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7年,蘇軾、蘇轍兄弟倆同時赴京趕考,雙雙金榜題名。
那一年,主考官正是大文學家歐陽修。歐陽修當時正在倡導詩文革新運動,主張文章應明道和致用,反對華而不實的浮夸文風。蘇軾的文章寫得灑脫豪放,風格渾厚,歐陽修見了大為驚喜,準備點其為狀元,但當時考卷是密封的,歐陽修覺得試卷的文風與他的得意門生曾鞏相似,怕點了自己的門生為狀元,受人議論,于是點了個第二。后來當他知道是蘇軾的卷子時,很是后悔。歐陽修對蘇軾的才華很賞識,他曾對老友梅堯臣說:“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這就是成語“出人頭地”的來源,意思是說,自己應給這位有才華的青年讓路,讓他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選自《內(nèi)蒙古日報》2013年9月29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