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環(huán)
一、 根據(jù)疑問,梳理話題
師:上節(jié)課,大家提了很多問題。我選了三個,請看屏幕。這些問題是誰提的,誰就站起來讀給大家聽。(生:① 樟樹到處可見,為什么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②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③ 這是怎樣的兩棵樟樹?)
師:這三個問題,第一個是關(guān)于作者寫作的目的;第二個和第三個是關(guān)于寫作的內(nèi)容。熊老師明白大家的意思,所以我給大家歸納成這樣的探究話題(出示: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有何獨特之處,作者又是怎樣描寫它獨特之處的?)這節(jié)課,咱們就圍繞這個主要話題,仔細深入地研究這篇文章。
【評析】“問學”的基礎(chǔ)上梳理研讀話題,找準了教學起點,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dǎo)作用。
二、 聚焦重點,研讀探究
師:課文中具體寫樟樹的是哪幾個自然段?
生:第4、5自然段。
師:我們就聚焦第4、5自然段。(出示:默讀課文第4、5自然段,哪些詞句寫出了這兩棵樟樹的獨特之處?用“ ”畫句子,用“....”標出關(guān)鍵詞語,在旁邊簡單寫一寫你的理由。)(生讀寫)
層次一 “生命活力—表現(xiàn)角度”
師: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第4自然段中哪些詞句寫出了這兩棵樟樹的獨特之處?
生:我畫的詞語是“枝干粗壯”“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這些詞語寫出了樟樹的樹干粗、樹枝長而且多,很有生命力。
師:是啊,枝干粗壯就可以抗擊風雨了。
生:我畫的是“稠密的樹葉綠得發(fā)亮”,寫出葉子多而且亮。
師:就跟人一樣,擁有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說明身體好。樟樹的葉子稠密發(fā)亮,也是生命力的表現(xiàn)。
生:我畫的是“四季常青”和“蓬蓬勃勃”,也是樟樹生命力的表現(xiàn)。
師:看來,大家都認為樟樹的獨特之處是有生命力。你們看,作者用了一個“四季常青”還不痛快,又加上一個——(生:蓬蓬勃勃。)
師:什么叫“蓬蓬勃勃”?
生:形容植物長勢茂盛。
師:“蓬勃”也能形容植物長勢茂盛的。
生:“蓬蓬勃勃”顯示樟樹的長勢更茂盛。
師:是呀,對于這兩棵樟樹來說,“蓬勃”顯得還不茂盛,疊加使用才夠味兒,才能寫出它的生命力。你們剛才交流的詞句在文中三句話中,都表現(xiàn)了樟樹的生命力,重復(fù)不重復(fù)?三句話保留一句,行不行?
生:不行。一句是寫枝干的,一句是寫葉子的,一句是寫四季表現(xiàn)的。
師:我明白你的意思。這三句話實際是三個角度。一是——(生:枝干的角度。)二是——(生:葉子的角度。)
師:“綠葉為大樹而生。春天的時候,葉子嫩綠;夏天的時候,葉子肥美;秋葉變黃;冬日飄零——回歸大樹地下的根?!睂τ谡翗鋪碚f——(生:四季常青。)
生: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師:所以,這也是一個角度。寫作的角度就是觀察的角度,表現(xiàn)樟樹的生命力,作者也用了多個角度。
師:想象一下,這兩棵樟樹歷經(jīng)100多年的成長史,它們是怎樣克服困難,長成現(xiàn)在這蓬蓬勃勃樣子的呢?(出示: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 )還是( ),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樟樹四季常青,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師:是呀,無論生存環(huán)境如何變化,樟樹總是那么蓬蓬勃勃!現(xiàn)在,你能不能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這兩棵樟樹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呢?(生讀)
師:看來,這段話大家都記住了,今后要仿寫其他植物就不難啦!
層次二 “香氣拒蟲——對比反襯”
師:再來看第5自然段,哪些詞句又能表現(xiàn)樟樹的獨特之處呢?可以說詞語,也可以說句子,還可以談理由。
生:我從“本身”“永久保持”讀出了樟樹的香氣非常濃。
師:我聽到了一個詞“本身”。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誰來談這個詞?
生:“本身”這個詞是說本來就有。
生:是與生俱來的氣味。
師:樟樹天生就能分泌香氣,身上的香氣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香樟樹。
生:我畫的是“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jīng)作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仍然在為人類做貢獻。
師:誰也畫了這句?談?wù)勀愕南敕ā?/p>
生:樟樹無論是生還是死,它都能為人類做貢獻。
師:是的,不管這棵樟樹是生還是死,它都有香氣,這就叫——(生:永久保持。)
生:我從“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這句話中,讀出樟樹的香氣可以拒蟲。
師:不光有香氣,這香氣還能驅(qū)趕蟲子,你很會概括。
師:是呀,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出示)
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一個月,蟲類就怕它( );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 ),蟲類就怕它( )。
生: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一個月,蟲類就怕它一個月。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一年,蟲類就怕它一年。只要這木質(zhì)存在一世紀,蟲類就怕它一世紀。
師:好長的時間?。?/p>
師:樟樹香氣拒蟲,這就是樟樹的獨特之處,這就是樟樹的——(生:可貴之處。)
師:剛才,我們談?wù)翗涞莫毺刂?,是關(guān)注到了后面的文字,前面還有幾行文字,是寫什么的?(生:寫石榴樹的。)
師:它可與樟樹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呀!去掉行吧?
生:寫它是為了跟樟樹做比較。
師:比較什么?
生:對比出樟樹的可貴之處。
師:這是和石榴樹進行對比(板書:對比反襯)這樣的對比、反襯是為了突出樟樹的與眾不同,突出它的可貴品性。
師: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來讀寫石榴樹的文字,一個同學來讀寫樟樹的文字,咱們再一次來感受樟樹的可貴之處。(兩生讀第5自然段)
【評析】“層次一”中,教師不拘泥于語言文字的深挖,當學生感受到樟樹的生命力后,隨即反向體會表現(xiàn)生命力的三個角度,不贅于“精巧”,而在意于“規(guī)矩”,實際上也是讓學生感受句型句式;接下來朗讀表現(xiàn)和當堂背誦,其意圖主要在于背誦積累,很簡單、很樸實、很有效?!皩哟味敝?,學習方式有所變化,在“香氣拒蟲”上品足了、悟透了,再看石榴的描寫,突出言語意圖。
三、 關(guān)注首尾,體悟秘妙
師:課文第4、5兩個自然段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把香樟樹的特點寫得很清楚。課文又是怎樣寫開頭和結(jié)尾的呢?咱們也要研究一下。誰來讀第1自然段?(生讀)
師:文章開始寫宋慶齡故居的庭院里有兩棵什么樹?作者直接寫了沒有?(生:沒有。)你想知道不?(生:想。)
師:想知道就得接著往下讀,一起讀第2自然段。(生齊讀)
師:這是兩棵什么樹?(生:還沒寫。)怎么辦?(生繼續(xù)讀)再齊讀。
師:這是兩棵什么樹?(生:樟樹。)
師:有什么感覺?
生:感覺作者是在捉迷藏。
生:感覺在吊我們的口味。
師:先說有兩棵樹,不告訴我們什么樹;接著說宋慶齡舍不得這兩棵,還是不說什么樹;到第3自然段才告訴你這是兩棵樟樹。你就會順著作者的思路急切地往下讀,這就叫“設(shè)置懸念”。再看最后一段,請一位同學讀。(生讀)
師:課題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可是讀到最后感覺不僅僅是寫樟樹,又感覺也是在寫——(生:宋慶齡。)
師:想寫人又不直接寫人,含蓄地借助一種事物來比喻人,這在寫作上叫“借物喻人”!宋慶齡和樟樹之間到底有哪些相似之處,咱們課后可以多讀讀宋慶齡的事跡資料,再跟樟樹比較一下,你會有更深的感受。
【評析】成熟的作者絕不會忽略文章開頭的構(gòu)思。在“語用”視野下,適宜學生學用的表達知識都應(yīng)當走進教學范圍。就這篇文章來看,開頭設(shè)置懸念的特點顯著,結(jié)尾又含蓄地表露了作者的意圖。
四、 遷移運用,模仿擬題
師:假如要你也寫一種植物,你最想寫哪種植物?
生:我準備寫向日葵。
生:我寫迎春花。
生:我準備寫梅花,因為它不畏嚴寒,我很佩服它。
師:寫這篇文章,你準備取個什么題目?(生猶豫中)我猜,你肯定是《向日葵》或者《迎春花》,或者《梅花》,對不?(生笑)這篇文章的題目也能給予我們啟示,你們看——哪里的樟樹?
生: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師:有主人,有地點,多精確?,F(xiàn)在,你會取題目了吧。
生:奶奶門前的向日葵。
生:人民公園的迎春花。
師:題目有時也是敘述的標志,好文章就是從好題目開始的。
【評析】“讀寫結(jié)合”是當下慣用的方式,實際上也不一定學了“葫蘆”就立即畫“瓢”,方式很多,貴在得體。教師引導(dǎo)學生從課題得到啟示,為自己要寫的植物取個題目,也是讀寫遷移的一種形式。
(作者單位:新沂市春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