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潔
(重慶市重慶師范大學(xué) 重慶 404600)
摘要:《沉淪》主人公因為一系列的遭遇和內(nèi)心的自卑患了抑郁癥,最終在自卑壓抑中走上了死亡之路,他的個性中無處不充斥著矛盾,正因為這種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使他內(nèi)心更加抑郁,甚至是極端,最后在苦悶絕望中跳海自殺。他的矛盾的形象和他最終的結(jié)局有著分不開的聯(lián)系。
關(guān)鍵詞: 矛盾 肉與靈 倫理與情感 夢想與現(xiàn)實
《沉淪》是郁達夫的第一部小說集《沉淪》中的一部作品。郁達夫在他的《沉淪.自序》里明確說到:“沉淪是描寫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說是青年憂郁病的解剖,里面也夾帶著現(xiàn)代人的苦悶?!惫适碌闹魅斯錾诟淮航系囊粋€小市,由于不滿于當時中學(xué)的教學(xué),幾次退學(xué),最終和他的兄長一起來到日本,并獨自留在日本求學(xué)。由于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孤獨,以及因為自己國家的弱小而產(chǎn)生的自卑心理,使其憂郁癥越來越嚴重,最后連一起留學(xué)日本的中國同學(xué)也沒人搭理他,內(nèi)心的孤寂將他逼到命運的死角。但在居住的旅館里的老板的女兒是牽動他內(nèi)心的一根弦,在無意窺探了她洗澡之后,內(nèi)心的情欲與渴望便一發(fā)不可收拾,他內(nèi)心的渴望以及思想的自我束縛讓他不堪重負,最后搬到一個更偏遠的院子,又無意看到一對偷情的男女,在彷徨失措中來到妓院酒館,毀掉了自己的人生,他因為認為人們都瞧不起他,欺侮他,又悔恨傷感,在絕望中走向大海,結(jié)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個作品無處不充斥著主人公的苦悶自傷,也無處不充斥著主人公的矛盾,正是這些矛盾,使他在孤獨中走向沉淪,在沉淪中走向絕望,在絕望中走向死亡。他的矛盾表現(xiàn)在大致三個方面:
第一,現(xiàn)實與夢想的矛盾。主人公出生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家庭,在高中的多次退學(xu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思想極開放的人,并且,在他四處求學(xué)中,接受的肯定也是開放進步的思想,在中西交融的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他,思想自由開放,性格帶著一些叛逆,但也因為思想長期的禁錮束縛,才華橫溢卻無知音,幽憤得不到排遣使他在現(xiàn)實和夢想的矛盾中沉淪滅亡。他最后一次退學(xué)之后,不再尋找下一個學(xué)校,而是選擇蟄居小小的書齋,內(nèi)心的壓抑無人傾訴,由此他的憂郁癥的根苗便已發(fā)芽。在異國他鄉(xiāng)自由的思想使他大膽的追逐“性”,他渴望真摯的愛情,并愿意為之付出一切,在文中提到“知識我也不要,名譽我也不要,我只要一個安慰我體諒我的‘心,一副白熱的心腸!從這一副心腸里生出來的同情!從同情而來的愛情!我所要求的就是愛情!若有一個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若有一個婦人,無論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愛我,我也愿意為她死的。我所要求的就是異性的愛情!蒼天呀蒼天,我并不要知識,我并不要名譽,我也不要那些無用的金錢,你若能賜我一個伊甸園內(nèi)的‘伊扶使她的肉體與心靈,全歸我有,我就心滿意足了?!笨梢娝麑鄣目释?,但是由于外族的冷漠歧視,對于自己國家的弱小的自卑,種種原因使他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由于這些禁錮也使他在現(xiàn)實與夢想的矛盾中走向滅亡。
第二,肉與靈的矛盾。在偷窺了旅店老板的女而洗澡之后,內(nèi)心的欲望更是不可遏止,但又由于欲望得不到滿足,他的理智逐漸失去了控制,到妓院尋歡,去尋求感官上的一時歡娛和滿足,但這種行為使他深陷邪惡的沼澤中不可自拔,相當于飲鴆止渴的行為讓他更加苦悶,肉體上想尋求歡愉,但是靈魂深處卻是自責與悔恨。因為歡愉之后是更大的空虛,他需要更大的刺激來滿足自己,而他的經(jīng)濟狀況與內(nèi)心的自卑抑郁卻不允許他擁有他想要的一切,就這樣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主人公肉體上只想尋求麻木的歡愉,但是精神上卻渴望純潔的神圣的愛情,由于精神得不到滿足使他轉(zhuǎn)向肉體是行變態(tài)的渴望,這種肉與靈的矛盾也是促使他走向滅亡的原因。文中最后他從妓院出來寫道:“他摸摸身邊看,乘電車的錢也沒有了。想想白天的事情看,他又不得不痛罵自己。‘我怎么會走上那樣的地方去的?我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最下等的人了。悔也無及,悔也無及。我就在這里死了罷。我所求的愛情,大約是求不到的了。沒有愛情的生涯,豈不同死灰一樣么?唉,這干燥的生涯,這干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視我,欺侮我,連我自家的親兄弟,自家的手足,都在哪里排擠我到這世界外去。我將何以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這多苦的世界里呢!”他就是在這樣不被人理解,在窮困潦倒中逐漸失去自我,逐漸由絕望走向死亡的。作者大膽的描繪性愛,并將求而不得的苦悶變態(tài)行為大膽的表現(xiàn)出來突破了封建文學(xué)的禁區(qū),也具有鮮明的反封建色彩。
第三倫理與情感的矛盾。因為主人公早年在中國接受的是封建教育,對“性”帶有罪惡感,從他從妓院出來,說他自己已經(jīng)是個下等的人了便可以看出儒家倫理叨叨對他思想的影響,但是性欲又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他二者之間掙扎,痛苦不堪。所以,由于受到封建文學(xué)的影響,又因為主人公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難以抑制自己內(nèi)心對性愛的渴求,但是中國的倫理卻束縛他的情感、生理需求,認為那是罪惡的行為,這樣他就不斷地在這兩種文化的矛盾對立中掙扎,但可悲的是,他永遠也得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內(nèi)心是自卑又是自尊的,當他在妓院門口猶豫不決時,自尊心作祟讓他踏出了那一步,文中“‘可惡東西,你們竟敢欺我膽小嗎!這樣的一怒,他的面色更同火也似的燒了起來。咬緊了牙齒,把腳在地上輕輕的蹬了一蹬,他捏了兩個拳頭,向前進去,好像是對那幾個年輕的侍女宣戰(zhàn)的樣子?!庇纱丝梢娝那楦惺侵甭实模痔煺娴膶⒄麄€世界都放在與自己敵對的位置,但是進去之后,因為侍女溫熱的氣息吐到他的面頰上,他不知不覺的吸了一口氣,意識到這樣的行為,他面色又立刻紅了起來。這便是情感與倫理的矛盾。主人公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渴望,因為就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文化來看那是罪惡的,是不堪的,但是殊不知這種壓抑在時光的流逝中,不但沒有消失殆盡,反而愈演愈烈,甚至灼燒著煎熬著他的靈魂,讓他在此中掙扎沉淪,最終走向墮落、死亡。
就現(xiàn)代文明來看,他對愛的渴望是人倫常情,并不是罪惡,從他的情感出發(fā),身處異國他鄉(xiāng)而產(chǎn)生的對愛的渴求也是正常的,但是這些都毀于封建傳統(tǒng)的毒害。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提到過:“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于他,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史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痹谖鞣轿拿鱽砜?,性愛不過是人倫常情,但在中國傳統(tǒng)封建文化來看,卻是難以啟齒的事,由于中國封建文化的束縛,使主人公在他似火的情感中與冰冷的封建倫理枷鎖中沉淪,最終不堪重負,走向滅亡。
《沉淪》主人公最后會走向死亡的結(jié)局是在意料之中的,他的死亡有許多原因,祖國的弱小,自己內(nèi)心的自卑,受到異族的輕視,自己的不被理解,得不到心中所愛,抑郁癥等等,但一切的死亡原因,都在各種矛盾之間打轉(zhuǎn),而這些內(nèi)心的矛盾,外部環(huán)境的矛盾又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人的身上,最后人不堪重負,始終會走向滅亡。
參考文獻:
[1]《沉淪》郁達夫著 新華出版社 2014年1月
[2]《郁達夫散文》郁達夫著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