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 楚[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 杭州 310023]
“芥子納須彌”——白居易與維摩詰
⊙儲 楚[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 杭州 310023]
《維摩詰經(jīng)》至唐朝,維摩詰從“金粟如來是后身”之神圣,雄辯滔滔的玄談、不可思議的神通轉(zhuǎn)變?yōu)槠狡匠35木邮?。文人與維摩詰之間關(guān)系進(jìn)一步轉(zhuǎn)向世俗。這一點,以白居易詩歌尤為明顯。白詩中“吾道尋知止”的知足態(tài)度,是使他排除現(xiàn)實困厄,獲得現(xiàn)世精神自由的力量。這是洪州禪對白居易的影響,也是白居易以維摩詰的精神為自己的人生觀的體現(xiàn)。本文從白居易閑適感傷詩中的維摩詰、文人與佛禪,管窺白居易對維摩詰形象世俗化之推動。
白居易 維摩詰 世俗化
白居易,字樂天,“君子居易以俟命”“樂天知命故不憂”。其號“香山居士”,生前囑家人將其“葬于香山如滿師塔之側(cè)”,一生與佛門因緣之深,為居士中習(xí)佛之典型。所作禪詩中的維摩詰,尤看出佛禪對其影響至深和其“獨善”之情的寄托,多見于包括律詩在內(nèi)的閑適詩和感傷詩中,有佛禪為住臥起行、佛禪為身心寄托和佛禪為獨善兼濟(jì)之態(tài)三類。而這種遞進(jìn)深入的過程正與白居易一生時間軸的浮沉相一致。
白居易入仕前后所作此類詩,多為對《維摩詰經(jīng)》佛禪教義的參悟研習(xí)?;蛲酥v談禪法,或于寺廟禪習(xí)靜休。貞元十五六年應(yīng)舉前即與一些高僧交往,并作《感芍藥花寄正一上人》《題贈定光上人》等:“今日階前芍藥紅,幾花欲老幾花新?開時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臻T此去幾多地?欲把殘花問上人?!薄岸沓黾?,四十心離塵。得徑入大道,承此不退輪?!薄盎蒙怼薄安煌溯啞狈忠姟毒S摩經(jīng)·方便品》和《維摩詰·佛國品》?;闷洹笆巧砣缁茫瑥念嵉蛊稹薄按o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隨順,轉(zhuǎn)不退輪”之義。
《維摩詰·弟子品》有言:“出淤泥,無系著,無我所……隨禪定,離眾過。若能如是,是真出家?!被蛟S正是夏日的靜休坐臥而有感曰:“盡日坐復(fù)臥,不離一室中。中心本無系,亦與出門同。”這種“中心本無系,亦與出門同”中正透著幾分佛禪與日常生活相連之意味。
佛教將守道自居者,視為居士。維摩詰正是居士中的代表。故《維摩詰經(jīng)》與洪州禪的順時處世,《維摩詰經(jīng)》在唐朝士大夫間的廣為傳習(xí),正說明維摩詰居士的在家修行方式為唐朝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和躬親實踐。而白居易與佛門因緣之深,可謂居士中習(xí)佛之典型。
元和十年前后“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一貶再貶為江州司馬。仕途的低落不順及“此病獨未去”的現(xiàn)實苦厄,其情其感盡訴詩中:“豈止十年老,曾與眾苦并?!薄安蝗鐚W(xué)無生,無生即無滅。”
此時期,他通過徜徉山水,作《留題天竺靈隱兩寺》《題玉泉寺》《春游西林寺》等山水游歷詩,于迷茫中探悟人生真義。兼與東林、西林二寺道人游,“與湊、滿、朗、晦四禪師,追永、遠(yuǎn)、宗、雷之跡”,后“久參佛光得心法,兼秉大乘金剛寶戒”,并“鉤深索引,通幽洞微”“凡守任處多訪祖道,學(xué)無常師”,沉浸佛禪日深。
《維摩經(jīng)·問疾品》:“當(dāng)念饒益一切眾生,憶所修福,念于凈命,勿生憂惱?!痹诎拙右讓喝松膶徱暷抗庀?,對此真義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其“獨善”之情寄托禪宗愈發(fā)明顯:“中心一調(diào)伏,外累盡空虛。名宦意已矣,林泉計何如?”“如是用身心,無乃自傷殘?坐輪憂惱便,安得形神全?”此二詩分作于元和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江州。佛教講求通過“調(diào)伏、調(diào)和、降伏”控御身心、制伏諸惡行。詩人通過習(xí)禪兼效維摩詰來自宗,將其作為調(diào)伏自心,平衡自身心理天平傾斜的一種方法。
從《維摩詰·入不二法門品》中:“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是為入不二法門。”“無縛無解,不燃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彼麧u悟“不二門”之真諦:“只有解脫門,能度衰苦厄?!薄拔ㄓ胁欢T,其間無夭壽。”白居易正希冀從《維摩詰經(jīng)》中獲得更多超越現(xiàn)實的啟示,在人生的起伏中從佛道玄理處得到支撐,擺脫煩惱,入更高的輪回:“亦如恩愛緣,乃是憂惱姿。舉世同此累,吾安能去之。”“舊游成夢寐,往事隨陽焱。”
從杭州刺史到致仕還鄉(xiāng),白居易漸入其人生的夕陽紅。長慶四年詩:“來去三四年,塵土登者稀?!笨梢娫娙思s長慶元年、二年已赴任杭州。其作詩述在杭生活:“松下軒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滿繩床。凈名居士經(jīng)三卷,榮啟先生琴一張?!保ā稏|院》)
心境隨悠悠歲月變遷。詩中的閑適已不同于丁憂時那分效仿欽羨“陶淵明式”的不求,而是老來對仕途平穩(wěn)的一種樂天知命,明哲保身的無所求:“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逍遙詠》)《蘇州重玄寺法華院石壁經(jīng)碑文》中詩人述其信向之深:“證無生忍,造不二門,住不可思議解脫,莫極于《維摩詰經(jīng)》。”大和元年,皇帝降誕日在朝廷舉行了“三教論衡”,白居易正是用《維摩詰經(jīng)》中的“芥子納須彌”之義與安國寺僧法本論衡,為世人所稱道。
“正傳金粟如來偈,何用錢塘太守詩?”(《內(nèi)道場永歡上人就郡見訪善說〈維摩經(jīng)〉臨別請詩因以此贈》),金粟如來正指維摩詰。正因為尋求安舒樂知,于維摩詰處詩人有了更深的體會。白居易對維摩詰的理解,與自身生活相聯(lián)系,同世俗瑣碎的人生畫上類似的符號,并轉(zhuǎn)化為安時處順、充滿詩意、“心安是歸處”的人生態(tài)度。尤其明顯的是,他常常自比維摩詰:“有室同摩詰,無兒比鄧攸?!绷詠砭S摩詰家庭的傳說,維摩詰乃“法喜以為妻,慈悲以為女”。此處白居易用此來自喻,是把自己的悠游閑放等同于維摩詰的游戲人間。大和七年詩人《自詠》:“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禪。今日維摩兼飲酒,當(dāng)時綺季不請錢?!卑滓戮邮?,本指維摩詰,詩人于此自比。又自比為漢初的隱士綺里季。習(xí)禪居士與隱士等同比對,可見白居易所理解的維摩詰更加寬泛。一年后作《早服云母散》:“曉服云英漱井華,廖然身若在煙霞?!瓋裘吕砣穗y解,身不出家心出家?!眱裘邮?,亦指維摩詰。此處既寫道教“服食”長生,又將習(xí)禪、歌酒行樂相等列。表明自己盡管“放浪形骸之外”,但是同維摩詰一般“身不出家心出家”的人生態(tài)度。難怪劉禹錫《酬樂天醉后狂吟十韻》中稱他為:“散誕人間樂,逍遙地上仙。詩家登逸品,釋氏悟正筌……吏隱情兼遂,儒玄道兩全?!?/p>
白居易晚年所作自比為維摩詰諸詩,將自身的遭際與維摩詰的人生相聯(lián)系,將自身“放浪于形骸之外”態(tài)度與維摩詰的世俗游戲人生、在家修行觀念畫上等號。由此,維摩詰居士于白居易已不是金粟如來的前生。觀白居易一生之詩,他始終效仿維摩詰居士,效仿維摩詰對人生的超脫曠達(dá)的境界而“以忘懷處順為事”“放心于自得之場”。白居易一生起伏,但相較其他文人而言,他更加隨緣自適,處之泰然,“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闭驗榫S摩詰始終能給他精神上的指引和慰藉,更安然不憂,樂知天命。這正體現(xiàn)了維摩詰形象在唐朝的重要之變——逐漸世俗化。六朝以來,維摩詰菩薩的形象深入人心,《維摩詰經(jīng)》在唐代的傳習(xí)之廣,得力于禪宗的發(fā)達(dá)。在唐士大夫間,《維摩詰經(jīng)》和信仰禪宗是密不可分的。王維李白等大家亦熱衷于研習(xí)維摩詰。但將維摩詰以此種方式同自身密切聯(lián)系,將維摩詰理解為普通居士,將之作為社會矛盾叢生、政治混亂腐敗的條件下應(yīng)付世事和安置身心的獨特方式,確是此類白詩的特點所在。這種樂天、曠達(dá)的人生觀與安時處順的人生態(tài)度,作為社會矛盾叢生、政治混亂腐敗的條件下應(yīng)付世事和安置身心的獨特方式,對詩人的人生和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的證明意義應(yīng)予以充分肯定。
①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第205—206頁。
② 朱金城:《白居易集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本文所引白居易詩創(chuàng)作年份均出自此書,文中不再贅述)。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049頁,第764頁,第479頁,第794頁,第626頁,第864頁,第1600頁,第1642頁,第1579頁,第2380頁,第2409頁,第2773頁。
[1]孫昌武.中國文學(xué)中的維摩與觀音[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2]白居易.白居易詩集校注[M].謝思煒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
[3]肖偉韜.白居易研究的反思與批判[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8.
[4]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作 者:儲楚,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文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