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如娟
紫荊因“其木似黃荊而色紫,故名?!庇纸袧M條紅、蘇芳花、紫株、烏桑、籮筐樹。為豆科紫荊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是春季的主要觀賞樹種之一。樹干挺直叢生,早春先于葉開花,花形似蝶,盛開時花朵繁多,成團(tuán)簇狀,緊貼枝干,滿樹都是花,給人以繁花似錦的感覺;到了夏秋季節(jié),則綠葉婆娑,滿目蒼翠;冬季落葉后則枝干筋骨畢露,蒼勁虬曲之感躍然眼前,是觀花、葉、干俱佳的園林花木,適合栽種于庭院、公園、廣場街頭游園、道路綠化帶等處,也可盆栽觀賞或制作盆景。
1植物學(xué)特征
紫荊庭園綠地栽植,株高多為3~5m。樹皮少小時光滑,暗灰色,老大粗糙而開裂。單葉互生,心臟形至圓形,先端突尖,長6~10cm,質(zhì)薄而柔軟,表面光滑,全緣,葉脈掌狀5出,葉柄紅褐色。紫荊的特點(diǎn)是花多著生于1年生枝的基部和2年生以上的整條老枝上,成簇開花,花冠似蝶形,紫紅色,早春先葉開放,花期約15天。果為莢果、扁平,9~10月成熟時由紫褐色變成褐色,可宿存至翌年春季。栽培品種有白花紫荊,花冠白色,花萼綠色。同屬植物尚有垂絲紫荊,落葉喬木,高達(dá)10m以上。葉近革質(zhì),寬卵形,花粉紅色,花梗分布于湖北西部、長江三峽一帶。巨紫荊,落葉喬木,高15~20m,樹皮灰黑色,微縱裂,葉近圓形;4月先葉開花,淡紫紅色,7~14朵簇生或著生于一極短的花梗上。黃山紫荊,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m。葉革質(zhì),卵圓形或腎形,先端鈍或急尖;先葉開花,花簇生,莢果厚革質(zhì),10月成熟。
2生長習(xí)性與分布
紫荊原產(chǎn)我國中部,在陜西秦嶺、湖北西部和三峽兩岸的山林中有野生分布。在原產(chǎn)地均長成高大的喬木樣。性喜光照充足、溫暖濕潤氣候。適應(yīng)性很強(qiáng),既耐寒冷,也耐酷暑。北起遼寧,南至廣州均有栽培。北京地區(qū)均可露地安全越冬。耐干旱瘠薄,對土壤無特殊要求,在輕鹽堿土中也能生長,對氟化氫、二氧化硫、氯氣及煙塵的抗性均強(qiáng)。
3繁殖方法
以播種、扦插、分株、壓條繁殖為主,均易成活。
3.1播種繁殖
大量育苗時均行播種繁殖。10月采種后貯藏至翌春3月下旬~4月上旬,先用60~70℃溫水浸泡至水溫降至常溫,然后放入清潔的冷水中浸泡4~5天,每天換水1次,待種子充分膨脹后用紗布包好,放在15~20℃的室內(nèi)催芽。每天用與室溫相近的清水淘洗1次,見種子萌動時條播,約2周出苗。幼苗越冬需埋土防寒。培養(yǎng)2年即可出圃。
3.2扦插繁殖
以1、2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長10cm左右,下口要斜剪,上口要平整,如用生根劑浸泡后生根效果更好,于春夏之交時節(jié)進(jìn)行,將枝條上的小花去除,插于河沙或蛭石中生根快,注意保溫保濕,最好用塑料薄膜覆蓋,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初次要澆透水,以后要根據(jù)基質(zhì)的干濕度合理澆水。溫度偏高時要通風(fēng)降溫,濕度低時要噴水,當(dāng)然扦插環(huán)境要以半陰為宜,不能全陽或全陰,否則不利于生根。
4栽培管理
新株定植宜施入適量基肥。早春天旱需澆2~3次返青水。花后補(bǔ)充1次液肥。夏季要對側(cè)枝進(jìn)行摘心整形,使株姿長得更加緊湊渾圓。紫荊是在2年生以上的老枝上開花,故不可疏剪老枝。3年生以上植株越冬可不再壅土防寒,但應(yīng)充分冬灌,以防根系損傷。
5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5.1紫荊枯梢病
5.1.1癥狀。感病的植株先從枝條尖端的葉片枯黃脫落開始,在一叢苗木中,先有1~2枝枯黃,隨后全株枯黃死亡。感病植株莖部皮下木質(zhì)部表面有黃褐色縱條紋,橫切則在髓部與皮層間有黃褐色輪狀壞死斑。
5.1.2病原及發(fā)病規(guī)律。病原為一種鐮刀菌,病菌在病株殘體上及土壤里越冬。翌年6~7月,病菌從根侵入,順根、莖維管束往上蔓延,達(dá)到樹木頂端,病菌能破壞植物的輸導(dǎo)組織,使葉片枯黃脫落。
5.2紫荊角斑病
5.2.1癥狀。該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呈多角形,黃褐色,病斑擴(kuò)展后,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嚴(yán)重時葉片上布滿病斑,導(dǎo)致葉片枯死,脫落。
5.2.2病原及發(fā)病規(guī)律。病原為尾孢屬一種真菌,一般7~9月發(fā)生,下部葉先感病,逐漸向上蔓延,植株生長不良。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重,病菌在病株殘體上越冬。
5.2.3防治方法。①秋季清除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翌年浸染源。②發(fā)病時噴50%多菌靈7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10天噴1次,連噴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endprint
現(xiàn)代園藝·綜合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