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際珂
HUA Jike
1968年出生
1986年入學天津大學建筑系(學士、碩士)
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5年世界華人建筑創(chuàng)作獎
2013年“海河杯”優(yōu)秀勘察設計獎建筑工程類二等獎
2012年天津市優(yōu)秀勘察設計獎住宅類一等獎
2008年中國建筑學會第七屆青年建筑師獎
在天大建筑學院學習的經歷使我從一個理工男成為了一名設計師,這期間也有很多不適應。
一年級時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墨線練習、古亭渲染練習、仿宋字練習……就像達芬奇學畫時先畫雞蛋一樣,當時覺得著實枯燥無味。但是那時的學習氣氛特別好,比圖、評圖、留圖的體系激勵著大家無比認真和追求完美。我覺得在這其中不自覺地培養(yǎng)了一種“工具快感”,使你在工作中乃至困頓中,仍然覺得畫草圖是一種樂趣。時至今日,我又嘗試了幾乎所有的現代繪圖工具,目的不再重要,但使用器具以及畫圖本身已是一種快樂。
二年級的時候,我們有幸受教于很多位值得尊敬的老先生,比如彭一剛先生、屈浩然先生、王乃香先生、聶蘭生先生等等。老先生們手把手地教授、示范,這種傳統的建筑學方式,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工匠精神,影響深遠。
中天建做的一系列項目一直對傳統文化有一種再思考的過程,試圖用建筑師的項目實踐來推敲和表達對它的理解,是從設計導向設計。在表達傳統的過程中,并沒有采用太多的新技術,而是用新的眼光和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建筑學本身帶來的是觀念上的影響。
建筑師與電影導演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對比李安和張藝謀,一部《臥虎藏龍》一部《大紅燈籠高高掛》,相較于張藝謀的“濃墨重彩”,李安鏡頭下的“輕和飄”則更不好表現。
輕盈的建筑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靜謐得令人冥想,而高筑的基座承載著建筑之重,令人心生敬畏。想要表現建筑之輕就必須讓建筑看上去像是擺脫了地心引力,所以架空的干闌式建筑是輕的,漂浮于水面的船坊是輕的,而高臺建筑卻是重的,它們的重如同磁石般牢牢地依附于大地。
建筑所呈現的輕與重取決于建筑形態(tài)(塑形、框架形、片形)、建筑與地面的連接(漂浮、架空、基座)以及材料的選用(輕質材料、重質材料)。太湖石漂浮在碧水與白砂之間,把人帶入禪的意境中。半透明的玻璃在黃昏時分透出朦朧的美。江南傳統建筑的輕盈完全可以通過現代手法與材料得到完美的演繹。
在項目中,格調竹境在形式上傳承著傳統中式,曲院風荷在空間上進一步吸取了傳統之精髓,格調林泉則不僅延續(xù)了之前格調竹境和曲院風荷的概念與手法,而且在意境上得到了升華。這是一個不斷遞進的過程。項目中模擬瓦楞的處理,用的是鋼,既有傳統的味道,但又完全不一樣。傳統作為抽象的過程,基于現代包豪斯式的方式,用建筑學本體的語言來回答傳統和現代的關系,立足于空間及形式。
面對現代中式項目,我們提出傳統部位用當代手法來解決、傳統材料用當代方式來解決、傳統方式用當代材料來解決的思路,力求平衡“新與舊”之間的貼合感和疏離感。
另外,新中式建筑離不開園林對其的襯托與影響。日本園林是沉思的、靜態(tài)的,充滿畫面感,但不適合身體;而中國園林則是行走的、動態(tài)的,更關注流線和空間高差。園林附著了太多文學家的想象。有限與無限、看與被看、內與外、主與從、虛與實、藏與露、引導與暗示、滲透與層次、借景與對景,這一切皆是建筑與園林的游戲。
虛擬現實系統對建筑空間的描述是實時的、交互的、動態(tài)的、主動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設計媒體。隨著VR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普及,建筑師可以在任意時間和設計的任意階段走進建筑,從任意角度、以任意視角,通過漫游來觀察和體驗自己的設計作品,身臨其境地感受空間、尺度、材料、質感甚至聲音……這遠比坐在屏幕前觀看二維的設計圖來發(fā)現設計中的問題和錯誤要容易得多。建筑師可以實時地對設計要素進行修改和完善,較好地保證了設計思維的連續(xù)性。
但是我們可能會有疑問:建筑是存在于虛擬場景中更有意義還是存在于現實中更有意義?虛擬技術可以實現建筑師的無限想象,在“游戲”中空間將更為豐滿,那么是否建造完成可能將失去它的既有意義。以前建模只是為建造做準備的步驟之一,但以后建模本身可能就將成為設計的終極目的,因其帶來了令人極大滿足的體驗感受。
虛擬建筑漫游使得建筑師的設計體驗不再是簡單的線性片段,而是將其整合為多感知的、生動的、有機的整體,從而使設計體驗更加真實。沉浸在更加真實的設計體驗中,建筑師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靈感將被極大地激發(fā)。
未來可能會是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的一種較量。隨著物理空間的弱化以及虛擬空間的強化,對于建筑師來說無疑是挑戰(zhàn)也是新藍海。
1.2 格調竹境3-5 清河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