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桐
【摘要】近幾年,韓國流行歌手在國內(nèi)音樂節(jié)目中大放異彩,使我們對韓式唱法有了新的印象?!昂薄⑶楦袑哟味?,是我體會到的最深刻感受。松弛的咬字能保證聲音和樂句旋律的整體流暢;聲音的強弱對比、音色的明暗對比、語氣的虛實對比、節(jié)奏的快慢對比都是加強情感層次表達的方式。筆者通過自身演唱經(jīng)驗探討這種新體驗。
【關鍵詞】流行演唱;“含著唱”;情感層次;體驗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采取松弛的咬字提高旋律的流暢度
聽韓語歌,常常有種好似云遮霧掩的朦朧感。仔細聽下來,會發(fā)現(xiàn)韓國歌手有“含著唱”的習慣。這與韓語的發(fā)音特點有一定關系。韓語發(fā)音有40個字母,其中以單音節(jié)和雙音節(jié)居多,沒有聲調變化,咬字口腔變化也不多。但韓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卻直白清晰,與演唱時的咬字狀態(tài)區(qū)別較大,所以“含著唱”筆者的理解是有意的發(fā)音處理方法,為了更容易使聲音保持在統(tǒng)一的腔體。韓式唱腔強調樂句氣息的流動,也更注重音色的飽滿度,所以有意將語音字頭模糊化來保證聲音和情感的表達。這點與中國歌手截然不同,中國歌手不會因為要說清楚某個字而破壞整體的演唱狀態(tài)。
例如韓國歌手白智英《那個女人》第51小節(jié)-第55小節(jié),這部分是在快速的節(jié)奏下歌手不停地訴說來表達激動的情緒,目的為了再一次引出高潮段。韓國歌手的處理沒有刻意加重語氣,而是以氣息做為串聯(lián),把語言像串珠似的搭在旋律音高上。在快速節(jié)奏下演唱,如果一味強調語言發(fā)音,會使演唱整體變得生硬、顆粒感明顯,如同一盤散沙。這樣既無法表達歌曲中的情感味道,又容易使演唱技術受到限制。臺灣歌手楊宗緯也翻唱了這首歌,在這一句同樣沒有強調咬字的清晰性,而是更突出樂句的流動感和歌曲的意境表達。
漢語的發(fā)音要比韓語難得多。漢語音節(jié)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要求咬字頭、吐字腹、收字尾,在演唱時講究字正腔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nèi)剛出現(xiàn)流行歌曲時,歌手在演唱時普遍都是直白的敘述、說話式的語氣和過于清晰的咬字,現(xiàn)在聽,很多地方的處理都因為發(fā)音咬字的問題而顯得過于生硬。由于在發(fā)聲時咬字部位緊張,為了清楚表達而過于強調某個音節(jié)往往破壞了聲音的音色,更忽略了樂句的流動感。筆者在演唱《九兒》的副歌段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些問題?!毒艃骸返?1小節(jié)-第26小節(jié)是全曲高潮處,“梁”和“來”兩個字的音高在#g2,這在流行聲樂演唱中已經(jīng)是非常高的音域了。原唱韓紅演唱時有種類似原生態(tài)山歌的唱法,直接、干脆。模仿原唱練習了一段時間后,筆者發(fā)現(xiàn)這樣唱出來的音色并不好聽,聲音擠且音高難以保持。經(jīng)聲樂導師指點后,發(fā)現(xiàn)這是由于咬字的原因造成的。韻母發(fā)音有開、齊、合、嘬四呼,中文演唱的難點在于一個樂句中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發(fā)音方法,而“高粱熟來”這幾個字若發(fā)音咬字部位過于緊張,就會導致腔體變化太大,難以使聲音位置統(tǒng)一。筆者的問題在于“高、“熟”兩字的咬字習慣破壞了整個樂句的腔體,韻母“ao”和“ou”下巴的力量過大,使聲音不能和“梁”、“來”保持在一個腔體演唱,增加了演唱難度,從而使整個樂句聽起來發(fā)緊、不優(yōu)美。解決辦法是要做到整體地唱,而不是孤立地喊個別字。比如,張碧晨在演唱《愛你的宿命》這首歌時,第一段用的是韓語,聲音的松弛度、穿透力都很出色。在演唱第二段中文時,很明顯聲音的位置更靠前了,真聲參與得較多,樂句的氣息流動感便減弱了。這是由兩種語言的發(fā)音特點決定的。張碧晨這首歌的中文演繹比起原唱張信哲來說,加入了很多韓語歌曲發(fā)音咬字的特點,即不突出字頭,注重韻母的發(fā)音,強調樂句的整體流動性。而張信哲的演繹則顯得過于直白,沒有過多的情感對比度與聲音的張力。
流行歌曲之所以容易被大眾接受,在于它自然真實的情感、易于演唱的旋律和生活化的語言。語言僅僅是聲樂演唱技巧的一個方面,不能過分強調而忽視了演唱的其他方面。當然,筆者并非認為中文流行歌曲應該完全照搬韓語發(fā)音特點,而是說,當碰到某些樂句不容易演唱時,可以嘗試借鑒韓語歌曲發(fā)音習慣,在能聽清楚的前提下,不咬文嚼字,把演唱的重心放在歌曲表達的整體方面。
二、通過不同的技巧豐富演唱的層次感
歌唱藝術是技巧與情感的統(tǒng)一。擁有高水準的聲樂技巧有助于完整地表達歌曲情感,而充滿情感的演唱又可以彌補技巧的不足。聲音的力度、強弱、音色、速度等,都是表現(xiàn)情感層次的。有的人通過聲音的突然變強或變?nèi)醣磉_不同的情感層次,有的人則通過漸強漸弱表達情緒的遞進與遞減,有的人通過音色的變化表現(xiàn)情緒和態(tài)度的反差。音色靠前、明亮、連貫、實在表現(xiàn)肯定、積極、飽滿、愉悅的情緒,反之,音色靠后、暗淡、間斷、縹緲則表現(xiàn)低沉、痛楚、委屈、空虛等消極的情緒。有的人通過語速的疏密、節(jié)奏的緩急也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情感層次的變化。
例如《聽?!返?7小節(jié)-第32小節(jié),韓國歌手鄭淳元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翻唱過這首歌。歌曲的開始是以偏弱的聲音力度、朦朧的音色和中速的語氣來描述主人公疑問、失落的心情。這里摘取的是副歌段的曲譜。與第一段不同的是,此處聲音明顯變得明亮,力度也逐漸隨著歌曲的情緒加強,語氣變得更加肯定。通過反復的力度、語速的對比突出主人公悲痛、絕望的情緒。在第二遍反復高潮的時候,歌手運用了與現(xiàn)場和聲做對比的應答式的演唱方法,加入了很多原曲中沒有的部分,比如反復強調“寫封信給我”、“離開我的時候”這兩句歌詞。在反復的三遍中,通過不斷的加強語氣、音量、音高、吶喊等方式表現(xiàn)主人公祈求、激動的情緒。這樣刻意的處理給這首并不新鮮的歌曲便帶來很多新鮮元素,使歌曲的層次更加豐富,讓聽眾的心情隨著歌曲的起伏而起伏。這種應答式的演唱方法在歐美唱法中也比較多見,常見于演唱會和現(xiàn)場演唱中,中國的流行歌手運用得較少,因為這種技巧非??简灨枋謱β曇赳{馭能力和現(xiàn)場表演能力。張學友也翻唱過《聽?!?,但由于高音區(qū)的音質并不是張學友最擅長的音域,他主歌部分的聲音力度和穿透力反而強過了副歌部分,使歌曲層次沒有得到進一步延伸。因此,筆者更為欣賞鄭淳元演繹的版本。
近些年常常在電視上看到年齡很小的青少年或兒童演唱流行歌曲,有的12歲,有的只有6歲,但演唱的味道卻絲毫不比成年人差。筆者不禁在想,流行聲樂作品中的情感之所以打動無數(shù)人,并非在于每個聽眾都經(jīng)歷過作品中所描述的情境,而在于我們聽一首歌時,往往靠自己的想象去身臨其境。不管是歡樂、悲傷、溫暖、凄涼,我們都能通過歌曲旋律、節(jié)奏、歌手的演唱方式去投入相應的感受。筆者在唱《枯葉蝶》時,結合了韓式情歌的演唱方式,通過音色的明暗對比、語氣的虛實對比、聲音力度的強弱對比,不斷加強情感層次的表達。
例如演唱《枯葉蝶》第17小節(jié)-第25小節(jié),這屬于歌曲高潮部分的第二句,旋律線條時而舒緩時而有大跳,最后再趨于平靜,表現(xiàn)了枯葉蝶掙扎、痛苦的內(nèi)心。演唱時,語氣中可以略微自然的帶點哭腔,在個別字,如“枯”、“心中火花”、“飛向夢中”上,不妨加上氣聲演唱,用虛弱的聲音表現(xiàn)出枯葉蝶的無助。這一句的處理在總體偏弱的力度下,暗涌著聲音和情緒的對比。由于音域及歌曲情緒的需要,聲音以高位置的混聲式演唱為主,力求達到一種縹緲、凄楚、想要追求美好又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的意境。
三、結語
以上便是筆者對“咬字”和“層次感”的體驗,一首歌曲的成功與否,除了詞、曲、編曲外,最重要的就是來源于歌手的演繹,而歌手的唱功又直接影響著他的演唱效果。好的歌手應該根據(jù)不同的音域講究不同的聲音分配比例,以扎實的氣息功底做為基礎,適時調動不同的共鳴腔體做為聲音的保障,以便用更好的技術詮釋歌曲的情感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安妮·佩克漢姆.當代流行歌手聲樂技巧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40.
[2]彭莉佳.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ㄐ掳妫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