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昭平
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多年,聽過的各級各類公開課不少,其中,一位四年級英語老師的一節(jié)公開課讓我印象深刻:它既沒有非凡的熱熱鬧鬧的課堂,也沒有細膩的天衣無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沒有完美的無懈可擊的師生對答,僅僅只是一堂平平實實的課,但其真真切切的教學卻讓每一位聽課教師受益匪淺。大家不禁贊嘆“在平常中見高明,這種深入淺出的課才算是好課?!蔽乙膊唤形颍浩綄嵉恼n也未必不是好課。
一節(jié)好課,并非都是活動的堆積,也并非都是教學方式的展示,應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舞臺呈現(xiàn)。然而很多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往往過于注重活動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多樣性,注重對外在的條條框框的教學模式的套用,而忽略課堂活動的實效性、針對性、科學性,從而經常導致教學活動目標不明確,教學效果不理想。這樣的教學即使課堂再熱鬧花樣再俊俏成效也不明顯,倒有本末倒置之嫌。記得一次展示課,一位教師為使學生掌握“l(fā)eft”和“right”的區(qū)別,讓學生跳起“兔子舞”,結果班級變成游樂場,整個課堂就hold不住了。這種損傷實效而流于形式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倒給人以華而不實之嫌。平實依然是我們的主打歌。
一、平實中識見真實
“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一堂精心設計的課也可能生成未預知的問題,它也是有待完善的。記得一次聽完一節(jié)公開課,同行的一位老師說:“怎么他們的學生跟天才一般?而我們的學生差之千里!”我啞然。一位同事說的好:“一節(jié)公開課上完100次以后再上也不為過。”確實的,有些公開課讓人覺得像用催熟劑催熟的水果,外表鮮艷亮麗,吃起來卻如同吃嚼過的饃一樣沒味道。相反地,另一節(jié)三年級的公開課雖平實倒耳目一新。那位老師上的是clothes Part A,她在設計評價時把學生分成G1,G2,G3,G4四個小組,用hat,T-shirt,skirt,shorts,shoes等圖片作為獎品來激勵他們,課堂上表現(xiàn)好的小組就獎勵一張貼上,然后對著學生說G1,your sweater is beautiful. I like your sweater.,G2,your hat is beautiful. I like it. G3.... 當評價用到圖片shorts時,其中一個學生突然提出問題;老師就獎勵一條短褲怎么用Your shorts.老師遲疑了一下說褲子有兩個連在一起的褲管所以得讀shorts.等下哪一組有獎勵到shorts的就大聲說出來,因為你與眾不同。因為“與眾不同”,學生對單詞shorts印象更深。老師繼續(xù)授課,當獎勵圖片shoes時,G4,your shoes are beautiful.這時又有學生舉手發(fā)問:老師鞋子兩只沒有連在一起,怎么也用shoes呢? 老師就用奇怪的聲音說“你們能穿一只鞋子走出去嗎?”學生回答:“不能”。老師說:“他們得一起走出去啊!一起出去也是兩只shoes,你們記住沒?”這時學生都笑著說記住了。課堂評價中用到的兩個口語Your… is beautiful. I like your…. 其實并不是本課的重點句型,他們只是為下一節(jié)課做鋪墊的,目的是通過聽說來輸入語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在評價過程中卻生成兩個未預知的問題需要教師機智去解決,這種未預知問題的生成就是教學過程常遇到的真實問題,它需要教師根據(jù)變化的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其實真實問題解決了,學生的實際需求也滿足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以體現(xiàn)。在平實中我們才會識見廬山真面目—真實。
二、平實中窺見豐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學生的學習是隨機生成的。因此,備課時教師精美的教學設計未必在課堂教學中都能順利實施,課堂的精彩往往源于學生的“節(jié)外生枝”,而學生的“節(jié)外生枝”更能體現(xiàn)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和應變能力。記得一次公開課,一位教師在教授Can I have some sweets ? Yes,you can. Sorry,you cant.這一句型時,采用了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他走到每個學生的面前問:Can I have some …?大部分的學生都按課文中的回答Yes,you can. Sorry,you cant.可是有個學生卻回答 No,you cant. 而這位老師卻一直提醒他“你再想想應該怎么回答?”學生撓撓頭,急紅了臉?!澳阍倏纯凑n文中怎么回答?” “Sorry,you cant.” 老師滿意地說:“很好,這就對了?!逼鋵嵾@位老師若能及時捕捉到這位學生的“閃光點”,順便講解兩種回答的差異,不僅對這位學生是一種激勵,更能促使其他學生對兩種回答有更深入的理解,可惜這位教師錯失精彩。課堂教學中,精彩處處存在,需要我們用敏銳的目光去捕捉,然后不失時機用真情實感與學生交流,整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tài)的生成,內容豐富,給人啟迪。這樣,平實課中就窺見豐實。
三、平實中樂見扎實
一節(jié)扎實的課包含著真真切切的教與學的過程。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初級的意義在于學到了新的知識,中級的意義在于鍛煉了能力,高級的意義在于獲得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頂級的意義在于越來越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課前和課后有了根本的變化。本文開頭提及的那位四年級英語老師的課就是一節(jié)扎實的課。她執(zhí)教的是閩教版四年級Unit7 Seasons PartA.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知識目標:①能聽說、認讀單詞:favorite,season,summer,hot,why,long,vacation.②能聽懂、會說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 2.能力目標:能對季節(jié)進行簡單描述,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Whats your favorite…?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感。在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問句How are you ?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Do you like English? etc.這些問句都是精心準備的,都是為接下來的教學服務的。教師問完Do you like English?后用一句Now lets enjoy the English song.自然而然的銜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欣賞歌曲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通過播放歌曲,既能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氛圍,又為導出課題做準備。在導入新知環(huán)節(jié),教師從歌曲導出本節(jié)課課題Unit 7 Seasons PartA,并出示課件教學season/seasons/favorit。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1.Whats Lilys favourite season ? 2.Whats WangTaos favourite season ?去整體感知和理解對話內容,在視聽中培養(yǎng)學生獲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并教學單詞summer。第二遍視聽帶著問題Why Lilys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并教學單詞why第三遍視聽帶著問題 Why WangTaos favorite season is summer?并教學單詞long vacation。通過三遍視聽來教學單詞、句型,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采用了情境教學、任務型教學,并在視聽中學習語音語調。有了前面的三遍視聽與教學的過程,然后才讓學生Listen and follow。在操練環(huán)節(jié),設計 Bingo游戲來鞏固新知,通過課件出示句子和圖片,當圖片與句子表達的意思一樣時,學生說Bingo。這位教師設計游戲時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先出示句子并讓學生讀一遍,然后再出示圖片,這樣的設計與其他老師設計的圖片與句子同時出現(xiàn)的游戲相比,難度降低了,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參與。在拓展運用環(huán)節(jié)Lets say,教師出示卡片,學生快速說出Whats your favorite…?最后教師利用設計好的表格做示范,布置學生也設計一個表格并與同學對話,如:A:Whats your favorite food/…?B:Hot dog….通過教學展示,可見教師所設計和采用的教學活動不單有多樣性,還有層次性,更有實效性,這是一節(jié)相當扎實的課。要做到扎實,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應深刻、到位,不論是自然直接的課堂導入還是巧妙、貼切的活動設置,不論是生動、準確的體態(tài)語言還是恰到好處的評價語言,不論是真實有效的小組活動還是真情實感的感情流露,都要進行全面周密地謀劃。若能如此,平實中亦樂見扎實了。
四、平實中自見充實
平實的課并非是平淡、松散的課,而應是充實的課。如何做到充實呢?誠如葉瀾教授所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有事情做,通過老師的教學,學生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容量很大?!边@就需要教師應激活背景知識,設計各種形式的有效活動或游戲,提供給學生較多的語言實踐機會。當然,所有的游戲或活動都必須為教學目標服務,做到因材施教,引導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讓課堂教學在快樂中自見充實起來。
總之,新課改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如何上好一節(jié)英語課是每一個英語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但不管怎樣,平實而不花俏,平實而不平淡,平實中見真功,這樣的課也未必不是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