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松
【摘 要】課文《我多想去看看》雖然先后被入選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部編本”教材一年級下冊,但它們在體裁內容、識字寫字、詞句積累、朗讀感悟和說話寫話等方面,有著諸多的不同。對此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段要求,予以逐一淺析。
【關鍵詞】體裁 生字 詞句 朗讀 說話寫話
“部編本”教材一年級下冊課文單元的第2課《我多想去看看》,和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單元的第11課《我多想去看看》比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部編本”教材中,和《我多想去看看》一起組成單元的還有《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個接一個》《四個太陽》,這個單元的主題基本可以用“愿望”一詞統(tǒng)領與概括。其中《一個接一個》是新選課文,其他兩篇是從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中沿用而來的,但所處的單元都發(fā)生了變化。
下面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兩個版本的課文作一些分析。
一、體裁
人教版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是詩歌,全詩只有一節(jié),其實就是三句話。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文本編排成詩歌的形式未嘗不可,但內容單薄,總給人言猶未盡、缺胳膊少腿的感覺。
“部編本”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是散文。課文增加了一個自然段,彌補了內容和結構上的缺憾:對于新疆天山里的孩子來說,在媽媽的引導下,多么想到北京去看看雄偉的天安門、壯觀的升旗儀式;對于大城市北京的孩子來說,在爸爸的引導下,多么想到新疆去看看美麗的天山、潔白的雪蓮。如此行文,不僅達成了前后照應、互為呼應的文本結構,而且暗含了“祖國山河美,民族大團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二、生字
人教版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要求會認“想、告、訴、路、能、走、北、京、城、安、廣、升、旗”13個生字,“部編本”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要求會認“想、告、訴、路、京、安、門、廣、非、常、壯、觀”12個生字。可以看出,有7個生字是相同的,其中“能”字因為課文修改后不出現了,所以無法編入?!氨薄⑸?、旗”3個字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過?!俺恰弊窒鄬^難,作推后安排處理?!安烤幈尽苯滩男略觥伴T”字,是因為一年級上冊中已經要求學生會寫“們”字(《青蛙寫詩》),所以要求會認、會寫“門”字顯得更加有必要。新增的“非、常、壯、觀”4個生字,與其說是認識4個新字,不如說認識2個新詞,因為“非常”“壯觀”在生活中經常能夠遇到。在生活中認識這2個詞語,能夠大大降低識字的難度。
人教版教材要求會寫“廣、升、足、走”4個生字,“部編本”教材要求會寫“會、走、北、京、門、廣”6個生字。人教版教材主要按照“識寫異步”的原則安排寫字內容,而且每課寫字的數量偏少,一年級上冊每課安排3~4個,一年級下冊每課安排6個。本課要求會寫的“足”字,在之前的“識字(一)”的第四課《操場上》中已要求學生“會認”,到本課才要求“會寫”,體現了“先識后寫”的編排原則,而其他3個生字都是首次出現。“部編本”教材沿用“識寫異步”的原則,在寫字數量上有所增加,一年級上冊每課安排3~5個,一年級下冊一般每課安排7個(只有個別課文安排6個,《我多想去看看》就是其中之一)?!熬?、門、廣”3個字在本課中既要求“會認”,也要求“會寫”,屬于“識寫同步”;“會、北、走”3個字學生在一年級上冊中已經“會認”,本課進行了“復現”,所以要求“會寫”顯得水到渠成。
三、詞句
人教版教材《我會讀》欄目安排的內容是:“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我們愛北京。我們愛五星紅旗。”這四句話雖然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但與課文的聯系不甚緊密,對此,“部編本”教材在一年級上冊識字單元專門安排了第10課《升國旗》(中國 國旗 五星紅旗 / 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 國歌聲中,徐徐升起;/迎風飄揚,多么美麗。/向著國旗,我們立正;/望著國旗,我們敬禮)予以解決。
“部編本”教材安排了課后練習“讀一讀,記一記”,目的是通過朗讀“彎彎的小路、寬寬的公路、美麗的天山、潔白的雪蓮、雄偉的天安門、壯觀的升旗儀式”,使學生積累短語“××的××”,感悟前面詞語對后面事物的修飾作用,這對豐富學生的語感和語言圖式是大有裨益的。
四、朗讀
人教版教材要求“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安烤幈尽苯滩囊蟆袄首x課文,注意讀好帶感嘆號的句子”。《課程標準》提出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有“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所以通過朗讀課文,提升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祖國河山美,民族大團結”的感悟,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但人教版教材要求“背誦課文”,則顯得意義不大,這是因為這篇課文既不是經典作家的“定篇”,也沒有典型的句式、段式,從語言積累的角度講,價值不大?!安烤幈尽苯滩奶岢觥白⒁庾x好帶感嘆號的句子”,教學目標非常明確、集中,落實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的要求。針對“我對媽媽(爸爸)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個句子的朗讀,形式可以多種多樣,節(jié)奏也可以富有變化。通過教師的朗讀指導,學生不僅能“讀好帶感嘆號的句子”,而且能夠激發(fā)情感,從而感悟語句中蘊含著的愛國之情。
五、說話寫話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我會讀》欄目,但沒有提出寫話方面的要求。“部編本”教材新增了課后練習“以‘我多想……開頭,寫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學交流”?!昂屯瑢W交流”屬于“說話”,這沒問題,綜觀一年級上冊、下冊中的課文,這樣的要求隨處可見,但提出“寫下……”這樣的要求,卻獨此一家。雖然《課程標準》提出第一學段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但該題顯然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超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筆者覺得,“寫話”起步于二年級下學期比較合適,要求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寫話”可算是拔苗助長了。所以,筆者建議將本題要求改成:以“我多想……”開頭,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愿望,再和同學交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qū)教育研究和培訓中心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