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茜
2015年,北京市東城區(qū)檔案局接收征集科與北京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北京絹人”傳承人滑樹林開展合作,嘗試建立“東城區(qū)的手工藝和手工藝人”檔案資源數(shù)據(jù)庫。在整理滑樹林先生的實物檔案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十分起眼的絹娃娃,和他眾多的獲獎作品相比,這個無論是色彩搭配還是制作工藝都略顯粗糙,卻被滑樹林視為愛不釋手的珍寶,究竟是為什么呢?就在我們滿心好奇之際,滑先生向我們娓娓道來其中的秘密。
故事要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說起。1972年,滑樹林被招工到北京絹花廠。寒冬臘月的天氣里走進車間,迎接他的是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五彩繽紛、艷麗奪目的絹花,滑樹林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把自己的一腔熱情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沒過幾年,滑樹林被擢升為副廠長,后又被調(diào)往北京市絹制工藝品廠任廠長,從此便與絹人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絹人是民族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一種,由于它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選用上等絲綢、紗絹、蠶絲做成,故名為“絹人”。1973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考古發(fā)現(xiàn)的唐代墓穴隨葬品中就有絹花和絹人,所使用的工藝和今天非常近似。據(jù)有關文獻記載,北京絹人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已經(jīng)基本失傳,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在老一代工藝師的努力下復原。
改革開放后,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絹人工藝的發(fā)展日漸衰微。1984年,為了提升技術人員的創(chuàng)作熱情,研究絹人技藝、開發(fā)絹人產(chǎn)品,時任北京市絹制工藝品廠廠長的滑樹林動員全廠搞了一次創(chuàng)作比賽,他自己也完成了一件參賽作品,是一個躺臥著的頑童,頭戴草帽,右腿屈膝,左腳搭在右腿上,雙手置于腦后,頭下枕著一個大南瓜,全然一副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樣子?;瑯淞譃樗∶麨椤白栽谀瞎稀?,隱喻廠子目前雖然處境艱難,但大家要直面困難、藐視困難,在艱難中尋求突破,齊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這件作品是滑樹林的第一件絹人作品,雖然在技法上還不夠成熟,但是透過這件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對絹人藝術的理解與創(chuàng)新,因而受到了同行的一致稱贊。正是這次制作絹人的經(jīng)歷,讓滑樹林真正愛上了這門古老的技藝,從此,他拜工藝美術大師葛敬安為師,開啟了30余年的絹藝人生。
在滑樹林的帶領下,北京市絹制工藝品廠全廠職工經(jīng)過四年的艱苦奮斗,使面臨倒閉的廠子起死回生。就在滑樹林帶領大家熱火朝天地干事業(yè)時,突然接到上級通知,要調(diào)他到北京工藝美術總公司技術處擔任行政負責人。此時,滑樹林已離不開魂系夢牽的絹人藝術了,為了繼續(xù)這份追求,他甚至沒和家人商量就辭掉了公職,帶著幾個技術工人在街道辦起了絹人廠。在滑樹林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北京絹人工藝慢慢地從瀕臨滅亡的困境中走出來,發(fā)展成為有古裝仕女、京劇人物、民族人物、文學人物等品種多樣,逐漸興旺的手工技藝。2001年,滑樹林的作品《楊貴妃》獲得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之后又獲得法國第68屆國際博覽會藝術品質(zhì)特別榮譽獎。他的作品能夠獲獎是因為傳統(tǒng)的絹人最大的也只有46公分,而滑樹林將他的絹人作品創(chuàng)新到80公分。這樣的大型絹人擺放在臺面上,可以與參觀者四目相對,達到極好的展示效果。2005年,由滑樹林設計并參與制作的大型絹人作品《大唐風韻》在第二屆北京工藝美術展北京“工美杯”評比中榮獲金獎,并被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為北京市工藝美術珍品,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民間工藝首次獲得的最高獎項。
滑樹林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選擇了一份事業(yè)就要盡心盡力把它干好。如果不是當年辭職下海,今天的他也許仕途有為,但是他從未后悔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北京絹人藝術中去。在滑樹林看來,從這些絹娃娃身上獲得的滿足感不是從政所能體會到的。而今,年近古稀的滑老,已經(jīng)把傳承這門手藝作為己任,帶著對絹人藝術一如既往的癡迷與執(zhí)著,為北京絹人的弘揚與傳承做著不懈努力。在他多年的奔走籌措下,北京第一家社區(qū)博物館在東城區(qū)東花市街道落成,第一家絹人博物館在北京市第十二中洋橋?qū)W校落成。而今,滑老的獲獎作品《自在南瓜》《楊貴妃》《大唐風韻》《搗練圖》等一并陳列在博物館的櫥窗里,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駐足觀賞,他們可曾知道在這些絹娃娃身上凝結著滑樹林太多的心血與付出!
作者單位:東城區(qū)檔案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