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云樓捐贈上海博物館《丹山紀行圖》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座“丹山” 兩位“云屋”
——過云樓捐贈上海博物館《丹山紀行圖》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

2017-06-05 14:15凌利中
中國書畫 2017年2期

◇ 凌利中

一座“丹山” 兩位“云屋”
——過云樓捐贈上海博物館《丹山紀行圖》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

◇ 凌利中

[元]王蒙 丹山瀛海圖卷28.5cm×80cm 上海博物館藏款識:丹山瀛海圖。香光居士王叔明畫。鈐?。狐S鶴山樵(白)

一、《丹山紀行圖》卷簡介

上海博物館藏《丹山紀行圖》卷(以下簡稱《丹山圖》),系晚清著名收藏家吳門過云樓主顧氏文彬(1811-1889)家族捐贈、冠以明代畫家顧琳名下的一件赫赫名跡(《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編入清代畫家,或為誤入。見第5冊145頁,文物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此圖出以長卷,縱30.8厘米,橫332厘米,紙本淺絳。層巒疊嶂,古樹迷殿,云氣浩蕩,清麗之氣自具。畫宗董巨,參以四明丹山實境,筆飭墨潤,尚未脫元人蕭疏淡遠之品格,當屬難得珍品。款署“丹山紀行。云屋”。鈐“云屋山人”“大興世家”白文二印記。據(jù)鑒藏印記悉,此卷曾經(jīng)明代項元汴(有“凈因庵”白文殘?。砬褰鹜麊?、金傳聲、林熊光、顧文彬遞藏。卷后有元明十一家題跋。為行文方便,茲詳錄內(nèi)容如下:

1.徐本立洪武辛亥(1371)十一月五日題:

游丹山記。神仙家所謂丹山赤水洞天者,在吾邑之四明鄉(xiāng)。去上虞小山東南十五里,而近漢劉綱夫婦升仙之所也。洪武辛亥歲,予客授小山陳氏(陳鑄)。冬十一月,句吳顧云屋先生(顧園)自山陰來,予與之會。先生善圖畫,予頗以吟詠自適,繾綣旬日,有足樂者。明月一日,□□□□□偕其友吳溫夫、汪復初來會,屬予請先生及西閣汪居安同為丹山游,先生與予欣然。出門,日已夕矣。遂由鄮峰而南,過徐家嶠,居安(汪居安)追及之。行二里許,穹林長溪,陰風颯沓,吾輩放浪諧謔,不畏昏黑。復初(汪復初)去其家已近,乃先往。須臾,二童子執(zhí)燭來迎,仰見巨石林立,危磴險逼,下睨潭影,心悸膽慄,迤邐緣崖數(shù)十步,崖旁有古祠,劍石森衛(wèi),松杉夜鳴,若有神物然。過祠西(復)至復初(汪復初)家,宿其所謂“四明溪舍”。復初為置酒,酒數(shù)行,先生戲?qū)憽冬槴\圖》,約在席者出奇語題其上。明日溪行一里許,度小橋,橋側(cè)梅始花,盤桓不忍去。西過狀元坊,坊宋景定間方公山□登第時所建也。自坊南入小杮 口,出黃溪,溪水出大蘭諸山,由紫溪而下,白石累累,流駛過清,鱗介下游,巨細可數(shù)。中流橫石,矼下有聲,鏗然筇音和。泝溪東行三里,至觀嶺,謁劉樊祠,祠前石橋長丈余,相傳昔洚水泛流而至者。自橋左入松林百余步,至一清亭,觀白水。白水所出崖壁,缺落如削,其上則群峰嵌空,若奔馬驟止,而水自云際下注崖谷者,踴躍騰沸,晝夜有聲,陳陳若游雷,無有冬夏。溢石罅,走澗壑,鏦錚瓏玲,縈紆百折。出石橋,西與諸溪合。石橋之東若干步,有巨石臨溪上者,可列坐十余人?!酢跽堄昧菪蝻嫻适拢娍突蛞伙?,或再飲,或累飲醉(至),或不飲(及)而止,皆撫掌大笑。是時樂甚,不知日之暮也。白水宮道士潘實齋留宿石田山房,弟子趙集玄侍立不倦,先生索佳楮,作《丹山圖》,諸客各賦詩。明日實齋請登絕頂,觀群仙遺跡,以興盡而止。既還小山,□□□請先生作《紀行圖》,且俾予書其事。其月五日也。余姚徐本立記。

鈐:“徐氏性全”“龍丘生印”白文印記。

2.楊彪題:

丹山圖。丹山我憶舊游地,奇峰疊巘天下無。徘徊四顧斷復起,勢若萬馬爭奔趨。云霞煥爛變朝暮,乃知福地神仙居。深林澗谷入窈窕,懸崖石磴何盤紆。南望飛流掛絕壁,晴空急霰跳明珠。初疑人跡不可到,但聽猿鳥聲相呼。平生素有山水癖,扳援不憚筋力劬。人言劉樊兩夫婦,白日自此升天衢。披榛尚喜見遺跡,臨風遐想空踟躇。嗟予胡為久羈旅,十年未許歸田廬。好山時時入夢寐,展圖令我增長吁。君知世上厭名者,愿將出處同樵漁。銀塘楊彪。

[元]顧園 丹山紀行圖卷30.8cm×332cm 紙本設(shè)色 上海博物館藏款識:丹山紀行。云屋。鈐印:云屋山人(白) 大興世家(白) 朗庵秘玩(朱) 青玉堂□□記(朱)

鈐“楊宗彝”“清白世家”白文印記。

3.趙古則題:

四明佳山水,洞天宅仙靈。久慕劉樊跡,始遂皮陸登。放歌鄮碧峰,投宿谿舍清(汪復初)。扶藤厲急澗,披草遵微行。倚梥聽鞠侯,□崖拾青櫺。過云扈辟茞,玩瀑愒幽亭。仙宮訪羽客,詣首問黃庭。既極林泉趣,似了物我情。惜無柳州筆,紀此煙霞盟。浚儀趙古則?!?〕

4.朱坦翁題:

公余亦有丹山游,直上大蘭絕頂頭。云南深與云北會,紫溪遠合黃溪流。青櫺異果每欲食,白水仙人那可留。披圖感慨念疇昔,此身渾似登瀛洲。洪武辛亥春,予亦有丹山之行,虞邑姻戚其時亦隨行,固出此卷求題,遂書于末以紀歲月云。蘄陽朱坦翁。

5.王霖題:

顧侯(顧園)自是虎頭孫,故故來尋赤水源。秉燭去時行著屐,題詩留處酒盈尊。青山當戶道傍舍,紅葉滿林溪上村。凖擬重游定何日,野梅枝上月黃昏。栝蒼王霖。

6.趙宜生題:

丹山赤水神仙窟,高士相攜尋藥物。洞口桃花春色深,溪上青櫺煙草沒。劉樊何處云南居,過云問徑仆已痡。人生行樂不可孤,歸來寫作丹山圖。余姚趙宜生。

鈐“趙宜生印”、“德純”白文印記。

7.范玄鳳題:

群仙冉冉下丹丘,瀟灑閑披翠羽裘。不受皇家宣室召,長為赤水洞天游。瓊林樓閣高低見,珠樹云霞遠近浮。愧我未能酬此約,錦帆又促上神州。余姚范玄鳳。

8.毛銳題:

開辟乾坤大,登臨景物新。好山清入越,細路曲通鄞。耕鑿生涯舊,陶漁習俗淳。危樓低日月,別館凈埃塵。樹出平橋外,藤垂?jié)緶\濱。寒花明素褐,晴葉下烏巾。風靜猿啼穩(wěn),云空過鳥頻。中天崖積翠,千尺瀑翻銀。勝賞煩杯斚,幽探結(jié)搢紳。得仙前代事,吊古百年身。放浪思安石,疏狂憶季真。異時名尚在,回首跡難湮。感慨當行樂,棲遲念隱淪。久聞巖穴侶,俱作廟堂珍。獻納應多榮,匡扶各有人。求田吾未遂,濟世子須伸。雕鶚飛騰晚,蛟龍變化春。詩書宜努力,舟楫待通津。相過情偏契,論交意獨親。何由脫凡俗,卜筑暫為鄰。會稽毛銳。

鈐“毛銳之印”“毛氏進仁”白文印記。

9.宋玄僖洪武辛亥(1371年)十一月二日題:

□□□白水,顧老畫丹山。往事追行樂,留名在世間。路隨□□去,領(lǐng)度白云還。已了三生夢(約),誰乘半日閑。青櫺供出產(chǎn),紫鳳下天關(guān)。皮陸陳珠玉,劉樊解佩環(huán)。瓊臺非有契,鐵鎖詎能攀。況遂仙鄉(xiāng)宿,寧愁世路艱。展圖令我嘆,下筆覺才怪。醉后忘今古,高吟破旅顏。洪武辛亥十一月二日,余姚宋玄僖□□。

鈐“宋元僖印”“無逸”白文印記。

10.吳居正題:

弱齡厭塵居,勝跡心所仰。遂為世外游,獲陪林下杖。魚梁依澗度,鳥道緣云上,既睹仙真宅,愈重煙霞想。環(huán)山知幾峰,飛流可千丈。天紳傍檐舞,水樂臨階響。皮陸跡已陳,劉樊事亦往。不有繼先志,何能引清賞。前人有遺詠,磨崖看仿佛。此詩承九靈先生〔2〕命作,于白水觀出舊所作《丹山紀行詩卷》,俾予書之,蓋丹山即白水境也。吳居正。

鈐“吳氏居正”“耑學”白文印記。

11.范驥題:

勝地追游亦壯哉,蘂珠宮闕面三臺。丹山路繞清溪出,赤水源從碧漢來。古樹生陰迷殿閣,飛花如雪點莓苔。顧侯筆力多瀟灑,令我披圖日幾回。范驥。

鈐“自驥之印”“范氏德稱”白文印記。

12.顧文彬同治十二年(1873年)季秋題:

笑人間,擁素云,黃鶴幾度拂行軒。古木斜暉,蒼崖綠嶂,此地宜有。詞仙似鴟夷,昔游未遠。乘一舸,迤邐剡中山,與客攜壺。當時喚渡,第四橋邊,人世了無知者,且休將雞夫野老。林泉寂寞,劉郎云中飛去。曾見海作桑田,想佩環(huán)甚時,重至水邊亭凝佇。倚闌干,暮色偏憐高處,漠漠搖煙。集姜白石詞。

艤孤篷,有天開,仙境不與世間同。采藥難尋,杖藜重到,清氣竟入。崆峒轉(zhuǎn)丹砂,爐存太乙。誰得似,吟嘯百年翁,呼酒憑高。鷗眠竹凈,鶴去臺空,見說尋真有路,且醉飡石髓吟老。丹楓深護,啼猨暗銷鈆虎。洞戶自有云封,通幽徑禪房,深窈聽泉聲不隔。夜深鐘,桂底露衣香濕,月白千峰。集張玉田詞。同治十二年季秋艮庵書于山陰舟次。

鈐“顧文彬印”白文印、“子山”朱文印記。據(jù)畫卷款署“云屋”及鈐印“云屋山人”以及上述諸家題跋可知,“云屋”顧姓,友人稱其為“顧云屋”。顧氏于洪武辛亥(1371年)十一月自山陰來上虞小山,與徐本立相會,并與吳溫夫、汪居安約為四明丹山之游,由鄮峰、徐家嶠,至汪復初家西溪精舍,作《瑯玕圖》。次日過狀元坊、小杮 ,度黃溪、大蘭諸山。泝溪東行三里許,至白水,夜宿白水宮道士潘實齋石田山房,其弟子趙集玄侍立,遂作《丹山圖》,諸友紛紛作題紀之。

[元]顧園 《丹山紀行圖卷》題跋之一

顧云屋其人及此圖卷,藏家顧文彬在其著《過云樓書畫記·顧云屋丹山紀行圖卷》有如下描述:

《畫史會要》云:顧琳字云屋,上虞人。仕為知州,讀書政治之暇,游戲繪事,為世所重。又程本立《巽隱文集·跋三友圖》有云:王山農(nóng)所畫梅,顧云屋松,高士謙竹。則云屋不廑以山水見長,而用筆蒼潤,設(shè)色古厚;自谿橋野岸取徑,而□壑深林,叢祠古木,籠燭脂夜,荷擔響晨,杖履經(jīng)營,悉歸筆底;入后白云蓬蓬,橫束山帶,瀑布飛流于巖際,石幢兀立于路隅,梵宇琳宮,時隱見于松杉夕照間,有數(shù)人得得而來,若訪僧尋寺者,蓋丹山紀游作也。

云屋于洪武辛亥,偕余姚徐本立往游。本立為記,有云:神仙家所謂丹山赤水洞天者,在吾邑之四明鄉(xiāng),去上虞小山東南十五里而近漢劉綱夫婦升仙之所也。

用別紙界烏絲欄楷書十三行,字極古秀,中有洗刮處,當是革除年間,諸臣姓氏列在禁綱,以懼禍而諱之。前有陳登篆書“丹山紀行”四字,后有銀塘楊彪、浚儀趙古則、蘄陽朱坦翁、括蒼王霖、余姚趙宜生、范玄鳳、宋玄僖、會稽毛銑、吳居正、范驥題詩。

按,登與古則、玄僖、宜生、銑,《明史》有傳。本立諸人,意皆元代遺民,土苴纓弁,獨浪山水,所謂人中野鶴、天外冥鴻,固不欲世知者,而墨妙流傳,且使記中□實齋、吳溫夫、沈復初、居安諸姓字,亦長留于天地間也,安能以藝事忽之?

按,顧氏原所見陳登篆書“丹山紀游”四字引首,現(xiàn)已佚。顧氏所錄題跋“毛銑”,實誤,應為“毛銳”;“□實齋”應為“潘實齋”。

近人俞劍華《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載顧琳曰:

顧琳(明),號云屋,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一作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仕為知州。工山水,有出塵之趣,有《云山圖》,呂不用有詩題之?!?〕

俞氏明顯綜合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所編《御定佩文齋書畫譜》中的顧琳小傳。是書曰:A.顧琳,號云屋,上虞人。仕為知州,讀書政治之暇,游戲繪事,為世所重(《畫史會要》)。B.吳郡顧云屋,工山水畫。吾鄉(xiāng)鄭山輝稱其有出塵之趣(宋玄僖《庸庵集》)。C.呂不用《題顧云屋云山圖》云:我識東吳顧文學,早歲丹青動皇閣。揮毫得意傲王侯,霜刮虬髯面如削(《得月稿》)。而《丹山圖》藏家顧文彬亦沿舊說,故而此卷成為了明代畫家顧琳之傳世孤本。

二、顧云屋與《丹山圖》題跋諸家

及跋中所涉友人之交游考

顧云屋其人,據(jù)《丹山圖》卷后顧氏友人徐本立“(云屋)作丹山圖,諸客各賦詩”悉,所應邀諸家題跋者皆為顧云屋友人,且多為同行者。這無疑為研究顧氏交游以及生平行藏提供了最為重要的線索。諸家中,宋玄僖、趙古則二人尤顯重要,在二家文集中,透露了較多顧云屋的交游行蹤。

1.宋僖

元人,初名元僖,入明改署玄僖,后更名僖,字無逸,號庸庵,浙江余姚南城人。至正十年庚寅(1350)中浙江鄉(xiāng)試,補繁昌教諭,官十九日,即棄歸。元末兵亂,隱居四明,家貧無衣食資,惟授徒以自給。樞省嘉其苦節(jié),辟為鄉(xiāng)邦文學,不就。洪武二年(1369),召修《元史》,宋濂、王袆任總裁官,征山林之士汪克寬、胡瀚、宋僖、陶愷、陳基、趙壎等十六人為修史官,宋與諸家皆在分科修纂之例。宋氏所撰《外國傳》自高麗以下悉出其手,書成不受職,乞還山,復與桂彥良同征主考福建。宋僖?guī)煆臈罹S楨〔4〕,詩格清和婉轉(zhuǎn),以自然為宗,史稱“元末之一家”。著有《庸庵文集》三十卷、《庸庵集》十卷。本卷署“宋玄僖”,鈐“宋元僖印”“無逸”二印記,知此時為避元諱將“元僖”改署“玄僖”,然尚未更名“宋僖”。

宋僖與顧云屋交往甚密,在其《庸庵集》中多有記載,如“壬子(1372)秋九月”,即顧云屋作《丹山圖》之次年,宋、顧二人連夜宿宋氏邑羅壁山中,時近九日,羅壁之顛有所謂龍門者,足以適登高眺遠之興?!霸莆菀杂辔从螢榍福魅諏①赏?,先為作《高峰遠澗圖》以贈。及還,予賦詩書其上”(《題云屋所贈高峰遠澗圖》)。集中另有《與顧山人宿羅壁方氏停云樓贈詩一首》(詩后自注云:顧氏,吳中所居,號玉山草堂者)、《秋日過郁仁齋翠深軒與顧山人夜坐有作》以及為友人題顧云屋畫作十數(shù)首。

2.徐本立

宋僖、顧云屋二人與《丹山圖》卷后題跋諸家之交游,《庸庵集》中亦多有透露,如《題顧云屋山水圖》:

吳郡顧云屋,工山水畫。吾鄉(xiāng)鄭山輝稱其有出塵之趣。戊申(1368年)夏,自鄞還吳,泊舟慈溪之丈亭。觀其山水諸佳處而樂之,過余姚為山輝門人(鄭山輝)徐性全作此圖以行。亟其圖,墨色有未足者,性全以贈其友周德如,山輝為題山字韻絕句一首。辛亥(1371年)春,予循海而游,過德如家,德如舊嘗從予者也,出此圖請予繼山輝題詩,予遂以次其韻:虞公渡下丈亭山,送目船窗幾往返。今日題詩云屋畫,白頭一笑海云間。

據(jù)題可知,顧云屋于“戊申”(1368)夏,過余姚,為山輝門人徐性全作《山水圖》,后徐氏將圖轉(zhuǎn)贈友人周德如。1371年,周氏請宋僖作題。“山輝門人徐性全”。據(jù)《丹山圖》卷后顧云屋友人徐本立款署“余姚徐本立”及鈐“徐氏性全”“龍丘生印”二印記可知,徐性全即為徐本立,號龍丘生,余姚人。

檢宋僖文集中所收自作諸詩,如《為徐性全題顧山人天際歸舟圖》《次韻徐性全同宿小山陳氏書樓有作》《次韻趙德純阻雨小山有作兼簡徐性全并謝陳氏諸親舊》《為徐性全題萬壑秋聲圖》《即事》(自注:八月廿八夜與徐性全、汪復初、吳溫夫、王時敏宿上虞倪弘道家,弘道為置酒。其季如道戲以棗核加燭上,發(fā)輝若五出花。坐客皆為盡歡而醉,如道請予賦詩遂成二十八字)等,可知宋、顧、徐三人互為摯友。

按,徐性全之師“山輝”,即鄭元秉,因筑山輝軒,以軒為號,稱鄭山輝,亦擅畫,如《庸庵集》中收有《題鄭山輝效高房山枯木竹石圖》《為王漢章題鄭山輝李石樓合作蘭竹圖》《題鄭山輝畫蘭》《為聞人生題鄭先生李太守合作蘭竹圖》《為孫尚質(zhì)題山輝蘭蕙圖》《題山輝畫》等。據(jù)宋氏《為奉古元題鄭李二老合作蘭竹圖》“今年庚戌春二月廿四日,過古元畫室,出圖觀之,予與坐客七八人,皆掩袂而泣,時山輝翁即世三日矣。李侯前月未赴龍河于翁之歿,蓋莫知也”可悉,鄭山輝于洪武三年庚戌二月七一日,即1370年即世,而畫家李石樓(?-1370)亦于此年逝世,二人皆屬元代畫家。

3.吳溫夫、汪復初

宋氏上述詩文中所提到諸友,有數(shù)人即為《丹山圖》卷后徐本立跋中所指顧云屋友人:

明月一日,□□□□□攜其友吳溫夫,汪復初來會,屬予請先生(顧云屋)同為丹山游,先生與予欣然。至復初家。宿其所謂“四明溪舍”。復初為置酒,酒數(shù)行,先生戲?qū)憽冬槴\圖》。

跋中“吳溫夫、汪復初”二人,即宋僖《即事》詩中自注“八月廿八夜與徐性全、汪復初、吳溫夫、王時敏宿上虞倪弘道家,弘道為置酒。其季如道戲以棗核加燭上,發(fā)輝若五出花。坐客皆為盡歡而醉,如道請予賦詩遂成二十八字”中所提到的吳、汪二人。宋僖、顧云屋與吳、汪二人之交游,在《庸庵集》中甚多,如《自題畫》云:

今年辛亥歲(1371年)九月三日,予在姻戚倪氏孝思庵與時敏、吳溫夫、汪復初、倪原道及其從弟安道(倪安道)〔5〕、從子用彰(倪用彰)抄書。午飲既酣,原道令人拭壁,請予作墨戲,予素不解此技……徐性全也,為研墨執(zhí)硯……

《丹山圖》徐本立跋所透露的顧云屋所宿汪復初之“四明溪舍”,在當時文人中頗有聲名,其舍近丹山赤水道家洞天,沾有仙氣,為文人向往圣地。如宋僖《為汪復初題四明溪舍》云:“丹山赤水洞天中,水出長溪似白虹。簾外鶯聲春樹綠,潭邊鷗影晚花紅。汪倫釀酒能留客,李白題詩不負公。欲看丹經(jīng)坐清夜,為予下榻候仙翁。”據(jù)此可知,宋氏亦曾過訪汪舍。而《丹山圖》后趙古則跋中“四明佳山水,洞天宅仙靈……放歌鄮碧峰,投宿溪舍清”之“溪舍”亦當指汪氏“四明溪舍”。

4.小山陳氏

徐本立跋《丹山圖》中稱“客小山陳氏”者,據(jù)宋僖《重過倪氏深秀樓十首之十》后自注云:小山陳生鑄,子范也,性醇敏,好學可愛??上ぁ靶∩疥愂稀泵愯T,字子范,上虞小山人。小山距徐本立所在邑四明鄉(xiāng)丹山僅十五里,“丹山……去上虞小山東南十五里”(見《丹山圖》徐本立題),家筑清暉樓,人稱小山陳氏書樓,時文人于此往來甚密。如宋僖《小山陳氏清暉樓》《次韻徐性全同宿小山陳氏書樓有作》《次韻趙德純阻雨有作兼簡徐性全并謝陳氏諸親舊》等。陳氏小山藏有顧云屋、趙鳴玉等人畫作數(shù)件,如宋僖《為陳山人題顧云屋大松圖》“顧侯秀異天所種,胸中有此千尺松……羽化登仙巢老鶴,樓居閱世對亢龍。小山桂樹何年種,讓爾獨青芙蓉”、《趙鳴玉為小山陳隱居作小像于雙松之下》等。

按,宋氏詩中稱“趙鳴玉”者,時為丞江寧縣,擅畫,能作山水,師從顧云屋,宋僖有“云屋風流續(xù)者誰,趙郎早被鄭翁知”譽之(《題趙鳴玉效顧云屋山水圖》)。

5.趙宜生

上述宋僖《次韻趙德純阻雨小山有作兼簡徐性全并謝陳氏諸親舊》中“趙德純”者,即《丹山圖》后作跋者趙宜生,款署“余姚趙宜生”,鈐有“德純”白文印記。

趙宜生,字德純,余姚人。洪武初訓導。黃太沖云:德純本宋宗室子,至正中晦跡耕牧,自號騎牛野人。洪武初,舉為鄉(xiāng)邑訓導。宋無逸(宋僖)詩“往來慰衰暮,感慨寧無同”者,謂德純也。其詩五言學陶,七言仿佛李長吉。宋氏另有《還自龍河次韻酬趙德純》詩。趙氏與宋僖?guī)煑罹S楨亦有交往,如《追次楊鐵崖題顧仲瑛玉山草堂春夜樂韻》〔6〕。

6.趙古則

《丹山圖》卷后題跋者趙古則是揭示顧云屋身世之謎的重要人物,纂有《云屋顧先生墓志銘》(容后詳析)。

趙謙(1351-1395),原名古則,字撝謙,后更名謙,浙江余姚鳳亭鄉(xiāng)人。上海圖書館藏朱彝尊《史館傳稿三十篇冊》“趙撝謙名古則,更名謙,余姚人”〔7〕,其為宋秦悼惠王十二代孫(封于河南開封浚儀)。明初征修《洪武正韻》,持議不協(xié),出為中都國子監(jiān)典簿,罷歸,尋以薦為瓊山縣教諭。元末明初著名古文字學家,著《六書本義》《學范六篇》《趙考古文集》等。

《丹山圖》趙氏跋云:

四明佳山水,洞天宅仙靈。久慕劉樊跡,始遂皮陸登。放歌鄮碧峰,投宿谿舍清。扶藤厲急澗,披草遵微行。倚梥聽鞠侯,□崖拾青櫺。過云扈辟茞,玩瀑愒幽亭。仙宮訪羽客,詣首問黃庭。既極林泉趣,似了物我情。惜無柳州筆,紀此煙霞盟??x趙古則。

如上所述,趙詩中“投宿谿舍清”之“谿舍”,當為顧云屋所宿友人汪復初“四明谿舍”,表明趙、汪二人相識,《趙考古文集》中有《山居四詠依汪復初先生韻》亦為一佐證。

其次,據(jù)《云屋顧先生墓志銘》“大明洪武十有五年(1382)九月初六,云屋先生卒于鄞之定海崇丘鄉(xiāng),其伻馮安來訃,古則與吳剛、陳鑄哭于陳慎家”之“陳鑄”,即徐本立、顧云屋、宋僖、趙鳴玉、汪復初、吳溫夫友人小山陳氏子范。

另,《趙考古文集?龍丘稿序》曰:“男子初生,射以?;∨钍?,欲其志四方也……所以卒歸于正也。生字惟泉,名本,姓徐氏。毅然男子大丈夫也。少有志于四方……弟子潁川陳思得其《之官紀行詩》三百首……龍丘生雖偃蹇不遇于時。”據(jù)徐本立《丹山圖》題跋所鈐“龍丘生印”白文印記內(nèi)容,可知龍丘生徐本即徐本立,字惟泉,號龍丘生,性全或為其另字,徐本或為所更之名,當亦為趙古則友人。

又有史料表明,趙氏曾藏有顧云屋《松圖》。1383年春三月,趙氏攜《三友圖合卷》請友人程本立作題,程氏題曰“王山農(nóng)(王冕)所畫梅固多見之,此圖作欣蓬,尤佳筆也。顧云屋松、高士謙〔8〕竹,固不多見……姚江陳履初合三圖為一卷……余使越上,故人趙撝謙氏持卷索題”(程本立《巽隱集》)。

7.毛銳、吳居正、楊彪、王霖、范驥、范玄鳳、朱坦翁

除范驥、朱坦翁、范玄鳳、王霖〔9〕四人暫無考之外。有資料表明,毛銳等四人與《丹山圖》卷后數(shù)人為摯友,互有交往,當為顧云屋交游圈內(nèi)人物。

毛銳,宋僖《庸庵集》有《次毛進仁留題張氏書舍韻》。據(jù)《丹山圖》卷后毛銳所鈐用印“毛氏進仁”可知,毛進仁即毛銳,進仁當為其字,會稽人。

楊彪,字宗彝,余姚人,別號銀塘生(《紹興志》)。趙古則撰有《銀塘生傳》,知趙氏罷官自中都歸余姚后,識銀塘生,楊氏常乘牛出入四明洞天,遇風景林壑之美,即箕坐長笑,興不可遏。狀其草木水石,題詩于上,墨光動蕩,人得其片紙一言者,皆護藏。趙氏曾得一書,曰“乃吾友楊君宗彝筆跡”?!兜ど綀D》后楊彪署款“銀塘楊彪”,鈐有“楊宗彝”“清白世家”二印,知為趙謙友人無疑。

吳居正,據(jù)《趙考古文集?奉吳耑學書》“古則奉復吳君作足下,仆辱長吾子一年”悉,吳氏生年為1352年,德藝皆佳,十六七歲時,同邑名公聞士釋道清流,莫不盡其恭敬,故趙氏有“足下德美才良,藝精學博,固不待言”之譽?!兜ど綀D》卷后吳居正鈐有“耑學”白文印記,固知為趙謙藝友矣。

三、《丹山圖》作者顧云屋身世之謎

顧云屋其人之身世,上述顧氏友人之題跋以及他們的文集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線索。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于趙謙古則所撰《云屋先生顧公墓志銘》(以下簡稱《墓銘》,收錄于《趙考古文集》卷一),茲錄全文如下:

云屋先生顧公墓志銘。

大明洪武十有五年九月初六,云屋先生卒于鄞之定海崇丘鄉(xiāng)。其伻馮安來訃,古則(趙謙)與吳剛、陳鑄哭于陳慎家,且召方暹會哭。明日,鄭相、張經(jīng)〔10〕、駱誠〔11〕來,余于陳氏又哭。十二日,古則率慎(陳慎)、暹(方暹)走鄞致奠賻。既而,其孤觀(顧觀)衰絰拜泣,以墓志為請。義有弗可得辭,遂求譜牒及所藏書于其家,得《誥命》三通,以知其曾祖、祖、考之所自。得《玉山名勝集》十卷、《春夜樂唱詠》一軸,以知其家世貴盛之由。得《交誼卷》二軸,以感其好賢尚義之篤。得《游剡贈言》、《靜得齋》、《鶴夢軒》詩文各一軸,以感其雅性逸情之實,皆名卿韻士、仙翁佛子,一時之選者,凡三百余人。其不在軸帙而散積于幾格間者不與。噫!何好奇博學樂道人善之如是哉。夫處富貴而不驕不淫,居貧賤而不瀆不辱,非知道孰能若此,是宜銘,遂序而銘之:

先生姓顧氏,名園,字仲園,云屋其別號也。其先吳縣昆山望族。曾祖諱文儒(顧文儒),贈某總管。祖諱文顯(顧文顯),武備總將軍上海等處海道運糧千戶,贈萬戶侯。考諱某,妣盛氏,贈大興縣君。

先生生而聰達勇銳,有遠志不羈。讀書一過,即記不忘。然好武,不專于學。年十六,北游燕都,出入王侯將相門。晝則相與馳馬擊劍射博取勝,夜則邸舍兀坐一室,開百氏諸史,觀法書名畫有得,然后已。凡三往返,乃得朝命,襲父爵為千戶侯,所歷有績。未幾,遭時弗寧,南北隔阻,因卜居定海。蓋樂其山川之勝也,遂杜門謝世事,痛刮去舊習絕嗜,欲刻志文藝,卒以善畫名于世。不喜作詩,然時出一聯(lián)半篇,輒清奇駭人。其畫尤為世所貴尚,識者以為不減虎頭筆法。改物以來,恣游鄞越山水間,不妄交接,嘗有權(quán)貴人,欲一見之,時夜將半,遽踰垣走避。好周急而未嘗取受毫末于人。性剛直,或折人過失,而人服之。卒時年六十二。先娶姑蘇應氏,再娶杭之陸氏。一子觀(顧觀),陸出也。觀將以某月日塟,塟地未兆,謀買山于崇丘鄉(xiāng)顧之原。謀既協(xié)而貲未辦,馮安將謀諸與先生交游者,古則曰:可。俾成之,銘曰:少而勇,勇于武。壯而仕。時乃阻,克奮于學,師厥古德。施不昌,以昌其畫。

由此,顧云屋其人之真實身份昭然,且墓志銘所載其生平事跡,皆與《丹山圖》卷后諸友人題跋及詩文文獻吻合,現(xiàn)勾勒考證如下:

1.籍貫

《墓銘》:其先吳縣昆山望族。

按,徐本立題《丹山圖》“句吳顧云屋先生自山陰來”,宋僖《題顧云屋山水圖》“吳郡顧云屋”、《題雪浦待渡圖》“吾邑王性?!?2〕客居羅壁山中,歲晏,躡冰雪還水北省親,時中吳顧云屋留其家,為作《雪浦待渡圖》以贈之”、《題顧云屋龍門眺遠圖》“誰寫龍門眺遠圖,風流顧老出勾吳”、《與顧山人宿羅壁方氏停云樓贈詩一首》原注“顧氏吳中所居,號玉山草堂者”、《秋日過郁仁齋翠深軒與顧山人夜坐有作》“愛畫能留吳下客”、《題云屋山人大松圖歌》“中吳高士身姓顧”,宋僖友人呂不用〔13〕有詩《題顧云屋云山圖》“我識東吳顧文學”,諸家所稱“句吳顧云屋先生”“吳郡顧云屋”“顧氏吳中所居”“能留吳下客”“中吳高士”“東吳顧文學”,皆與《墓銘》相合。

2.早年經(jīng)歷

《墓銘》:“年十六,北游燕都,出入王侯將相門。晝則相與馳馬擊劍射博取勝,夜則邸舍兀坐一室,開百氏諸史,觀法書名畫有得,然后已。凡三往返,乃得朝命,襲父爵為千戶侯。所歷有績,未幾,遭時弗寧,南北隔阻,因卜居定海。”

按,范玄鳳題《丹山圖》“不受皇家宣室召,長為赤水洞天游”,以及呂不用《題顧云屋云山圖》“早歲丹青動黃閣。揮毫得意傲王侯”、宋僖《為方處士題顧山人所作鑒湖漁隱圖》“著鞭不上長安道”皆亦吻合。

3.元末明初卜居定海

《墓銘》:“因卜居定海。蓋樂其山川之勝也,遂杜門謝世事,痛刮去舊習絕嗜,欲刻志文藝,卒以善畫名于世?!?/p>

《墓銘》:“改物以來,恣游鄞越山水間?!?/p>

按,據(jù)有限明署年份之顧氏事跡,亦表明1368年前后,顧氏足跡多在吳越之間。如:

1368年夏,顧園自鄞還吳,泊舟慈溪之丈亭。觀其山水諸佳處而樂之,過余姚為山輝門人(鄭山輝)徐性全作《山水圖》以行。亟其圖,墨色有未足者,性全以贈其友周德如,山輝為題山字韻絕句一首。(《庸庵集》)

1371年十一月,顧園自山陰來上虞,與徐本立等會,至汪復初家,遂有丹山游之行。(徐本立題《丹山圖》)

而顧云屋于元末明初歸隱定海,往來于鄞山越水之事跡,《丹山紀行圖》故為后人留下了唯一的實物證據(jù),而其友人文獻中卻多有透露(這些友人很可能于顧氏卜居定海后相識),

如宋僖:“云屋山人云與游,十年為客海東頭。”(《與顧山人宿羅壁方氏停云樓贈詩一首》)

“愛畫能留吳下客,過門為治越中船?!保ā肚锶者^郁仁齋翠深軒與顧山人夜坐有作》)

“畫圖云樹看今夕,客子風潮憶往年。誰似杜陵詩興好,浮家吳楚到西川。”(《題顧云屋秋江疊嶂圖》)

“顧侯避俗留越山,高情長在山水間?!保ā额}顧山人秋江疊嶂圖歌》)

“顧侯留滯東海頭,放懷思上洞庭舟?!保ā额}顧侯江山圖歌》)

呂不用亦曰:“我識東吳顧文學……旅食南州夢非昨?!保ā额}顧云屋云山圖》)

4.顧云屋之畫藝

《墓銘》:其畫尤為世所貴尚,識者以為不減虎頭筆法。

按,顧云屋之畫藝,友人常以顧氏本家顧愷之虎頭視之。如王霖曰:“顧侯自是虎頭孫?!保}《丹山圖》)(圖二十四)

宋僖曰:“龍門雪色入鳥道,顧老霜毫追虎頭?!保ā稙榉皆使ь}顧山人龍門雪霽圖》)

“虎頭孫子氣吞虎,龍門怪松身似龍。落筆蕭梢朔風起,潑墨慘淡飛云從。”(《題顧云屋龍門大松圖》)

5.顧云屋母親籍貫

《墓銘》:“妣盛氏,贈大興縣君?!?/p>

按,《丹山圖》顧氏自鈐“大興世家”白文印,實有標示本家出處意。

綜上所考,《丹山紀行圖卷》作者顧云屋其人為顧園無疑。其生平小傳可勾畫如下:

顧園(1321-1382),據(jù)宋僖《墓銘》“大明洪武十有五年九月初六,云屋先生卒于鄞之定海崇丘鄉(xiāng)”,知卒年為1382年?!白?,時年六十二”,故又推得顧氏生年為元至治元年辛酉,即1321年,當歸入元代畫家。其字仲園,別號云屋、玉山逸人(據(jù)宋僖《題云屋所贈高峰遠澗圖》稱“玉山逸人顧云屋”知),吳縣昆山(今江蘇昆山)人。出身昆山望族,曾祖顧文儒,贈某總管。祖顧文顯,武備總將軍上海等處海道運糧千戶,贈萬戶侯。妣盛氏,贈大興縣君。先娶姑蘇應氏,再娶杭之陸氏。有一子顧觀。

顧氏“霜刮虬髯面如削”(呂不用)。早年聰達勇銳,有遠志不羈,讀書不忘。又好武,不專于學。年十六,北游燕都,出入王侯將相門,習武讀書繪畫兼習。凡三往返,乃襲父爵為千戶侯。元末,南北隔阻,因卜居定海。元亡以來,恣游鄞越山水間,刻志文藝,卒以善畫名于世,識者以為不減虎頭,時有趙鳴玉畫師云屋。交游甚廣,雅性逸情,皆名卿韻士、仙翁佛子,達三百余人,如《丹山圖》卷后諸家等。有《交誼卷》《游剡贈言》《靜得齋》《鶴夢軒》等(皆佚)。

四、“顧園云屋”誤為“顧琳云屋”之由

畫史將畫家同姓、同名、同字、同號者混為一者,較為常見,如董其昌代筆人珂雪?,撆c李日華之子珂雪李肇亨(筆者撰有《董其昌代筆人?,撌欠駷槔钊杖A之子李肇亨》)、明代金陵畫家將嵩之子虹橋蔣乾與杭州鶴賓蔣乾(筆者撰有《蔣乾小考—兼析廣東省博物館藏〈臨流圖軸〉之作者是否為蔣嵩之子蔣乾》)、明代癡癡道人史忠與癡癡道人馬愈(筆者撰有《明人〈畿甸觀風圖卷〉作者考析》)等。而顧園云屋《丹山紀行圖卷》誤為顧琳云屋,亦如出一轍。如前所述,將二顧視為一人者,始作俑者當屬康熙四十七年所編《御定佩文齋書畫譜·顧琳》:

A.顧琳,號云屋,上虞人。仕為知州,讀書政治之暇,游戲繪事,為世所重。(《畫史會要》)

B.吳郡顧云屋,工山水畫。吾鄉(xiāng)鄭山輝稱其有出塵之趣。(宋玄僖《庸庵集》)

C.呂不用題顧云屋《云山圖》云:我識東吳顧文學,早歲丹青動皇閣。揮毫得意傲王侯,霜刮虬髯面如削。(《得月稿》)

是書所據(jù)三處引文,除宋玄僖《庸庵集》、呂不用《得月稿》所評顧云屋為宋、呂友人顧園云屋外,所引明代朱謀垔《畫史會要》之顧琳,則非顧園云屋。此屬《佩文齋書畫譜》編者不詳審文獻所誤,故有“上虞”“吳郡”二種籍貫之矛盾。細檢朱謀垔所載云屋顧琳,亦確有其人,查《浙江通志·選舉·明·舉人·永樂十二年甲午科》:

顧琳,上虞人。知州。

查《河南通志·職官三·各知府·開封府·知州》:

顧琳,浙江上虞人。舉人。正統(tǒng)五年任。

上虞顧琳于永樂十二年甲午(1414)中舉,正統(tǒng)五年(1440)任開封府知州之際,顧園云屋早已仙逝矣。

又細檢《畫史會要》,發(fā)現(xiàn)是書載“顧琳”:

顧琳(明),號云屋,上虞人,仕為知州。讀書政治之暇,嘗游戲于繪事,為世所重。

同節(jié)中另載一畫家,曰:

顧云屋,善畫山水。

列于顧云屋前二位畫家是:

鮑原禮,畫菜若生?!薄傲菏鍎?,工小景山水。

按,鮑原禮,據(jù)明代程敏政《篁墩集》載“四明鮑原禮《山水人物花鳥》一卷,國子博士臨安錢宰伯均為之序。原禮無所見,伯均在國初與宋景濂諸公,俱以文顯”。錢宰(1299-1394),字子予,一字伯均,會稽人,至正八年(1348)與宋僖同舉,親老不仕。洪武二年(1369)征為國子助教,稱旨,1377年,乞休。1394年,復征為宿儒,修禮樂書,旬逝,年九十六。由此可知鮑原禮為元末明初四明畫家。

梁叔剛,據(jù)劉嵩《槎翁詩集》卷六載《題梁叔剛小景贈故人令弟歐陽以誠歸會昌灘口同游》。劉嵩(?-1381)字子高,泰和人,元末舉于鄉(xiāng)。據(jù)劉氏卒年,亦知梁氏亦為元末明初畫家。

緊列顧云屋后二家為:“楊云林,工于花鳥?!薄班嵣捷x,善畫蘭。”

鄭山輝(?-1370),即《丹山圖》后顧園友人徐本立之師。而楊云林者,亦為元代畫家(見元代唐肅《楊云林畫雁》贊之“蘋葉無蹤葦葉低,湖波撼碎白玻璃”)。可見,朱謀垔氏編畫家人名,除按擅長題材門類逐條分列原則外,所例畫家是按一定時代及地區(qū)順序排列,即顧云屋前后數(shù)人皆為元末明初畫家,而顧琳條前后數(shù)家如詹仲和、沈襄、劉鵬、沈鳴遠、周頌等皆為明中葉畫家。因此,朱氏實并未將二顧混為一人。顯然,書中后者“顧云屋”當為元代“顧園云屋”。且顧園一生,除封千戶侯外,并未有中舉及任知州之事實。耐人尋味的是,《佩文齋書畫譜》轉(zhuǎn)錄《畫史會要》時,梁叔剛與楊云林二位畫家之間的“顧云屋”已不知所終。編者很可能誤以為前已載顧琳云屋小傳,而不必重復。而顧氏文彬亦忽視了《畫史會要》中的顧云屋(顧園)小傳。故以訛傳訛至今〔14〕。

結(jié)論

綜上所述,原定名《明顧琳〈丹山紀行圖卷〉》,應改為《元顧園〈丹山紀行圖卷〉》。此卷作于洪武辛亥(1371),作者時年51歲。所畫為元末文人紀行四明丹山之內(nèi)容,與同時代王蒙《丹山瀛海圖卷》(是圖同為描繪四明丹山,筆者另有專文考析)一樣,皆為折射元代文人與道家思想極為密切之實物佐證。此卷為目前僅見顧氏傳世墨跡,可謂添元代畫史又一佳構(gòu)孤品,何其幸哉!

(作者單位:上海博物院書畫部)

責任編輯:歐陽逸川

注釋:

〔1〕趙謙傳世墨跡目前僅見二跡。另一處為:1392年元夕題《宋人摹女史箴圖卷》(故宮博物院藏,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19冊第68頁)。按,北京市文物局藏趙謙《行書五柳莊懷太史詩軸》(《北京文物》第70頁),署“趙謙”,鈐“壑舟”“趙謙之印”二印記。從書風及用印內(nèi)容上看,與趙謙古則不類,似同名者,待考。

〔2〕按,吳居正跋中稱“九靈先生”者,即戴良(1317-1383),字叔能,浦江人。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學古文于柳貫、黃溍、吳萊,學詩于余闕。洪武元年(1368)南還,變姓名隱于四明山,自號囂囂生。十五年征入京,欲官之,以老疾辭,太祖怒,羈留不釋,次年四月卒于京師。世居金華九靈山下,故自號九靈山人。著有《山居稿》《吳游稿》《九靈山房集》等。詩風骨高秀,迥出一時。交游廣泛。與宋僖、徐性全、滑伯仁、張監(jiān)、張緯、丁鶴年、王祎、宋濂、胡翰、高啟等皆有往來。戴良傳世墨跡目前僅見1349年閏月望日題耶律楚材《行書送劉滿詩卷》一處(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藏,見《中國書國》第4頁。《中國書畫》雜志社,2006年第10期)。

〔3〕(清)顧文彬《過云樓書畫記》。

〔4〕(元)宋僖《為傅伯原題白云親舍圖》“暨陽傅伯原,吾師鐵崖先生楊公之婿……又與予同受經(jīng)于先生之門。”

〔5〕倪安道,吳溫夫、汪復初。趙古則《贈駱則敬序》“許昌滑攖寧先生醉六經(jīng)……晚歲避居東海之上,由是貫籍余姚。而傳其業(yè),得其奧者,吳君溫夫、駱君則誠、則敬兄弟”、《詠懷次倪安道十首韻》,宋僖《寄宋景濂先生三十韻》“去年攖寧叟往返”、《十二月廿九日承滑攖寧先生韋惟善與鄉(xiāng)中諸親友以予初度之辰致禮見過因賦詩一首奉謝》。俱知,趙氏友人吳溫夫、汪復初、倪安道、滑攖寧等,與宋僖皆有過從。

〔6〕(元)顧瑛(1310-1369),字仲瑛,昆山人。編有《玉山名勝集》,名其居曰“玉山草堂”。按,趙古則從顧園遺物中所見《玉山名勝集》,應為顧瑛所編。《春夜樂唱詠》,據(jù)趙宜生《追次楊鐵崖題顧仲瑛玉山草堂春夜樂韻》(見《御選明詩》卷三十八),袁華《和楊鐵崖次韻顧仲瑛春夜樂》、《春夜樂次韻鐵崖先生》(見《耕學齋詩集》),謝肅《和楊鐵崖次韻顧仲英春夜樂》(見《密庵集》),馬麐《春夜樂》(見顧瑛《草堂雅集》)等,皆次楊維楨與顧瑛之唱和詩。因此,《春夜樂唱詠》或亦即與顧瑛有關(guān)之遺物。趙古則“以知其家世貴盛之由”,亦是對顧氏一門之風流文采之贊嘆。種種跡象表明,顧瑛字仲瑛、顧園字仲園,居所皆名“玉山草堂”,二人年齡相差11歲,皆為昆山望族,很可能為同族昆季。其關(guān)系究為何者,俟續(xù)考。又,顧瑛傳世墨跡甚少,目前亦僅見三處:題錢選《浮玉山居圖卷》(上博藏)、題《宋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第三十四首尾卷》(1363年。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九冊20頁)、題趙原《合溪草堂圖軸》(1363年。上海博物館藏,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冊122頁)。

〔7〕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圖書館藏明清名家手稿》,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39頁。

〔8〕(元)高讓,字士謙,錢塘人。善畫竹,自稱得法于顧安。與凌云翰(1323-1388)、張昱、王裕等友善。弟子蔡學淵、蔡清源俱從其畫竹。見梁潛《泊庵集》、凌云翰《柘軒集》、王燧《青城山人集》等。

〔9〕王霖,字叔雨,括蒼人,元人。歷官江浙行省樞密院都事,至元二十二年(1285)任四明知事。有《題丹山》詩“三臺峰下神仙宅,樊榭春風長薛蘿”。與楊維楨、貢師泰、朱右、劉仁本、鄭蒙泉、毛彛仲、徐季章、楊志中、舒汝臨、劉中等友,亦為宋僖友人,見宋氏《重過倪氏深秀樓十首?其十》自注:“董山人字仲載,天臺人,深于地理書。吳老子,吾邑季章先生也?;植剩S昌人,儒而善醫(yī)。朱字伯言,天臺人。王仙叔雨,熙陽仲伯也,括人,王君皆儒者。太丘孫,倪氏小戚。小山陳生鑄,子范也。”

〔10〕(元)張經(jīng),字德常,金壇人,起家吳縣丞。1362年為松江府判官。遷嘉定州同知,其行也,諸文士分賦吳中舊跡送之,如成廷珪、陳汝秩、鄭元祐、范致大、王逢、周砥、高啟、蘇大年、倪瓚等?,F(xiàn)傳世王蒙《行書愛厚帖頁》(故宮博物院藏)“德常判府相公尊契兄”、蘇大年《行書詩帖》(1360,上博藏)“吳縣鄉(xiāng)三老,顧子明求送前縣尹張君德常改除嘉定同州詩西澗老樵賦此為贈”皆與張經(jīng)者。故宮藏倪瓚《楊竹西小像圖卷》為張經(jīng)舊藏(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19冊284頁)。張監(jiān)(1281-1370),字天民,人稱鶴溪先生。張經(jīng)父。張氏父子俱與趙古則相識,趙集中有《答張?zhí)烀駮?。故宮藏蘇大年《行書郵興帖》“鶴溪先生文林仙長文侍”(《徐邦達集》第6冊500頁)即寄張監(jiān)者。張緯,字德機,張經(jīng)弟。傳世倪瓚《付張德機札》(1363年,吉林省博物館藏,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16冊86頁)、王蒙《竹石圖軸》“太湖秋霽畫圖開……是日余適游靈巖歸,德機忽持紙命畫竹遂寫近作四絕于上”(1364年,蘇州博物館藏,見《元四大家集》97頁)皆與張緯者。張緯之墨跡,目前僅見1365年題倪瓚《溪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冊117頁)、1377年中秋日《楷書錄皇甫謐高士傳札》(吉林省博物館藏,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16冊86頁)及《與張端、陳珩題跋》(佳士得1996年秋拍23號)三跡。

〔11〕駱誠,名則誠,弟敬誠,師承滑攖寧。皆為趙謙友人,趙氏有《與友駱則誠別》《賡駱則誠母壽詩韻》等詩記之,其《贈駱則敬序》稱:“許昌滑攖寧先生醉六經(jīng)……貫籍余姚,而傳其業(yè)、得其奧者,吳君溫夫、駱君則誠、則敬兄弟……”

〔12〕顧園友人王性常,即王綱,字性常,一字德常。與高啟族人高元章相友善,元末嘗奉母避兵五洩山。洪武四年(1371),以文學征至京師,拜兵部郎中。未幾,陷入賊為殺。與劉基、余闕(有《賦得峨眉亭送王德常御史赴南臺》,見《青陽集》)、宋褧、貢師泰(有《送王元伯游金陵并柬樊時中都事王德常管勾》,見《玩齋集》)等友。張壹民撰有《王性常先生傳》。

〔13〕呂不用,字則耕,新昌人。洪武初,舉本學教諭,以聾辭,自號石鼓山聾。有《得月稿》三首。王霖評其詩曰“則耕長篇短歌,無一語塵腐”。宋僖有《呂山人養(yǎng)父歌》“新昌世家呂山人德升,隱居授徒,樂于養(yǎng)父,而克遂其志……贈胡汝州、周銘德,皆德升友。余為作歌者,蓋有信于二友?!?/p>

〔14〕后人將《御定佩文齋書畫譜》顧琳小傳中三條材料參合取舍,除清王宸《繪林伐材》(見《中國書畫全書》第9冊945頁)為全文轉(zhuǎn)錄《畫史會要》,即將顧云屋、顧琳分列二畫家小傳者外。其他畫史文獻則以訛傳訛者多矣。如A+B者:“(明)顧琳號云屋,上虞人,仕為知州。讀書政治之暇,游戲繪事,為世所重”(康熙間無名氏編《書畫史》,見《中國書畫全書》第7冊505頁)、“(明)顧琳號云屋,上虞人。游戲繪事,山水有出塵之趣”(乾嘉間沈辰《書畫緣》,見《中國書畫全書》第10冊296頁)、“顧琳字云屋,上虞人。仕為知州。山水有出塵之趣”(乾隆間彭蘊燦《歷代畫史匯傳》,見《中國書畫全書》第11冊342)。又A+B+C者,如嘉慶間魯駿《宋元以來畫人姓氏錄》,即為全文轉(zhuǎn)抄《佩文齋書畫譜》(見《中國書畫全書》第13冊734頁)者,等等。

湘西| 龙泉市| 谷城县| 昆山市| 满洲里市| 波密县| 鸡东县| 庐江县| 恩施市| 惠水县| 和政县| 永泰县| 宿迁市| 当阳市| 汝阳县| 南川市| 郴州市| 都江堰市| 阳江市| 慈利县| 无为县| 图们市| 北京市| 临高县| 广昌县| 伽师县| 保康县| 竹北市| 民县| 易门县| 长沙县| 石河子市| 广宁县| 莫力| 上杭县| 象州县| 和平区| 内丘县| 东方市| 温州市|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