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群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艾滋病產婦的抗反轉錄病毒治療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母嬰阻斷相關性。方法將2013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孕婦隨機納入對照組(維樂命方案)和觀察組(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方案)中,每組20例,觀察記錄所有患者在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無HIV陽性出現(xiàn),對母嬰傳播阻斷有效率為100%。兩組患者孕36周和治療3個月后血漿病毒載量下降程度及CIM+T淋巴細胞水平升高程度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對患艾滋病產婦進行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能夠對有效抑制病毒且使CD4+T淋巴細胞水平升高,可見該療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母嬰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3-179-03
艾滋?。ˋ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種傳播性疾病。艾滋病的潛伏期長,死亡率高,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存在嚴重威脅。母嬰傳播途徑包括宮內、分娩及產后傳播,AIDS母嬰傳播的感染率約為15%,其中大部分發(fā)生在分娩前后。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AART)可以對HIV對人體的攻擊起保護作用。因此,尋找患艾滋病產婦的抗反轉錄病毒治療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母嬰阻斷的相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诖?,本文特對2013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孕婦進行了高效抗反轉錄病毒的治療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孕婦為治療對象,其準入標準為:(1)在孕14~36周開始服藥;(2)懷孕期間未出現(xiàn)嚴重精神異常、糖尿病、胰腺炎、心臟病、惡性腫瘤等妊娠合并癥;(3)研究者在治療前未服用過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排除標準為:(1)肝腎功能障礙者;(2)有藥物成癮及嗜酒史者。然后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觀察組孕婦年齡為23~48歲,平均(28.8±8.8)歲,平均孕周(24.1±3.1)周;對照組孕婦年齡22~47歲,平均(28.0±9.2)歲,平均孕周(23.9±3.4)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上述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此外本研究方案已經上報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維樂命方案實施母嬰阻斷:在臨床產后一次性給予維樂命(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030872)200mg,若孕婦服藥24h后仍未分娩,則再次在臨床產后給予維樂命200rag,若孕婦實施剖宮產,則需于術前2h給予維樂命200mg,產后6h內口服齊多夫定(ATZ)(福建省力菲克藥業(yè)有限公司,H20060021)1.5mL,每日1次,連續(xù)6周;觀察組實施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方案[6]:齊多夫定1.5mL,每日2次+拉米夫定(3TC)150mg,每日2次+依非韋倫(EFV)600mg,每日1次,自妊娠14周或14周后發(fā)現(xiàn)感染應及時口服,產后6h內口服齊多夫定(ATZ)1.5mL,每日1次,連續(xù)6周。
1.3治療指標
分別于服藥前、孕36周、產后3個月檢測患者對所有患者進行采血檢測,新生兒6周后采血檢測,觀察記錄母嬰阻斷效果,統(tǒng)計治療前后的血漿病毒載量和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情況。血漿病毒載量采用NASBA方法,CD4+T淋巴細胞檢測采用美國BD公司Accuri流式細胞儀,所有操作參考《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guī)范》(2009年修訂版)進行。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來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用x2檢驗分析組間差異,若P<0.05,則表明數(shù)據(jù)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母嬰阻斷效果
經統(tǒng)計,兩組患者均順利分娩,所有嬰兒均存活,新生兒6周后采血檢測HIV感染情況,對照組有2例嬰兒出現(xiàn)HIV陽性,陽性率10.0%,對母嬰傳播阻斷有效率為90%,觀察組無HIV陽性出現(xiàn),對母嬰傳播阻斷有效率為100%,兩組嬰兒HIV陽性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2.105,P>0.05)。
2.2血漿病毒載量檢測情況分析
兩組患者絕大部分在孕36周后病毒載量呈下降趨勢,以血漿病毒載量治療前下降超過1Lg/mL為標準,統(tǒng)計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符合標準患者的構成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孕36周和治療3個月后血漿病毒載量下降程度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3 CD4+T淋巴細胞檢測情況分析
兩組患者絕大部分在孕36周后CD4+T淋巴細胞水平呈升高趨勢,以CD4+T淋巴細胞較治療前增加超過30%為標準,統(tǒng)計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符合標準患者的構成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孕36周和治療3個月后CD4+T淋巴細胞水平升高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阻斷艾滋病母嬰傳播研究的深入,艾滋病抗病毒藥物不斷發(fā)展。臨床上常用的抗HIV感染藥物是維樂命,但單一使用維樂命易造成病毒高耐藥性。HAART組合方案聯(lián)合應用多種抗病毒藥物且方案在不斷優(yōu)化,降低了耐藥風險,臨床上逐漸傾向于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盡管這些藥物不能完全清除人體內的HIV病毒,但它們可以顯著推遲艾滋病的發(fā)病并且降低HIV的復制。目前研究認為HAART應用于臨床防止分娩導致的HIV傳播,通過綜合干預手段阻斷艾滋病母嬰傳播,使母嬰傳播率<2%,同時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婦幼平臺,宣傳艾滋病知識,為艾滋病婦女未來的抗病毒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有效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HAART組合方案能有效預防AIDS母嬰傳播,對母嬰傳播的阻斷有效率為100%。兩組患者孕36周和治療3個月后血漿病毒載量明顯下降,CD4+T淋巴細胞水平明顯升高,組間數(shù)據(jù)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之前研究報道結果一致。母體內病毒載量越高,母嬰傳播幾率越大。而CD4+T淋巴細胞水平與免疫功能成正比,CD4+T淋巴細胞水平越高,垂直傳播幾率越小。且治療3個月時血漿病毒載量的下降程度和CD4+T淋巴細胞水平升高程度均優(yōu)于孕36周。由此可見,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方案治療時間≥3個月在提高免疫功能和病毒抑制效果優(yōu)于短期治療效果。表明艾滋病早期發(fā)現(xiàn)和預防工作是阻斷母嬰傳播的關鍵,做好艾滋病的預防檢測,盡早篩查出感染患者,采用HAART方案進行母嬰阻斷,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效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
綜上所述,對患艾滋病產婦進行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能夠對有效抑制病毒且使CD4+T淋巴細胞水平升高,可見該療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