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閣 張孟徐 鄭曉永 李雪蕊 李鴻彬
(1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2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小兒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探究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療效
楊雅閣1張孟徐2鄭曉永1李雪蕊1李鴻彬1
(1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2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小兒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探究分析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44例為研究資料,將所有患者依照治療方法分為兩組:試驗組72例和對照組72例。試驗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進行治療,而對照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經過治療后,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整體療效顯著,但是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4.4%)縣支行高于對照組(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機體內炎性因子相比于治療前顯著改善,且試驗組改善程度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兩組在治療期間發(fā)生不良反應人數試驗組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療,顯著提升臨床療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潰瘍性結腸炎;炎性因子
潰瘍性結腸炎在臨床上主要是結腸和直腸表現出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癥疾病,當前導致疾病的因素尚不明確。大部分學者研究發(fā)現誘發(fā)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原因為外源物質引起宿主反應、基因和免疫三者共同作用[1]。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癥狀多種多樣,早期出現嘔吐、血性腹瀉、便血、皮膚病變或肝功能異常等,隨著疾病發(fā)展,腹部疼痛加劇,體質量下降、肛周炎、發(fā)熱等。當前臨床上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其中美沙拉嗪、地塞米松等屬于常見性藥物。本文主要探究分析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我院治療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總結如下。
表2 治療前后體內相關因子對比(±s)
表2 治療前后體內相關因子對比(±s)
組別例數(IL)-17(IL)-23TNF-αCPRESR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試驗組72470.5±85.3235.6±65.5885.4±70.3367.1±36.556.8±10.413.5±3.78.8±2.518.5±6.2對照組72467.5±83.2312.5±75.6880.6±68.8457.6±40.555.5±9.524.5±4.08.5±2.319.4±5.7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1.1 臨床資料:將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44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72例。試驗組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齡為21.5~64.8歲,平均為(38.5±3.5)歲;病程為7.0個月~21.5年,平均為(6.5± 0.5)年;42例為輕度病變,30例中度病變;病變部位:30例位于直腸,28例位于乙狀結腸,14例累及全腸。對照組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齡為20.6~65.5歲,平均為(39.3±4.2)歲;病程為6.5個月~22.5年,平均為(7.0±0.3)年;40例為輕度病變,32例中度病變;病變部位:32例位于直腸,29例位于乙狀結腸,11例累及全腸。所有患者臨床癥狀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將伴有嚴重肝腎功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精神病史患者、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腫瘤患者、妊娠期患者以及不能夠主動配合醫(yī)師治療患者進行排除。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病變部位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相比差異不顯著,組間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患者治療方法為入院后給予糾正電解質失衡和改善營養(yǎng)紊亂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19980148),急性發(fā)作期每次服用1 g,每天服用4次,維持治療期每次服用0.5 g,每天服用3次;服用葉酸片(江蘇環(huán)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00044918),每次0.4 mg,每天1次。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服用柳氮磺吡啶片(上海三維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31020450),初使服用劑量每次為0.5~1 g,每天服用3~4次,每天服用劑量小于3 g,治療一段時間后,如果患者沒有出現不良反應,每天服用劑量可以增加至每天4~6 g,癥狀緩解后,劑量減少至每天1.5~2 g,維持治療,在治療期間服用葉酸片,每次0.4 mg,每天1次。所有患者連續(xù)治療8周,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1.3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潰瘍面積相比于治療前縮小超多一半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潰瘍面積相比于治療前有所好轉;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潰瘍面積沒有縮小??傆行?(顯效+有效)/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試驗兩組所獲得數據導入SPSS19.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計數資料利用χ2檢驗。若P<0.05說明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經過對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分析,試驗組總有效率達到94.4%,而對照組總有效率僅有75%,兩組相比治療組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內相關因子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IL)-17、血清白細胞介素(IL)-23、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異不顯著,經過治療后,(IL)-17、(IL)-23、 TNF-α水平顯著改善,且試驗組患者改善程度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而C-反應蛋白(CPR)、血沉(ESR)水平變化差異較小,見表2。
2.3 兩組不良發(fā)生情況對比:治療過程中,試驗組發(fā)生胃腸道反應、白細胞水平降低、肝功能異常的人數分別為2例、2例和2例,發(fā)生率為8.3%,而對照組發(fā)生人數分別為18例、12例和14例,發(fā)生率為61.1%,兩組相比,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潰瘍性結腸炎在臨床上主要是結腸或直腸出現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癥病變,患者癥狀為腹痛、腹瀉、便血等,具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隨著人們壓力不斷上升,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發(fā)生改變,導致該病的發(fā)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當前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常用藥物為免疫抑制劑、益生菌和氨基水楊酸制劑等,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屬于氨基水楊酸制劑[2]。柳氮磺吡啶主要成分為5-氨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進入機體后作用于黏膜發(fā)炎部位,抑制前列腺和白三烯的合成,具有抗炎功效,但是在治療過程中會導致患者出現一定不良反應,耐受性較差,應用受到一定限制[3]。美沙拉嗪主要成分為5-氨基水楊酸,在治療過程由于不含磺胺吡啶,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且該藥物在治療過程中釋放雙倍5-氨基水楊酸,藥效更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4]。本次試驗中,試驗組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機體內相關炎性分子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人數少。
綜上所述,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療顯著提升臨床有效率,降低炎性因子和不良反應發(fā)生人數,在臨床具有較高應用價值[5]。
[1] 霍麗娟,安麗婷,師永盛,等.美沙拉嗪聯合雙歧三聯活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12,32(8):523-527.
[2] 柳汝明,吳斌,趙雨晉,等.美沙拉嗪與柳氮磺吡啶比較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1, 11(2):181-186.
[3] 高英杰,王英南,趙佛軍,等.中藥保留灌腸加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小板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19):5547-5548.
[4] 萬阿娟,張渝.美沙拉嗪片口服聯合蒙脫石散灌腸治療老年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及護理體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7): 1234-1235.
[5] 朱勇,謝會忠.錫類散與美沙拉嗪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比較[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32):3700-3703.
R574.62
B
1671-8194(2017)15-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