與理論有序銜接,相互驗證;教師運用自如,學生輕松獲知,思維的進階性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yǎng),興趣在自我效能感提升中得到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觀察現象、研討本質、反饋驗證這正是真實實驗情境下的獨特優(yōu)勢,這也是視頻實驗所無法比擬的。
四、 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策略
通過上述問題設計的對比分析,不同教師對相同教學內容的不同問題設計,教學效果是大相徑庭。聆聽了教師1、教師2的教學體會和其他聽課專家精彩的點評,并結合筆者的反思,得出在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策略。
1. 設計的問題體現生活情境性
中學生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注重感性認識,淺顯的自主理性分析;對生活問題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果能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其特征于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理性分析可以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激發(fā)好奇心,增強求知欲。作為課堂教學中最常見、最有效的問題設計,必須從學習者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利于學習者產生持久的內驅力。最大限度地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牢牢地“鎖定”在現實情境里,以求得學生思維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鳴。傳統(tǒng)的教學是知識性質然后用途特點,現在很多教師先從用途設計問題,最后探討本質知識。這就是先感性感知生活情境,后理性分析知識本質,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2. 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具身性
按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個體的知識是由人建構起來的,也就是說,學習是面對新信息、新概念、新現象或新問題時,學習者必須激活頭腦中的先前知識經驗,通過高層次思維活動,即需要付出高度心理努力,有目的、有意義、連貫地對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應用、反思和評價的認知活動[4]。自身性問題是指在地位上能夠消除對學生的“專制”,在問題的鍥入上關注學生自身特點,在知識的形成中側重思維的過程性發(fā)展。要想使學生的高階思維得到長久提升,就需要注重自身性問題所提供的高效的思維建模過程。便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尤其在解決復雜問題過程中,為做出決策進行信息搜集、篩選信息、假設驗證。
3. 設計的問題要以實驗為依托
問題與思維有著高度的契合性,實驗中的異?,F象不僅可以培養(yǎng)人的洞察力、辨識力和判斷力,還能激發(fā)人的敏銳智慧、反思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5]。因為實驗是一個生動、形象的過程,所以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發(fā)的高度集中注意力,能及時快速地調動自己好奇心,激發(fā)求知的欲望。如果此時能夠預設一些問題,或根據生成性問題進行探究,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時教師會發(fā)現學生很多“閃光點”,他們真的是“活”個體。以實驗為依托而設計的問題,一方面這些問題往往具有進階性特點,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高階思維,另一方面學生會感到極強的新鮮感,沒有固有知識的束縛,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因為實驗會為你提供公平的答案,從而提高化學課堂的師生幸福指數。
參考文獻
[1] 鐘志賢.促進學習者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教學設計假設[J].電化教育研究,2004(12):21-28
[2] 孫天山.基于“問題”的高階思維課堂教學架構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5):1-5
[3] 王先鋒.教學設計相差一小步課堂效果則差一大步——對“硫代硫酸鈉與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同課異構后的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3):28-29
[4]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第2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5-186,370
[5] 石敬珠.教師課堂提問策略建構:問題設計的觀察視角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