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鐵路工程概預算》是高等職業(yè)院校鐵道工程技術專業(yè)群的一門職業(yè)拓展課程,課時不同專業(yè)有所不同,基本上在52~80之間。課時較少,教學內容較多,教學難度大,如何靈活合理的安排教學進程是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點,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教學也應與時俱進,應適應“互聯網+創(chuàng)新學習”的發(fā)展理念。應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實現教學雙贏。本文針對當前《鐵路工程概預算》教學過程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廣大高職教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鐵路工程概預算;教學改革;實踐教學;互聯網+創(chuàng)新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鐵路工程概預算》是高等職業(yè)院校鐵道工程技術專業(yè)群的一門職業(yè)拓展課程,是以培養(yǎng)鐵路建設施工、維修養(yǎng)護、監(jiān)理等鐵路路局或工程施工企業(yè)的技術員、測量工、試驗員、監(jiān)理員、線路工及橋隧工,滿足工程一線工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而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學生在接觸本課程之前,陸續(xù)學習了《工程材料》、《工程測量》、《工程力學》、《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與《鋼筋混凝土與鋼結構》等課程,完全具備了學習本門課程的理論基礎。2015年“互聯網+”戰(zhàn)略引爆以來,創(chuàng)新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1)動手操作能力與理論水平不匹配;(2)學習興趣與課程職業(yè)特色有沖突;(3)重視考試與輕視學習過程;(4)團隊協作強與個體突防弱。因此,在進行《鐵路工程概預算》變革時,需要注意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有針對性的進行,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改革
調控職業(yè)院校教學的是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一切教學內容的開展都是以其為標準的。以往的觀點是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某一門課程有10知識點,學生最終只能掌握5個,教師在實施教學時依舊講授10個。這種方式效率是比較低的,實際效果也不好,這一點相信很多教師都深有體會,建議教學內容調整為可以且必須掌握的5個知識點。
由于鐵路工程的特點,具體教學內容可從組成鐵路工程的三大主體出發(fā),設計鐵路路基工程概預算編制、橋隧工程概預算編制、軌道概預算編制三大教學情境,每一個教學情境都可以引入一個工程實例,學生可按需展開學習。
二、作業(yè)改革
作業(yè)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必要手段,也是教師了解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的基本渠道。由于很多教師缺乏作業(yè)方面的系統(tǒng)指導,千篇一律、題海訓練,導致學生做作業(yè)只是為了完成任務,作業(yè)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一)選擇性作業(yè)
例如有3個教學班上大班課,可以出臺激勵政策,列表如下:
(二)在線作業(yè)
教師可通過世界大學城、問卷星、QQ群和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建線上作業(yè)。本文推薦問卷星作為在線作業(yè)的首選。理由是:操作方便、統(tǒng)計簡單、數據可靠。教師可以通過電腦制作作業(yè)調查問卷,學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機進行答卷,時間自由,地點任選,智慧環(huán)保,避免紙張浪費。
(三)作業(yè)設計要點
(1)題型:選擇題和判斷題為主,其他題型為輔;
(2)答案單一:不要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作業(yè)題;
(3)作業(yè)量適中,以1小時內完成為宜,不宜過多;
(4)難易適中:注意不要出一些拓展、加深的作業(yè);
(5)知識點: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為準,避免隨意化。
三、實踐教學改革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鐵路工程概預算實踐教學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安排為1周,30個教學課時,一般會安排2個指導教師(單班以50人計算)。具體的操作方法是:
(1)學生分組:單班以50個學生計算,每組5人,分10組,設正副組長各1名。
(2)任務分配:教師分發(fā)任務書,總體模板基本是一樣的,除了關鍵數據,分組標準見表1。
(3)教師講解:教師在黑板上講解案例,分模塊講解具體流程。
(4)學生實算:學生根據教師講解和從圖書館借來的定額進行分模塊計算。
(5)收繳計算書:周五下午統(tǒng)一收繳。
這種模式是高職院校采用較多的一種模式,與現場脫節(jié)較大,缺少了機訓環(huán)節(jié),無法有效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效果,部分學生基本上是抄襲,沒有深入學習。建議建立鐵路工程概預算實訓室,配備電腦和軟件。除了手工計算外,增加機訓環(huán)節(jié)和答辯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可采用以下標準,見表2所示。
四、考核改革(1234法)
一般高職院校的《鐵路工程概預算》是通過平時+課程考試的方式進行的,但由于本課程現場特色濃厚,這種考核方式存在考核點覆蓋面小、考試時間有限、一考定終身等缺陷,并不能反應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偶然性較強。本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高職院校學生掌握編制鐵路工程概預算的過程和方法,通過具體的一個工程任務(實際工程最優(yōu)),讓高職學生深入學習概預算的編制步驟,特別是定額的應用、人材機費用計算、單項概預算、綜合概預算、總概預算的編制等,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從而檢查學生應用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注重檢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這與當前的一考定終生的考核方式沖突比較大。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改革,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教學需求,提高教學質量,針對本課程性質及教學特點,建議采用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的考核改革方式。過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考勤(線上、線下)、作業(yè)(世界大學城、微信公眾平臺、QQ群、紙本)、課程實訓(專題+綜合)等。另外,每次考核結果需進行為期3天平臺公示,既可以體現教育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又可以督促學生做好學習管理,逐漸減少平時不努力,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這里我們給出便于實際操作的考核標準,簡稱1234法,見表3所示。
為了研究對比的需要,我們選擇了四個教學班在同一門課程兩年的成績,對比數據見表4所示。
從表4中,我們可以得出,考核方式改革前后,考核結果有較為明顯的變化,班級平均分突破70大關,良好人數的比例也有較大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的可雇傭能力是有極大改善的。
五、結語
《鐵路工程概預算》是高等職業(yè)院校鐵道工程技術專業(yè)群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任課教師要與時俱進,當前是大數據時代,綠色環(huán)保是永恒的主題。《鐵路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全過程應該與時代接軌,教學內容、課程作業(yè)、常規(guī)教學、實踐教學、考核方式都應該做出相應調整,多結合信息技術,既要掌握知識,又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本文提供了一些教學改革思路,以期為職業(yè)院校同行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何杰梅.翻轉課堂下的作業(yè)改革[J].亞太教育,2016,(01):38.
[2]陳維英.基于工作過程的《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與概預算》教學改革[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10):8889.
作者簡介:許紅葉(1984),女,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