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脊柱矢狀面失平衡的代償功能與治療選擇

2017-06-01 12:50:01張新宇匡正達綜述葉啟彬審校
武警醫(yī)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狀面骶骨代償

張新宇,匡正達 綜述 葉啟彬 審校

?

綜 述

脊柱矢狀面失平衡的代償功能與治療選擇

張新宇,匡正達 綜述 葉啟彬 審校

矢狀面平衡,失平衡,代償,治療

人體脊柱存在頸-胸-腰-骶4個生理弧度,并可維持自然的平衡狀態(tài),然而,很多疾病可能會影響到脊柱矢狀面的平衡狀態(tài),而矢狀面的失平衡常常是貫穿這些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線索之一。目前,脊柱矢狀面平衡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但受限于疾病的復雜性和脊柱結(jié)構的特殊性,很多問題還沒有被真正的認識和解決,如何正確判斷有關脊柱矢狀面平衡與失平衡的界限,如何對失平衡的病人進行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療,如何有效預測和預防脊柱平衡異常狀態(tài)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等,仍是目前脊柱外科研究的難點。筆者通過對近年相關文獻的復習綜述如下。

1 脊柱矢狀面平衡與失平衡的判斷

正常人體脊柱在矢狀面保持著均衡的曲度,使脊柱-骨盆-下肢的力線維持平衡,在髖、膝關節(jié)伸直的狀態(tài)下,頸椎前凸平均約40°(頂點在C5~6節(jié)段)、胸椎后凸范圍在20°~50°(頂點在T6~8)、腰椎前凸范圍在40°~60°(頂點位于L3~4)。正常狀態(tài)下,C7鉛垂線(C7PL)應位于胸椎之前,通過L1椎體中心、腰椎后部和L5/S1間盤,在S1椎體后上角前后5 cm范圍內(nèi)(即SVA值),這種平衡是通過脊柱的穩(wěn)定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即:(1)由椎體、椎間盤、關節(jié)囊、小關節(jié)及韌帶構成的被動穩(wěn)定系統(tǒng),起著機械支撐和應力傳導作用,并可將導致平衡異常的應力變化反饋至神經(jīng)控制系統(tǒng);(2)由脊柱周圍的肌肉和肌腱構成的主動穩(wěn)定系統(tǒng),在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下參與脊柱穩(wěn)定的維持;(3)由不同節(jié)段脊神經(jīng)分支構成的神經(jīng)控制系統(tǒng),可對椎旁肌肉功能和韌帶張力進行控制,產(chǎn)生動態(tài)的穩(wěn)定作用。凡脊柱及其周圍軟組織因疾病或損傷,均可引起脊柱的矢狀曲度的變化。

軀干矢狀面的平衡主要由脊柱和骨盆的排列決定[1]。目前對脊柱矢狀面平衡的判定方法,主要使用包括外觀判定和影像學測量,脊柱失平衡時,患者站立位需通過雙髖過伸及雙膝屈曲代償;影像學常用SVA值表示:5 cm以內(nèi)為脊柱矢狀面平衡,否則為失平衡。當脊柱矢狀面失平衡時,可以通過臨近節(jié)段的過伸后仰、椎體的后滑脫、骨盆后傾、屈膝等進行代償。當腰椎前凸減小時,胸椎后凸也相應減小以維持平衡。當胸椎后凸嚴重時,頸椎前凸也可加大。當患者不得不依靠屈膝伸髖、扶拐行走時,矢狀面即處于失平衡的狀態(tài)。這種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患者,臨床癥狀很重,但C7PL通過代償機制卻處在正常范圍內(nèi),所以,有些情況下可能不能如實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同時,測量誤差較大,易受其它因素影響。Barrey等建議用矢狀面平衡比率(SBR)來表示,即計算C7PL至骶骨后上角的距離與骶股間距(髖軸中點至骶骨后上角的距離)的比值,平衡時SBR<0,00.5為失平衡[2]。

2 矢狀面失平衡的臨床表現(xiàn)

脊柱矢狀面失平衡的癥狀以疼痛和功能障礙為主,包括:(1)由于脊柱的整體后凸,人體重心前移,為了抵消這種情況,腰椎前凸開始增大,前凸頂點以上胸腰段的椎體出現(xiàn)向后滑動,椎間盤出現(xiàn)退變,關節(jié)突關節(jié)負荷加重,導致患者長時間站立、行走時出現(xiàn)腰背部疼痛。(2)軀干肌由于長期緊張可能導致力量下降,引起脊柱不穩(wěn),并與失平衡狀態(tài)交錯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重患者的駝背,活動減少也可能加重骨質(zhì)疏松,駝背和骨質(zhì)疏松使椎體前緣受壓部分更易出現(xiàn)骨折和楔狀變,老年患者可能較同齡老人更早地進入扶拐行走狀態(tài),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患者更容易跌倒,造成骨折。(3)患者平臥困難,常訴夜間睡眠障礙。(4)由于脊柱不穩(wěn)、小關節(jié)退變、韌帶鈣化和部分椎體的向后滑脫,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椎管狹窄和脊髓功能異常,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甚至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礙。也可出現(xiàn)間歇性跛行,且不易通過彎腰、蹲、坐等方式緩解。(5)心、肺及消化功能異常,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安全。(6)髖、膝關節(jié)疼痛等。

矢狀面失衡造成的行走障礙應與椎管狹窄造成的間歇性跛行相鑒別,后凸畸形患者以行走后腰背伸肌及伸髖屈膝肌肉持續(xù)緊張收縮引起的疼痛為主,疼痛范圍為背部至臀部,且長距離行走后出現(xiàn)雙側(cè)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的疼痛和疲勞感,應該首先考慮矢狀位失衡。而椎管狹窄造成的間歇性跛行患者一般主訴為行走后下肢無力、發(fā)沉,休息后緩解。查體兩者可均無典型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但后凸畸形可見腰椎生理曲度明顯異常,伸膝站立時軀干前傾[3]。

3 常用測量參數(shù)及其臨床意義

3.1 脊柱參數(shù)

(1)C7鉛垂線(C7PL),正常狀態(tài)下應位于胸椎之前,通過L1椎體中心、腰椎后部和L5/S1間盤,在S1椎體后上角前后5 cm范圍內(nèi)。C7PL 位于骶骨后方為理想的平衡狀態(tài);位于髖軸與骶骨后上角之間,為平衡代償;位于髖軸前方為嚴重失衡[4]。

(2)脊柱矢狀面平衡(SVA):S1椎體后上角至C7PL的距離,如SVA在骶骨后上角之前,標記為正值,反之則為負值。SVA是目前描述脊柱整體平衡方面比較公認的指標,成人脊柱畸形矯形術的首要目標是重建SVA平衡[5],SVA的理想值是≤5 cm[6]。

(3)脊柱骶骨角(SSA)(圖1):C7椎體中點與骶1軟骨終板中點連線和骶1軟骨終板間所成的角,正常值約135°。脊柱存在后凸畸形時,SSA值減小。

圖1 脊柱骶骨角(SSA)

(4)腰椎前凸角(LL):T12上終板垂線與S1上終板垂線的夾角,前凸為負值,后凸為正值,LL是脊柱矢狀面平衡的核心參數(shù)及分型基礎[7],恢復正常LL是重建矢狀面平衡的關鍵所在。當胸腰椎的矢狀面穩(wěn)定時,-60°≤LL≤-40°。

(5)胸椎后凸角(TK):T4上終板垂線與T12下終板垂線的夾角,前凸為負值,后凸為正值,胸椎后凸的值在20°~50°,一般較腰椎前凸小10°以上。

3.2 骨盆參數(shù)(圖2)

圖2 骨盆參數(shù)

(1)骨盆指數(shù)(PI):為雙側(cè)股骨頭中心的連線中點至骶骨平臺中點連線(CS)與經(jīng)骶骨平臺的垂線所成的角,PI值的大小與理想的LL值相當,約為40°~60°,PI 決定了骶骨平臺與股骨頭之間的相對位置(圖2)。PI值偏小,會減弱直立位時骨盆的適應性,在腰椎術后患者中,如果LL與PI不匹配,則術后更容易出現(xiàn)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及相鄰節(jié)段退變,翻修率也明顯高于兩者匹配的患者[8,9]。

(2)骨盆傾斜角(PT):為CS線與鉛垂線的夾角,反映骨盆后傾程度和空間朝向。隨著后傾的加重,PT值逐漸增大,正常約為12°~25°。PT 是反映矢狀面代償程度的指標[10]:成人脊柱畸形患者通過骨盆后傾(PT 值增大)來代償脊柱矢狀面失衡。

(3)骶骨傾斜角(SS):為骶骨平臺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SS實際上與下腰椎的前凸值相當,一般為30°~45°。而正常下腰椎應占腰椎前凸的2/3以上。由于骶骨平臺為脊柱的基底部,故SS的度數(shù)決定了下腰椎的形態(tài),SS增加,則腰前凸也相應增加。

PI值為骨盆的結(jié)構性參數(shù),具有個體特異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不受攝片體位和姿勢的影響,在成年后基本維持不變,除非骨盆的結(jié)構發(fā)生改變,PI是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脊柱矢狀位形態(tài)的主要軸心[11]。PT和SS為位置性參數(shù),在不同年齡、不同人群中可能會不一樣。PI=PT+SS,PT與SS呈此消彼長的關系。當PT>SS時,說明骶骨出現(xiàn)后移和后傾,外觀上變得更加垂直,說明骨盆已參與代償。

4 代償特點及失平衡分型

4.1 代償特點 就穩(wěn)定性而言,具有生理彎曲的脊柱擴大了脊柱的投影面積,站立時,有曲度的脊柱比沒有曲度的脊柱更加穩(wěn)定。就空間利用來看,脊柱胸段和骶尾骨向后彎曲,增加了胸、盆腔的容積,可以更好地滿足這些臟器的功能。當脊柱曲度發(fā)生異常改變后,脊柱的內(nèi)在平衡喪失,SVA增大,其變化大小與致畸載荷之間呈正反饋[12],產(chǎn)生臨床癥狀,并使人體通過自身的代償機制進行補救,當代償機制不能滿足人體需要,癥狀持續(xù)加重時,就需要醫(yī)師介入,人為地改變脊柱的失衡狀態(tài)。

4.2 失平衡分型 分型主要有Roussouly分型和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PUFH)分型[13]等,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適應所有病理情況的分型方法。前者的關注點主要在腰骶段,根據(jù)SS值將脊柱矢狀位曲線分為四種不同類型:1 型和2型,SS均<35°,其中1 型腰前凸頂點位置低,接近L5,胸腰段移行區(qū)為后凸,2型呈平背狀態(tài),腰前凸與胸后凸均很小。3型,35°45°,腰前凸與胸后凸均較大。PUFH分型將老年脊柱后凸畸形分為平衡型脊柱后凸和非平衡型脊柱后凸,共4型8個亞型,該分型判斷脊柱矢狀面是否平衡的標準包括:(1)臨床表現(xiàn),患者站立位時不需要雙髖過伸及雙膝屈曲代償為脊柱矢狀面平衡,如需代償則為非平衡;(2)影像學檢查,側(cè)位像上脊柱矢狀面的C7PL 位于距S1后上角±2.5 cm之內(nèi)為平衡,否則為非平衡。

5 代 償

方式包括:(1)過度的脊柱后凸可使椎旁肌肉纖維增粗和椎間關節(jié)囊增厚,肌肉力量增強,但長時間代償可能會導致肌肉功能下降和肌纖維萎縮,過度的脊柱前凸可能導致椎間關節(jié)異常受壓和后部韌帶的堆積,兩種情況均可使椎旁肌做功增加、小關節(jié)增生和椎間骨贅形成,以便增強局部的穩(wěn)定性,但也會導致脊柱出現(xiàn)退變和椎管狹窄。(2)伸髖、屈膝以及后旋骨盆,通過增大PT和減小SS來代償。骨盆繞股骨頭旋轉(zhuǎn)是調(diào)節(jié)矢狀面平衡最重要的機制之一,患者的骨盆旋轉(zhuǎn)程度和脊柱后凸畸形的程度成正比,與直立行走能力成反比。(3)胸椎后凸減少或上腰椎前凸增加,甚至頸椎前凸加大。(4)L5/S1椎間盤退變,既可是脊柱失衡的結(jié)果,也可影響骨盆位置參數(shù)(PT、SS),使骨盆向后旋轉(zhuǎn)進行補償,結(jié)果改變了骨盆的整體位置[14]。(5)患者通過扶拐、背手、叉腰改變身體姿勢及行走,以減輕身體重心前移造成的肌肉緊張和相應的勞損癥狀。

6 對矢狀面失平衡的治療選擇和有效性判斷

Glassman[15]通過對近300例脊柱畸形患者的多中心研究發(fā)現(xiàn),正性矢狀面失衡與不良健康狀況評分高度相關,說明術后矢狀面失衡,可能是術后疼痛和功能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結(jié)論使越來越多的脊柱外科醫(yī)師開始更加重視對脊柱正常和病理狀態(tài)下矢狀面形態(tài)和功能的研究。臨床上,對失衡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后凸矯形手術又分為Ⅰ~Ⅵ級的截骨方式[16],當同時合并側(cè)彎或側(cè)彎與后凸不在同一水平上時,應以后凸為主進行手術方案的設計[17]。對于截骨部位,由于可能會存在應力過于集中而斷棒的情況,為安全起見,可考慮在圍截骨區(qū)采用衛(wèi)星棒技術進行加強[18]。截骨手術可能存在比較高的風險性,具體采用何種治療方法,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患者的年齡、身體情況、脊柱的代償程度、患者的意愿、經(jīng)濟條件、設備條件和醫(yī)師的技術水平等。

由于脊柱失代償患者大多為老年患者,對這部分患者的治療,首先還是應考慮保守治療,包括髖部及腰背部后伸的肌肉鍛煉、非甾體類消炎藥、佩戴支具等。若患者合并有髖部屈曲攣縮,治療方案應更積極。若行非手術治療患者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矢狀面失衡進行性加重,則應考慮手術治療。在決定手術前,醫(yī)師和患者及其家屬應該充分溝通,都需要明確為什么手術、能不能手術和怎樣手術等問題,并對術后治療的有效性和風險性進行一定程度的預判。

Schwab等[19]提出,為使脊柱畸形患者獲得術后良好的療效和矢狀面平衡,SVA應小于5 cm,PT應小于25°,同時需要將LL重建在LL=PI±9°范圍內(nèi)。矢狀曲度的有效恢復可以明顯減少術后慢性疼痛的發(fā)生[20]。但國內(nèi)有研究認為LL=PI±9°并不適合中國的正常青壯年人群,并提出國人LL=0.623 PI+20.611°,可簡化為LL=0.6 PI+20°[21]。另有對中國沒有明顯腰腿痛和脊柱畸形的老年人群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中老年人的PI值明顯小于西方人,老年人群與青年人群的TK、PT、SVA都有顯著差異[22]。上述擬合關系變?yōu)長L=0.6 PI+0.4TK+10°[23],在實際應用當中發(fā)現(xiàn),適當偏小的LL更符合手術操作和患者術后功能的需要,過大的LL可能會增加交界性后凸(PJK)的發(fā)生率[24],增加手術難度和費用,有作者提出PI與LL相差在15°~28°、SVA小于80 mm即可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25]。所以,對于不同年齡段的脊柱畸形患者,為使患者獲得良好的矢狀面平衡,應更加注重患者個體化的LL重建范圍。

脊柱矢狀面失平衡是多個脊柱-骨盆參數(shù)相互影響、彼此作用的結(jié)果,手術并不需要對每一個指標分別進行矯正,而且有些參數(shù)也無法通過手術完全矯正。所以,術前評估應更多地從脊柱的整體平衡上考慮,通過手術使脊柱更多地發(fā)揮自身力學傳導和生物調(diào)控作用。對脊柱矢狀面失平衡的患者,手術的目的之一是重建脊柱矢狀面平衡,外觀上使之達到:站立時頭部處于骶骨正上方,不需屈膝和過度伸髖來代償,背部疼痛不適減輕,生活質(zhì)量提高[26]。由于整個脊柱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獲得了平衡的直立姿勢和水平視野,從而使矢狀面平衡恢復后患者腰背痛得到有效緩解,行走功能得到有效恢復。由于很多脊柱失平衡的患者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椎管狹窄,有些患者受身體因素或手術條件的限制,而只能選擇單純的椎管減壓或椎管減壓內(nèi)固定術,這可能會有一定的癥狀緩解作用,但從長遠的角度看,病人的整體滿意度很低,尤其是對男性、活動量較多、偏胖體型的患者,更應強調(diào)恢復脊柱平衡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人口日益老齡化,脊柱矢狀面失平衡的患者在臨床上已經(jīng)很常見,人們對這類患者的認識也正從單純的形態(tài)學或影像學上的名詞描述,走向一類具有獨立病理機制的疾病,盡管目前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臨床上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問題,醫(yī)師只能憑經(jīng)驗進行解決,而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指導。在諸如如何命名這一疾病才更科學,如何判斷代償與失代償或平衡與失平衡之間的界限,能否通過老年保健早期預防,臨床矯正手術到底達到什么程度患者才最滿意,各家的理解還難以達成一致。由于理論上不統(tǒng)一,治療上也就相對滯后,相信隨著研究和探索的不斷深入,更多的謎團可能會被逐漸揭開,并可為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

[1] 鄭召民,劉 輝.脊柱-骨盆矢狀面平衡及其在成人脊柱畸形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2, 22(3): 278-282.

[2] Barrey C, Roussouly P, Perrin G,etal. Sagittal balance disorders in severe degenerative spine: can we identify the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J]. Eur Spine J, 2011, 20 (Suppl5): 626-633.

[3] 李淳德,趙 耀,孫浩林. 老年脊柱矢狀位失衡的診斷及治療[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22(2):188-192.

[4] Roussouly P, Pinheiro-Franco J L. Sagittal parameters of the spine: biomechanical approach [J]. Eur Spine J, 2011, 20(Suppl 5): 578-585.

[5] Glassman S D, Bridwcll K, Dimar J R,etal. The impact of positive sagittal balance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 [J]. Spine,2005, 30(18): 2024-2029.

[6] Rose P S, Bridwell K H, Lenke L G,etal. Role of pelvic incidence, thoracic kyphosis, and patient factors on sagittal plane correction following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J]. Spine, 2009, 34(8): 785-791.

[7] 尹剛輝, 朱玲湘, 陳瑞松, 等. 成人脊柱-骨盆矢狀面分型的初步研究[J]. 中華外科雜志,2013,51(6):522-526.

[8] Aoki Y, Nakajima A, Takahashi H,etal. Influence of pelvic incidence-lumbar lordosis mismatch on surgical outcomes of short-segment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5, 16: 1-7.

[9] Rothenfluh D A, Muller D A, Rothenfluh E,etal. Pelvic incidence-lumbar lordosis mismatch predisposes to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fter lumbar spinal fusion [J]. Eur Spine J, 2014, 24(1):1-8.

[10] Lafage V, Schwab F, Patel A,etal. Pelvic tilt and truncal inclination: two key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in the setting of adults with spinal deformity[J]. Spine, 2009, 34(14): 599-606.

[11] Kang K, Kim YJ, Muzaffar N,etal. Changes of sagittal spinopelvic parameters in normal Koreans with age over 50[J]. Asian Spine J, 2010, 4(2): 96-101.

[12] 王曉平,陸 明,馬華松,等. 長節(jié)段椎弓根釘系統(tǒng)內(nèi)固定與個性化截骨方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52): 8999-9004.

[13] 李淳德,孫浩林,李 宏,等. 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PUFH)分型和治療[J]. 中華骨科雜志,2010,30(3): 244-248.

[14] Liu H, Shrivastava S R, Zheng Z M,etal. Correlation 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and spinal-pelvic sagittal balance[J].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2013,93( 15) : 1123-1128.

[15] Glassman S D, Bridwell K, Dimar J R,etal. The impact of positive sagittal balance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 [J]. Spine, 2005, 30 (18): 2024-2029.

[16] Schwab F, Blondel B, Chay E,etal. The comprehensive anatomical spinal osteotomy classification[J]. Neurosurgery, 2014, 74(1):112-120.

[17] Lenke L G, Newton P O, Sucato D J,et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147 consecutive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s for severe pediatric spinal deformity: a multicenter analysis[J]. Spine ( Phila Pa 1976),2013, 38(2):119-132.

[18] 劉 臻,邱 勇,史本龍,等. 圍截骨區(qū)衛(wèi)星棒技術在嚴重脊柱畸形三柱截骨術中的應用[J]. 中華骨科雜志,2015,35(4):349-356.

[19] Schwab F, Patel A, Ungar B,etal. Adult spinal deformity postoperative standing imbalance: how much can you tolerate? an overview of key parameters in assessing alignment and planning corrective surgery [J]. Spine, 2010, 35 (25): 2224-2231.

[20] Kim M K, Lee S H, Kim E S,etal. The impact of sagittal balance on clinical results after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 pilot study[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1, 12: 69.

[21] 孫卓然,李危石,陳仲強,等. 正常國人脊柱-骨盆矢狀位序列擬合關系研究[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1):1-5.

[22] Zhu Z, Xu L, Zhu F,etal. Sagittal alignment of spine and pelvis in asymptomatic adults: norms in Chinese populations[J]. Spine, 2014, 39(E1-E6):25-28.

[23] 馬清偉,李危石,孫卓然,等. 中老年人群脊柱-骨盆矢狀位參數(shù)及其序列擬合關系[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6,26(2):146-150.

[24] Maruo K, Ha Y, Inoue S,etal. Predictive factors for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in long fusions to the sacrum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J]. Spine, 2013, 38(23):E1469-1476.

[25] 李危石,費 晗,陳仲強,等. 退變性腰椎側(cè)凸患者腰椎前凸矯正程度與療效的關系[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6,26(10):912-918.

[26] 李淳德,孫浩林,劉憲義,等. 骨盆參數(shù)在老年脊柱矢狀位平衡性判定中的意義[J].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3,2(2):61-79.

(2016-12-05收稿 2017-02-21修回)

(責任編輯 梁秋野)

張新宇,博士,副主任醫(yī)師。

100039 北京,武警總醫(yī)院骨三科

R681.53

猜你喜歡
狀面骶骨代償
陸倫根:肝硬化代償期管理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7:28
謝雯:肝硬化再代償?shù)娜嬲J識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7:24
請您診斷
放射學實踐(2021年5期)2021-05-21 09:30:48
頸椎矢狀面參數(shù)的研究進展
頸腰痛雜志(2020年1期)2020-03-27 10:18:50
脊柱-骨盆矢狀面參數(shù)與腰椎椎間盤突出癥相關性研究進展
青年女性矢狀面輪廓曲線提取與擬合研究
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經(jīng)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在大腦中動脈閉塞診斷及側(cè)支循環(huán)觀察中的作用
骶骨骨折合并神經(jīng)損傷21例臨床分析
Sumf2與Sumf1可能存在代償性的相互作用以維持硫酸酯酶的活性不變
黄大仙区| 芜湖县| 鄄城县| 东安县| 莒南县| 扎赉特旗| 承德市| 嘉鱼县| 镇原县| 淄博市| 柏乡县| 上蔡县| 邢台市| 芜湖市| 五莲县| 彝良县| 牙克石市| 镇江市| 林口县| 黄山市| 姜堰市| 浙江省| 交口县| 肃宁县| 梁平县| 桦甸市| 九江县| 湟中县| 浪卡子县| 那坡县| 孟村| 青田县| 于田县| 杭州市| 忻城县| 张家川| 屏南县| 孟州市| 余江县| 安阳县|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