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洋
米蘭遭遇的婚變,讓我很是感慨。
米蘭和老公結婚5年。她一直以為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因為夫妻倆從來不吵架,老公還對她百依百順。一天早上,他突然留下一封信和一份離婚協(xié)議書,離家出走了。信上說,米蘭一直很強勢,他在這個家中找不到尊嚴。現(xiàn)在,他遇見了一個懂他的女孩,他要離婚。
米蘭很快找到老公,努力地想要挽回,包括向他道歉,想和他談談,邀請他一起去做心理咨詢,甚至發(fā)動親朋好友幫忙勸他回心轉(zhuǎn)意。但是,這一切都被老公拒絕了。他只有一個要求:離婚。在米蘭同意離婚前,他拒絕和她見面和溝通。
丈夫離家3年后,米蘭跑來問我:“我還能怎么辦?”我回答:“你的婚姻已經(jīng)死亡了,請節(jié)哀吧!”米蘭震驚地瞪大雙眼:“你不是心理咨詢師嗎?你不是應該想方設法幫我挽救婚姻嗎?怎么能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話?我不要離婚,我不能讓兒子沒有爸爸!”
我嘆息。很多人都會拽著“一生一世”的婚姻承諾不放,卻忘記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只有兩個人都想留在婚姻里,婚姻才可以存續(xù)。所以在法律上,每個公民既有結婚的自由,也有離婚的自由。如果是在情緒狀態(tài)下沖動地做出離婚的決定,還有挽救的余地;可是當一個男人持續(xù)3年拒絕和伴侶溝通,拒絕挽救婚姻,這已經(jīng)足以證明,他是破釜沉舟地想要離婚。就像醫(yī)生救不了癌癥晚期的病人一樣,心理咨詢師也救不了一個死亡婚姻。
只有一方付出的婚姻,也屬于死亡婚姻。有一個男人和“小三”同居多年,他從來沒要求離婚,但是不給孩子撫養(yǎng)費,不回家,不和妻子過性生活,卻要求妻子贍養(yǎng)公婆。拒絕承擔丈夫和父親的責任,拒絕向妻子提供經(jīng)濟和情感上的支持,這種只有一方付出的婚姻,就像一個人辛苦支撐的獨角戲。她無法從中得到尊重、理解、支持和滋養(yǎng),只是維持了一個婚姻完整的假象,婚姻早已名存實亡。
還有一種死亡婚姻是一方心理不健康,比如患有精神疾病或者嚴重的人格障礙。有一個丈夫,只要妻子不順從,他就打她。妻子為了孩子選擇默默忍受,他卻認為妻子沒有報警是認同自己該打。妻子終于鼓起勇氣提出離婚,他反而理直氣壯地向她索賠20萬元精神損失費……丈夫的奇葩行為,是源于他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征是:行事全由本能驅(qū)使,不在乎社會規(guī)則,因此具有高度的攻擊性。他們?nèi)狈π呃⒏?,對他人冷漠無情,而且?guī)缀鯖]有自省的能力。有嚴重人格障礙的人,是很難溝通的。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自省能力,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什么,自然也不會改變。和他在一起,伴侶只有絕望和無助。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婚姻沒救了,只是,我們不允許離婚這種可怕的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不允許老公離開自己,不允許自己的人生不完美。就像嬰兒一樣,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地球都圍著自己轉(zhuǎn)。但事實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是我們控制不了的,比如,哪怕用了再貴的保健品和護膚品,我們還是會一天天衰老;無論多么痛苦和不舍,我們都要送走親人。
不如少一些抗拒,多一些接納,學習面對和接受婚姻的死亡。這樣,我們才有力量爬起來,創(chuàng)造下一站的幸福。
[—請參閱本期P50《“委屈”的家暴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