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蘭 耿麗娜 陳 懇 (四川成都)
2016年8月,筆者在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中偶然發(fā)現一張四川銅元局發(fā)行的伍千文錢票,經專家鑒定后確認此錢票為四川省首次發(fā)現,具有極重要的科研價值。現將此文獻上,以饗各位錢幣愛好者,若有錯誤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與錢友不惜賜教。
清末,作為交易媒介和支付憑證的制錢和銅元,由于面值過低難以滿足社會交易的需要,于是經各地官方奏準,大面額的銅元票開始發(fā)行,以擴大信用貨幣的單位。銅元票的發(fā)行,始于光緒二三十年間,黑龍江官銀號首先發(fā)行,以后,各地官銀錢號紛紛仿效,替代銅元行使,以解決“錢缺”問題。
根據柏文先生《百草集》相關記載:“光緒三十年,川督錫良奏請設立四川銅元局,籌備資金100萬兩銀,添設備及銅料,從速擴鑄銅元,以圖厚利。次年五月試鑄銅僅七成之白銅銅元。數月后戶部下令停鑄此低成色銅元。三十一年冬四川銀元、銅元兩局合并辦公;兩局仍各用原局名外,總稱時則以‘四川銀銅元局’名之”。光緒三十一年(1905)四川總督錫良出告示,發(fā)行“四川銅元局合制錢壹千文”等大面額錢票。六月,戶部接管四川銀、銅元局,歸戶部直轄,更名為四川戶部造幣分廠。當時市面上流通的“銅元票”有一千文、二千文、伍千文、拾千文四種面值。這四種面值的“銅元票”發(fā)行后不到三年時間,因時局急劇動蕩,人心惶惶,老百姓為求保值急于將這些“銅元票”兌換成銅元。四川銅元局發(fā)行的這四種“銅元票”紙幣基本上全數兌換收回銷毀,目前存世的錢票都是尚未發(fā)行出去的白票。這些極少見的“銅元票”白票也已成“鳳毛麟角”之物了。
當時,四川銅元局發(fā)行的紙質錢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四川地區(qū)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改善了四川地區(qū)的財政金融狀況,客觀上起到了推動四川地區(qū)社會進步的作用。
直型,正面上方橫書排印兩行“四川”“銅元局”,中間豎型長方框內印有直書的“憑票取銅元合制錢壹千文”,右為編號“字第 號”,左印“光緒三十 年 月 日”,正面及背面均蓋有朱章。在票背面印有告示:“欽命頭品頂戴兵部尚書等處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四川等處地方軍務辦理糧餉管巡撫事錫,為曉諭事照得川省鑄造銅元補救錢缺既以大開行銷之路亟應益求便利之方,現經本督部堂飭局仿照湘鄂各省印造銅元信票蓋用銀銅元局關防就行銷處設局行使以資周轉而便商民,凡本省完納地丁津捐厘金關稅向來以錢完納各項公款及商民交易均準赴局買票一體形用局,雖公局實興商店無殊票乃官票仍興現錢無異,不論何人持票到局均照票面所載銅元如數兌付,絕無留難,倘有奸商把持阻撓,匪徒偽造謊騙,定行嚴拿重辦,決不寬貸,合行曉諭為此示仰商民人等一體遵照特示。光緒三十二年 月 日示?!保▓D 1、圖 2)
圖1
圖2
與壹千文錢票正反兩面基本一致,唯一區(qū)別在于中間豎行長方框印有直書的“憑票取銅元合制錢貳千文”。(圖3)
與壹千文、貳千文錢票正反兩面大體一致,唯一區(qū)別在于中間豎行長方框印有直書的“憑票取銅元合制錢伍千文”。
以前,中國錢幣流通市場上偶爾見到壹千文及貳千文。1994年9月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高文、袁愈高先生編著的《四川近現代紙幣圖錄》[1]一書中曾對壹千文及貳千文著錄過。此次筆者所述之伍千文錢票為首次發(fā)現,極有可能系存世孤品,尺寸為217mm×12mm(圖4)。
四川銅元局發(fā)行的合制錢壹千文、貳千文,伍千文、拾千文這四種錢票(拾千文至今尚未發(fā)現),是我國晚清時期存世紙幣中的極其罕見的品種,是研究四川乃至中國近現代錢幣史、金融史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堪屬珍貴的歷史文物。
圖3
圖4
(此文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四川省錢幣鑒定專家袁愈高先生的大力支持和悉心修改,文中圖1、圖3照片均為袁先生提供,在此表示感謝?。?/p>
注釋:
[1] 高文、袁愈高:《四川近現代紙幣圖錄》,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