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紅
一、問題的提出
大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往往看重閱讀而輕視寫作。學生在每次寫作練習課上都要挨到時間的節(jié)點,最后關(guān)頭才匆匆完成。并且面對材料作文,學生不假思考,直接下筆,有的作文雖然表面語言豐滿,實則鏡中花、水中月,內(nèi)容空洞。
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思維僵硬
目前我們教學的指揮棒仍然緊緊圍繞著中考、高考的考題動態(tài)而轉(zhuǎn)動。在此前提下,教師便常常按照按應試教育的思維來指導教學,這就造成教師和學生的思維都趨向僵化。而學生也存在著很強的功利化學習傾向,套話作文更是屢見不鮮。談及積累素材,也無非是重復上演昨天的故事,作文素材極其陳舊。學生在作文中一直強調(diào)的都是老師要求過的、同學舉例過的、其實并不熟悉的“別人”,就是不講清晰而真實的“自己”。試想這脫離學生實際感受,沒有情感,缺乏理性思辨的文章,怎能算是好文章,這樣的學習怎能獲得快樂,這樣的生活如何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思辯表層化
閱讀教學在讀者與文本、讀者與作者的多重對話和動態(tài)交流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但在閱讀教學中,作為課堂教學指導者的教師角色的單一性,造成了兩種不利于作文教學的狀態(tài):一是把字詞句完全作為語言知識或文化知識來加以解釋或識記,忽略了對它們在文中的作用軌跡的探尋,抓住了一點表層意義,淺嘗輒止。本是師生互動的閱讀教學課堂,卻成了老師的個人主場,學生的個性與思辨性的培養(yǎng)便成了癡人說夢。
3.思辨無效化
作文需要讀者,更需要寫作者與讀者的多重互動。然而遺憾的是,目前課堂上的寫作教學卻忽視讀者的存在。沒有與真實的讀者進行生命互動,寫作的唯一目的是能夠拿個高分來取悅教師,這樣的寫作行為就失去了意義和動力,學生也無法通過交流、再創(chuàng)作,讓思維的火花進行碰撞,提升思辨的深度和廣度。
如何解決學生對寫作的恐懼感和厭惡感,如何讓學生“愛”上寫作,在作文中展現(xiàn)自己的睿智,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1.關(guān)注多維立意
培養(yǎng)學生多維立意的意識,就要誘導學生養(yǎng)成“去粗去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習慣。
(1)多問“為什么”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作文要求中提到:“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jié)構(gòu);在表達實踐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欢F(xiàn)實卻是,當學生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往往急于求成,并未看到事物內(nèi)部的因果聯(lián)系,只看表面現(xiàn)象就斷然下結(jié)論,缺乏思辨性。
例如以“臺階”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許多學生會馬上聯(lián)系李森祥的《臺階》,想到“臺階是上樓,登山時要靠著它一級一級地上?!边M而馬上得出立意,“讀書學習,成就事業(yè)也要循序漸進。”
為了克服思維的單一和僵化,我們可以多角度提問自己:“為什么有臺階?臺階通往何方?臺階有怎樣的作用?”等等。進而形成新的立意:1.我們不要只走已鋪好的路,人生更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在臺階的盡頭,繼續(xù)攀爬,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2.站在前人的臺階上,我們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斷開拓新的認知領(lǐng)域,社會才會不斷前進。多角度的思考讓文章立意更深刻,給人以“更上一層樓”的感覺。
在寫作中不要只考慮是什么,而是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問題分析便向前推進了一步,文章也就更加深刻透徹了。
(2)多維立意
在寫作前,我們要大膽摒棄大腦中立刻跳出來的立意。因為這樣的立意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想到的立意,往往是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若在寫作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盲點,道人所未道,發(fā)人所未發(fā),方能形成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zhì)。
例如,有這樣一則材料:“有調(diào)查顯示,約有60%的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對于成長中遇到的困惑、煩惱和問題,42%的學生認為難以與父母交流,27%的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流?,F(xiàn)實生活中,親子之間存在隔閡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怎樣才能解決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效溝通的難題呢?”請你以一位高中學生的身份給報社撰稿,參加討論,發(fā)表你的看法。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運用各種思辨的方法,學生討論總結(jié)了以下幾個立意:
對學生而言——①學會換位思考;②信任你的父母;③用“坦誠”消解隔閡。
對父母而言—①別總是把他們當孩子;②別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③還給孩子一片天;④請相信你的孩子。
對于這些立意,讓學生再運用各種思維方式,進行討論、交流,選擇出一個適合自己寫的最佳角度,而且立意又深刻、新穎,有材料可寫,充分體現(xiàn)了思辨的作用。
我們在立意的過程中,探求事物內(nèi)部原因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透過現(xiàn)在看到發(fā)展,提升思維的廣度和厚度。
2.關(guān)注選材多樣
寫作中思辨思想的體現(xiàn)是創(chuàng)造人生、展示生命個性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因此我們只有不斷思索和探討,才會挖掘出自己生命的閃亮點,體現(xiàn)出思辨的色彩,釋放出個性的光輝。
(1)把理說透
有些同學在寫作時無論主題和論點是什么,認為只要把自己準備好的例子塞進文章就萬事大吉了。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論證,議論文的力量,恰恰在于作者豐富而生動的分析論證。
對于例子,我們一定要放出眼光,運用思辨,形成自我的深刻見解。
例如在“低頭”的話題作文中,一位學生透過例子看到了其內(nèi)涵,寫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肮耪Z云,風過樹林,輕且留聲;雁過深潭,遠且留影,人生漫漫,一路風雨,一路泥濘,或淺或深,最重要的是當你低頭時,能細品到人生的精華。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沒有什么能比你——刀尖上的完美舞者明正彬,更能感動我的心。低頭看你人生那一段風雨陰暗,泥濘坎坷,是一曲多么絕美的勇者之舞。我不是風華絕代的梟雄,也不是才高八斗的學士,縱然沒有過人的智慧和勇敢,但我有一條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路。偶爾止步,低頭看腳下的路是那么踏實與執(zhí)著,平淡卻充滿意義。低頭沉思,我得到經(jīng)驗的積累,生活的總結(jié)。”
“照搬主義”是寫不出自己的心聲的,我們必須學會分析,通過思想選擇例子。同時我們還可以運用哲學觀點,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或社會現(xiàn)象,分析出獨到的見解來。
(2)關(guān)注多種技法
“言為心聲”,才能以真摯的情感打動讀者的心。但是把記敘文寫成了一具無血無肉無靈魂的“木乃伊”的同學也不在少數(shù)。我們應該在記敘文寫作中運用多種表達技巧,如象征、比喻、排比等方法,也可以在記敘中融入議論與抒情,增強思辨的色彩,讓文章真正成為靈魂世界的外在釋放。
提高學生在作文中的思辨能力,是一個長期而系統(tǒng)的過程,不斷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中有效運用用自己的眼光和審美能力。只有學生借助多種論證技法,深入挖掘主題,對文章做哲理性透視,才能讓文章進發(fā)出思辨的火花,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3.多角度交流探討
在日常作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就學生的作文,進行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探討,并引導學生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師生共同交流探討是靈感產(chǎn)生的重要方式。而靈感是稍縱即逝,我們必須學會在交流過程中及時捕捉和把握。
例如,有關(guān)“荷花與水”的話題,大家在交流探討過程中,有同學對生命有了新的闡釋:荷可以是從各方面來體現(xiàn)它的生命力?!八笔呛傻囊粋€載體,更有著它自己的生命力。平平穩(wěn)穩(wěn)泄天下,緩緩靜靜繞江山。“柔”是其最大的特色;心靜,則水平也,但它所表現(xiàn)的無波瀾的神韻卻是在另一世界所被發(fā)現(xiàn)的“前動”生命力。這位學生對“生命力”的理解,獲得了大家的掌聲,在得到大家認可的同時,許多同學思辨的火花不斷涌現(xiàn),形成了熱火朝天的討論場面。學生了解到生活的不同層面,能站在理性、思辨的角度,正確看待生活的多元化。
《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lǐng)晤,共同提高”。通過交流探討,思辨的火花再度進發(fā),讓學生調(diào)動起所有的感覺去直接感受生活,用思辨的眼光去仔細體味生活,從而挖掘出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三、問題反思
1.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共唱一臺戲
在作文教學時,如果教師給學生準備了大量作文素材,并解析自己對材料的理解,或許能令學生佩服并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依賴思想,并且無法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思辨性。
作文的素材就在我們?nèi)粘5纳钪?。教師可以先“扶”著學生去回憶家庭生活的和諧美滿、學校生活的多姿多彩,再“放”手讓學生去談論生活、學習給予他們的體驗與感悟。教師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在必要之時作適當?shù)囊龑?,往往會喚起其對觀察客體的細膩回憶和急于恰當表達的動機,渴望再現(xiàn)生活中的典型環(huán)境和事件,進而讓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2.變單一評價為多樣評價、靈活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因此,一方面在作文講評的時候,讓學生占據(jù)主導地位,讓他們自我評價并嘗試修改;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其他同學參與到評價中去,讓學生在互動中獲得思維的創(chuàng)新。
而且,學生的寫作水平各有差異,因而在作文評價中不能一刀切,要按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對待,應關(guān)注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激發(fā)個體的主體精神,促使每個個體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自身價值,并適時調(diào)整評價體系,避免評價體系的單一僵化。
綜上所述,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要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思辯的睿智。有效的作文教學,提升作文思辨的訓練,能讓學生和老師都走出困境。讓存在著獨特性和差異性的每位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悟創(chuàng)作,讓自己的生命個性融入到字里行間,使思辨的情韻長久飄蕩在學生的文字深處。
★作者單位: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