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璐
孔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竊以為,匹夫亦可奪志,但萬不可無智。
西楚霸王項羽,可謂氣宇不凡、壯志凌云,年少時便有取代秦始皇的鴻鵠之志。巨鹿之戰(zhàn),項羽破釜沉舟以示必勝之志,帶領(lǐng)兩萬士卒大破秦軍,居諸侯之首,所召見者無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膝行而前。垓下一戰(zhàn),縱使身后有數(shù)千追兵,項羽也有志突破重圍,僅瞋目一叱,便嚇得漢軍退避數(shù)里,后又?jǐn)貧h軍騎將數(shù)百人,驍勇異常。
由此看來,項羽可稱得上是有志者,然而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志向,一統(tǒng)天下了嗎?沒有。最后,落得個自刎江邊,身首異處的下場,這是什么原因呢?答曰:無智。
因為無智,項羽剛愎自用,任人非親即故,身邊唯一可用之才范增也因遭人離間而辭官回鄉(xiāng)。因為有志,所以項羽寧愿揮血江邊,也不愿隨烏江亭長回到江東重振旗鼓,終留下千年的遺憾。
試問,倘若項羽有智,怎會沒有賢士爭相輔佐?再問,倘若項羽有志,委身于江東,蓄勢待發(fā),如何不能卷土重來再展雄風(fēng)?
縱觀歷史舞臺,治天下者定國安邦富國強民,各路謀士高瞻遠(yuǎn)矚,統(tǒng)軍領(lǐng)兵者運籌帷幄出奇制勝,無不因有智而名垂千史。因此,只有保持理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暢通無阻。若空有志氣卻無實學(xué),即使懷有一腔熱血,那也只是匹夫之勇,稱不上英雄。
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拿破侖26歲就被任命為軍隊的總司令,率領(lǐng)的軍隊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所到之處無不望風(fēng)披靡,即使是奧英俄三國同盟也無法撼動拿破侖“常勝將軍”的名號,使得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確立了霸主地位。
亂世出英雄,可為何這英雄偏偏是拿破侖而不是別人呢?全因有智。在當(dāng)將軍之前,拿破侖就小有名氣,涉獵的書籍甚廣,尤其是對軍事的深入研究,使他懂得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到實戰(zhàn)中,在炮兵研究上的天賦,更為其錦上添花?!白岏W行李的驢子和學(xué)者走在隊伍的中間”,這是他在遠(yuǎn)征途中下達(dá)的命令,可見他對智者的尊重。
那些亂世之中的有志者多為莽夫,像拿破侖這樣擁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軍事素養(yǎng)的智者屈指可數(shù),這樣的智慧豈是一般人能及?也正是這種大智造就了拿破侖輝煌的一生。
男兒志在四方自然是好事,可若無智,那便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