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清
葉圣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天君(指大腦),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chuàng)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可見,課前預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只要我們扎扎實實抓好預習,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他們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明顯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 “實”在內容合宜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切實的預習活動呢?葉圣陶先生有過十分詳盡的說明。他將完整的預習過程分為三個步驟:第一,通讀全文,主要是掌握分段和標點,可以通過上課時指名通讀來加以考察;第二,通過翻檢工具書,摘抄釋義,認識生字生詞;第三,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掌握文章的內容和作法。簡而言之,就是在預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讀、寫、疑、查、標、注、悟”等能力。因此,預習內容的選定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以學情為起點,為新課學習做好知識儲備,從而分解重點,分散難點,努力達成教學的最終目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預習蘇教版五下《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時,筆者設計了如下預習單:
筆者就是通過這張預習單,讓學生在預習活動中練就“讀、寫、疑、查、標、注、悟”等能力,以此來督促學生自主分析思考,得出初步結論,從而使課堂成為他們分享體會、交流思想、驗證結論的陣地。
二、 “實”在有效指導
在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必不可少——要教給學生閱讀預習的方法,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腳手架”。比如,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一讀,查資料”,了解彭德懷生平,并為其制作一張資料卡片,可以參照本課前面的《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的作者蕭紅的“作家卡片”,了解制作資料卡片的基本方法。又如怎樣讓學生去質疑文本問題?可以通過平時教學,引導學生從課題、或課文內容、或表達方法上進行質疑。另外,還可以通過家校信息平臺,取得家長的支持,督促孩子解決一些預習中碰到的困難。通過預習前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學生逐步會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從而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三、 “實”在及時檢測
有布置,有檢查,才能有成效。教師布置預習任務之后,一定要花時間檢查、督促學生形成預習習慣,不然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會相對削弱,習慣也難以養(yǎng)成。
1. 課前督查。閱讀教學前,教師需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從學生的課本和預習單入手,看看學生在課本上的圈圈點點、體會感受,看看預習單上的收獲和問題,初步了解學生的整體預習情況,便于熟知學情,做到“以學定教”。
2. 課中檢測。教學中,筆者結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或抽查的方式,進一步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在“創(chuàng)設情境,研題入文”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彭德懷的生平資料卡片,來檢測學生“一讀,查資料”情況;讓學生“就題質疑,明確目標”,以此來檢測學生“五讀,質疑難”情況;在“檢測預學,確定起點”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詞串交流,對“御寒、饑寒交迫、殿后、燃眉之急”等詞語的理解,來檢測學生“二讀,解字詞”情況;從詞串中挑選認為合適的詞語,結合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內容,來檢測學生“三讀,知大意”“四讀,理脈絡”情況;在“走進共學,意言兼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品味彭德懷愛大黑騾子的情感,來檢測學生“六讀,悟情感”“七讀,學寫法”情況。筆者就是這樣在閱讀教學中,一邊檢測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一邊引導學生分享體會、交流思想、驗證結論、碰撞智慧。
四、 “實”在積極評價
學生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后,也渴望得到教師和同伴的積極評價。如果教師及時地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并給予一定的評價、激勵,會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情感上的喜悅。為此,筆者嘗試設計讓學生在預習中過關摘星,由教師或組長通過“預習評價表”及時對學生預習單進行評價,評選出每課的閱讀“摘星小達人”,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預習中來,更好地完成后面的預習任務,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預習的習慣,我們就會收獲一份高效閱讀的喜悅。
(作者單位:安徽省全椒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