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學(xué)者顧炎武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思想主張,意思是說國家的興盛和衰亡不再只是王侯將相憂慮的事情,普通的平民百姓也要有自己的擔(dān)當(dāng)?!捌シ颉痹诠糯钙矫衲凶?,也泛指百姓,這里“匹夫”指的就是普通的百姓。那么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要把普通百姓稱做“匹夫”呢?
匹,是量詞,指整卷的綢或布,用作布帛的數(shù)量單位。 在古代,四丈等于一匹。按照漢代班固《白虎通》所載:“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币虼司头蚱薅?,丈夫被稱作匹夫,妻子被稱作匹婦,指的是社會地位不高的平民。此后匹夫和匹婦用來指代普通入,也可只用匹夫來指代普通人。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币馑际且粋€軍隊的主帥可以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是不可以被剝奪的。戰(zhàn)國的《左傳·昭公六》中有:“匹夫為善,民猶則之,
l況國君乎?”意思是普通百姓都征做善事,人民按照規(guī)則行事,何況一國之君呢?在這里匹夫都用以形容普通入。
“匹夫”在有些情況下帶有貶義,比如我們諷刺一個人好逞“匹夫之勇”,指的是那個人性情急躁、有勇無謀,常耍狠斗勇,如在清昭連《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zhàn)事》中:“余素以豪杰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意思是我平素把大王當(dāng)作豪杰相待,現(xiàn)在才知道大王是一個魯莽的匹夫。在“匹夫”前面加上一個“老”字就成了罵人話,如果說一個人是“老匹夫”就是在辱罵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