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詩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有著幾千年的詩詞文化積淀,詩詞是中華文化遺產(chǎn)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那么,怎樣更有效地讓學生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達成古詩詞教學的最優(yōu)化,筆者最近參加了咸寧市高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競賽,在聽完了參賽教師的講課后,有了一些想法和感悟,并以這些課為例,做了一些探索。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反復吟誦古詩詞,披文入情,感受詩詞的內(nèi)在情韻;要指導學生依托詩詞意象,體會感受意象組合所構(gòu)成的具體特定意義的意境;要指導學生掌握分析詩詞藝術表達技巧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體味詩詞的思想感情。那么,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應著重體現(xiàn)“三味”:韻味、情味、意味。
一是讀出韻味。讀是學生學習文本最直接的方式,詩的情感、詩的語境、詩的意象無一不是讀出來的,讀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種方式。詩歌的語言是沒有琴弦的豎琴,中國古典詩歌在創(chuàng)作中更是有意識的把四聲的變化運用其中,使得語言文字與節(jié)奏、韻律完美的結(jié)合在了一起,吟詠詩歌是開啟理解詩歌大門的金鑰匙。
《墨子·公孟》說:“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笨梢娫诮邮芊绞缴?,詩在古代不是看的,而是吟詠或歌唱的。誦讀的突破口是直覺性的,不需要太多的理性思維就可以敏銳識別語言的內(nèi)涵和情味,正誤和優(yōu)劣。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會體味到詩歌的妙處,對于各種語文知識技能的獲得,也靠反復誦讀,在不斷的語言感受中領悟,并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如何使學生“美讀得其法”,教學可分三步進行:一是首先確定基調(diào)。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頓挫,讀出節(jié)奏。三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掌握方法,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王賢武老師在教《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也很重視朗讀,并作了很好的指導。初讀要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四字句常是兩個節(jié)拍,有一些動詞需要重讀,全詞要讀出這樣的情感:上片高起然后低回,平穩(wěn)過渡后慷慨豪放,應讀得鏗鏘有力,讀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下片遐想,長音裊裊,漸緊漸烈,追慕過后是惆悵,而最終歸于平靜、曠達,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diào)處理。
尤其是,他讓學生表演最后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用表情和動作來讀),這一讀的設計可謂別具匠心,學生們爭相表現(xiàn),各有特色,只是當學生們還沒有完全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時,還是無法表達出作者那種無奈、傷感而又豁達樂觀的情懷的。蘇軾的這首詞,在朗讀上其實是很有音韻美的,在課堂教學上,應重點指導讀,讀透了就自然能讀懂作者的情感。這首詞的朗讀可以這樣指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加著重號的表示重讀,“~~”表示拖長音,“/”表示節(jié)奏停頓。)
朗讀指導:1.讀準字音:綸(guān)巾、檣櫓(lǔ)、一尊(zūn)、還(huán)酹(lèi)。
2.感情基調(diào):豪邁、激昂、空曠。
3.具體指導: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币驗檫@三句氣勢磅礴,雄視古今,所以我們朗讀時,要奇峰突起,語音渾厚,情感激昂?!按蟆币刈x,一錘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調(diào)?!扒Ч棚L流人物”,要稍微重讀,但是注意緩慢,把調(diào)子提上去。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三句應讀得抒情,平淡,緩慢。
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闭驗檫@三句波瀾壯闊、雄奇壯麗,要讀出節(jié)奏感和霸氣,語調(diào)就要慷慨激昂,情緒飽滿,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幾個形容詞和動詞重讀。④“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币嫡{(diào),語調(diào)輕柔。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边@幾句是表現(xiàn)周瑜春風得意、瀟灑從容、氣定神閑的,要讀出那種得意、輕快,“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讀平和一點?!靶圩擞l(fā)”應加重感情,讀出你崇拜英雄的感覺?!罢勑﹂g”尾音加重,加點神秘色彩,“灰飛煙滅”讀得要快點,情感有一次上升。強調(diào)對方的失敗,來反襯周瑜指揮戰(zhàn)爭的游刃有余、胸有成竹。⑥“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币x出詞人心中的落寞傷感、惆悵失意以及空曠之感。“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要讀出詞人的豪放曠達灑脫。
(二)鄧萍元老師在教《聲聲慢》這首詞時,對讀的指導也是很不錯的。范讀、齊讀、個別讀都有很好的效果,特別是讓5個學生分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同一個句子,“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一讀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可見教者的匠心。學生對李清照的愁苦都有表達,個性化的理解也很明顯,重音和拖長音各有不同,如有學生這樣讀:“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有學生這樣讀:“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有學生這樣讀:“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加著重號的表示重讀,“~~”表示拖長音,“/”表示節(jié)奏停頓。);重讀音的不同,拖長音的不同,說明學生已經(jīng)進入文本,加上自己的體驗讀出了不同的感觸,這就是我們教學的成功。
二、品出情味。詩詞抒寫的內(nèi)容和感情往往比較含蓄。因此,我們必須透過詩詞作品中的意象加以分析,讓學生看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對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也還是要通過反復的讀,才能領會的。詩在古代不是看的,而是吟詠或歌唱的?!皶x百遍,其意自現(xiàn)見”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會體味到詩歌的妙處。
古人曰:“立象以盡意”,象即客觀的物象,它是為表現(xiàn)思想感情服務的。而詩歌中的形象往往被注入了作者的濃郁的情思,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這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意象。豐富生動的意象經(jīng)過詩人的妙筆,就會營造出種種令人心醉神迷意境。因此我們可以借助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來挖掘和感悟詩歌的美。
(一)《聲聲慢》一詞,意象多而精巧讓人回味無窮。
1.“黃花”:“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所代表的是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是曾經(jīng)相知相守的幸福生活,如今對于她,卻像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小火苗,固然溫暖,卻讓她格外地感覺到現(xiàn)實的凄涼和孤獨。黃花因飽含著血淚而變得沉甸甸的??v使?jié)M地堆積,金黃燦爛,也只得由它去“憔悴損”,無人采摘,縱使摘得,也是“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2.“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作者一生悲喜沉浮,都有酒相伴,然而此時的情懷已非三杯兩盞淡酒可以交代。乍暖還寒時候,晚來風急,傷心過雁,滿地黃花,梧桐秋雨,正點點滴滴,作者獨自守著窗兒,鋪天蓋地的憂愁令她無處躲藏,杯中清酒也麻痹不了痛楚的神經(jīng)。
3.“梧桐、細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作者在寂靜的黃昏,守著窗兒,聽著北人聽不慣的細雨點點滴滴。梧桐而在黃昏,以增悲感,再加上這冰冷的,無休無止的雨聲。這次第,確非一個“愁”字了得。
4.“黃昏”:黃昏意象飽含落寞之情,在古典作品中頻頻出現(xiàn)。在這里,作者流露出思鄉(xiāng)懷家、年華流逝、追念亡人的悲涼意緒。
《聲聲慢》還包含其他一些意象:“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痹趺凑f是舊時相識呢?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寫丈夫不在身邊時的思念之情,據(jù)說是寫在錦帕上送給即將遠行的丈夫的。雁逢秋而南下,李清照亦北人南來,正傷心時,卻望見這“舊時相識”,又勾起陣陣愁緒。
(二)在《登高》一詩中,首聯(lián)一開始就描繪了六種意象:風、天、猿、渚、沙、鳥。構(gòu)制出六幅圖畫,風之急寫環(huán)境的凄冷,天的高對比出此時杜甫的孤零,清涼的水面預示寒冷的到來,白色的沙灘描畫出單調(diào)的顏色,“一切景語皆情語”,用“急”修飾的“風”,用“高”修飾的“天”,用“清”修飾的“渚”,用“白”修飾的“沙”,這樣的景色怎不叫人神傷??!但悲景渲染得還不夠,此時杜甫又在上下句寫了兩種動物,“猿”和“鳥”,“猿嘯哀”不得不讓我們想起北魏酈道元寫作的《三峽》中的句子: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面對滔滔長江水,怎不令杜甫淚濕衣裳。又見到在空中飛旋的歸鳥,久藏在杜甫心中的思鄉(xiāng)之情怎不會被勾起。頷聯(lián)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又寫了兩種意象:落木、長江,構(gòu)制出兩幅圖畫。“蕭蕭下”的應是落葉,但詩人為什么用“落木”呢?在這里,詩人有自比之意,自己多像一個干枯老朽的樹干?。∫粋€垂垂老矣的長者的形象躍然紙上。而“無邊”一詞在突出自己面對年紀老邁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的無奈之情。而“滾滾來”的長江讓杜甫想到了時間的流逝,“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看到長江水滾滾而去,杜甫內(nèi)心在哀嘆時間的流逝,“故鄉(xiāng),我的河南,我何時能夠回到你的懷抱”,一種無法阻擋的愁情滾涌而來。
三、悟出意味。詩詞作品不僅抒情,還達意言志。抽象的意和理性的志借助一定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來,詩詞作品才會雋永有味。因此,在賞析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通過藝術形象的分析來啟發(fā)學生悟出詩中的意和志。
詩歌是一種語言的藝術,詩歌的魅力往往就是語言的魅力。因此,詩歌教學必須從語言入手,只有從品味語言開始,我們才能切實感受到詩人的藝術匠心所在。
“詩眼”、“警策”是我們品讀詩歌的關鍵?!霸娧邸奔簇炦B全篇的字句,詩眼的安設如同“神光所聚”,往往一字點綴而使全詩靈化?!熬摺币卜Q之為“秀句”,它是詩人思想感情高度濃縮的結(jié)晶,能充分顯示作品的靈性。
在對古詩詞的教學中,積極帶領學生對詩詞的意象,意境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細細的品味,對詩詞中的“詩眼”、“警策”把握到位,就能把握詩詞的精髓。
鄧萍元老師在教《聲聲慢》時,緊緊抓住“尋”和“愁”兩字,深入文本,通過對詞人“尋”的背景、“尋”的內(nèi)容、“尋”的過程、“尋”的結(jié)果的分析,來理解詞人心中無限的“愁”?!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背钊恕恢?;“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背钗丁炔缓?;“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背钏肌疾唤^;“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愁物——看不得;“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愁地——熬不過;“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愁聲——聽不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愁情——說不盡。
同時,對詞中的重點詞句,進行了反復吟詠和品味,尤其是對“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守”字的品味,“守”字能否換成“倚”或“靠”,為什么?學生的回答是很有意味的,有學生說,不能換,因為“守”字表示了守寡,更能體現(xiàn)出詞人此時孤獨無依、寂寞難耐的痛苦,雖說“守寡”之說有點直露,但可見學生真的進入了詞人的內(nèi)心,品出了愁味,悟出了愁情。再就是對全詞“警策”(中心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品析,很到位:即這情形,怎能用一個愁字寫得盡呢!這是對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包括得盡,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詞作《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中所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p>
再通過知人論世的方法來體悟詞人的“意”和“志”,把詞人李清照的身世和本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出來,再來讓學生體悟“尋”的含義。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融進了太多愁,那么到底為何而愁,真實的李清照到底一生有哪些經(jīng)歷呢?她又在尋覓什么?此時的李清照已近人生暮年,回首往事,幾多歡笑,幾多希冀。幾多離索、幾多悲戚。如今,這一切化作她一生的尋尋覓覓。記得十八歲那年,美妙的愛情來臨,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細膩與敏感感受著丈夫深沉熾熱的愛。此刻,這份柔情蜜意支撐著她的生命,充實著她的靈魂?!芭昵顼L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靖康之亂,風云突變,國仇家恨,霜雪共寒。一個在平凡中受難卻在不平凡中抗爭的女子,忠肝義膽,鐵骨錚錚。學生的回答:
生1:因為后來她流落到南方,所以我覺得她在尋覓依靠,尋覓家的感覺。
生2:她在尋覓一個可以給她生活安慰的人,可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依靠已經(jīng)沒有了。
生3:李清照先尋,尋不見繼而覓,覓不見繼而發(fā)出感慨,她尋找的是她溫暖的港灣和甜蜜的回憶。
生4:李清照與丈夫曾經(jīng)共度歡樂時光,談古論今,花前月下,約定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今丈夫已死,她尋覓感情上的慰藉。
生5:李清照不僅尋覓一個溫暖的小家,而且還在尋覓一個溫暖的大家。
中國的文學作品是講究含蓄的,像《聲聲慢》整首詞,沒有一滴淚,卻一句一淚,滿紙嗚咽,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作者文字里的愁情,主要采用了由意象的解讀到意境的理解,通過讀、聽、賞、悟,最終達成目標。
韻味、情味、意味,在一首詩歌中不會全有,往往以此為主,兼及其他,應根據(jù)作品的特色有重點地引導學生細細辨味。
中國古典詩歌是一門獨特的文學藝術,與其他文學樣式不同,它言辭凝練,想象豐富,表現(xiàn)手法多樣,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形成簡約、精煉、形象、意蘊豐富的一門特殊的語言藝術,古典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尊重學生個性解讀的前提下,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是所有一線老師的責任。