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健+馬超
[摘要]認真審題有助于學生明確答題方向,關聯(lián)對應知識,達成解題目的。審題要從題干、設問、備選答案三個試題組成部分進行細致分析,兼顧試題整體、題干材料、設問語句、選項四個方面,從中揣摩命題立意,解讀有用信息,細化答題方向,排除干擾選項,為答題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地理命題素材來源廣泛,題干中除文字材料外,往往還有大量的圖、表和符號等,包含了繁雜的地理信息。認真審題有助于學生明確答題方向,關聯(lián)對應知識,達成解題目的。審題時間是短暫的,但它是解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會導致與標準答案“失之交臂”。地理試題一般是由題干、設問和備選答案(選擇題)組成,所以審題就是要審題干、審設問、審備選答案,三者沒有固定的順序,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題目和個人答題習慣進行,但要兼顧以下四個方面:
一、審試題整體,揣摩命題立意
一些地理試題信息量巨大,要能全面而準確地判讀圖文滲透的考點信息,把握答題方向,找準題目落腳點,選擇最佳的解題方式,就必須要首先揣摩命題者命題立意。文字材料、圖表信息、選項設置都是獲取命題立意的來源。在知識層面上,應審清考點,如影響農業(yè)的氣候條件(從光照、熱量、降水的時空分布及組合進行分析)、資源跨區(qū)域調配的地理背景(從資源的分布、利用關系進行分析)、區(qū)域環(huán)境問題(主要包括生態(tài)破壞和環(huán)境污染)等。在能力層面上,應審清考查方式,如判斷類(時空判斷、是非判斷、預測)、描述類(特征描述、規(guī)律描述、狀態(tài)描述)、解釋類(因素分析、原理應用)、評價類(意義評價、利弊評價)、對策類(尋求措施)等。揣摩命題立意不是丟棄學科知識憑空想象,也不是投機取巧,而是了解和運用命題規(guī)律,快速進入答題準備——組織答案。明確了命題立意,有助于學生針對題目設計有目的地去提取和挖掘有用的地理信息,“有的放矢”進行下一步審題。
二、審題干材料,解讀有用信息
要準確答題,絕不能忽視對題干的閱讀和分析,從中獲取和解讀有用的信息,以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解答試題。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是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記錄地理信息的各種符號并利用地理記憶、地理思維去理解這些符號的能力。有用的地理信息可以分為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兩類。
獲取顯性信息應快速瀏覽題干材料,最短的時間內對題目所呈現(xiàn)的信息有一個整體的、宏觀的把握;同時要圈畫重點,如文字材料所涉及的區(qū)域背景、實景圖中所體現(xiàn)的環(huán)境特征、統(tǒng)計圖表中的要素相互關系、地圖中的各圖例要素的特征等等。只獲取了顯性信息還不能正確答題,必須學會挖掘顯性信息背后隱藏的意思,即會解讀隱性信息。審題時,在把握主要情境材料信息之后,再去閱讀題目設問,關注重點、排解難點、把握關鍵點,善于運用對比歸納和發(fā)散思維法,結合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來解讀信息。地理教師在平時的習題講解課和復習課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獲取和解讀題目中的隱性信息,并逐漸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培養(yǎng)屬于學生自己的能力。
三、審設問語句,細化答題方向
首先要審清題目的行為動詞,明確答題要求。地理題目設置中,行為動詞大致有:簡述、描述、分析、說出、說明、評價、比較等,動詞不同,其對答案的得分要求也不同。其次要審基本概念。題目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千變萬化,但基本概念一般是不變的。如氣溫年較差、地質構造、復種指數(shù)、產業(yè)結構等等。再次審非學科知識的關鍵字。如“都”“絕對”“無”“最”“有利”“不利”“不同”及“相同”等,在審題過程中可以進行標注,起到時刻提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審題中的非知識性失誤。
四、審備選答案,排除干擾選項
這個方面只針對選擇題而言。選擇題的各個選項,有的具有一定的似真性和迷惑性。先分析選項與題干是否相關,再分析選項本身敘述是否正確,是否出現(xiàn)前后矛盾、誤為因果、表述絕對化、表述不完整、類比舉例不當?shù)让黠@錯誤。在審題的過程中即排除掉那些錯誤選項,不但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度,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試題的難度。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審題,可以簡化難點、明確答題方向、緊扣材料情境,為下一步的組織答案和答題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一次審題很難窮盡題目中所有有效信息,還要結合答題的具體情況進行二次審題。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要立足地理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得出適合自身的思維習慣、思維特征的審題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