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峰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44X(2017)05-0023-03
今年,適逢費孝通先生明確提出“文化自覺”命題20周年。本刊在今年第三期,特開“費孝通文化思想研究專題”,刊發(fā)了一組共五篇探討費孝通“文化自覺”思想的文章,其中包括著名藝術(shù)人類學家方李莉女史的長文《費孝通“文化思想”的再解讀》。方李莉的論文,分為如下七個部分:一、“文化自覺”思想的提出;二、中西方文明碰撞所帶來的糾結(jié);三、中國文化的“歸屬”;四、“戰(zhàn)國時期”與中國“孔子”;五、文明沖突與文明共存;六、“從實求知”與中國經(jīng)驗;七、重新理解“文化自覺”思想的價值和意義。作者作為費孝通先生晚年悉心栽培的博士后,曾受到先生治學理念與治學方法、包括“文化自覺”之思想與實踐的親炙,她本人也在藝術(shù)人類學研究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與思考上多有建樹。由她親自撰寫的此篇萬字長文,可以說是在以往學界(包括方李莉本人)有關(guān)費孝通“文化自覺”思想之“解讀”的基礎上,立足于今日的時代語境和作者的學術(shù)積累所做的相當系統(tǒng)、到位、透徹的“再解讀”??梢酝葡?,今年人文社會科學界,必將迎來對于費孝通“文化自覺”思想加以“再解讀”的小高潮。方李莉研究員的這篇文章將是其中最具學術(shù)分量的篇章之一。
在第三期,我受雜志社委托,有幸擔任該專題的“學術(shù)主持人”,以《費孝通對于“文化自覺”的自覺》為題,寫下一篇短文,聊作該專題的“代主持人語”。在該文中,我主要想表達這樣一種思考:“文化自覺”作為一個重要文化命題,雖然是在20年前的1997年才由費孝通先生正式明確提出,但以“自己認識自己的文化”(或曰文化上的“自知之明”)為其基本內(nèi)涵的“文化自覺”,卻并非自1997年費老提出這一命題才開始的,而是早已為費老本人所踐履實行,也早已為其他無數(shù)學人所踐履實行。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對費老于1997年明確提出“文化自覺”命題的意義,給予充分的認識與高度的評價。這是因為,這一命題的反復推敲錘煉、作為學術(shù)話語熔鑄成型并正式予以提出,以及費老三番五次地對其理論內(nèi)涵加以闡發(fā)、論述,意味著費老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對于“文化自覺”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自覺”!現(xiàn)在,我想補充說幾句:費老于1997年明確提出“文化自覺”重要命題,也可以說,這是一次非同凡響的思想超越、理論升華、思維頓悟、話語創(chuàng)新!由于費老作為我國現(xiàn)當代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作為我國當代人文社會科學領(lǐng)域的杰出代表,他所提出的“文化自覺”命題,是一個富有鮮明時代特點的重大時代主題,也是一個在所有人文社會科學領(lǐng)域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共文化命題。這一文化命題的提出,正是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所寄望于哲學社會科學的“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fā)思想之先聲”的生動體現(xiàn)!
在現(xiàn)在的第五期里,“費孝通文化思想研究專題”繼續(xù)編發(fā),將刊發(fā)如下四篇文章。一篇是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侯樣祥研究員的《釋讀“文化自覺”》;一篇是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在讀博士生張健旺教授的《費孝通先生“文化自覺”思想的意蘊》;一篇是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張新科的《文化自覺與藝術(shù)自覺——從費孝通文化自覺理論談起》。我的這一篇《對于“文化自覺”,還需進一步“自覺”》,則是在上述三篇文章的啟發(fā)下寫下的一點隨感,權(quán)作本期該專題的“代主持人語”吧。
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于“文化自覺”這一學術(shù)命題作了新的思考、新的探索。侯樣祥《釋讀“文化自覺”》,認為要談文化自覺,先要說清何為“文化”。他引用C.P.斯諾《兩種文化》中關(guān)于“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兩大文化類型劃分的學說,反思中國有關(guān)文化的學術(shù)思考往往只局限于“人文文化”而忽略甚至無視“科學文化”的缺陷,主張今后的文化研究包括有關(guān)“文化自覺”的思考,都應該將“科學文化”納入進來給以整體的觀照。他進而對“自覺”之“覺”,從語詞起源演變的視角并引入佛典,將其解析為“覺察”(察知惡事)與“覺悟”(開悟智慧)兩種不同的思維向度,以及“自覺”“覺他”“覺行窮滿”三個不同的認知階段,對何為“自覺”進行了立體的闡發(fā)。在以上解析的基礎上,作者對“文化自覺”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沒有科學文化的文化一定是跛腳的文化;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是構(gòu)建當代文化大廈不可或缺的兩大基石;唯有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覺悟,文化才可能順利走向‘自信?!蔽恼伦詈髮τ谟伞拔幕杂X”到“文化自信”之內(nèi)在的基本邏輯關(guān)系的思考,也頗能給人以啟發(fā)。
張健旺《費孝通先生“文化自覺”思想的意蘊》努力彰顯費老的德性智慧與理性情懷,認為費孝通晚年思考的都是大問題,而“文化自覺”實居費孝通思想之重要位置。他首先摘要費孝通關(guān)于“文化自覺”之重要思想,之后,分別從“自知之明”的文化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信仰、“天下大同”的文化理想三個層面,要而不繁,系統(tǒng)明晰地闡發(fā)了費老“文化自覺”豐厚深刻的思想意蘊。
張新科《文化自覺與藝術(shù)自覺》,運用整體與局部、一般與特殊的哲學原理,結(jié)合藝術(shù)這一獨特文化領(lǐng)域的實際,討論了費孝通的“文化自覺”思想,對“藝術(shù)自覺”的問題及其與“文化自覺”之間的關(guān)系,作了很有意義的思考,體現(xiàn)了一位年輕藝術(shù)學人努力由文化自覺通往藝術(shù)自覺的學術(shù)自覺。
三篇文章,論題各有不同。但他們有一點是相通的,即他們都對“文化自覺”這一命題及有關(guān)思考,有所反思、有所深化、有所延伸拓展。他們的積極思考,讓我愈益明晰地意識到:對于“文化自覺”,還需進一步“自覺”。
比如,作為“文化自覺”最基本的涵義的文化上的“自我認知”,即文化上的“自知之明”,恐怕就不能僅僅限于“各美其美”這一個向度了。恐怕除了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各美其美”之外,是否也需要“各丑其丑”,即需要侯文所說的“覺察”(“察知惡事”)之“覺”?就是說,我們在進行自我文化認知的過程中,必然是既要認識自我文化的優(yōu)長,各美其美,又要認識自我文化的弱點缺陷,進行文化上的自我批評、自我批判,“各丑其丑”,從而實現(xiàn)自我文化認知上的完整、客觀、理性,為我們選擇未來文化發(fā)展道路提供科學的借鑒。與此相應,我們在“美人之美”的同時,恐怕也需要“丑人之丑”,這樣才能做到完整、客觀、理性地認知他者的文化。
比如,“文化”作為各種文化形態(tài)的“共名”,涵蓋著、包括著各種類型的具體的文化領(lǐng)域。文化不是抽象地存在著的。文化總是在藝術(shù)文化、科學文化、宗教文化、哲學文化、制度文化等等具體文化形態(tài)中存在著。那么,我們所說的“文化自覺”乃至“文化自信”,是否需要具體到各個文化領(lǐng)域,在各文化領(lǐng)域如藝術(shù)領(lǐng)域、哲學領(lǐng)域、科學領(lǐng)域、宗教領(lǐng)域、語言領(lǐng)域、文字領(lǐng)域?qū)崿F(xiàn)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假如沒有各文化領(lǐng)域的真正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總體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如何得以確立?假如各文化領(lǐng)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對于總體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我們是否應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措施去推動和促進各文化領(lǐng)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即藝術(shù)自覺與藝術(shù)自信、哲學自覺與哲學自信、科學自覺與科學自信、宗教自覺與宗教自信,等等。
再比如,關(guān)于“文化自覺”的主體。文化自覺的主體顯然不是文化本身,而是一定文化的擁有者、使用者、傳承者,即一定文化的主體。這一主體對于自己文化的反思、認知,是謂文化自覺。而具體說到一定文化的主體,又立刻讓我們覺得復雜起來,不應簡單對待。我們可以追問,文化自覺的實踐者究竟是誰,是一般的民眾,還是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工作的知識分子,或者是一定社會的管理者、政策的制定者?如果說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知識群體義不容辭應該率先承擔起文化自覺的神圣使命,那么,這種文化自覺,還有一個由個體認知到群體認同的過程。同時還有一個對于他們的自我文化認知、他們的“文化自覺”的價值評判的問題。而知識群體所獲得的文化自覺,也還有一個如何進入社會的管理者、政策的制定者群體,成為他們的文化自覺,以及更廣泛地進入普通大眾的群體之中,成為整個社會的文化自覺的問題。如此看來,文化自覺就成為一個頗為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認真加以對待。
如此等等。如果繼續(xù)思考下去,繼續(xù)追問下去,一定還會提出更多的問題。限于篇幅,我們暫且打住。我們只想指出:對于“文化自覺”,還需進一步“自覺”。
(責任編輯:楊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